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884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留存,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

2、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宏毅”。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

3、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合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传,

4、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摘编自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材料二: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

5、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

6、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从人忧慌失据,但孔

7、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

8、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材料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意识,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取得这次大考的胜利不能脱离民族精神的强大助力。可以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

9、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质。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主权。这不仅没能打垮中国人民,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忱,呼唤人们挺身而出,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正是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奋起。民族精神也

10、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从耄耋之年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医护人员;从湖北、武汉当地医院的迎难而上到外省市医疗队的紧急驰援;从广大党员干部的守土尽责到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长城。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还是中国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障。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上下以伟大梦想精神为航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方式,发扬奋斗精神。疫情期间,脱贫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

11、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的时代,中国人民正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摘编自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抗疫力量)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宽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B. “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勇者只要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C. 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D. 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此次新冠疫情取得胜利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

12、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B. 真正的勇者要心系道义,坚守道义,并把困境当作机遇,在困境中修炼自己“勇者不惧”的品格。C. 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勇者不惧”的大勇。D. 材料三第三段列举名言事例论证了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3. 下列表述分别与材料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相符的一项是( )A.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B.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3、刘禹锡)“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D.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 这三则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民族精神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答案】1. B 2. A 3. B 4. 开门见山,提观点“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2)结构上总体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层递式。从概念内涵、行为特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对“勇者不惧”进行论证。(3)论证方法上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

14、证方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4)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刻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5. (1)材料一民族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体现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2)材料二主要论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尚勇精神。(3)材料三以抗疫为例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以及对当今中国发展的社会意义。【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表述太绝对,“只要就”有误,原文的表述是“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号召”。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 项,“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的说法就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材

15、料二要表现的是孔子面对危机的镇定和勇者无惧的品格,但并不能说因为他有这种品格,进而推出“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这个结论,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相关语句的分析理解和类推迁移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读懂示例的内涵,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材料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是中国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高度概括。其中“自强不息”对应的是刚强、勇毅;而“厚德载物”强调的是包容大度。A项,“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的是持之以恒;“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的是处于“穷达”的不同立场。与示例不匹配。B项,“莫道桑

16、榆晚,为霞尚满天”,强调自强不息,老当益壮。“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强调的是包容和大度,与示例的内在关系高度一致。C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强调的是要有远大抱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表达的是旷达乐观的情怀,与示例不匹配。D项,“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强调读书的持之以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为人应“仁慈”。与示例不匹配。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把握和论证方法、论证结构特点的分析能力。题干要求简要说明: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首先从论证的提出方式来看,材料二开篇提出“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非常

17、直接醒目、开门见山。从论证结构来看,先总说“尚勇精神”是民族传统,然后从“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等分论点来阐述尚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材料二的最后段落写道: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这显然符合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而分论点之间又有层层递进的意味,特别是“从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这一分论点看出,材料二的论点是层层深入的关系。至于论证方法上面,综合运用

18、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比如: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这正是类比论证的手法,用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来类比人“勇者不惧”的品格,不仅形象贴切、易于理解,而且令人信服,增强了论证的力度。【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做这种题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概括。题干要求简要概括:这三则与民族精神有关的材料,在论述上的各自侧重点。我们要善于抓住每则材料的中心句、关键句进行归纳概括。第一则材料节选自张岱年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

19、神,主要论述的是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第二则材料的标题是“也说勇者不惧”,从中可以看出该则材料重点是论述中华民族的“尚勇”精神。第三则材料节选自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抗疫力量,从文本内容看出作者的着力点在于表达: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以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护人员和基层党员干部联防联控的团结精神,而这些精神也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弘扬和发展。(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大禹的寂寞何向阳 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传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这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夏禹,一半被

20、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面对高 10 米、周长 43 米的巨大“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里就能眼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扑进来,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

21、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辇”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个寂寞么?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史记中那一句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

22、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对因洪水生灵涂炭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谁又是第二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五层楼高的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证。“禹治洪水,通面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淮南子里这篇故事一波三折,熊身的禹,和无意中见了熊身禹的为妻的涂山氏的“惭

