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732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7页
《导学教程》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教师用书:第一篇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2017备考导航考点展示考题统计考情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2014卷,19;2013卷,19;2012卷,21;2013卷,391.从近五年考情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思想道德建设均有考查。2高考题多以文化热点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素材为背景,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3在备考复习中,结合两岸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等活动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结合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道德建设的名言名句等理解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中华民族精神2015卷,39;2016卷,21文化强国建设2016卷,39;2

2、016卷,3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2015卷,20、39;2015卷,20;2015卷,39名师点拨:(1)明确一条主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个作用:民族精神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四项措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净化文化环境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措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2)从整个文化生活的复习看,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先进文化、道德建设等都属于文化现象,都属于文化的特殊性。所以,本专题各种文化现象的作用、措施等都能在前一个专题中找到理论依据。答案源远流长包容性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与民族

3、精神考向一中华文化及其特征1(2014新课标)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A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大众传媒的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电视台播放”“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

4、等题眼信息,表明现代传媒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符合题意;中“集中反映”表述错误;中“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表述错误。答案B2(2013新课标)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 BC D解析台湾风物图卷

5、描绘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说法正确。它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两岸文化有共同的根源,说法正确。台湾风物图卷与清明上河图艺术风格相似,但文化价值各异,说法错误。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说法否定了文化的民族性,错误。答案A考向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2016新课标)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提供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A BC D解析弘扬“工匠精神”即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而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不选,答案为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错误。答案C4(2015新课标)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

7、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抗战精神与中华民

8、族精神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明确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答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命题领悟: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近两年也出现了主观题的考查形式。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基础知识。要突出关注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先进性特征。1认识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1)

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程萌动春秋战国、诞生秦统一、发展汉代、强盛隋唐、扩展宋元明表现与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史书典籍以其自身的传承性,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文化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中展示自身的特征,同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呈现多样化民族性中华各民族基于自身的政治、经

10、济、习俗等因素,在文化上呈现多样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既有各民族文化的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是什么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特征。(2)为什么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

11、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怎么样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必须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12、体系。思维拓展民族精神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1)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民族精神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2)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3)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4)民族精神与文化发展创新。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特征,民族精

13、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5)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6)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包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可以反过来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7)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1英雄家书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2015北京卷,27)()答:_2自

14、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2015广东卷,31)()答:_3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2014新课标全国卷,19)()答:_4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2013安徽卷,9)()答:_5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2013四川卷,6)()答:_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答:_提示1.英雄家书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2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所决定的,文化特性是由政治经济所决定的。3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4地域可影响文化,但不能决定文化,经济政治决定文化。5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15、。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与史书典籍。2017年高考命题,可能会结合国家重视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建设的案例,如弘扬“工匠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等活动,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命题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秉、秋、秀、种、租等。这说明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

16、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载体,即汉字。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说法错误;夸大了汉字的地位。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C2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 BC D解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说法错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说法错误;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中华文化宝库

17、之瑰宝,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正确。故选D项。答案D命题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39月3日是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各地纷纷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纪念活动,弘扬抗战精神。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举行此纪念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A BC D解析举行纪念活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的情怀,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因此符合题意;明显不符合题意;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18、,不符合题意。答案B4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发展,这不仅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可转化为物质力量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发展A BC 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可知,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因此符合题意;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不符合题意。答案D正确。答案D核心考点二文化现状与文化强国建设考向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2016新课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

19、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

20、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解析谣言属于落后文化,针对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首先要增强对落后文化的辨别眼力和抵御能力,其次要发挥大众传媒在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作用;同时要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和弘扬英雄精神。答案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6(2016新课标)阅读材料,完成

21、下列要求。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

22、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自信的理由,从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角度看,文化自信来自于中华文化的力量;从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角度看,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

23、潮流看,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以我为主。答案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我为主,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即可。)考向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2015新课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24、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A BC D解析本题的题眼是“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由题意可知,校训的故事之所以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主要是因为“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从而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符合题意。校训不可能“全面”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排除;夸大了校训宣传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答案A8(2015新课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

25、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

26、慧和经验(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2)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解析第(1)问考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传统美德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乡愁”和“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第(2)问要求“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作为开放性的题目,我们要在准确把握材料的基

