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达州市普通高中2019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王阳明语)不论是“心即理”还是“致良知”,从字面上看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可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也可能表现为随心所欲、恣意妾为。所以,在心学体系里,王阳明对个体的主观意念做了限制,提出了明确的修养功夫论,这里的“知行合一”具有明显的道德内省标准,心有邪念,即是行恶。此外,“知行合一”作为一种自我要求更是为了避免知而不行,只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
2、,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耳!”(王阳明语)日本学者冈田武彦认为:“阳明学是培根之学,偏重实行和事上磨炼,是其精神要旨所在,知而不行,只是不知,”企业家立“知行合一”之旨,便意味着严格自我要求的开始。“知”有其独特的哲学含义,与“良知”相近,知行合一即表现为我的“良知”须化为真切实在的行为,而我的所作所为又都符合我的“良知”。这里有着怎样的境界寓意?知行合一的状态又具体化为“致良知”的过程,“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语)“归于寂”不是客观上的不存在,而是个体主观觉知的
3、灭寂,即主观之间的隔绝,它表明一种我与万物相“绝”的状态,“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王阳明语)王阳明所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也就是个体德性向客观事物的迁移,与之相对,这表明的是我与万物相“通”的状态,良知是个体的内在本质力量,“知行合一”就是把这种内在的本质力量,体现到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自体的中正向客观性的迁移,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性存在。在企业经管中,这意味着辩证理性的利他精神,企业有了这种利他精神,就能同时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幸福、企业盈利与顾客满意的目标。超越“小我”而观“大我”,人的视角和世界观都会随之发生
4、变化,企业家收获经济成就的同时,也收获人格成就。企业家的最高形象如同“企业图腾”般存在,通过第一个阶段的自我修养达到第二个层次,也通过第一个阶段的言传身教,从而影响到每一个企业成员,“无为而民自化”。企业家的个人境界与企业的卓越发展同步并行,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同道相益,这样的企业一定是长盛不衰、基业长青。(摘编自经营与管理2019年第二期“阳明心学”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心即理”和“致良知”,是主观的东西,都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和随心所欲、恣意妄为。B. 王阳明所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表明的是我
5、与万物相“通”的状态。C. 我的所作所为都要符合我的“良知”,而我的“良知”须化为我的所作所为,这是“致良知”的具体表现。D. 如果把“知行合一”作为自我要求,目的虽然是避免知而不行,但只能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知行合一”的自我要求到超越自我的生命境界再到企业的经营境界层层深入论述。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王阳明的不少语录,增强了说服力,使论点更加明确。C. 文章在分析具体概念时用了比较的手法,使概念的界定更加准确,使读者容易理解。D. 文章用冈田武彦的看法来证明企业家践行“知行合一”要严格地从自我要求开始。3. 根据原文内容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具有明显的道德内省标准,只要心有恶念,就是有恶行。B. 王阳明自己也认为,良知之说来之不易,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实践起来却很困难。C. 只要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一致时,企业就会快速发展,长盛不衰。D.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中的“归于寂”是客观存在,主观的隔绝。【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析此类题,要将选项与涉及的原文信息进行比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品味语意是否改变,推理判断是否合理。本题选出“正确的一项
7、是”,A 项曲解文意。联系原文“这种主观性可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也可能表现为随心所欲、恣意妾为”看,选项说“都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和随心所欲、恣意妄为”,把“可能表现”说成“表现”,表意绝对。B项与原文第二段语意有关,是王阳明对“天下无心外之物”的理解,表述正确。C项,曲解文意。看原文第二段,可知具体化为“致良知”的是“知行合一”,其中的“知”,与“良知”相近,选项说,我的“良知”须化为我的所作所为,少了“行”的概念,表述范围失当。D项强加关系。联系第一段可知,原文意思是,“知行合一”作为一种自我要求是为了避免知而不行,避免只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选项说,把“知行合一”作为自我要