23、而去”写得太生动,也太涩苦,还有启之生,都神迹般,扑朔迷离;然而立于启母石前的下午,阳光是这么好,壁峭的石头破裂开来,一分为二,围着它走,有种本真的崇慕,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雕饰或者后天的人文附丽,就是一块巨石,风雨阳光都经过了,还是一块巨石。对于那不知神迹的过路人,它会因没有文字与解说而沉默为一块真正的顽石。大禹寂寞着,他的寂寞还不是后天的懵懂,而在当时,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女人回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淹没自己。何况诸侯们叫叫嚷嚷,争相出着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泽大野时,便多缩进家门不

24、愿出去。对于这帮人,大禹怎么不会冲他们把那双总是在走长满老茧的大脚伸开呢。这个英雄,领着一批人实干,却还要永担背后的热嘲冷眼、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种水,堵或者导似已不是对付的方法,它汇聚着另一场洪水要淹没这个治水的人。还有民众,他们的纪念随时随处,然而民众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因随时随处而心境迁移,也会遗忘。他们忘了一个人的最好办法是将人打入历史,在史录的隧道里或可赢取一个空间,几行文字,然而内心呢,当洪水不再,阳光灿烂,歌舞升平,与幸福伴行之际,谁会想起、忆念、沉吟,或者祭奠?(有删改)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从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写起,点出大禹是彻底的

25、寂寞的,然后转入对大禹治水的叙写,再现了英雄的业绩。B. 文章以丰富的史料、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禹公而忘私精神的赞扬,更对大禹的寂寞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C. 以民众对大禹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乃至遗忘结尾,含蓄而深沉,既照应了标题,又表明作者的叹惋,引发读者进行深入思考。D. 鲧因治水失败而被杀,大禹因治水成功而被人纪念,文章以对比的方式深刻揭示了主题:个人功绩事小,民生之系事关重大。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散落在如空气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与结尾在结构上遥相呼应,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引人发省。B. 文章大量引用史记中的句子,既写出

26、了治水的难度,更表现了大禹的辛劳与忙碌,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C. 作者行文严谨,善于斟酌字词。他认为“不敢入”体现的是责任,“不入”体现的是忘我精神,作者更欣赏大禹将国之大事扛于肩上的担当与责任。D. 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既写出了大禹的勇往直前,也展现了他的寂寞与忍耐。8. 文章中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大禹”式人物,请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谈谈你对“大禹”式人物的理解。【答案】6. D 7. C 8. 灵活地使用史料,使内容更加真实、丰富,增强说服力;使用史料,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使文章更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可以拉开

27、时间距离,从历史与现实的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更加饱满的塑造了大禹这一历史形象;现实的荒凉和史料的记载相互印证,都显示了大禹恒久的寂寞,引发读者思考;使人物立体可感,充分表达作者对大禹的崇敬和叹惋之情。 9. 他们一心为国,勇于奉献自我,公而忘私,他们的精神是高贵的。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不在乎世人的看法,坚守初心,勤劳刻苦,他们的品质是崇高的。他们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背负着世人的偏见与冷嘲热讽,他们于彼时是寂寞的。他们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文字,却走不到人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没有被后世铭记,他们于后世是寂寞的。【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D项,“文章以对比的方式深刻揭示了

28、主题:个人功绩事小,民生之系事关重大”说法错误。文章第四段指出“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个人功绩事小,民生之系事关重大”是鲧被杀体现出来的,不是文章要揭示的主题。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他认为不敢入体现的是责任,不入体现的是忘我精神,作者更欣赏大禹将国之大事扛于肩上的担当与责任”表述错误。根据文意,由“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可知,有关“责任”和 “精神”的界定,是

29、作者对司马迁叙事和民间叙事的一种揣测,而非作者的观点;另外,由“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可知,作者更欣赏大禹身上的风格和精神。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本文在行文时将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其意在于表明,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把叙写大禹事迹的内容与叙写“我”的所见所感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不是单纯地讲述大禹的故事,也包含有关叙述人的所思所感内容,所以在思考这一叙述方式的好处时,应基于对文章中“史料”和“现实”两个维度的叙述内容的分析,然后从文章内容、情感、主题及表达效果几个方面分析考虑其作用。比如本文大量叙述史料,首先考虑丰富文