27、础上,结合现实提出建议,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2)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命题领悟:净化文化环境、文化惠民建设、文化权益等相关知识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近两年也出现了主观题的考查形式。2017年备考,应重点关注逐步推进基本

28、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文化惠民项目,重点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相关知识。1我国的文化现状是什么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怎么办从国家角度看: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从文化企业角度看: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从个人角度看: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

29、朽文化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为什么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2)怎么样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

30、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

31、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基本内容(24字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2)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3)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了

32、核心要素,更加注重了凝练表达,更加强化了实践导向。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主要内容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根本途径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

33、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主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5.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国家角度: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要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2)个人角度: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

34、改造主观世界。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思维拓展关于“个人如何做”的文化生活知识汇总(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要求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

35、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有者。(5)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又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要求我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

36、动力。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7)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民族之魂。要求我们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8)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需要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10)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循公民基本道

37、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1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2015北京卷,26D)()答:_2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2014山东卷,30A)()答:_3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2015江苏卷,22C)()答:_4文化建设应当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2011山东卷,21D)()答:_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8、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014江苏卷,3C)()答:_6“不妄、不苟、不敢”这一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坚守传统的名节观和价值取向。(2014广东卷,31)()答:_7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2014天津卷,11BC)()答:_提示1.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需要政府发展公共文化事业。2要改造农村落后文化。3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4文化建设应改造落后文化并取缔腐朽文化。5自由、平等、公正、法治。6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名节观和价值取向。7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017备考,结合文艺精品下乡惠民活动、

39、精准文化扶贫、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等文化活动,主观题应重点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和素材,选择题关注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知识和素材。命题点三应对令人忧虑的文化现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近几年来,微信朋友圈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改变着人们与世界的连接状态。但是,随着微信用户数蒸蒸日上,根据可疑的养生秘籍、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充斥其间,让人不堪其扰。从文化的角度看,材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A BC D解析根据材料“微信朋友圈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改变

40、着人们与世界的连接状态”可以判断题肢正确;根据材料“随着微信用户数蒸蒸日上,根据可疑的养生秘籍、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充斥其间,让人不堪其扰”可以判断题肢正确;同时上述材料没有体现科技的影响,故排除题肢;题肢说法错误,因为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6时下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专家提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责无旁贷。对此我们的正确理解是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我们必须增强辨别不同性质

41、文化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是文化建设的方向A BC D解析网络文艺属于大众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主旋律的要求,故题肢正确;题肢说法错误,因为对网络文化要作辩证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故排除。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故题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命题点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7今年,山东省文化厅牵头推进优化提升10 000家农村文化大院、公共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活跃基层文化活动、扶持1 000位“非遗”传承人授徒传艺、为农村(社区)免费送戏10 000场等5件实事。农村文化惠

42、民活动有利于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升文化服务质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抵制落后文化A BC D解析“文化产业”应为文化事业,“抵制落后文化”应为改造落后文化。答案B8烟台市连续四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极大提升了烟台的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烟台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尤其是胶东红色文化的价值,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承接;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群众自发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以广大市民作为文明创建活动的主角。这表明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文化建设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精

43、神文明创建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文明创建是广大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A BC D解析错误,文化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答案应选D项。答案D命题点五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9文化既有“魂”又有“体”,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体。“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魂健体”。下列有利于“强魂健体”的措施有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要奏响大众文化这一主旋律推动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A BC D解析错误,我国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倡导指导

44、思想多元化的说法错误;奏响主旋律,这一主旋律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是大众文化,说法错误;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选D。答案D10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旅程,享受难得的放松。然而,随着大量中国游客涌入旅游市场,一些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出现,这不但破坏了环境和中国游客的形象,也为旅游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为此,我们要努力实施文化“走出去”,继承并弘扬中华文化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文化交流,熟悉并掌握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修养A BC D解析本题以“大众旅游时

45、代”为背景,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以及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材料中“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出现”的情况,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正确。“弘扬中华文化”和“加强文化交流”都不能解决材料中的问题,故排除。答案C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命题方向1以文化原因类、依据类题型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答题模板1有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命题(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示现实要求作用意义思想文化现状(高举火炬、极为重要的任务)。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全民族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社会主

46、义道路)。(2)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示旗帜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时代精神实践“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良传统(继承与发扬)。外来思想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立足于实践(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链接热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与信仰