8、求,“只能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不合逻辑。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划出与选项相关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迅速串联上下文内容,从而理清文章思路,然后依据自己掌握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知识认真比对分析,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及其观点。本题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项曲解文意。企业家“知行合一”要从严格自我要求做起。说冈田武彦的看法,是为了展现出企业家要有精神的认同和价值的认可,不是用来证明“企业家践行知行合一要严格地从自我要求开始”的。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
9、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如题干要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曲解文意。从原文末尾看,企业要“长盛不衰、基业长青”,需要两方面条件,除了“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同道相益”,还有“企业家的个人境界与企业的卓越发展同步并行”。C项说 “只要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一致时,企业就会快速发展,长盛不衰”,是以偏概全,表意绝对。故选C。【点睛】做现代文阅读的综合分析题,要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
10、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和原文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技术跟传统的3G、4G技术有什么区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
11、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甫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摘编自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2019年3月3
12、日,人民网)材料二:材料三:新华社北京2月28日消息,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刻。5G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目前,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
13、。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80年代末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1G时代的产物,可移动通话,不可发送短信。B. 从1G时代到3G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C. 由于4G技术开始传送视频、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其用户数比3G时代的两倍还多。D. 5G技术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相比,不仅速
14、率高、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可促使万物互联。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显著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能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追赶此轮技术进步潮流,就可能占据先机。B. 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5G商用技术的国家,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C. 2019年是5G元年,拉开了5G竞争序幕,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海外各国纷纷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D. 5G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技术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6. 5G时代为什么被称为“物联网时代”?5G
15、时代来临,我们应如何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C 5. A 6. 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即万物互联。(1)叠加技术进步,加强科技创新。(2)保持领先优势,引导技术潮流。(3)破除藩篱,交流互通。(4)拥抱合作,互利共赢。【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联系文章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进行比对分析,找出选项内容与材料具体内容的区别,且要注意
16、题干要求。要选“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项认为“4G技术开始传送视频”,理解错误。从材料二表格内容看,3G时代就可以传输视频了。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准确解读文本,对文章所述的事件或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并将选项和原文相关语句加以比对,明确选项在设题方面的陷阱,逐一分析判断。要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需逐一审读和比对。,B项认为,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5G商用技术的国家,将未然误做已然,表述错误,原文是“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C项“海外各国纷纷对中企5G技术