30、章内容,使文章内容更真实,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使文章更具有历史的纵深感。然后文章采用史料叙述和现实交织进行叙述,文章先叙述史料中的启母石内容,然后写作者所看到的启母石,也就是叙述现实中的启母石的荒凉,这是运用现实的荒凉和史料的记载相互印证,显示了大禹亲人对大禹的不解,表达了大禹的寂寞是恒久的寂寞。还有文章运用史料和现实交织进行叙述,现实和史料具有较大的时间距离,让读者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大禹,更好地理解大禹的寂寞,能充分地表达作者对大禹公而忘私,治水不被世人以及家人所理解,而忍受巨大寂寞的崇敬和叹惋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探究能力。在解

31、读文本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文章地主旨,很显然,作者作此文的目的不仅在于表达对历史上的“大禹”勇于奉献自我、公而忘私、坚守初心、勤劳刻苦、背负着世人的偏见与冷嘲热讽却甘于寂寞的伟大精神和品格的高度赞扬,以及“大禹”似乎正在被人们忘记的一种遗憾,而且更是在呼唤当下的人们要努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大禹”式的人物,铭记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不要让他们在我们的淡漠中被遗忘了。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大禹”式的人物,他们敢于牺牲、忘我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寂寞、坚守自我,比如张富清,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勇于战斗、不怕牺牲,在和平年代深藏功名六十年、清于物质富于精神的;比如袁隆平,在和平年代艰苦朴素、忘

32、我工作、不计功名、淡泊名利,志在解决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粮食问题;还如南仁东,他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踏过平庸淡泊名利,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自己的生命。当然,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努力工作、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他们可能建立过丰功伟绩,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但是他们身上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构筑成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不屈的脊梁,成为我们不计名利、奋勇前行、努力实现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伤寒论序张仲景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33、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

34、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

35、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注】:重器:珍贵之宝器,此喻人的身体。憃:蠢的异体字,愚昧无知。府俞:气腑俞穴。人迎趺阳:三部诊法是诊察颈人迎、手寸口、足跌阳三个部位的脉象变化以推测病情的一种方法。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B. 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C. 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D.

36、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巫祝,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后巫祝连用指掌管占卜祭祀的人。B. 建安,此处为年号纪年法,建安纪年指建安元年。除此之外,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C. 五行,指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即水、火、金、木、土。D. 神明,指人的精神和智慧,文中指神灵,如同“奉若神明”“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仲景批评当时医生察看疾病,询问病情时,时间太短暂,诊察如

37、“以管看天”似的很不全面。B. 文中记述张仲景的宗族人口本来很多,但从建安纪年以来,尽管谷物丰收,但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二,其中死于伤寒的要占十分之七。C. 张仲景认为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是不能探求出医理的精微之处。D. 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目的是激励自己及居世之士努力学习医学。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2)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14. 文中作者批评了当时哪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答案】10. D 11. D 12. B 13. (1)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付给平庸无能

38、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2)看看当今的医生,他们不想思考研求医学经典著作的旨意,用来扩大(推演、加深)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各自禀承(承续、继承、接续)着各家的医技,始终沿袭旧法。 14. (1)居世之士不重视医学,精研方术,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2)患病后束手无策,求神祷告,归命于天,或将生命交付给凡医。(3)糊涂愚昧,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注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而去为权势名利而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但竞逐荣势”的意思是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但”,副词,译为“只是”,修饰“竞逐”,所以“但”之后不能停顿,排除A、C项。“惟名利是务”的意思是只是致力于

39、追求名利。该句中的“是”起到宾语前置的功能,现代汉语语序应是“惟务名利”,所以“惟名利是务”中间不能停顿,排除B项。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神明自得”和文中“神明消灭”中的“神明”指人的精神和智慧,“奉若神明”中的“神明”指神灵。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尽管谷物丰收”错。文中“犹未十稔”的意思还是不到十年。“稔”文中指“年”,不是“谷物丰收”的意思。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第一句关键点:“赍”持着;“委付”交付;“恣”听凭任凭;“措”处置、安放。第二句关键点:“演”

