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624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创新教学案:第2编专题二 微案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微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古代诗歌的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各种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区分四组易混的表达技巧:1借代与借喻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古诗常见的借代物杜康酒尺素、双鲤书信干戈战争渔樵隐逸生活汗青史书吴钩宝刀、利剑类樯橹船天狼入侵的异族楼兰边

2、疆之敌柳营军营山村隐居钟鼓馔玉权贵利禄青衫下级官吏鸟、兔时光2衬托与对比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的特点。二者的区别主要是: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正确。3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

3、、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上,多是“形”“神”兼备的。4借古讽今(喻今)与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喻今)主要指作者借助历史人物或事物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用典抒情主要指作者在诗句中引用古人古事或化用前人诗文词句来抒情。前者主要是指咏史诗的整体表现手法;后者主要是指具体诗句的表现手法,多是局部文字的,不一定是咏史诗才有的。微点突破一 诗歌技巧抒情方式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直接表

4、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1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抒发感情的方式。包括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等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2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借助自然界中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3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锦瑟。4借古讽今:也称作咏史抒怀。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借古”是手段,“讽今”是目

5、的。设问方式(1)(2017上海高考)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2)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4)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5)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所用手法点。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析。第三步:简析表达效果评。典题演示(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尾联运用了多

6、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答:_剖析“更待”一词意为“等到”“待到”,由此可知,此句为想象之景,想象了一派清幽闲逸的景色。“秋风斜月钓舟归”是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区别于其他诗词的直抒胸臆式作结。同时情景交融,“闲适”之情与“清幽”之景相融合,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答案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即可)【白话诗歌】太湖恬亭临近清溪,周围绿阴环绕;

7、清溪两岸高低错落,溪水缓缓流入青山。夕阳西下,独自伫立于断桥之上;俯看,有树影倒映于水中,仰观,有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清雅游赏才感到心中没有牵累;安静地待着,忘记了世俗生活中的各种巧诈之念。待到夜深时候,还要在此地流连不去;然后在秋风拂面、斜月挂上天空时,划着钓鱼的小船驶归。即学即练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摧藏:收敛,隐藏。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

8、:_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解析通过诗题和诗中所写形象(“凤凰”),可知诗歌整体上是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对象凤凰的生活习性(“饮醴泉”“栖山冈”“高鸣”等)及其遭际(“适逢商风起”“处非位”)的分析揣摩,可知其寄寓了诗人的悲伤、苦闷的情怀。【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恰好遇到萧瑟的秋风吹起,它把自己的羽翼收敛起来。凤凰鸟一离开

9、林中就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回来啊。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恰当的位置,这让我内心非常悲伤。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尾联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思想感情。解析前六句细写夜景,有“月”“露”“星”“萤”“鸟”等景,借景抒情;后两句以“空悲”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竹林中的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夜越来越

10、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星星既稀疏而又似有若无。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正互相呼唤着,不知在说些什么。这一夜思考着千桩万桩的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呢?彻夜难眠啊,只能枉自悲叹如此良夜慢慢逝去!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原斫五弦琴。注孤桐:桐木为造琴上好的材料,后世以“孤桐”为琴的代称。五弦琴: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1、”。(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诗风质朴,生动描绘了梧桐深深扎根于大地,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的雄姿。B此诗并没有采用传统律诗的“起、承、转、合”的一般结构,而是采用前三联描写,最后一联抒情的方式,这使得诗文结构简单明了,意脉清楚。C诗歌采用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对盛夏时节的梧桐虚心扎实形象的赞美之情,与贺知章的咏柳有异曲同工之妙。D诗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充满了正气,具有正气磅礴的气象,但字里行间却隐隐表现了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的孤寂落寞的心情,诗题表现得尤为明显。答案D解析D“字里行间却隐隐表现了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的孤寂落寞的心情,诗题表现得

