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859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内蒙古兴和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一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的元素,本有两个: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下列有关其表述最准确的是()A封建社会存在世官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威胁国家的统一C后者有害于统一,前者则不然D封建社会中,分封制长期存在2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里强调的是()A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B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D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3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

2、说明分封制()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4说文解字:“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也”。据此推断()A早期郡县为诸侯国君封地B西周的分封制已萌发了郡县制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早期郡县与秦朝以来有本质不同5、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的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 A、建立了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B、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

3、开始取代天下为公6楚武王灭权(国)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官僚制度已经建立B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强化C郡下设县已成定制D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遭破坏7秦律法律答问记载:“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即继父)盗假子(即继子),何论?当为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B继子未被当做家庭成员看待C体现秦律尊卑不同罚的原则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8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4、。”其相似作用是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限制、监督了皇权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9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落后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10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

5、11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要职C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D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12、 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A、三公九卿制的废除 B、地方势力的削弱C、决策中枢的转移 D、外戚和宦官专权13.钱穆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

6、、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佐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15、“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分化事权 B频换丞相 C重用亲信 D废除宰相16、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D、北宋强化中央集权17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这一现象说

7、明()A分王子弟是封建专制的体现B宗法体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周代制度在后代得以延续18公元前4世纪末,雅典公民芒提特乌斯经抽签当选为议事会成员,在其后的资格审查中,因受指控在支持僭主统治的骑兵中服役而被取消资格。这说明资格审查的目的是()A监督官员维护平民利益B维护公民内部的平等C确保官员忠于民主政体D实现公民的轮番而治19古希腊女性可以参加奥林匹亚赛会中的马赛,拥有自己的节日赫拉节,可以参加“大泛雅典娜节”。公元前451年,雅典公民大会通过了伯利克里提议的法令,规定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这说明()A古希腊女性没有公民权,不能参加公共活动B古希腊城

8、邦倡导男女平等C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主权在民D古希腊部分女性拥有公民权,可以参加一些公共活动20十二铜表法中的第三表规定,在一定时期后债权人可将债务人处死,或卖至台伯河以外之外邦;如果有多数债权人时,他们甚至可以将债务人的尸体肢解,加以分配。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出罗马法()A维护严酷的债务奴役制B罗马法保留了野蛮的奴隶制习俗C成文法比习惯法更残酷D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21.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

9、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D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221215年6月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不得随意征税叫要确立相关法定程序;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任何自由人或没收其财产。这反映了大宪章()A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B保护了公民的基本人权C取消了国王的征税权D奠定了英国宪政的基础23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美国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斐逊也附和说,它是“君主制的新版本”。他们的评论主要指的是1787年宪法()A没有明确规定总统的任期B规定的中央政

10、府权力过大C赋予总统过大的行政军事权D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24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欲任命保守色彩极为浓重的罗伯特博克为最高法院大法官。此举招致自由派人士强烈反对,最终影响参议院以58比42票否决了该提名。根据美国宪法,里根总统应该()A另择合适法官人选B强行任命该名法官C解散议会重新选举D调解两派之间矛盾25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据此可知()A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B普鲁士拥有超然地位C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D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26186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推

11、动议会改革,主张扩大选举权。他被指责为“自己阶级利益的叛徒”“在激烈斗争中丧失原则的机会主义者”。由此可知,在当时的英国()A代议制可反映多数国民的利益B资产阶级日趋保守C自下而上是民主化的主要形式D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艰难27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得益于()A内阁制度的确立B权利法案的颁布C议会改革的实行D“光荣革命”的胜利28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有一个群体被称为反联邦党人。他们认为,宪法拟议的政府权力

12、是比政府组织形式更为核心的问题。联邦党人最引以为豪的是创立了三权分立的政府形式,以为这一形式就能保证公民的自由。对此,反联邦党人并不乐观。由此可以看出反联邦党人()A认为分权体制能够保证公民自由B对联邦政府权力保持高度警觉C强调制宪的核心是确保政府权力D希望继续维持邦联体制的现状29 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这说明()A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B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C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D1875年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30有德国学者认为,从宪法角度

13、而言,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中主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担任国家元首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C内阁掌握行政大权D帝国议会由民选产生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

