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佩孚的人格与国格 作者:告别奴性天涯社区吴佩孚人生的信条是:不好色,不纳妾,不嫖娼、不贪财。大量史实证明,吴佩孚一生是言行一致的。 首先是不好色。吴佩孚年轻时就写过:“率性而节欲,可庶几于圣贤;纵欲而灭性,则近于禽兽。”这道理说得简明、形象,想当圣贤,就要节制性欲,否则,就是禽兽!吴佩孚想做个道德完善的真君子,所以,就恪守传统,谢绝纵欲。一个人一时时禁色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吴佩孚做到了。他三十开外才娶结发妻子李氏,后母亲坚持纳妾张佩兰,但对两位夫人排得很正。李氏病故后,吴佩孚再未纳妾。据说,1921年的某天,来自德国年轻貌美的露娜小姐,非常偶然地在洛阳看到吴佩孚,便一见钟情,西洋女子当然异常
2、胆大,便秋波频传,可这个大帅就不领情,毅然回绝。露娜回去之后,还是十分倾慕,居然给吴下了最后通牒,直书:吴大帅,我爱你,你爱我吗?吴知道后,大笑不止,直接叫翻译传话过去:老妻尚在!绝不拖泥带水。不过,也有传说,吴佩孚北京寓居期间,就被一个日本女特务勾引得神魂颠倒。但是,吴佩孚除了张佩兰从不再予纳妾,却是事实。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吴佩孚一代枭雄,如此忠于爱情,不为美女所动(还是外国的),且没任何人找他麻烦,与糟糠之妻厮守一生,可敬! 其次是清廉。吴佩孚自比关羽、岳飞,对贪官污吏向来痛恨,虽农家出生,但一生不置产、不贪污、不索贿、不受贿,廉洁自律、衣食俭朴,难能可贵。吴佩孚一生饮食起居简单,吃面食
3、、米饭,每餐只喝少许山东黄酒和绍兴酒。1924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钱昌照,曾记述与吴佩孚初次见面的情景:吴穿着布衣布鞋,白薯屑落了一身,招呼钱一起吃烤白薯,还大谈自己的做人哲学。 1927年5月的一天,吴佩孚率卫队逃往四川经河南邓县构林关,受到当地头面人物的热情款待。面对满桌酒肉,吴佩孚却说:“免了吧!战火连绵,百姓不得温饱,我们还要这么多菜干什么?”只留下四个小菜,其余全叫人撤下。本来,吴佩孚定于第二天清早开拔,可地方绅士纷纷前来求字求诗,他大发雅兴,欣然应允,即席撰写了多首诗。在赠给乡绅杨星如的诗中,有:“天落泪时人落泪,哭声高处歌声高。世人漫道民生苦,苦害生民是尔曹”,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情
4、怀,还不客气地谴责地主豪绅们的罪恶,令其难堪。谁也没有想到,弄文舞墨竟救了吴佩孚一命。当天上午,他的先头部队就中了河南悍匪索金娃的埋伏,连秘书长张煌言也被乱枪击毙,他却因发大发雅兴推迟出发而得以幸免。 1932年10月离开成都后,定居于北京什锦花园,主要靠张学良资助维持生计。后因“西安事变”张学良被囚,吴佩孚靠伪京津卫戍司令齐燮元接济,挂个有名无实的“顾问”,每月领“车马费”数千元,算解了吴佩孚的窘困。齐燮元原是他部下,吴佩孚接受这一照顾,可作“袍泽之谊”,但无丝毫卖国之嫌。 再次,拒绝裙带。吴佩孚当权后,前来跑官要官买官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一次他亲下手谕:“天、孚、道、云、龙五世永不叙用”,
5、这5个字都是蓬莱吴姓一系,一道手谕将自家亲戚攀附之路全堵死。吴佩孚有个老同学在别处多次当官,几次贪赃枉法被被免职了,便到吴佩孚处求官。那天,吴佩孚不在,便写了个条子要求到河南当个县令。吴佩孚回家见到条子,提笔批道:“豫民何辜?”意思是河南老百姓有什么罪过?要你来害他们?吴佩孚手下有个老同事无能,吴给他安排了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整天无所事事。此人无聊之余想过过有职有权的瘾,便毛遂自荐,写下军令状,要求吴给他10万大军,保证平定南方革命党人,“然后释甲归田,以种树自娱”。吴佩孚知道这家伙是纸上谈兵式的蠢货,怎能赋予大任!就在军令状上批道:“先去种树”,羞得那小子再不吭声。 不过,也有“例外”。吴佩
6、孚当兵是个勤务,一天送公文被巡警营一幕僚郭绪栋赏识,郭慧眼识才便拉关系走后门,推荐吴到保定武备学堂做了士官生,吴自此有了事业的起点。但吴佩孚饱读四书五经,深知知恩图报。飞黄腾达后,念念不忘知遇之恩。在洛阳大帅府,除接待曹锟使者外,所有中外宾客吴佩孚一律不亲自迎送,唯独对郭礼遇有加,始终不渝。郭有烟瘾,吴有禁令,但特下手谕:“只许郭公过瘾,不准僚属破戒。”郭偶尔害病,吴衣不解带亲自服侍。后来,郭想衣锦还乡,吴保举郭做山东盐运使,嫌官小,郭闹了脾气,说:“难道我就不够当一任省长吗?”于是,吴又保荐郭做省长。郭继续“开价”:“我不做省长则已,要做就在山东本省露脸,这才光宗耀祖。”当吴大费周折为其谋到
7、山东省长之位时,郭已沉疴不起,不久即撒手离世。吴死后,吴佩孚亲撰挽联:“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弃下老母孤儿,有我完全负责任;义则为师,情则为友,嗣后军谋邦政,无君谁与共商量。” 辛亥革命后,一些议员们商议要拆除紫禁城三大殿,在其墟基上另建议会大厦。远在洛阳的吴佩孚听到后拍案大骂:“这群蠢猪!“马上命令部下直接把一封电报拍给大总统、总理、内务总长、财政总长。故宫三大殿躲过了灭顶之灾。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大学生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拒签出让青岛的巴黎和约。游行中,学生们捣毁并焚烧了卖国官员的私宅,军警逮捕了30多名所谓的“暴徒”,激起全国的抗议浪潮。几天以后,远在南岳衡山的吴佩孚得知消息,这位