12、尤为明显”分析错误,这首诗,诗人借物言志,以形象的孤桐自喻,表现了诗人孤高刚直的性格,表明了立志改革的决心。并没有表现“孤寂落寞的心情”。(2)简要分析“明时思解愠,原斫五弦琴”一联的抒情方式和表达的情感。答:_答案抒情方法:托物言志,用典抒怀。情感:最后两句写政治清明时,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愿为解除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情怀。解析结合诗下面的注释,可知本联诗人运用帝舜弹五弦琴为百姓解愠的典故,写孤桐在政治清明时,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其实这里诗人是借孤桐自况,表示愿意像孤桐一样为解除老百姓的疾苦而献身,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13、情怀。【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梧桐树天生就长得茂盛繁密,巍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穿越云霄,笔直不屈,这是因为它善于从大地汲取养分和力量。岁月越久根越壮实,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政治清明时,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琴高唱的那样);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微点突破二 诗歌技巧描写手法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描写从对象上看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要求选取典型景物,讲究描写角度,这些角度有:时间角度,如晨昏、冬夏、古今等;空间角度,如远与近、内与外、高与低等;感觉角度,如视觉与听觉结合(视听结合),嗅觉

14、、味觉与触觉等。景物描写还讲究手法,这些手法有: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对比衬托等。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及侧面描写。设问方式(1)(2019浙江高考)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2)(2016天津高考)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4)请分析这首诗的动静结合(或其他指定的描写手法)的手法。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的效果。典题演示(2019浙江

15、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答:_剖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描写了李将军的居住环境“冷静”,书房的陈设“墨画”“一架书”等,借环境描写来烘托李将军有文人的趣味;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侍儿知礼数”,从旁衬托出李将军知书达理、富有文化修养等特点;李将军最突出的特点是喜爱置身书房“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体现了他喜爱读书、个性狂放的一面。答题时要点

16、明手法,将手法的运用同人物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分析。答案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白话诗歌】初秋,高树蝉唱,声彻街巷,李将军府第高门紧闭,冷静异常,不似官宦之家,倒像闹中取静,避世而居的大隐居所。书斋之中,数茎墨竹挂于壁,可见重新裱过的痕迹;一架书卷立于地,上面安放香薰,篆烟袅袅,应是长年安放。侍儿笑语盈盈,一看便知知书达礼;门客来自乡野民间,吟诗作赋,恣意任性

17、,不受拘束。在此间(指书斋)李将军最爱读英雄传记,他想要立下功勋,但恐怕比不上书中的英雄豪杰功勋卓著。即学即练4判断下列诗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技巧。(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_)(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_)(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_)(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_)(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_)答案(1)视听结合(2)远近结合、高低结合(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4)虚实结合(5)侧面描写(6)以动衬静5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

18、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具体考查诗歌的“以动衬静”的艺术技巧。这里A项中的犬吠与人眠,C项中的鸟初动与人未行,D项中的鹤鸣与山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而B项用的是夸张手法,所以选B。6(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筝。落红,天气暖犹

19、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答:_答案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方式的赏析,具体考查描写角度。(1)解题时,应具体分析上下片词句的意思,找出描写琵琶演奏的词句,分别概括出上下片的描写角度。(2)根据上片中的“旧谱”“新声”“天然律

20、吕”和下片中的“洗耳”听、“似醉还醒”可知,本词上片从乐曲方面来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间接描写。【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喜爱那对着酒垆的少年,将悠悠情思寄托于高雅的曲调之中。琵琶奏出春日百鸟鸣唱相和之音,白日里的喧喧嚷嚷,夜晚的沉寂,还有年老的凤凰独自哀鸣之音。这些声响全部在四根弦上弹奏出来,这四根弦,可弹奏所有的旧曲与新曲。写出天然的音律,连眼底的筝之音也望尘莫及。花瓣飘落,天气微暖,认真地听乐师演奏。想到了昭君出塞时的风冷苍凉、浔阳江头商人妇在月色下的孤寂,好像醉了,却很清醒。偏爱安静的轩窗,一曲终了,明白了曲中的幽深情绪。今日相遇却不知将来在何处相见,语溪下了一会儿的雨也停了,天