40、,扩大、推演。“承”,继承、接续。“顺”,顺着、沿袭、遵循。【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1)“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意思是:我就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由此概括出:作者批评了当时的居世之士不重视医学,精研方术,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的不良的社会风气。(2)“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

41、;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的意思是: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由此概括为:患病后束手无策,求神祷告,归命于天,或将生命交付给凡医。(3)“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

42、本,忘躯徇物”的意思是: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愚昧,蠢笨得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悲哀啊!那些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追逐着去争夺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权势名利而死。由此概括为:糊涂愚昧,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注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而去为权势名利而死。【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

43、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参考译文: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我就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

44、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埋在九泉之下,别人白白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

45、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愚昧,蠢笨得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悲哀啊!那些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追逐着去争夺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权势名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谷一样,竟达到了这种地步!我的同宗同族的人口本来很多,从前有二百多人。从建安元年以来,还不到十年,其中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二,而死于伤寒的要占其中的十分之七。我为过去宗族的衰落和人口的丧失而感慨,为早死和枉死的人不能被疗救而悲伤,于是勤奋研求前

46、人的遗训,广泛地搜集很多医方,选用素问九泉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书,并结合辨别脉象和辨别证候的体会,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即使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以根据书中的原理,在看到病证时就能知道发病的根源。如果能运用我编写的这本书的有关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能弄通解决了。自然界分布着五行之气,而运转化生万物。人体禀承着五行之常气,因此才有五脏的生理功能。经、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其道理玄妙、隐晦、幽深、奥秘,其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等,中古有长桑君、秦越人

47、,汉代有公乘阳庆及仓公。看看当今的医生,他们不想思考研求医学经典著作的旨意,用来扩大加深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只是各自禀承着家传的医技,始终沿袭旧法;察看疾病,询问病情时,总是致力于花言巧语,只图应付病人;对着病人诊视了一会儿,就处方开药;诊脉时只按寸脉,没有接触到尺脉,只按手部脉,却不按足部脉;人迎、趺阳、寸口三部脉象不互相参考;按照自己的呼吸诊察病人脉搏跳动的次数不到五十下就结束;诊脉时间过短不能确定脉象,九处诊脉部位的脉候竟然没有一点模糊的印象。鼻子、两眉之间及前额,全然不加诊察。这真如人们所说的“以管看天”似的很不全面罢了。这样想要辨识不治之证或判别出可治之证,实在是很难呀!孔子说:生

48、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请允许我奉行“学而知之”和“多闻博识”这样的话吧!(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蝶恋花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注】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桐叶晨飘蛩夜语”,托物起兴,“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了由朝至夕的凄清萧瑟的

49、景象,渲染了作者的心境。B. “黯黯长安路”中长安路虚实结合,实写当时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被金人占领;虚指南宋京城临安,隐含着作者对南宋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C. “应如故”,想起自己在大散关和渭水边的战斗经历,表明作者对国事的忧虑。D. 全词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抚今,第二层追昔,第三层和第四层抚今。全诗今昔交织,回环往复,写得神完气足。16. 简要分析这首诗词下阙的感情和书愤感情的异同。【答案】15. D 16. 同:(1)都表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早信此生终不遇”和“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终不遇”和“空自许”写出作者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2)都透露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愤不平之气。如“当年悔

50、草长杨赋”运用典故,讽刺统治者和汉成帝一样昏庸无能,其中“悔”字透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愤不平之气。书愤尾联运用典故,渴望效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但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暗含着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异:(1)“江海轻舟今已具”化用苏轼的“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含有归隐江湖的意思。(2)“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感叹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途令人担忧。(3)书愤首联“中原北望气如山”以及颔联回顾两次战斗经历,写出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4)书愤“镜中衰鬓已先斑”写出时光流逝,英雄迟暮之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D项,“第三层和