14、点与不同点?(8分) 材料二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员十三人。”“(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汉书百官公卿表 (2)材料中体现汉代刺史制度什么特点?(6分) 材料三 年轻的共和国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国库空虚,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在跨州货物的征税方面存在争端,马萨诸塞州有农民造反。汉密尔顿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摘编自美国的建立 (3)分析材料三中“棘手的问题”产生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解

15、决这一问题的?(6分) 材料四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4)材料四“两种不同的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的理解。(7分) 3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对英美的政治体制进行比较。(要求:选取某一角度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二1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

16、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2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主要原因是()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C五口均远离经济发达腹地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3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解

17、释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4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A这一现象出现予十九世纪中期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5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出现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充满屈辱,严

18、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6 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A标志着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7中国纪事评价某一事件:“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该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81840年8月,道光

19、帝授命琦善向英军表示:林则徐上年禁烟是“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这()A表明清政府转向妥协立场B是笼络英军的缓兵之计C是出于保护林则徐的需要D体现出天朝上国的大度9日本某份外交文件中强调:“这应是将来掌握东洋霸权的必要开端”,“日本之兵力以及陆海军在各国之行动中均应保持至少与其中最强国平等之地位。”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战争C义和团运动 D九一八事变10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这些现象反映出()A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B五四运

20、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D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诞生11民国初年,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是“易数千年之帝制以共和,其造端之宏大,非一姓之兴亡所能拟也。”1921年梁启超表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表明梁启超()A对辛亥革命从颂扬到完全否定B意气用事和思想的摇摆不定C从注重政治变革到只看重文化变革D对辛亥革命的批判和深刻反思1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

21、与混乱。”这表明()A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未见成效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C辛亥革命与传统王朝更替相同D革命后的制度建设更加艰难13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该观点()A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B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C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D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4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A以温和的方式推翻了旧政权B使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D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转型15在袁世

22、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初,满、蒙、汉等许多民族代表和社会团体先后发出通电和呈文,表示共同努力“造五大族之幸福,建中华民国之新猷”。这表明当时社会()A要求践行三民主义B抵制外来经济侵略C认同新生民族国家D反对满洲贵族统治16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17下图为某课学习小结的部分内容。该课的主题应该是() A走向整体的世界B马克思主义诞生C空想

23、社会主义理论产生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8 1931年,共产国际发表文章称:蒋介石“调动了南京政府的三十万装备精良的部队而和它对峙的是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只有六、七万人的红军几个军和几万名装备很差的游击队”,但是,“中国红军经受住了最困难的考验”。这表明共产国际()A给予中国革命全面支持B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C认为国民革命有所发展D认同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19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日这一天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此次罢工直接导致的革命事件使俄国()A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很快退

24、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D出现苏维埃和临时政府政权并存局面20“1917年春,对城市的食物供应越加匮乏,发生了面包骚乱。没有预先的计划,没有流血,没有组织,二月革命就这样爆发了。”这表明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主要是由于A临时政府的腐败无能B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发动C城市生活资料的匮乏D城市工人阶级的普遍觉醒21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持召开了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上,中央认为苏区工作是“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这表明A王明“左”倾错误在苏区全面泛滥 B党的苏区工作犯了主观主义错误C毛泽东的路线并不被共

25、产国际认同 D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路线的抵制2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过程中,有人提出“贫农分好田,富农分坏田,地主不分田”的主张。这种主张()A违背团结大多数的革命原则B受太平天国土地纲领的影响C反映农民反封建的迫切愿望D带有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特征23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标语,其内容反映了当时我党() A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 B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C面对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形势 D将根据地政权建设作为最重要的任务24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A1689

26、年英国权利法案B1787年美国宪法C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5下表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摘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 第三章 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第六章 长征 第七章 到敌人后方去 第十三章 第十六章 决战淮海 A北伐先遣战江南B三次反“围剿”C千里跃进大别山D挥师过大江26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27有学者说

27、:“建国初期的共同纲领地位特殊,按其性质应该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行动的一个纲要,是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成立的联合政府的共同政治基础。,材料观点表明共同纲领是()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B新政府的施政纲领C社会主义性质宪法D多党联合执政纲领28有学者认为在历史上汉族通过吸收妨碍他们的夷狄扩大了控制范围,怎么对付这些夷狄成了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A一国两制的政策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建立民主统一战线的方法29. 表1: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名录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委员 中共 1 3 29 1 2 6 非中

