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山东学情”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长征万岁!”会场里霎时升起欢呼声。“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毛主席打断口号声继续说:“二万五千里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红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我们走遍了五岭山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来河、潇水、湘江、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
2、、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3、。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材料二:万里长征路,每一步都非常
4、艰难。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红军一次又一次杀开血路、突出重围。是什么,让红军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答案,写在那连绵的雪山上。红四方面军前卫营走过党岭雪山时,有人看到雪地里伸出一只胳膊,手中紧紧攥着一个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中共党员刘志海,1933年2月入党”。牺牲前,这名红军战士想交最后一次党费。答案,写在那无尽的草地里。军旅作家王树增说他曾在档案中看到:过草地时没吃的,不少战士吃草中毒。于是有部队成立试吃小组,参加者有一个条件必须是党员。“我想,当他们误吃一种植物倒下的那一刻,他们是没有遗憾的,因为他们心中有一种梦想,有信仰的支撑。”答案,写在这支队伍每个人的心中。许多红军战士投身革命之初
5、不识字甚至没有名字,他们并不确切知道什么是革命,但他们从拯救天下穷苦人的实际行动中,从自身命运的巨大改变中,逐步明白他们为之献身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意义。于是,他们有了改变命运的勇气,有了凛然赴死的血性,有了追求信仰的崇高。是信仰,让他们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意志愈发坚定、力量愈发强大,跃过重重艰险,蹚出胜利之路。2021年4月25日上午,习近平同志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参观,他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红军将士的信仰之光、信念之火、信心之歌,必将生生不息、一直传递。(摘编自李学勇李砺寒聆听历史回
6、响阔步新的长征,2021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材料三: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
7、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
8、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
9、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2016年12月大庆社会科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毛主席的讲话总结了长征的成就和遇到的困难,高度评价了长征的历史意义,宣告了长征胜利。B.雪山上红军战士刘志海临死前还想着交党费,草地里试吃小组的党员中毒牺牲也没有遗憾,这些动人的故事都在表明长征是一条信仰之路。C.只要“走自己的路”,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追求,不忘密切联系群众,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强调精神和价值。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10、 )(3分)A.“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三个暗喻构成排比,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长征的重要意义。B.材料一中分别用陈述句式、反问句式、设问句式三次提到了长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反复强调了长征的空前伟大。C.材料二先提出“是什么,让红军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的问题,然后用三个排比段回答,给出答案是“革命信仰”。D.材料三开头先提出总论点“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然后分为“坚定理想”“积极行动”“依靠人民群众”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A.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举行“重走长征路奋进再出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主题
11、活动,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B.38集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它传承了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C.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D.“有红军长征精神的鞭策,有英雄赐子我的力量和智慧,我的长征之路定会通向光明和辉煌!”参加“走好我的长征路”主题演讲的选手振奋地说。4.材料三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5.请结合材料,简要阐释“长征精神”的具体内涵。(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12、,完成6-9题。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早上那孩子从门外探进头来时,他正在熟睡。风刮得太厉害,漂浮着的船只不会出海。孩子睡得很晚,而且跟每天早晨一样,他来到老人的棚屋。孩子看见老人在呼吸,随后又看到了他的手,于是便哭了起来。他悄悄地出门去弄些咖啡,一路都在哭着。很多渔夫围在船边,看着绑在船沿上的东西。其中的一个卷起了裤腿站在水里,用一段绳子在丈量鱼的骨架。孩子没有下去,他已经去过那里。一个渔夫在为他看管小船。“他怎么样?”一个渔夫叫道。“在睡觉呢。”孩子叫道。他不在乎人家看见他在哭,“谁也别去打搅他。”“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正在丈量的渔夫叫道。“我相信。”孩子说。他走进露台饭馆,要了一罐