51、第四层是抚今”错误,第三层“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回到现实,第四层“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是回顾过去。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词下阕首句承上启下,“江海轻舟”源于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表明有隐归之意愿。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报国无路,则只有归隐江湖才不负一个读圣贤书之人!然而词人对个人的进退是无所萦怀的,感慨的是“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一卷兵书”亦有两重含义,既可实指他曾向王炎提出的“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的进军策略,也可喻之为抗敌兴国的重大抱负,然而朝中没有能抗金之臣,抗金志士亦零落无存,国家社

52、稷岌岌可危。长杨赋是两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他是为了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才献上这篇赋的。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其实在于抒发自己遭受排挤,不被知遇,无法施展才能抱负收复大好河山的悲愤。这“悔”的后面,实在是“恨”!观全词,当年在“散关清渭”之地“横妒盘马”,率兵强渡渭水与敌对战,是何等快意之事,这一经历陆游不只一次地在诗文中提到。至此,情绪又急转直下成低沉的呜咽,一句之中忽扬忽抑,曲尽其妙,词人忧心忡忡。书愤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

53、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三)名篇名句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54、缺部分。(1)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品质,我们可以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_,_”来警醒自己。(2)陈情表中“_,_”两句化用初学记乌赋中的典故,来抒发李密对祖母的孝养之情。(3)诗经无衣中,展现着秦国军民互助的团结精神,其中描绘士兵洋溢着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愤慨地磨刀擦枪,一起行动的句子是“_,_”。【答案】 (1). 忧劳可以兴国 (2). 逸豫可以亡身 (3). 乌鸟私情 (4). 愿乞终养 (5). 修我矛戟 (6). 与子偕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逸豫、乞、矛戟、偕”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

55、思。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发扬登山精神,要( )。在 的登山生涯中,中国登山队员一次次迎着疾风骤雨,克服重重障碍,以“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英雄气概,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不断突破自我,挑战人类 ,创造世界纪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自觉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发扬登山精神,要( )。60 年来,中国登山队员能够一次次担当大任,圆满完成任务,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登山人的团结协作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正是这些甘做“铺路石”、甘架“凌云梯”、甘为“孺子牛”的无名英雄们的默默付出,中国登山事业才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甘

56、为人梯,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精神。甘为人梯,就要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胸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时代的接力中留下 的一笔。18.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艰苦卓绝 极限 赓续 浓墨重彩B. 荆棘载途 限度 接续 淋漓尽致C. 艰苦卓绝 限度 赓续 浓墨重彩D. 荆棘载途 极限 接续 淋漓尽致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正是这些愿意做铺路石凌云梯孺子牛的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们。”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0. 请在文中括号和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57、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答案】18. A 19. (1)原句运用排比,增强气势。(2)“铺路石”“凌云梯”“孺子牛”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3)甘做、甘架、甘为,甘字更能突出英雄们的默默付出。(4)前后语意连贯,甘做、甘架、甘为,三个甘字连用,更能凸显默默奉献精神。(5)原文强调的是英雄们的付出,而改后强调的是英雄,改变了句意。 20. (1)坚定自强不息的信念;(2)涵养甘为人梯的胸怀。【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艰苦卓绝: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荆棘载途:环境困难,障碍很多;语境是“登山生涯”,侧重登山这一事件的困难性而并非

58、环境,所以应选“艰苦卓绝”;极限:最高的限度;限度:一定的范围。语境是“创造世界纪录”,强调最高的记录,所以应选“极限”;赓续:继续,常与“精神”“关系”搭配;接续:后面常跟具体事物。语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强调某种精神,所以应选“赓续”;浓墨重彩:绘画或描述着墨多;淋漓尽致:文章谈话详尽透彻。语境是“的一笔”,强调绘画或文章,所以应选“浓墨重彩”。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本题是比较修改后的句子和原句的表达效果,这种题型要首先明确做了改动的地方。比较之后发现,改动地方是去掉了“甘做”,变成了“愿意做”,把甘做“铺