47、。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小到鞋、袜、打火机,大到家电、汽车、轮船,几乎所有行业,“中国制造”在全球都广受欢迎,但是,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一些产品在质量、工艺和设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为了应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制造业的“前后夹击”,我们除了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人力素质、完善产业支撑体系等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只有摒弃浮躁、脚踏实地,专注耐心地提升品质、改进设计、完善细节,“中国制造”才能更加自信地成为“中国智造”,傲立于世界。结合材料,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智造”的文化生活依据。答案(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民族

48、之魂。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精神的支撑,需要信仰的力量。工匠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助推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工匠精神,担当历史责任。(4)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命题方向2以文化措施建议类题型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答题模板2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示指导思想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创建主体作用体制保证自觉自信关键

49、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链接热点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创设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50、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怎样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创设文化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立足社会实践,把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造主观世界

51、。命题方向3从哲学角度考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意义和措施。链接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细”就是要细化,要直入头脑,要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

52、个人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实”就是要行动,就是不能玩虚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引导广大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2)分析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体现的哲学道理。答案(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引导广大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社会发展。价值观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

53、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细”上下功夫,直入头脑,沉淀心中,发自内心接受,真正自觉行动,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落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注重量的积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我们重视实践,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落实”就是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有七千余年。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

54、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B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绘画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气派,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故应选。中国的绘画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应选。与题意无关,均不能入选。答案C2400字简历写出24个错别字,重庆大学生面试遭拒。如今,大多数人可以在键盘上敲字如飞,却无法在纸上流畅书写。如果未来几代人

55、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化品质的传承就会严重缺损。要提高文化传承品质要求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传承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在博采众长中提高文化素养A BC D解析本题材料主要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而言,因此,要提高文化传承品质要求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故应选;都是针对外来文化而言的,均与题意不符,不能入选。答案C3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写山曰峻嶒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由此可见,汉字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能

56、够对事物作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确立了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地位A BC D解析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说法错误;汉字能够生动形象的对事物做出概括和表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说法正确;说法错误。该题选C。答案C4有位教授引用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共此时”三字就体现了珠江文化的包容性与共时性。上述材料表明A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C文化有地域之别,无先进与落后

57、之分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解析材料主要体现的意思是,不同区域各有其文化特色,体现了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答案B5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事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A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C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D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58、力。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C符合题意;A体现的是母爱的伟大,不符合题意;B体现的是友情的深厚,不符合题意;D体现的是诚信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答案C6“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以国家名义举行公祭活动是基于彰显文化包容,推动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营造文化氛围,发挥文化对人的强制作用凝聚民族情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反思历史教训,树立正确国家民族历史观A BC D解析“推动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也与公祭活动无关;“发挥文化对

59、人的强制作用”说法错误;是举行公祭活动的目的,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7多年来,“春晚”逐渐成为中国人不可缺少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春晚”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存在说明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人们的文化欣赏水平与年龄和学历呈正相关国家必须对流行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A BC D解析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春晚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存在说明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确;说法太绝对;材料未体现。答案D8如果

60、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了一种丑陋的饮食观,在中央号召下,民间发起了“光盘行动”,号召国人向好面子、穷摆阔“说不”。有效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对落后文化予以改造或剔除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我国的冲击要对传统文化发起彻底革命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A BC D解析题中“舌尖上的浪费”这种丑陋的饮食观属于落后文化的表现。因此,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反映的不是腐朽文化,不合题意,不能入选;传统文化中既有糟粕也有精华,中“对传统文化发起彻底革命”的说法是错误的,不能入选。答案是A项。答案A9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

61、觉悟觉醒,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下列选项体现文化自信的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穿着特色鲜明的中式服装,出席荷兰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教育部探索高考改革方案,拟对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增加语文在高考中的分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积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社会正在形成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A BC D解析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根据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各自含义可知,描述的是对本国服装的充分自信,是文化自信的体现,符合题意;描述的是对本国语言文字的自信,体现了文化自信,符合题意;描述了我们

62、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自觉发展文化的表现,体现了文化自觉,不符合题意;描述了重视文化遗产,自觉保护文化遗产,也是文化自觉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A。答案A10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为此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因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倡导全民阅读是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举措普及科学知识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提高国民素质以适应现代化的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A BC D解析说法错误