17、打开大门”,表述扩大了范围,原文是“一些国家”;D项“5G技术是把双刃剑也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表述错误,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的不是5G技术,是对中国5G的臆断和凭空指摘。故选A。【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第一问:结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等
18、句子可以把握。第二句:结合“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等句子可以具体把握。按要求分条简要概括即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把黄河给你曹蓉“我把黄河给你。”陈直起身,把手上的一块石头给我。他说话的当下,我们正顶着烈日在黄河滩上拣黄河石。我吓了一跳。他的口气好大。好像黄河是他的,从渺远洪荒的太古奔腾至今的黄河是他的。可他这么慷慨大方地就
19、把黄河给了我。当然,他所说的黄河其实是一块像黄河的石头。但是,我却相信,它是黄河。因为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从160万年前它就随黄河一路走来,然后一直安静地守在这片黄河滩上。我能辨认它身上细致的水纹是黄河的血脉,那蜿蜒弯曲的姿势是黄河的形态,甚至我能感觉到八千年前伏羲经过黄河时在石头上留下的余温。我一直相信,石头是有灵性的。所以,我每到一处地方,只要有水流,有沙滩,我总会要拣一块小石带回去,其实是带回一段河流的记忆,带回一段如河流清澈的古老爱情。在这黄河滩上,我仍然期望找到一块美丽的石头,把黄河带回家。而我的期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只是因为黄河有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历史,有我们承载几千年的情感。陈
20、幸运地拣到了黄河石。而我赤脚踏着滚烫的沙滩,在众石之中寻寻觅觅,却一无所获。我不甘心,发誓要找到黄河石。当很多文人朋友上筏子漂流去了,我却固执地留在沙滩继续寻找。令我沮丧的是,我用了长长的时间,竟找不到一块烙下黄河印记的石头。我开始感到失望。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长吟兄会把石头送我。当时,我连一点半推半辞的矜持都没有,就惊喜若狂地收下了他送我的黄河。我是不是太贪心?我要了黄河。我要了轩辕的黄河,要了伏羲和女娲的黄河,要了每一个黄皮肤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黄河。这么重的礼物,我能载得动吗?返回成都之际,我把石头留在了西安。黄河仍在那里流淌着。它太重,太重,我载不动它。它属于昆仑山,属于黄土高原,属于这
21、片黄色的土地,和每一个炎黄的子孙。属你,也属我。“这是乾坤湾。”他平静地说,那语气就像是每天都见到它而处美不惊。“黄河乾坤湾。”他又补充了一句,仍然很平静的表情。“黄河乾坤湾!”我站在山巅惊呼起来。我是一个见了山,见了水,就容易激动的女人,何况我面对的是黄河,是伏羲的乾坤湾,又怎么能做到不动声色?“你看,它像不像河图洛书?”他指给我看。我极目远望,在沟壑纵横之间,在伏羲出生的叫伏义村的地方,与古道边一个叫河怀的村子之间,黄河到了这里,突然乾坤一转,来了一个S型的大转弯。像一条从混沌而来蜿蜒而至的游龙,怀抱了两条“阴阳鱼”,浑若一幅大化而成的太极图。真是啊,是玉帝丢落在黄土高原重峦叠障之中的河图
22、洛书!它一直在那里,从四面八荒的太古,从刀耕火种的旧石器时代,它就在那里,等着世人来参。是谁发现了河图洛书?最先参透了宇宙天机?我故意考他。伏羲。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传说,在久远久远的以前,太昊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常常在这黄河古道上徘徊。伏羲抬头看天,低头看地。有一天,他登上山巅,俯视奔腾的黄河呈S形从他的脚下流过。这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他顿悟玉帝丢落在黄河中的“天书图语”,参破“天机”。于是。伏羲按天书图语,演成八卦,创立了黄河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自伏羲发现河图后,又差不多过了八百年,大地洪水泛滥。大禹寻找治水良策。相传有一天,他看见洛河中出现一只五彩神
23、龟,背驮“洛书”,背上的纹理如同文字。于是,大禹发现了洛书,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而就在这片土地上,女娲用黄河的水和泥,创造了人类,捏出了泥做的男人,水做的女人,捏出了天地万物。西方人用上帝创世的传说,写下了一部经典传世的圣经,而中国人以自己诗意的方式,以自己独有的文化,打开了亘古永久的美丽神话,打开了文明之门。望着眼前奔来眼底的九曲黄河,我忽然发现,它不是一个偶然的转弯。它是大化赋予给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命运转弯。中国人需要这样的转弯,历史需要这样的转弯。黄河是苍凉的。从高耸的昆仑山到浩瀚的太平洋,经草原,越沙漠,它历尽了多少沧桑,见过了多少边关的明月,大漠的风沙。黄河是厚重的。它孕
24、育了中华民族的始祖,孕育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数风流人物。它与长江一样,承载着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和历史沧桑。黄河是黄色的。我骄傲,我的皮肤是它的颜色。黄河又是碧绿的。我知道,它曾经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啊。它是天上之水。我深信并且坚持,终有一天人类会还原它的绿。变绿了,变清了的黄河,仍是我心中那条悠悠万载滚滚东去的大河。虽然我无法把黄河带回去,但它已经流入了我的生命和血脉,在我的心上流淌。(摘编自“人民阅读”网2019年3月1日)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题目“我把黄河给你”中作者采用了借代手法,用黄河石代指黄河,引起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给人强烈的震撼。