21、气也转晴了。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成都大阅陆游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属橐缚裤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注大阅:对军队的大检阅,即大阅兵。雪岭蓬婆:指岷山主峰一带的山林。属橐(go):佩戴箭囊。(1)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阅兵场宽阔而又空气清爽的环境,烘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二句写阅兵场外远处的山脉,“碧嶙峋”写出了山势的峻峭和山色的青碧。C诗的尾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儒冠多误身”句,感叹长久以来天下儒生无所作为。D作者虽为一介文人,却久有从戎报国的雄心壮志,他身着戎装参

22、加阅兵,是符合他的志趣的。答案C解析C“感叹长久以来天下儒生无所作为”错,从诗中看,“久矣儒冠误此身”中“此身”应指诗人自己,诗人只是在感叹自己,并非感叹天下儒生无所作为。(2)诗的中间两联分别是怎样描写大阅兵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颔联从听觉角度写,用夸张手法,写阅兵将士们的号令,声传山外,声震远方,渲染出阅兵的盛大气势和雄壮军威。颈联从视觉角度写,运用写实(白描)的方法,营造出阅兵场整齐、严肃的氛围。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写景的技巧的能力。首先要回顾写景的方式方法,然后再看中间两联写了哪些内容。颔联“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令”和“声”是将士们的号令声,阅兵时,将士们的号令声传

23、到雪岭蓬婆外,震动了秦川渭水滨,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阅兵时将士们的号令声音,突出阅兵时的盛大气势和雄壮的军威。颈联“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写到“旗帜”和“马蹄”,相比颔联,颈联主要是从视觉角度来写,使用白描的手法写了阅兵场上的情形,看到旗帜偶尔随着风摆动,马蹄因地湿而不沾尘土,两联一起渲染出阅兵场整齐严肃的氛围。【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迎着秋天雨后新气,来到成都军队检阅的校场;向远处看,成都周围的山峦,山色青碧,山势险峻。将士们的号令声仿佛传到雪岭、蓬婆山之外;他们的声音足以威震秦川平原、渭水河畔。军旗随风飘动,影子也跟着闪动,马蹄在雨后经尘不染。我穿着军装,乐

24、在其中,儒生的衣冠束缚我好长时间了啊!微点突破三 诗歌技巧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用典等。除此之外,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1比兴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歌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

25、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的想象,不由得让人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到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又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借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民间故事来比喻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的相思之情,含蓄蕴藉而又哀婉动人。2对写法(对面落笔、一笔两面)对写法是指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技巧常见于表现亲情、爱情的作品中。单方面写思乡念亲,只是一层意思。如果转换角度,写出两地的思念,情感的表现将更加细腻动人,耐人寻味。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

26、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歌一开头,就点出了诗人思念鄜州亲人这个主题。但诗人并不直接从自己方向落笔,而是从对面设想着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写妻子望月思念自己的情形。明明是诗人在长安望月思念鄜州的妻子和儿女;诗人却从对面落笔,写鄜州的妻子在月光下思念羁居长安的丈夫。诗人巧用对比写法,把他们夫妻间缠绵悱恻的感情表达得委婉动人。因为对写法主要是联想,所以又叫“折绕联想”。1常见题型(1)(2019江苏高考)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2)(2018浙江高考)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分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27、3)诗词中运用某一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4)这首诗是用什么方法表达情感的?2依据题干赏表现手法规范审题:(1)明确题干的考查方向;(2)看准题目设问的角度;(3)选择恰当的术语答题。注意事项:(1)树立术语意识,能够根据题干选择正确的术语答题;(2)培养文本意识,在运用术语时能够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答题模式:典题演示(201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

28、:_剖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前六句的思想内容,依次从中找出对比点,并分析这些对比表现了精卫怎样的形象特点。首句中的“终年”与“寸诚”,用时间之长与寸心(决心)对比,凸显精卫决心之坚;三、四句的“山石细”与“海波平”,用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出了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五、六句的“功难见”与“命已轻”,用任务重功业难成与生命有限对比,表达出精卫不能实现抱负的命运之悲。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白话诗歌】鸟类中有一种立志报仇的精卫鸟,它经年累月抱着一颗赤诚之心。精卫鸟口中