63、,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和促进;普及科学知识属于“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中的“科学事业”,而不是“教育事业”,表达的是教育范畴,故排除。表达正确,当选。答案A11某社区从居民身边事做起,从你我做起,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观望,不是喊口号,是与自己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从而形成社会风气,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群体意识与个人的自觉行为。这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抓好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才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A BC D解析题干强调重视培育

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反映社会主义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具体生活相联系,体现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正确。该社区重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风气,体现了该社区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正确。题干不反映文化自觉和自信与文化创造活力的关系,不符合题意。答案D12有位学者,从儒家文化的角度,将个人基本道德分为以下三组。这些基本道德第一组:仁爱、道义、诚实、守信、孝悌、和睦。第二组:忠实、廉耻、自强、坚毅、勇敢、正直。第三组:爱国、利群、尊礼、守法、奉公、敬业。A构成从儒家的

65、立场上提出的个人守法体系B就是中华美德体系和社会风俗习惯的精髓C是应该落实到个人身心实践上的道德要求D与自由、平等同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解析从儒家文化的角度,将个人基本道德分为以上三组,这些基本道德是应该落实到个人身心实践上的道德要求,C当选;A不选,构成不是从儒家的立场上提出的;B不选,只是中华美德体系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一部分;D不选,属于个人而非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

66、区域性整体贫困。国务院要求,统筹城乡,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利用财政、税收等政策不断增加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到2020年要全面脱贫任重道远。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特别是要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大局意识。针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形成的部分地区“等、靠、要”的思想,必须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倡导和

67、鼓励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户和地方政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改变命运的精神,在国家必要的扶持下,逐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劳动过程中发展生产,创造财富,解决温饱问题。(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整体扶贫要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原因。(2)运用有关哲学道理回答,在扶贫过程中,为什么“必须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思想认识问题”?(3)如何引导公民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体性扶贫,请你就此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答案(1)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发挥优秀文化促进我国整体扶贫发展的积极作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是支撑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

68、支柱,为我国整体扶贫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奠定了我国整体扶贫的立业根基,为贫困地区人民不断开拓进取提供精神力量。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有利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2)倡导和鼓励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和地方政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改变命运的精神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贯穿于人们的活动之中,对人们的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只有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使之穷则思变,立志脱贫致富,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解决温

69、饱问题,实现脱贫致富。(3)答案示例:扶贫济困你我他,践行善心靠大家;扶贫路上你我同行,温暖人间爱心相伴;人人都是扶贫使者,个个都是济困力量;扶贫大家帮,共同奔小康。(考生一定要从公民角度拟定,要有“主动、积极”参与扶贫之意。)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国学教育大规模普及,学习国学的网站、视频公开课、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互联网”国学教育相比于传统国学教育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国学教育是面授式培训,更重视现场效果。而“互联网”国学教育则开启了线上教育的新模式,碎片化、网络化和互动化成为其主要特征。加之由于互联网跨越时

70、空的传播特征,国学线上教育将学习过程细分,用户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学习效果也更好。同时,线上国学教育还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引发网络用户的主动参与,让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互联网为国学的传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与挑战。由于网络上的内容质量没有一个客观严谨的标准,使得网络上传播的国学内容相对杂乱。加之在功利目的的驱动下,一些对传统文化的偏差解读充斥网络空间,使得互联网上传播的国学知识参差不齐。(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分析应如何正确看待“互联网”对国学传播的影响。(2)“互联网”国学教育相比于传统国学教育有了很大改变。结合材料,分析“互联网”国学教育大规模普及的文

71、化意义。(3)在“国学热”不断升温的今天,请就如何促进“国学热”健康发展提出两条建议。答案(1)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互联网为国学的传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国学教育开启了线上教育的新模式,引发网络用户的主动参与,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为大规模普及国学教育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互联网十”国学内容质量没有严谨标准,国学内容相对杂乱,一些对传统文化的偏差解读充斥网络空间,使得互联网上传播的国学知识参差不齐。但当前“互联网”对国学传播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能忽视支流。要努力克服“互联网”对国学传播产生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2)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创新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他合理表述亦可)(3)答案示例: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融入时代精神。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设问要求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