25、B. 文章依次叙述了得到黄河石、寻找黄河石、发现乾坤湾等事件,表现了作者对黄河文化的独到思考,表达了对黄河的眷眷深情。C. 陈捡到黄河石,在“我”因找不到黄河石而沮丧时把它送给了“我”,让“我”明白了自己太“贪心”,故把石头留在了西安。D. 文章中伏羲和大禹的河图洛书以及女娲造人的传说富有诗意,给文章增添了神奇的色彩,体现了黄河文明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感。8. 结合全文,说明画横线的句子中“转弯”的含义?9. 文中三处画波浪线句子中的“陈”为什么不用“他”,请分别说明理由。【答案】7. C 8. 黄河在流经伏义村和河怀村中间时一转,形成了仿如太极图的乾坤湾。伏羲创立了黄河文化,使中华民族从愚昧混沌
26、转向文明智慧。这是大自然赋予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命运转弯。 9. 第一处如果用“他”,就会指代不明,显得突兀,人物缺乏真实性,甚至会影响主题的表达。因为前面有大段抒情,如果第二处用“他”,在内容上就不能很好地衔接。第三处如果用“他”,缺乏亲切感,就不能够很好地表现好友对我的深厚感情,就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理解文本内容、主题,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题干要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27、”,C项曲解文意。“我是不是太贪心?”是照应“我连一点半推半辞的矜持都没有,就惊喜若狂地收下了他送我的黄河”,表明自己对寻找黄河记忆和历史的渴望。收下石头“并不是贪心”,把石头留在西安,是因为石头不该属于我一个人,而且它已经流入了我的生命和血脉里,不用带走,也时刻在。选项说,明白了自己太“贪心”,表意不当。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作品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关键词和表达技巧入手,联系上下文语境,体会句子的内涵,注意表层义和深层义。表层义就从字面意思分析即可,深层义就从常见主旨角度思考。“它不是一个偶然的转弯”,联系前文看,“它”指的是“黄河”,文章“转弯”写了几
28、处,一处是“黄河来了一个S型的大转弯”,是形成如太极图的黄河乾坤湾;一处是“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俯视奔腾的黄河呈S形从他的脚下流过”,“转弯”指的是伏羲氏创立了黄河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另外一处是划线句,“我忽然发现,它是大化赋予给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命运转弯”。“中国人需要这样的转弯,历史需要这样的转弯”,这句话提示读者“转弯”有象征意义。不同语境赋予“转弯”不同含义,分条理解概括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对文章叙述角度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题干,明确思考方向,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结构,从表现情感、层次衔接、表达效果等不同角度去分析。文中三处画波浪线句子中的“陈”为什
29、么不用“他”,需找到这三处句子,再做称谓的变换比较,认真体会。第一处“陈直起身,把手上的一块石头给我。”开篇就用“他”,显得突兀,他是谁,指代不明,紧下文没有身份介绍,影响主题的表达。“陈幸运地拣到了黄河石。”如果用“他”,后面说“而我赤脚踏着滚烫的沙滩”似乎可以,但是有前面的大段抒情在,结构上承接不连贯;“我万万没有想到长吟兄会把石头送我。”第三处是要表现好友对我的深厚感情的,如果用“他”,缺乏亲切感,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邓愈传邓愈,虹人。初名友德,太祖为赐名。父与元兵战死,众推愈领军事。愈年甫十六,每战必先登陷阵,军中咸服其勇。太祖起滁阳,愈自盱眙来归,授管军总
30、管。愈为人简重慎密,不惮危苦,将军严,善抚降附。其徇安福也,部卒有虏掠者。判官潘枢入谒,面责之。愈惊起谢,趣下令掠民者斩,索军中所得子女尽出之。枢悉护遣还其家,民大悦。已而遇春克襄阳,以愈为湖广行省平章镇其地,赐以书曰:“尔戍襄阳,宜谨守法度。山寨来归者,兵民悉仍故籍,小校以下悉令屯种,且耕且战。尔所戍地邻扩廓,若尔爱加于民,法行于军,则彼所部皆将慕义来归,如脱虎口就慈母。我赖尔如长城,尔其勉之!”愈披荆棘,立军府营屯,拊循招徠,威惠甚著。洪武元年,大军经略中原,愈为征戍将军,帅襄、汉兵取南阳以北未附州郡。遂克唐州,进攻南阳,败元兵于瓦店,逐北抵城下,遂克之,擒史国公等二十六人。隋、叶、舞阳、
31、鲁山诸州县相继降。攻下牛心、光石、洪山诸山寨,均、房、金、商之地悉定。三年,以征虏左副副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西。扩廓屯车道岘,愈直抵其垒,立栅逼之,扩廓败走。分兵自临洮进克河州,招谕吐蕃诸酋长,宣慰何锁南普等皆纳印请降。追豫王至西黄河,抵黑松林,破斩其大将。河州以西朵甘、乌斯藏诸部悉归附。出甘肃西北数千里而还。论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同参军国事,岁禄三千石,予世券。五年,辰、澧诸蛮作乱,以愈为征南将军,讨之。愈帅杨璟、黄彬出澧州,克四十八洞,又捕斩房州反者。六年,以右副将军从徐达巡西北边。十年,吐番川藏为梗,剽贡使,愈以征西将军偕副将军沐英讨之。分兵为三道,穷追
32、至昆仑山,俘斩万计,获马牛羊十余万,留兵戍诸要害乃还。道病,至寿春卒,年四十一。追封宁河王,谥武顺。(节选自明史邓愈传)注:扩廓:扩廓帖木儿,沈丘人。本姓王,字保保,是元平章察帖木儿的外甥。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十年吐番/川藏为梗剽贡使/愈以征西将军偕副将军沐英讨之/分兵为三道/穷追至昆仑山/俘斩万计/获马牛羊十余万/留兵戍诸要害/乃还/B. 十年/吐番川藏为梗/剽贡使/愈以征西将军偕副将军沐英讨之/分兵为三道/穷追至昆仑山/俘斩万计/获马牛羊十余万/留兵诸要害/乃还/C. 十年/吐番川藏为梗/剽贡使愈以征西将军/偕副将军沐英讨之/分兵为三
33、道/穷追至昆仑山/俘斩万计/获马牛羊十余万/留兵戍诸要害/乃还/D. 十年吐番/川藏为梗/剽贡使愈以征西将军/偕副将军沐英讨之/分兵为三道/穷追至昆仑山/俘斩万计/获马牛羊十余万/留兵成诸要害/乃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祖:古代帝王的年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B. 禄:古代官吏的俸给,又称禄米、禄位(借指官职)、禄食和俸禄。古代官吏的俸给曾经以米粮计算,所以有“岁禄三千石”的说法。C. 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