29、所衔的山石虽然细小,心中却希望能以此将波涛汹涌的大海填平。可大海浩渺,精卫鸟的填海之功很难实现,它那小小的生命早已变得轻微无比。人们都讥笑精卫填海是轻率之举,而我却欣赏它的执着的精神。哪里会计较是否有功成休息的一天,只愿能付出毕生的努力就行了。为何要因史书上刺客传记中没有报仇之士(精卫)的名字而感到羞愧呢?即学即练8(2018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

30、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答:_答案“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具体考查分析点染手法。(1)理解手法。“点”即点明主旨,“染”即铺陈渲染。如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出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这样,先点明主旨,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2)结合文本。第二句“送君多暮

31、情”是直接“点”出伤别之情,下面的“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则是“染”,铺写渲染离情。而最后“叹息此离别”在结尾处再一次点别离之情,与题目和开头呼应。“悠悠江海行”则表达对朋友的不舍。【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洛水滚滚向东流去,流向远方;临别送你,暮色四起,有多少缱绻的情愫。船行速度很慢,郊野的寺庙出现在眼前,身后的孤山看得清清楚楚。向前望去,数千里水面,其中没有芦苇和稗草生长。夕阳洒满江上的小舟,此时此刻,我只爱水波清澈荡漾。拿起酒杯,面对树梢上的月亮尽情畅饮,醉后就睡卧于水鸟鸣叫的沙滩。夜幕降临了,来到了心仪已久的白马寺,梦里相会在繁华的金陵城。醒来之后只有一声叹息,此番离别后,

32、你独自行走在悠远空阔的江海之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9(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选自宋诗精华录)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具体考查想象手法。第三联是想象友人刚到家时的情景:

33、看到燕子,下马,洗去征尘。第四联是想象友人所过的超脱的生活。据此分析其中所蕴含诗人的情感:对友人的祝福、对超脱生活的向往。【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春风吹来了,染绿了树林;孩子们眺望着柴门盼着归人。听到远方山谷传来杜鹃的鸣叫,好像已经见到你翻过前山回家了。想象你回到家里,正值春社燕子回归之时;下马脱下征衣,洗掉征尘。你终日在水边钓鱼,完全摆脱了世俗的琐事杂务。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醉落魄咏鹰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

34、扬。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运用了衬托手法。这首词上片并非全部直接写鹰,而是写寒山、大地、秋空,为鹰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显然作者在这里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衬托鹰勇猛无畏、志存高远的形象。解析上片中基本未正面呈现鹰。写“寒山”“秋空”等景象,展现鹰的活动场所,都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其勇猛、志高的形象。【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几座山峦像墙壁一样陡立,鹰在广阔平原上迅猛急速地掠过大地。秋日的天空澄清静谧古今不变。醉酣敞开貂裘,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男儿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气飞扬,因为人

35、间还有多少狐兔(恶人、小人)啊!月色昏沉,沙滩惨黄,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念你啊!微点突破四 诗歌技巧修辞手法古诗常用的修辞手法,除考试说明规定的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九大修辞外,另有顶真、互文、双关等。对于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是哪种修辞手法,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在实际考查中,对偶是古代诗歌最常用的修辞手法,考查时一般较少涉及。另外,由于篇幅的限制,排比、反复、设问等修辞手法较少使用,故考查时也较少涉及。1常见题型(1)(2017浙江高考)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

36、试作赏析。(2)(2016山东高考)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3)结合诗句说明某一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某句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赏析。2依据套路赏修辞手法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双关、借代、通感、顶针等,高考一般要求辨析手法并分析其表情达意的效果。规范审题:(1)审准题干要求鉴赏的是修辞手法还是其他表达技巧,是一种还是多种;(2)看诗句中具体运用的情况和表达效果。注意事项:(1)掌握常见修辞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表达效果;(2)准确捕捉诗句中的修辞手法;(3)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7、作答。答题模式:典题演示(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题目。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答:_剖析抓住了“争先”便可确定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了“诗和雪缴缠”便可确定拟物的修辞手法,两者统称为比拟修辞,描写了风雪交加的壮美;“诗豪与风雪”“雪片与风”“诗和雪”分别领起小分句,形式上相对严整,可确定排比修辞,描写了三者难分难解的关系。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