13、咖啡。“要热的,多加些牛奶和糖。”“还要别的吗?”“不要了,等会儿我看他能吃些什么。”“多好的鱼呀,”老板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鱼。你昨天捕到的两条也是好鱼。”“活见鬼,我的鱼。”孩子说着又哭了起来。“你要什么饮料吗?”老板问。“不要,”孩子说,“告诉他们别打搅圣地亚哥。我会回来的。”“告诉他我心里有多难过。”“谢谢。”孩子说。孩子拎了一罐热咖啡,走到了老人的棚屋,坐在他旁边,直到老人醒过来。有一回他看上去像是醒来了,但是又沉沉地睡过去了。孩子穿过马路,借些木头来热咖啡。老人终于醒来了。“别坐起来,”孩子说,“喝点这个。”他往杯子里倒了些咖啡。老人接过咖啡,喝了下去。“它们打垮了我,曼诺林,
14、”他说,“它们确实打垮了我。”“它没有打垮你,那条鱼没有打垮你。”“是的,确实不是。那是后来的事。”“佩德里科照看着小船和渔具。你打算将鱼头怎么办?”“让佩德里科把它切碎做诱饵吧。”“还有尖尖的鱼嘴呢?”“你要就留着吧。”“我要,”孩子说,“现在我们得计划一下其他的事情了。”“他们找过我吗?”“当然,动用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海洋那么大,船又那么小,很难看得到。”老人说。他注意到,有人可以交谈,而不是自言自语和对着大海说话,是件多么愉快的事儿。“我想着你呢,”他说,“你捕到什么啦?”“第一天一条,第二天一条,第三天两条。”“很好啊。”“现在我们又可以一起捕鱼了。”“不,我的运气不好。我再也不
15、会走运了。”“让运气见鬼去吧,”孩子说,“我会带来运气。”“你家里人会怎么说?”“我不在乎。昨天我捉到了两条。但现在我们要一起捕鱼了,我需要学的还很多。”“我们得搞一支很好的鱼镖,一直在船上备着。你可以用旧福特车上的弹簧片做刀刃。可以拿到瓜纳瓦科阿去打磨。这样应该会很锋利,不要回火,免得把它弄断了。我的刀就断了。”“我再搞一把刀,把弹簧磨好。这大风要刮多少天?”“可能三天。也可能更长一点。”“我把一切都准备好,”孩子说,“你把你的手养好,老爷子。”“我知道怎么保养。夜里,我吐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觉得胸膛里什么东西坏了。”“把那也养好,”孩子说,“躺下,老爷子,我会把你的干净衬衫送来,还有一些吃
16、的。”“我不在的那些日子的报纸,也拿一份来。”老人说。“你得尽快养好,我有那么多东西要学,而你什么都能教。你受了多少苦呀?”“很多。”老人说。“我会送吃的和报纸过来。”孩子说,“好好休息,老爷子。我会从药店给你搞些治手的药来。”“别忘了告诉佩德里科,鱼头归他了。”“不会忘记的,我记着呢。”孩子出了门,沿着破损的珊瑚石路走着,又哭了起来。那天下午,露台饭馆里来了一群游客,其中一个女的往下瞧着海水,在空啤酒罐和死魣鱼中间,看到了一根又大又长的白色脊柱骨,骨头的末端耸立着一个巨大的尾巴。东风在港口不断掀起大浪的时候,尾巴随波涛起伏着。“那是什么?”她指着大鱼长长的背脊骨问一个侍者,现在背脊只不过是一
17、堆垃圾,等着被潮水冲走。“Tiburon”,”侍者说,“Eshark”。”他正打算解释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以前可不知道鲨鱼有这么漂亮、样子这么好看的尾巴。”“我也不知道。”她的一个男旅伴说。在路另一头的棚屋里,老人又睡着了。他还是脸朝下睡着,而那个孩子就坐在他旁边,看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注】西班牙语,意为“鲨鱼”。侍者用英语表达“鲨鱼”时的不正确发音。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曼诺林在老人回到棚屋之后,忍不住多次哭泣,他在为老人身体的伤痛和运气伤心难过,这些描写也表达了作者对桑迪亚哥的同情和悲悯。B.老人认为自己被大马林鱼和鲨鱼打败了,是因为他的马林
18、鱼仅剩一副空骨架,他的身体、精神疲劳到了极点,他甚至后悔捕到这条鱼。C.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D.老人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咬得只剩下残骸,结果被游客轻描淡写误认为是鲨鱼,更显辛酸。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海明威在文中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含在自然的行文或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B.老人回到家中,文中少有对老人的心理描写,但人们从这安静中体会到了真正的“硬汉”精神:没有抱怨,坦然接受。C.小说采用现实和虚幻交织的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圣地亚哥
19、在重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这个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人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D.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这些都是海明威作品“电报式”风格的体现。8.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尾中老人梦到狮子这一情节?(4分)9.“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这是圣地亚哥的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请结合整部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今人乍见孺子
20、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二)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三)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
21、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注释函:铠甲;制造铠甲的人。匠:泛指有某种专门手艺的技工。论衡量知:“能斫削柱梁,谓之木匠;能穿凿穴埳,谓之土匠;能彫琢文书,谓之史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B.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C.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D.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1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非所以
22、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B.择不处仁,焉得智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C.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人而不仁,如礼何D.巫匠亦然 治乱者何独不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运用举例论证,举人们见到小孩将要掉进水井时都会惊恐怜悯的例子,来论证人生来便有“不忍人之心”。B.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四心”。C.孟子认为选择职业要慎重。造箭的人不如造铠甲的人更有仁德,因为选择了造箭就唯恐伤不了人,损害了自己怜爱别人的心。D.孟子认为士要想使自己志行高尚,就要时刻想着仁和义,要住在仁的屋宇里,走在仁的