34、其过。D. 谥:又叫“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或褒或贬称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邓愈年少领军,不负众望。他刚满十六岁就领军,每次作战必先冲锋陷阵,军中将士全都佩服他的勇敢。B. 邓愈为人简练稳重,谨慎细致。从来不害怕困难和危险,而且从来不包庇自己士兵的错误,有错就改。C. 邓愈忠心耿耿,深受倚重。皇上对他恩威并用,并书信勉励:我把你当长城一般地依靠,你要尽力啊。D. 邓愈屡屡征伐,功勋卓著。他平定辰、澄之乱,吐蕃川藏阻塞道路,抢劫贡使,他力而克之,死后谥号武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35、汉语。(1)愈惊起谢,趣下令,掠民者斩,索军中所得子女尽出之。(2)大军经略中原,愈为征戍将军,帅襄、汉兵取南阳以北未附州郡。【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邓愈吃惊地起身谢罪,急忙下令,抢掠百姓的人被斩首,搜索军中所抢掠的百姓子女并全部交出。(2)大军筹划治理中原,邓愈担任征戍将军,率领襄阳、汉阳军队攻取南阳以北还未归附的州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
36、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可用排除法。断句完毕,再回读一遍审查。先观察选项,断句主要看“十年吐番川藏为梗剽贡使愈以征西将军偕副将军沐英讨之”处如何断开。“十年”是时间词,国名“吐蕃”则为“为梗”的主语,二者之间应该断开,排除AD;“贡使”是名词,做“剽”的宾语,“愈”是“邓愈”,做“讨之”的主语,“以征西将军偕副将军沐英”是“讨之”的方式,应在“愈”前断开,排除C。整句译为:十年,吐蕃川藏阻塞道路,抢劫贡使,邓愈以征西将军的身份偕同副将军沐英前往征讨。分兵三路,穷追至昆仑山,俘斩数以万计,俘获马牛羊十余万头,留军戍守各处要害,然后才班师回朝。
37、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如多记忆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知识,尤其是课下注释的相关内容。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等,对选项内容要结合上下文仔细分辨。A项,太祖,是庙号,选项说是“古代帝王的年号”错误。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
38、在哪些异义与分歧。要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文章概括、主人公性格特征通常无误,找关键词,联系语境做比对。C项,曲解文意。“皇上对他恩威并用”是张冠李戴。恩威并用,是邓愈对归降之人,不是皇上对邓愈。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谢”,谢罪;“趣”,通“促”,急忙;“斩”,被斩首;“出之”,“使之出”,交出。(2)“经略”,筹
39、划治理;“帅”,率领;“附”,“归附”。注意以上关键词,最后疏通文意,正确表达。译文:邓愈,虹人。邓初名邓有德,太祖为其赐名。他的父亲与元兵作战而死,部众共推邓愈统领军中事务。邓愈年方十六,每次作战必定率先冲锋陷阵,军中将士全都佩服他的勇敢。朱元璋起兵滁阳,邓愈从盱眙前来归附,授为管军总督。邓愈为人简练而稳重、谨慎而细致,不惮危苦,治军严格,善于安抚投降、归附者。他攻战于安福时,部卒中出现掳掠百姓者。判官潘枢前来谒见,当面指责邓愈。邓愈惊起谢罪,急忙下令抢掠百姓者斩,并将军中部卒所掠百姓子女搜索交出。潘枢将被掠百姓子女全部护送回家,百姓十分高兴。不久,常遇春攻克襄阳,朱元璋命邓愈为湖广行省平章
40、镇守此地,并赐信说:“你戍守襄阳,应当谨守法度,山寨中前来归附者,兵民全部仍属旧籍,小校以下全部命令他们屯种天地,边耕边战。你所戍之地与扩廓相邻,如果你对百姓仁爱有加,在军中严于执法,则扩廓所部将士都将慕义来归,就如挣脱虎口、投奔慈母一样。我把你当长城一般地依靠,你要尽力啊。”邓愈披荆斩棘,设立军府营屯,招徕、安抚归附者,恩威并重。洪武元年,大军经略中原,邓愈为征戍将军,率领襄、汉军队攻取南阳以北还未归附的州郡。于是攻克唐州,进攻南阳,在瓦店击败元兵,向北追击,直抵城下,攻克南阳,擒获史国公等二十六人。隋、叶、舞阳、鲁山各州县相继投降。邓愈又率军攻下牛心、光石、洪山诸山寨,均、房、金、商之地全
41、部平定。洪武三年,邓愈以征虏左副将军跟随大将军兵出定西。扩廓军驻扎车道岘,邓愈直抵其堡垒,设立栅栏进行威逼,扩廓败逃。明军分兵自临洮进克河州,谕降吐蕃诸酋长,宣慰何锁南普等都交出印章,请求投降。明军追击豫王至西黄河,直抵黑松林,击斩敌军大将。河州以西朵甘、乌斯藏各部全部归附。明军兵出甘肃西北数千里而返。论功之时,邓愈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为卫国公,参与军国要事,年禄三千石,给予世袭凭证。洪武五年,辰、澧诸蛮作乱,太祖命邓愈为征南将军征讨。邓愈率杨王景、黄彬兵出澧州,攻克十八洞,又捕斩房州反叛者。洪武六年,邓愈以副将军身份跟随徐达巡察西北边境。洪武十年,吐蕃川藏阻塞
42、道路,抢劫贡使,邓愈以征西将军的身份偕同副将军沐英前往征讨。兵分三路,穷追至昆仑山,俘斩数以万计,俘获马牛羊十余万头,留军戍守各处要害,然后才班师回朝。邓愈在归途中生病,在寿春病逝,终年四十一岁。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
43、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晓起林景怡天鸡弄喔咿,残星在斜汉。整衣出幽扉,山城漏初断。微微水风生,冉冉田露散。此时游葛天,淡然空百羡美。海色上寒梢,渐识梅花面。注:林景怡,宋末元初的遗民诗人。葛天:即葛天氏。吕氏春秋古乐张揖注葛天生,三皇时君号。”海色:将晓的天色。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标题是“晓起”,全诗却不着一“晓”字,诗人通过“天鸡”“残星”“幽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晨起郊