8、被称为敢“言人所皆欲言,谏人所不敢谏”的小小师长,竟直接向大总统徐世昌发出通电:“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投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宥原!”数日后,又致电南北双方将领,联名通电反对政府签约。电文大意是:决不许出卖祖国的主权!不能让强敌将我山东家乡当肉吃!身为山东籍的军人,我愿和日本决一死战! 1924年败军后,有人建议吴佩孚逃入天津租界,他厉声斥之:“堂堂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乌可为者!”到了汉口,日本人探询他是否愿游日本,吴佩孚回答:“我连租界都不住,谈何去日本!” 被奉系打败后的1925年,英美等国银行表
9、示,愿意借款给吴佩孚,并且不需要抵押,支持他东山再起,结果被他断然拒绝。此前在洛阳时,苏联要扶植他为中国王,他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1927年,被北伐军打败逃到四川后,日本第一遣外舰队司令荒城二郎少将派特务机关长与吴接触,表示日方可资助步枪十万支、机枪二千挺、大炮五百门、子弹若干,此外并助款百万,帮助吴佩孚东山再起,被严辞拒绝。他对日本人的回答是: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用不着外人插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溥仪搞伪满洲国,他立即通电反对;曾到北京怒责张学良:“为何不打?”张说:“实力不足,打不过。”吴说:“现在我来了,实力就足了!军人最大的实力,便是一个死字!” 1935年,日
10、本侵略者策动汉奸搞华北自治,请吴佩孚做“华北王”,吴佩孚愤然道:“自治者,自乱也。”理直气壮地加以拒绝。他写了一首诗:“国耻传来空有恨,百战愧无国际功。无泪落时人落泪,歌声高处哭声高。”表达了他的惨痛心情。他曾写诗批评张学良:“棋枰未定输全局,宇宙犹存待罪身。醇酒妇人终短气,千秋谁谅信陵君。”诗中“醇酒妇人”是指当时传言“九一八”前夜,张学良正与电影明星胡蝶跳舞。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要吴佩孚出任北平维持会会长,他再次凛然拒之。1938年日本侵略者决定把华北伪政府和伪南京政府合并为一个汉奸政权,日本的土肥原贤二又拉吴佩孚做“中国王”,吴佩孚说:“叫我出来也行,你们日本兵必须全部撤出中
11、国去。”日本人还在什锦花园安排过一次记者招待会,中外记者也已经读到了打印好的“吴氏对时局的意见”。但吴佩孚身着中国绅士装束,放下打印稿,义正词严地说:惟“平”方能“和”,“和”必基于“平”。本人认为,中日和平,惟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日本无条件自华北撤兵,二、中华民国应保持领土和主权之完整,三、日本应以重庆(国民政府)为全面议和交涉对手。怕在场的日本人听不懂,他厉令秘书“断乎不容更改”地将自己最后的“政治宣言”翻译成日语。1937年,听到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后,他绝食一天,以示抗仪。1938年6月9日,国民党军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听说淹死许多日本人,他异常高兴;后又听说有140万人无家可归,他又为此
12、失声痛哭。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投敌后,极力拉吴佩孚与他合作,一块卖国。汪派亲信陈中孚赴北平见吴佩孚,委婉地转达了汪的意思,说如能与汪合作,就让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北平“政治委员会委员长”。陈中孚还没说完,吴佩孚霍然站起,毫不留情地破口大骂:“谁跟汪精卫合作,这人必定下贱!”吴佩孚边骂边顺手拿出一个手卷,递给陈中孚说:“这是我亲笔写的文天祥的正气歌,你替我带回去,送给汪精卫!”陈中孚展开手卷,一行行公正有力的字出现在眼前:“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陈中孚满脸通红,落荒而逃。 1939年底,吴佩孚吃饺子时饺馅里的肉骨头渣子卡在牙缝里,疼痛异常,几天后越来越重,危及生命。
13、德国医生让他住院手术,但吴素有 “不入租界”的誓言,德国医生只好叹息而去。后请来日本医生来家治疗,吴大帅却在治疗后猝死。终年66岁。 吴佩孚曾自撰对联总结一生: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怡性,真个解甲归田。 吴佩孚死后,蒋介石亲致唁电给北平什锦花园吴公馆:“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虽暴敌肆其诱胁,群奸竭其簧鼓,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崇钦。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 蒋介石亲自送去挽联: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 当时,驻
14、重庆的中共元老董必武对记者发表谈话:“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羽)、岳(飞);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起当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吴佩孚死后埋在京西一带,墓地四周有松墙围护,墓前立一石碑,上刻“孚威上将军吴公之墓”,墙外立一块“吴佩孚墓地”指示牌。据说,灵柩下葬时,一位吴佩孚手下的师长,突然一头撞去头破血流,说要随大帅而去,不然就终生不娶,剃发出家为大帅守墓,以表孝敬,此人叫乔林。吴佩孚没有儿女,吴佩孚入土后,乔林师长成了和尚,在墓旁盖两问小屋做守墓居室,自命守墓人,长年居守。乔和尚每天晨昏三叩首,早晚三炷香,口念佛经手敲木鱼,为吴佩孚超度亡灵,直至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