23、大道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14.孟子对“不忍人之心”有怎样的认识?他认为如何保持这种“不忍人之心”?(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半死桐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
24、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梧桐半死:晋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则所谓“合欢树”似即连理梧桐。古诗文中例以“梧桐半死”比喻丧偶。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无处话凄凉”既有诗人自己因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而无法向亡妻诉说的沉痛,又包括亡妻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的凄凉。B.“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刻画了诗人的外部形象,表现出其内在的复杂的思想感情。C.“原上草,露初晞”,纯粹是为了状眼前之景,以荒郊常见的“草”“露”为主要意象,运用起兴手法引出后文的“新垅”
25、,抒发了诗人对妻子离世的伤悲。D.“谁复挑灯夜补衣”,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平实的细节表现了妻子的贤慧、勤劳以及夫妇之间的患难与共、甘苦共尝。16.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贺铸的半死桐堪称古代悼亡篇章中的双璧,同以真挚、沉痛见称。试分析这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 。”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
26、场的句子是:“ , 。”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 , 。”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的旷达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小题。(14分)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
27、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 )冷眼相看,( )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剑锋的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我们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又怎能不油然生爱、悚然面对、肃然起敬?18.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包括( )(3分)A.
28、夸张、对比、反问 B.引用、比喻、夸张C.双关、排比、反问 D.拟人、排比、反问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又怎能不油然生爱、悚然面对、肃然起敬?B.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对我们又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C.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又怎能不油然生爱、肃然起敬、悚然面对?D.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又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20.请在括号中填入正确的关联词语。(2分)21.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会向我们展示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请从米考伯先生、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和圣地亚哥中任选
29、一个,用一组排比句描述你感受到的该人物的心灵世界。要求:90字左右。(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大战中的插曲一文中,聂荣臻写给日军一封信里这样说:“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材料二:长津湖战役中,一个名叫宋阿毛的烈士写下这样的遗书:“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他们的坚守换来了今天的一切。正如电影长津湖中的一句台
30、词:“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和认识,不少于800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山东学情”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案1.C【解析】“只要就”表示的逻辑关系与原文不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条件并不充分。2.D【解析】材料三的第二个分论不应是“积极行动”,而应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三主要论证的观点是长征精神具有更多的时代意义。C项说的是网络主播重温
31、长征精神的具体做法,没有强调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4.答案:运用比喻论证。在论证长征精神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以“雪山”“草地”“金沙江”“大渡河”等比喻新时期无数个需要面对的挑战,指出我们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运用引用论证。引用诗词和名言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引用毛泽东的话,增加论述的可信度。运用对比论证,文章无论是在提出观点时还是在中间论述时,时时不忘用80多年前和80多年后进行对比,突出了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5.答案: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如材料一中,红军翻过一座座山,趟过一条条河,长途跋涉二万五千里,最终胜利到达目的地。长征精神是意志坚定、坚守信仰的精神。如材料