44、游图。B. 诗中前六句描写破晓风物,其中营造出了一种凄冷气氛,极其容易让人联想到诗人在亡国后的孤独处境。C. 这首诗完全是按照时间先后展开的。诗歌七八句的“游葛天”、“空百羡”表达了作者鄙弃社会现实之意。D. 本诗一二句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均采用了视听结合的表现手法。15. “海色上寒梢,渐识梅花面”这两句诗奇妙无穷,请你简要分析其妙处。【答案】14. D 15. (1)以景结情,作者在诗歌末尾用梅花来表达创作意图,是点睛之笔;(2)化静为动,一个“上”字把静态的曙色写得动态十足;(3)象征手法:用傲寒梅花的冰清玉洁来象征诗人的高尚气节。【解析】【14题详解】本题
45、综合考查诗句内容、诗歌手法、形象、主题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读题干,明确要求;结合注释,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逐一确认,得出答案。要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对照选项逐一确认正误。D项,“试听结合”错,本诗一二句是视听结合,“天鸡弄喔咿”是听觉描写,“残星在斜汉”是视觉描写。而陶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只有视觉,没有听觉。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综合分析能力。做此类题目,要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抓关键词语,了解诗句内容,分析表达技
46、巧,体会情感表达,分析表达效果。“海色上寒梢,渐识梅花面”是写景句,景中含情,是全诗的结尾句,也是以景作结。“上”字是化静为动,把将晓的天色写得很生动。“渐识梅花面”,“梅花”用的是象征手法,象征诗人的高尚气节,用梅花来表达创作意图。这两句诗奇妙无穷,将好处分点概括即可。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 ,_”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_ ,_”。(3)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_ ,_”。【答案】 (1). (1)峰峦如聚, (2). 波涛如怒。 (3). (2)飞
47、湍瀑流争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3)自其变者而观之, (6).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注意平时积累,默写时应借助语境筛选相关语句,利用字音和字义来确定字形,书写清晰工整,注意关键字和易错字写法,如“峰”“涛”“湍”“喧”“豗”“砯”“壑”“瞬”等字形。写完要回顾检查。【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根据所给语境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
48、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了却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众所周知,科幻片诞生至今,美国好菜坞在这一领域可谓 ,其推出的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大片 ,如备受中国观众熟悉的后天独立日2012等。而今年春节,一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巨制科幻流浪地球,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同时也上了各媒体的“热搜”。从观众的讨论中可以归纳出三大原因:一是气势恢弘的场景和震撼人心的特效俘获了观众的心,效果背后是团队一遍又一遍的设计修改的付出。比如,为了设计创作行星发动机,流浪地球团队设计
49、了3000多个概念设计图,最后才定稿。( )二是 演绎拯救地球的壮举。不少当地观众认为,历来都是美国人拯救地球,而该片是却基于中国文化和情感,讲述了中国人如何拯救地球的故事,这个视角非常新颖有趣,与众不同。三是 地展现了全人类的共有价值,即面对人类共同灾难时,中国人表现出了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人性闪光点,这是全人类推崇的一种价值观。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名列前茅 不胜枚举 独辟蹊径 痛快淋漓B. 名列前茅 擢发难数 另辟蹊径 淋漓尽致C. 独占鳌头 不胜枚举 另辟蹊径 淋漓尽致D. 独占鳌头 擢发难数 独辟蹊径 痛快淋漓18.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
50、恰当的一项是A. 一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B. 中国式拯救地球的一部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C. 无数观众对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充满吸引力。D. 无数观众的眼睛被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所吸引。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由此可见,整部电影的特效细节对导演要求非常高。B. 导演对整部电影的特效细节要求非常高,由此可见。C. 导演由此可见,对整部电影的特效细节要求非常高。D. 由此可见,导演对整部电影的特效细节要求非常高。【答案】17. C 18. A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
51、考查的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独占鳌头: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名列前茅:避孕名次列在前面。文段指美国好莱坞在这一领域占首位,应该用“独占鳌头”。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含贬义。文段指其推出的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大片数量很多,不是贬义语境,应该用“不胜枚举”。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后文说“这个视角非常新颖有趣”,可知用“另辟蹊径”更合适。淋漓尽致:意思是形容文