59、路石”、甘架“凌云梯”、甘为“孺子牛”几个并列短句变成了“愿意做铺路石凌云梯孺子牛”几个并列的定语出现。原句中心语是“无名英雄们的默默付出”,改动之后是“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们”。比较这些改动的地方可发现,“甘做”和“愿意做”两个动词相比,“甘做”程度更深,更能突出英雄们的默默付出。“甘做铺路石、甘架凌云梯、甘为孺子牛”三个短句和“愿意做铺路石凌云梯孺子牛”三个名词效果对比,三个短句并列可以构成排比句式,表意更突出,更能凸显默默奉献精神。原句中心语是“无名英雄们的默默付出”,改动之后是“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们”,结合整段文字阐述的中心,是强调英雄们付出的精神,而不是强调英雄本身。所以中心语是“无名

60、英雄们的默默付出”更符合原文的表意。【20题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补写的能力。补写的两句话都是首句,首句有概括性,填写需要参考后文主要内容,提取重要信息和重要词语概括。另外要注意字数要求。第一段,结合后文阐述的主要内容“的英雄气概”,“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是一种“奋斗不息”的精神。所以此空可填“坚定自强不息的信念”。第二段,结合后文阐述的主要内容“甘做铺路石、甘架凌云梯、甘为孺子牛”,“甘为人梯,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甘为人梯”的胸怀。所以此空可填“涵养甘为人梯的胸怀”。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20

61、20年8月8日是我国第12个“全民健身日”,围绕“全民健身,活力中国”为主题,全国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关专家表示,无论是户外运动和居家健身,最重要的都是持之以恒。每天最少1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3次以上,坚持一个月以上,心肺器官、睡眠状况、体型气色等都会发生可感受得到的改变。其实只要动起来,居家健身也能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答案】示例:(1)语句:;修改为“以全民健身,活力中国为主题”或“围绕全民健身,活力中国”或“围绕全民健身,活力中国这一主题”。(2)语句:;修改为“无论是户外运动还是居家健身”。(3)语句:;修改为“每周至少运动3次”或者“每周运动3次以上”。(4)语句:;修改为“

62、心肺功能、睡眠状况、体型气色等都会发生可感受得到的改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式杂糅,“围绕”和“以为主题”杂糅,“围绕”改为“以”,或者直接删掉“为主题”;搭配不当,“无论”与“和”不搭配,“和”改为“还”;不合逻辑,“至少”“以上”相矛盾,删其一;不合逻辑,“心肺器官”不可能因运动而发生“改变”,不符合事理,“器官”改为“功能”。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以“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2020年9月19日在全国启动,活动将持续到9月25日。据相关媒体介绍,全国科普日活动将举

63、办科普阅读联合行动、校园科普联合行动、科研团队联合行动、农村科普联合行动、卫生健康科普联合行动等一系列科普活动,并组织一批重大示范活动。今年全国科普日立足面向基层、服务发展,着力打造北京主场活动、省级主场活动、十大联合行动及云平台。【答案】全国科普日活动将于2020年9月19日在全国启动,主题为“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立足面向基层、服务发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考生应注意把握语句的层次,根据关键词语来筛选信息。同时要注意题目字数限制。新闻报道要保留重要的时间,时间是2020年9月19日,还要交代事件,事件是“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启动”,主题是“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

64、为民”。接着交代事件目的,即“立足面向基层、服务发展,着力打造北京主场活动、省级主场活动、十大联合行动及云平台”。最后一步是根据字数要求将信息组合即可。【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四、写作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袁隆平

65、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材料二:张富清 1948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1955 年,响应号召选择了去偏僻的鄂西山区支援祖国建设,在来凤县一干就是一辈子。60 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材料三:钟南山投身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50 年,是推进中国呼吸病学发展迈向国际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在非典疫情、甲流防治和新冠肺炎疫情中,他敢医敢言,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

66、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不同领域的三个人物,都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共和国勋章”。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为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答案】例文:个人与国家习近平主席说过,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充分说明国家和人民的辩证关系。那么,一个国家的繁荣稳定,又需要我们每个人来建设和守护,这需要什么样的人呢?国家的建设需要爱国人才。一个国家能繁荣富强,依靠一个个敢为国家奉献的爱国人才。春秋时期楚国的屈原,为了国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遭馋去职,被赶出