38、”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白话诗歌】孤独的小船夜色中停泊在洞庭湖边;岸边荧荧灯火,客船上孤寂一片;北风呼呼吹来,强劲得怕是能将片片梅花吹老吧。我打开船篷小门,却见外边是漫天大雪。我突发万丈诗情,想要与这飞舞的雪花争个高低,雪片在与风搏杀,我的诗情在与雪缴缠。我长笑一声,感觉心情无比畅快。即学即练11请写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1)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_)(2)此情无计可消除,

39、才下眉头,却上心头。(_)(3)终岁不闻丝竹声。(_)(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_)(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_)(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_)(8)主人下马客在船。(_)(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_)(1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_)答案(1)拟人(2)拟物、夸张(3)借代(4)比喻、夸张(5)比喻、夸张(6)设问、借代(7)拟人、对偶、双关(8)互文(9)对比、借代(10)比喻、夸张1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水调歌头台城游宋贺铸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云观登临

40、清夏,璧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注台城:本系东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改为新宫,遂成宫城,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中央政府)及宫殿所在地。两句:陈后主宫中宴会,常先令八妇人襞彩笺作诗。君臣酣饮,常通宵达旦。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词的上片进行赏析。答:_答案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从“台城游冶”到“吟醉送年华”,用生动的史实铺叙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叔宝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最后两句与前面的诗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回首”二字,由繁华陡折至败亡,以“却羡”二字,漫画似的

41、勾勒出被隋兵攻破金陵,陈后主走投无路,最后连井中蛙也做不得的悲惨结局,表达了词人对这些骄奢淫逸的贵族的愤怒与鄙弃。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上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解答本题时,要将昔盛今衰的对比分析清楚,还要分析表达效果,以及作者对这些骄奢淫逸的群丑的愤怒和鄙视的感情态度。【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南方一带特别清丽可人,六朝贵族的生活竞事豪奢。到台城去游乐,宫中美人能在信笺上作诗。清和的初夏,登上宫廷中高大的楼台,圆月当空,人们流连一整夜,吟诗醉酒打发时光。回首往事陈朝宫殿被焚毁,值得羡慕的却是井中之蛙。走访乌衣巷,它成了贫民区,道窄过不去车。往日王、谢两大家族,堂前的一对燕

42、子,后来飞过谁家?秋天夜深时,楼外天空中银河从东南至西北横斜于天际,北斗星也斜挂在天边;秦淮河上潮水平稳,结下了白霜;船桅杆的影子落在寒沙之上。卖唱的歌女躲在船的缝隙后面,仍然在唱着小曲后庭花。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

43、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答案B解析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

44、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要结合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_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伤。用典(或以典结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解析首先弄清尾联诗意,大意是说:就要分别了,用不着“临河”取水,这流不尽的泪水便足以濯缨洗冠了“垂泪千行”。这看似乖谬,实则在理。这艺术上的夸张表现了友情之深,离别之伤,身世之叹。另外结合注释可知,“濯缨”运用了典故,意在互相劝勉要超脱世俗

45、,保持操守高洁。【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永州十年艰辛,憔悴枯槁进京;长安三旬未尽,奉旨谪守边庭。踏上汉时故道,追思马援将军;空余石像废墟,荒草高与树齐。你我无心攀附,奸佞诽谤忠臣;诗文竟致横祸,劝君封笔隐名。今日依依惜别,对泣默然无声;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微点突破五 诗歌技巧结构技巧1结构特点(1)开门见山无论说理或叙事,不拐弯抹角,开端即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这就是开门见山。(2)伏笔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6、,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3)先景后情情与景分别咏写,贵在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紧承第一句“风急”,第四句紧承第二句“渚清”,第五、六句写登高所感,第七句承第五句“作客”,第八句承第六句“多病”,结构非常严谨。(4)画龙点睛即在文章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主旨,使全篇的用意都显露出来的写法;点睛之笔常用在诗词的结尾,