52、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以形容非常痛快。痛快淋漓:形容非常痛快。原文说作品“地展现了全人类的共有价值”,应该用“淋漓尽致”。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记忆中的错例,找到错误。B项,“中国式拯救地球的一部科幻巨制流浪地球”修饰语位置不当,应为“一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C“无数观众对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充满吸引力”,主客颠倒,应为“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D“无数观众的眼睛被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所吸引
53、”,“被所吸引”,“眼睛被吸引”搭配不当,应为“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或“无数观众的眼球被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吸引”。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通读语段,对衔接句子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上多加分析,根据前后语境选择作答。承接上文,是对上文的总结,应“由此可见”在前,排除BC;“整部电影的特效细节对导演要求非常高”,主客颠倒,排除A。故选D。【点睛】正确使用成语,要注意几项情形: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看成语
54、意思与所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看成语的褒贬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0.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摘录,请根据应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种的不当之处并加以修改。(1)记者:听说你快退役了?体操运动员:是啊,我的年纪大了,今年满十九了。(采访记录)(2)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粗浅认识,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专家指教,谢谢聆听!江报结束语)(3)同学们,近日,由于流感爆发,学校决定,本周六住校生全部回家,以防止疲情蔓延。(广播稿)(4)您是论语研究专家,在论语与中国传统
55、文化研究方面颇有心得,若能莅临本次研讨会并发表演讲,一定会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权威指导。(邀请函)(5)某市公安局竖式标语:【答案】(1)将“我的年纪大了”改为“我快超龄了”;(2)将“聆听”改为“倾听”;(3)将“全部”改为“全都”;(4)将“颇有心得”改为“成果丰硕”;(5)将“竖式”改为“横式”(指望传销致富,生活没有出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看有没有隐性要求,看清对象和场合,区别语体,明确目的。(1)十九岁不能说“我的年纪大了”,因为体操有年龄限制,可改为“我快超龄了”。(2)“聆听”是仔细听,一般用于自己听取长辈或上级的话
56、,语境是专家听我的话,只能用“倾听”。(3)广告语,要注意防止出现谐音现象,“全部”应改为“全都”。(4)“颇有心得”,形容专家研究,表现程度不够,应改为“成果丰硕”,来表现成果丰富。(5)竖式格式不当,现代社会正常使用的是横式标语,应为:指望传销致富,生活没有出路。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基本致。例:“民以食为天”致力于物质文明建设,实现全民小康。词语:生命 国家 民族精神 政治 生态“不学礼无以立”“万物与我为一”“行仁政民之悦之”【答案】示例:“不学礼无以立”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撑起民族脊梁。“行仁政民之悦之”致力于政治文明建设,保障国家
57、富强。“万物与我为一”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命质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仿写类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先明确要求,再观察所给句子的内容、句式、修辞、衔接特点。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仿写时,每句的核心是题干给出的最后一行的材料,即“不学礼无以立”“万物与我为一”“行仁政民之悦之”,然后根据材料所给的内容,选择对应的对象,确定要表达的内容,将相关内容和所给词语划分为一组,“仁政”对应的是“国家”“政治”,“学礼”对应的是“民族”“精神”,“万物”对应的是“生态”“生命”,然后按照给定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注意用上“致力于”连接
58、句子。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粒种子破土而出,扎根于大地,经风雨的洗礼,汲自然的养料,受阳光的照耀,最终长成参天大树。不论是蚂蚁还是大象,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会有成长的过程,成长过程中有风雨也有彩虹,有艰辛也有喜悦,有挫折也有梦想成长,就是指事物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走向成熟的过程。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示例人生需要成长一粒种子破土而出,扎根于大地,经风雨的洗礼,汲自然的养料,受阳光的照耀,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和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一样,不论个人还是国家,都有成长得过程,也都需要成长。那什么是成长