32、二中,让红军前赴后继的力量是革命信仰。信仰让他们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意志愈发坚定、力量愈发强大,跃过重重艰险,蹚出胜利之路。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材料三中,在新的“雪山”“草地”“金沙江”“大渡河”的面前,我们也绝不畏首畏尾,叫苦喊累,不向挫折和压力妥协。长征精神是依靠群众,一切为民的精神。如材料三中,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B【解析】老人认为自己被鲨鱼打败了,但没有被马林鱼打败7.C【解析】小说以写实手法为主,虚幻性并不突出,两种手法没有同时推进,不能形成交织。8.答案:狮子作为老
33、人早年生活的象征,代表着战胜命运的勇气和得到胜利的尊严,梦到狮子表明在他的心底里仍然有着不息的希望和斗志。结尾处写老人再次梦到狮子与前文他多次梦到狮子的情节形成照应,同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暗示着老人将会再次出海,迎接生命的挑战。(本题建议学生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理解这一情节的作用,答案层次比较丰富,每一点答出主要作用即可得2分)9.答案:首先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肉体“可以被毁灭”,但是人的精神“不能被打败”;其次这句话又是对“硬汉”精神的高度概括: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借老人之口,表达了作者的生存信念。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
34、的精神力量。1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原句翻译为:住在哪里?仁就是;路在何方?义就是。住在仁的屋宇里,走在义的大路上,伟人的事业便齐备了。根据文意,“在”的宾语是“恶”而不是“仁”和“义”,“居恶在”“路恶在”都是宾语前置句,所以都应该在“在”之后断开,排除答案A、C;“大人之事备矣”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中间不用断开。故选D。1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第一个“于”是介词,译为“在”;第二个“于”介词,译为“比”。B项,第一个“焉”,疑问代词,怎么;第二个“焉”,连词,于是。C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35、,译为“但是”;第二个“而”是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D项,都是代词,这样。故选D。12.C【解析】原文中表述的意思是造箭的人本性上也许比造铠甲的人更有仁德,只是职业损害了自己怜爱别人的心。13.答案:这不是因为和这孩子的父母有交往,不是因为要想在同乡朋友中博取名誉,不是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赋分点:内:同“纳”,结交;孺子:小孩子;要誉:博取名誉;乡党:同乡。仁,是天下尊贵的爵位,人间最安逸的住宅。没有人阻挡他却不选择仁,这是不明智的。赋分点:尊爵:尊贵的爵位;安宅:安逸的住宅;“莫之御而不仁”宾语前置句。14.答案: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这是与生俱来的。“不忍人之心”包含四
36、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选择职业和住处要谨慎,要主动地追求做一个有仁德的人。要保有自己的不忍人之心,就要时刻想着仁和义。(答案对应第一问认识;答案的对应第二问做法。答出三个要点即可得3分)15.C【解析】“原上草,露初晞”使用了比兴的手法,不只是起兴。16.答案: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的上片是写实,写尽了词人的相思之苦;下片一开始由现实进入梦境,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无法与亡妻相见的彻底的绝望。贺词由“重过阊门”的眼前之景到最后一句想象“挑灯夜补衣”昔日之景,由实入虚,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如苏词中“小轩窗,正梳妆”,
37、再现了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了二人的夫妻情长。如贺词“空床卧听南窗雨”,细致入微地表现词人独守空床,卧听窗雨的孤独和凄凉。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苏词的“明月夜,短松冈”,用明月照在长满松树的山冈的凄冷之景,抒发了词人对亡妻绵长的怀念。如贺词的“原上草,露初晞”,原野之上的鲜草、露水以及后文的“新垅”相互映衬,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怀之痛。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苏词的“鬓如霜”,把鬓发比作寒霜,把自己的辛苦遭逢与对亡妻的思念交融在一起。贺词上片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喻自己的丧偶,刻画出作者的孤寂、伤悲。17.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我
38、甲兵,与子偕行;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8.D【解析】“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既有比喻,又有拟人;“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中,“和世界比”,把“世界”拟人,同时还有排比;“只是,我们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又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是反问。19.D20.只有/只好/只能;但/却/然而/可是21.答案示例:在米考伯身上,我看到了经济拮据时他仍爱慕虚荣,喜欢享受;我看到了债主上门时他能屈能伸,乐观自在;我看到了面对弱
39、者时他善良正直,仁爱宽容。在圣地亚哥身上,我看到了面临绝境时仍保持头脑清醒的冷静和理智;我看到了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永不言败的坚毅与顽强;我看到了经历失败后的淡然与超脱。参考译文:(二)孟子说:“造箭的人难道不如造铠甲的人有仁德吗?造箭的人唯恐自己造的箭不能够伤害人,造铠甲的人却唯恐箭伤害了人。医生和棺材匠之间也是这样。所以,一个人选择谋生职业不可以不谨慎。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而不选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呢?仁,是上天尊贵的爵位,人间最安逸的住宅。没有人阻挡却不选择仁,是不明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的人,只配被别人驱使。(三)王子垫问道:“士应当做什么?”孟子答道:“要使自己志行高尚。”问道:“什么叫作使自己志行高尚?”答道:“时刻想着仁和义而已。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拿了过来,是不义。住在哪里?仁就是;路在何方?义就是。住在仁的屋宇里,走在义的大路上,伟人的事业便齐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