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板块二 第八讲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练习(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741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板块二 第八讲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练习(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板块二 第八讲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练习(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板块二 第八讲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练习(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板块二 第八讲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练习(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板块二 第八讲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练习(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板块二 第八讲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练习(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板块二 第八讲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练习(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板块二 第八讲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练习(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板块二 第八讲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练习(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八讲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一、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提高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1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2.建功报国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具体内容举例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4.生活杂感具体内容举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5.别离愁绪具体内容举例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贬谪失意具体内容举例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遭贬后仍不忘

3、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屈原离骚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二、解答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3要求”1审题:两看一定“两看”,一看所给语言材料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指词、句、联、片等),二看是整体型还是局部型。整体型指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它需要分成几个局部(层次)来看;局部型指分析词、句、联、阕的情感,这更需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分析。“一定”指定题型,明确是概括题还是分析题、评价题、比较题。2答题:用好术语,因题而异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行话,如将“惜别”改为“舍不得”,“关切”改为“不放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行话,总让人觉得别扭。同样的

4、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准确,也容易丢分。因此,最好使用感情术语。常用的感情术语有: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3答题要多角度、多层面古诗情感中,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复杂、变化)的。有鉴于此,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挖掘。另外,要根据所给的语言材料的内部层次来确定答题要点,如所给的是“一联”,一般有两个要点;如是“一阕”,则可能更多。三、规范答题三步骤1基本题型的解答步骤2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题的解答步骤1(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5、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要求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注意只需概括作答,无须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首先要从诗歌中找出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如壮观、寂寞、伤时、愧、苦飘零、嗟叹等;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将情感具

6、体化,如由“壮观”可以看出饱览名山大川的愉悦,由“寂寞”“苦飘零”可以看出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由“伤时”可以看出对国家命运的担扰,由“愧孔父”和王粲的典故可以看出生不逢时的苦闷。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2(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寄和州刘使君注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_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

7、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3(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答:_解析:首先根据题干“哪些情感”,明确情感不止一种。“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等表明诗人立志于在陇亩间耕耘,“长吟掩柴门”表明诗人的避世思想,这集中体现出诗人

8、渴望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但“聊为陇亩民”写诗人姑且先做一个农民。一个“聊”字表明隐居避世的思想并非诗人最真实的想法,且结合诗歌开头“先师有遗训”和引用的孔子让子路向隐士问路的典故,可知诗人在隐居之外,还有如孔子一般“忧道不忧贫”的济世情怀。两种情感同时存在,复杂而矛盾。答案: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亦有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诗人开篇感慨先师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转而表明自己“欲志长勤”,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其中夹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诗人不以此为苦,反享其乐,不独自开心,还去竭力劝勉他人享受农忙之乐,不管收成

9、如何,只珍惜眼前劳作的欢乐,这个耕作的过程已然让人着迷。而且耕作之闲,没有外人打扰,和邻居一起享受饮酒之乐,关上柴门,在诗歌的世界里独自畅游。由这些诗句可见陶渊明确实极为喜爱躬耕生活,这种远离世俗,只在田间耕作的生活正符合其所追求的宁静淡泊的隐居避世情怀。但诗歌在写田野的美景和亲身耕耘的喜悦之外,也含有一种矛盾心理。诗人遥想和赞美的是贫而好学、不事稼穑的颜回和安贫乐道的孔子,又钦羡古代“耦而耕”的隐士长沮和桀溺。虽然,诗人也表明孔子“忧道不忧贫”的思想不易实践,偏重于向长沮、桀溺学习,似乎是乐于隐居田园的。不过,字里行间,特别是“聊为陇亩民”一句仍透露着诗人对世道的关心和对清平盛世的向往。全诗

10、隐含着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4(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戏赠”来看,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

11、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答案: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情况的无奈与自嘲。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晁楚老、杨民瞻:

12、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与上阕不同,词的下阕转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前五句,作者化用杜诗来回应小序中提到的“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一事。这里,作者借李广自比,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楚老、杨民瞻两位好友亲爱自己之意,盛赞他们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是借汉言宋,意思是汉时开边征战、号召立功绝域,在那时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暗含对南宋求和讳战,更无需良将的讽刺之意,痛斥了南宋当朝亲奸佞而逐贤良的腐败

13、和黑暗。结尾三句以斜风寒雨之景作结,融情于景,实写自己内心壮志不得酬的悲凉。答案: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以前,汉代的李广将军,曾夜出与友人在田间饮酒,回到灞陵亭,下马住宿营。灞陵尉喝醉了出言侮辱他,虽然来时匆匆,灞陵尉可能还不认识李广将军。但李广将军闻名天下,桃李树虽然不会说话,树下自然成蹊。李将军在南山半腰里,一人一匹马去射猎,误把草丛里的石头当作老虎,弓弦发出了惊人的响声,箭镞射进了石头,把石头都射裂了。这样的英雄没有受到封侯,到了晚年,退居山村,过着耕田地、种菜园的

14、生活。谁去杜曲去种桑麻?我是不去的。我要穿上轻便的短衣,骑上一匹马,到南山去学李广射虎的生活。我要风流潇洒,慷慨激昂、谈笑愉快地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汉代开拓边疆,打击侵略者,保卫边疆的事业是伟大的,不少的人在这个长约万里的国境线上,建功立业。可是,为什么正在非常需要人才的当时,像李广将军这样有胆略、有才干而且是曾经在边疆建立过丰功伟绩的人,也落职闲居呢?我正在沉思的时候,纱窗外,斜风细雨,送来一阵轻寒。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上阕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灞陵亭。灞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

15、亭下。”下阕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作者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评价观点态度“三要求”1明确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通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2结合诗(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诗(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3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二、规范答题三步骤1(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

16、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答:_解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尾联意为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表达对这幅画的高度赞美之情。答案:“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

17、,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的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2(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精 卫 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答:_解析: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然后结合诗句来分析。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希望我死了之后还有子孙活着完成我的遗愿”,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

18、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是精卫对自己的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抒发;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我希望用我的生命来换取你的生命”,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不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而认为这是从作者的角度表达的。答案:观点一:同意。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精卫啊,是谁让你来填海的?你衔来石子,已经在海边堆积了很多。只要大海被填平,海水枯干,海中作恶的鱼龙也就再也掀不起风浪,再也做不了坏事了。精卫的嘴因为衔木石而被磨穿,山中的草木被她衔得残缺不全了。早晨她还在树上,晚上她就到了海里,因为不停地飞翔,她的羽毛时时折断坠落到水里。但只要高山尚在,大海未平,我就愿意世世代代地填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