67、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在面对外国人的质疑与嘲笑时,坚持自己带领人去修筑铁路,每天早起晚睡,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地坚持下去,从没有放弃。最终,他终于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修筑的铁路。令我们中国人自豪,也令那些嘲笑和质疑的外国人吃惊。他向外国人证明了我们中国人的意志和实力。还有,“两弹元勋”邓稼先不仅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研发,还不惧核辐射的危害,最终研制出属于我们国家的原子弹,为建设强大国防,捍卫祖国和平,保护人民生

68、活作出贡献。这些爱国精神一直激发我们一代代中国人爱国热情,培养一代代爱国人才。当然,若国家的优秀人才被闲置没有得到重用,国家就会落后,如唐朝的陈子昂、杜甫等不能为国家做奉献,那么他就变成无庸的人,对当时国家来说就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了。国家的将来需要新一代青年。在老一代无数爱国志士努力下,国家一天比一天好,但将来的发展需要青少年去呵护,所以对今天的青少年教育十分重要的。国家也应完善教育系统,注重对青少年的教育,让更多青少年变得更加优秀,这样国家才可以更好的发展。尤其现在的台湾、香港地区,应重视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新一代青年敢于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切,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热爱祖国,热爱人

69、民。由此可见,国家的富强需要许多热爱祖国、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人,这样才能建设好国家,让人民过好生活。所以,为了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我们青少年一定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好传统,守护着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国家更好,民族更好,大家更好。【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有:致力杂交水稻研究使该项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并帮助国外远离饥饿。材料二的关键信息是:战争中屡建功勋和平时支援山区;尘封功绩,淡泊名利始终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材料

70、三的关键信息:科研成就迈向国际前沿,在疫病危害国民生命和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屡次发挥专业特长做出杰出贡献。三则材料都有“毕生”“60多年”“50年”等信息,说明他们都是用毕生精力为某个特定的目标而奋斗都把自己的职责、奉献等与国家安全、发展、强盛联系起来;都由国家授予最高的荣誉。不能片面地议论个人奋斗,也不能抽象地谈论爱国主义,主题应该体现“个人奋斗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参考立意:1.个人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推进国家发展;2.国家发展,离不开无数“英雄”的奋斗;3.人人团结一致,发挥个人力量,实现伟大复兴梦。可用素材:1.岁月周而复始,而奋斗赋予其独特的意义,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幸福都是

71、奋斗出来的。”一个个奋斗者托举了这个大有希望的新时代。既然心向至道,何不以奋斗为舟?2.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不是少数仁人志士的追求,而是群众的向善向美。”3.鲁迅先生说过:“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筑成的,我们何妨做那一木一石呢?”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这是最好的际遇,也是最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永葆青春理想主义情怀,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4.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敢于创新、大胆思考、勇于探索的人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些麻烦,而这就需要一些发明来帮助我们去解决麻烦。同样,在国际中,也需要这样的“发明”,这样的“发明”代

72、表了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们国家仍存在着一些东西是需要从外来国家获取的,是我们创造不出来的,这就需要国家要勇越的使用人才,发现人才。而人才也要勇于创新,为发展国家科技做贡献,不能让国家永远被别人拿着把柄,受到别人的控制。5.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够英雄辈出。是这些英雄,筑起了钢铁中国坚强的意志,传递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而反观时下一些流量明星,大多都名不副实,贪恋热度,最先迷失于炒作和资本之中,等待他们的,必将是被时代所淘汰和遗弃。这也启示着当代青年,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报复,做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做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是在过去

73、,还是在现在,抑或是在未来,不要忘记自己是奔涌的后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就像我和我的祖国歌词中唱到的:我和我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青年们要将个人命运将祖国前途紧紧连接在一起,将个人人生同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为伟大的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明确观点“国家发展离不开个人奋斗”。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甘于奉献,肯于吃苦的人;国家的富强需要许多热爱祖国、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人;国家的建设需要爱国人才,一个国家能繁荣富强,依靠一个个敢为国家奉献的爱国人。最后可以写如何做或感悟,如“奋斗是中国活力的注脚。正是无数奋斗者的努力,构筑了中国迅猛而又温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