47、这种方法又常常称为“卒章显志”。这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写法。(5)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古典诗词写作上的一种技巧。一般指对绝句的四句、律诗的四联在写作上的要求。所谓“起”,即开头(绝句的第一句,律诗的开头两句,以下类推);“承”即紧承上句(联)的诗意,进一步描写或铺陈,要承接得自然、紧密;“转”即意思的递进或转折,是指诗的内容宕开一笔,使内容更加丰富或境界更加开阔;“合”则是对全诗的“收束”,要对前面的描写起到收束作用,要“收”得有力,并传达出诗的思想感情,一般要在此句(联)点出诗意或主题。(6)卒章显志。在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情感。这是古诗普遍使用的结尾方式。(7)以景结情。指诗歌

48、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全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在把握古诗词的结构特点时,我们必须关注诗词中的标志性语句。如在以时间或空间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那些表示时间转移或空间转移的词语、句子;在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注意卒章显志,注意寻找结尾那些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如虞世南蝉最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就是主旨句。2常见题型(1)(2019全国卷)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2)分析诗

49、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3)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4)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5)这首诗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3答题思路(1)积累有关结构技巧的鉴赏知识。古代诗歌,通常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前面的景物为后面的议论或抒情作铺垫,而后面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情感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来阐发的。此外,我们还应特别注意诗歌常见的结构技巧,如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画龙点睛、过渡、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2)理解诗意,定位技巧。如果考查开篇句的作用,则为开门见山、总领全诗、为后面的诗句作铺垫等。如果考查中间诗句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或承

50、上启下。如果考查结尾诗句的作用,一般是画龙点睛、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如果考查全篇的构思特点,一般是层层深入或一字贯穿。(3)分析表达效果,并规范作答。4答题模板第一步:明技巧。就是明确结构技巧。第二步:析运用。联系诗句分析这种结构技巧的具体运用情况。第三步:说效果。分析这种结构技巧的艺术效果。典题演示(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

51、台阶。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答:_剖析(1)首先弄清诗题。“丹青”指绘画;“引”是唐代乐曲的一种,亦为一种诗体,根据诗题和注解,可知此诗为作者歌颂曹将军画技的诗歌,主体对象(曹霸的高超画技)之外的人与物均起到衬托的作用。(2)诗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衬托,为曹霸的高超画技作铺垫:第一是众画工画的“貌不同”,第二是真马的雄俊神奇,“迥立阊阖生长风”。答案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描摹过,但个个不同,无一肖似逼真,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52、诗人可谓层层铺垫,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白话诗歌】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此日玉花骢被牵到殿前红色台阶下,昂首站立在宫门前,给人万里生风之感。皇上命令你展开白绢作画,你匠心独运、苦心构思。一会儿九天真龙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即学即练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离情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注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1)第一句“暖雨晴风初破冻”有何作用?答:_答

53、案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和暖温馨的氛围,为下文写“浓愁”作反衬。解析联系首句烘托氛围、奠定基调以及为下文作铺垫等作用答题。(2)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答:_答案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地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解析围绕“愁”字,解说本词的行文脉络。弄清上下片内容的各自侧重点,把握主人公的情绪的生发及变化,然后依次写出。注意词中抒情的方式特点。【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暖暖的雨,晴朗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来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

54、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头上的花钿也似不堪重负,有歪斜之迹。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无情无绪地斜靠在枕头上,头上的金钗都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黑夜将尽,她仍无聊地剪着灯花。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注别业:别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发出浩叹,“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B首联

55、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C颔联两句每句上二下三,前后并列,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D颈联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出生入死,效命疆场,这样的耿耿忠心却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前后并列”错,应为“前后转折”。(2)请从结构与情感两个方面赏析诗歌的尾联。答:_答案结构方面:前后照应。尾联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首“流落”语意相呼应,使全诗意脉连贯。情感方面: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抒发了诗人对李中丞凄凉流落、老而

56、无依的伤感与同情。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结构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结构需关注全篇。前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在结构上,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首“流落”语意相呼应。感情上,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表达了诗人的伤感与同情。【白话诗歌】(教师用书独具)你是老了流落的征南将军,当年曾经带领过十万雄师。罢官返乡后没有任何产业,年老还留恋着贤明的圣主。你曾独自镇守三边的疆土,舍生忘死只有宝剑才深知。面对着汉水渺渺无边无垠,垂暮之年的你将要去何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