59、呢?成长是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学会用筷子,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学骑车,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做饭,第一次告别家乡成长是在独自行走的时候,我们不怕了黑暗,在遇到失败和难堪时,我们淡然了质疑和嘲笑。太多的第一次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足迹,太多的成长让我们懂得,人生之路并不平坦,前行就不应犹豫和懦弱,要用昂首的姿态,奋勇前行,才能笑迎明天和未来。人生需要成长,需要面对成长的考验。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要历经风雨,沐浴阳光。雏鹰成为雄鹰,也要忍饥挨饿和折翅也要忍痛飞行的磨练。成长的路上有阴霾,也有阳光,也有痛苦,也有欢笑。在这坎坷丛生的成长路上,我们都要用坚强诠释人生在世应有的姿态,也要用汗水照耀那绚丽的彩虹
60、。人生需要成长,要让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成长是历练中的蜕变,有着诸多的意义。古往今来,无数人用成长书写着历史,描绘着未来。成长,是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成长是“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自信。“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少年宗悫的气概与自信在史书中流传,激励了无数的少年,或金戈铁马骋疆场,或诗文华彩啸云天,成为国家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成长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铮铮铁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担当。司马迁,遭遇腐刑,幽愁发愤,面对人生磨难,不畏不惧,秉笔直书,一腔正气照尘寰。人生需要成长。成长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历经的过程,成长是在人生路
61、上谱写的最壮丽的诗篇,是在祖国发展征程中描绘的最美好的画卷。只要生命不息,成长就在继续。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宝贵,就由于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穷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伟人成长为气力。”愿我们拿出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勇气,在成长道路上历练得更好更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做此类题目,要审清材料及其要求。材料共有三段,关键词是“成长”。第一则材料,列举种子的成长过程。第二段材料由蚂蚁、大象的成长延展到个人和国家成长层面,强调成长过程中有风雨喜悦相伴,有艰辛挫折相随。第三段解说了成长的含义,概括出成长就是指事物自身
62、不断变得更好更强,走向成熟的过程。三段之间层层深入,从植物到动物,从个人到国家,都会有成长的过程,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各种顺境与逆境、欢笑与泪水、困惑与清醒,在这些经历与感受中,成长才会显得丰厚和精彩,才会不断走向强大与成熟。考生写作时要“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并体现对材料的综合。一要准确审题,明白成长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注意到“成长”是一种变化,是一个蜕变的过程。要突出这个过程所经历的风雨阳光、喜怒哀乐。二是在题材选择上,集中一个范围或某个领域,体现发展的历程,具备时间性,或聚焦一个人物或某个物件,体现成长的过程。写作笔墨要集中,不泛化,不抽象。三是在立意确定上,关照材料。参考立意:1、
63、成长,不怕历经风雨2、成长,让自己更好更强3、成长路上有风雨也有彩虹4、成长,不断前行,永无终点5、成长是人生的必需可用素材:1、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株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宝贵,就由于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穷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伟人成长为气力。周恩来2、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3、幼鹰出生几天后,就要学会飞行去争夺母亲口中的食物;接下来,母鹰会把幼鹰带到悬崖边上,把幼鹰推下去练习高空飞翔,不少幼鹰因此丧命;幸存下来的幼鹰被母亲残忍地折断正在生长的翅膀里大部分骨骼,再次从高处推下。很多的幼鹰因此成为飞翔的祭品。但母鹰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明白,这种伤
64、害是成长为雏鹰的必经阶段。母鹰残忍折断幼鹰的骨骼,是决定幼鹰能否在广袤天空中自由遨翔的关键所在。雏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是很强的,只要在翅膀折断后仍不断忍痛飞行,使翅膀不断充血,不久便能痊愈。痊愈后的翅膀似凤凰涅槃,更加强壮有力。4、王洛宾,这位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饮坷,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却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态度,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行文层次:本文以“人生需要成长”为题,由材料生发感想,写了对成长的认识和感悟。从列举生活实例说“成长”是什么,到点明“成长”的特点和表现,再到表明“成长”的意义,逐步深入,突出了“人生需要成长”的主题,结尾再次强调观点,提出希望。全文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说理到位,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