28、共 0 3 27 0 2 9 表1反映了()A中共与各党派团结合作的开始B中共领导的多党制民主形成C中共对建国前民主构想的实践D中共对苏联政治体制的照搬30“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是()A1921年中共一大B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1 (2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9年明治政府向美国、荷兰等国提出了修约要求,但遭到拒绝。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

29、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井上因过度对外妥协,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

30、任务宣告完成。 摘编自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等 材料二 清政府在要求修约收回权益方面也做了一些事情,但进展甚微。1917年8月,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并宣布中国与德奥两国订立的所有旧条约一律废止。1919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要求。1925年五卅反帝运动发生后,北京政府发起“修约”运动,向各国驻华公使团提交了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照会。1927年1月,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实现了关税自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1943年,中国同英、美

31、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日两国在修约历程中的相似之处。(9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日本相比,中国的修约历程有何特点?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12分) (3)纵观中日两国修约过程,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4分)32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东北地区与中国的发展历程的关键词”辽阳行省 清朝 旅顺大屠杀 张作霖 九一八事变 七三一部队 伪满洲国 辽沈战

32、役 第一汽车制造厂 大连 从上表中选出2一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所学加以阐释。(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15 CBDDB 610 DCDBD 1115 ACCBA 1620 DACDA 2125 DDCAB 2630 DCBDB31 (1)相同:保留了血缘社会。 不同: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8分) (2)特点:承袭秦制; 非常置官职; 代表中央行使权力; 权限较大。(6分) (3)根源:邦联制下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2分) 解决:制定1787年宪法; 确立联邦制。(4分) (4)分别指:中央政府与各

33、州政府;行政、立法和司法等部门。(4分) 理解: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相互制约;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既能维护国家统一,又能防止过度集权专制,保障民主。(3分) 32、从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形成过程、运行机制和产生影响等角度进行论述。 示例:从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形成过程来看。 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并以立法形式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开始早,持续时间长,体现了渐进性的特点。从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18世纪中叶长达200多年的历史,英国成为典型的代议制国家。工业革命后历经三次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美国是近代新兴国家,其民主共和

34、政体确立直接来自于1787年宪法的制定与实施。美国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特点。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二参考答案15 BDAAD 610 CAACC 1115 DDADC 1620 DBBDC 2125 CDCCC 2630 ABBCC31、(1)相似:长期性(几代人和数届政府不断努力的结果); 民众和政府相辅相成; 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和列强之间矛盾; 经历了从集体谈判到国别交涉的过程。(9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特点:起步较晚; 过程漫长; 阶段性明显(从修约到废约)。(6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原因:修约的前提不同(近代中国长期未能实现真正的统一); 不平等条约体制

35、不同(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更强); 国力的差别(中国长期贫弱); 国际形势的不同(中国是列强争夺的重点)。(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启示:发展是硬道理,实力是对外交涉的基础; 重视外交政策和策略,争取最大的外交成果; 充分掌握和运用国际法理论,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2、(示例1) 主题(2分):东北地区见证了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 关键词(2分):辽阳行省,清王朝。 阐释(8分): 辽阳行省: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利时受到中央节制。辽阳行省主要管辖东北地区,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

36、家的统一。 清朝:清朝由起源于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所建立,东北被称之为龙兴之地,是中国古代史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多民族统一王朝。 总之,东北地区见证了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过程。 (示例2) 主题(2分):东北地区见证了中国近代屈辱史。 关键词(2分):旅顺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七三一部队。 阐释(8分): 旅顺大屠杀:旅顺大屠杀是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军队于1894年攻陷旅顺,对城内人民进行了屠杀。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七三一部队:七三一部队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是日本法西斯东北发动细菌战屠杀中国人民的主要罪证之一。 总之,以上三个关键词都见证了日本的侵华逐步深入的历史,也是中国近代的屈辱史。 (示例3) 主题(2分):东北地区见证了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史。 关键词(2分):第一汽车制造厂,大连。 阐释(8分): 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苏联的帮助下,在长春建立了第一汽车制造厂。 大连: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84年,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总之,以上关键词见证了新中国由学习苏联到改革开放,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