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575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 小说阅读(一)~(三).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综合提能练(一)小说阅读(一)(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2015东北三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爱情:某猎人笔记上的三页莫泊桑我刚从某报纸的琐事趣闻栏里读到一则爱情悲剧。一个男的杀了一个女的,然后自杀了,所以他一定深爱过她。这与我又有什么关系?然而这爱情唤起了我的一段年轻时期的关于打猎的异乎寻常的记忆。在那次打猎时,爱神就像天空中的十字架向早期基督徒显圣一样,向我显现了一次。那一年深秋,我表兄卡尔邀我和他大清早一起去沼泽地打野鸭。他住的房子坐落在一片谷地。谷地里,一条小河流散开来成了一片开阔的沼泽地。那沼泽地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猎场。那是我表兄视之如宝的地方,他一直把

2、它作为禁猎区保护着。再没有什么地方能比一大片低洼的沼泽地更令人神往,更令人不安,甚或更令人惊惧了。为什么在那片被水覆盖着的洼地里竟会笼罩着一种模糊的恐惧呢?是那蒲草在沙沙作响,是那磷火在依稀明灭,是那夜气弥漫的静谧,是那帷幕般迤逦在水面上的沉沉雾霭,还是那捉摸不定的噗噗声息?这声息是那样微细,那样温柔,然而听来却比人们的大炮甚或天上的响雷更为吓人。难道就是这些,才使那沼泽地显得像是个梦境般的国度那令人胆寒的国度,显得那样神秘莫测又危险四伏吗?傍晚时分,我到了表兄家里。餐间,他告诉我,明晨打猎所需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了。我们将在明晨三点半出发,以便在四点半左右到达他选好的可供潜伏瞭望的地方。那里已

3、经有用冰块砌好的一间小屋,用来抵挡黎明前令人难耐的寒风。一吃完饭,我就钻进被窝,在壁炉的熊熊炉火发出的亮光里睡着了。凌晨三点钟,表兄把我叫醒。我穿了一件羊皮大衣,而卡尔表兄穿着一件熊皮大衣。我们每人灌下两杯滚烫的咖啡,又喝了几杯浓烈的白兰地就出发了,和我们一起去的还有一个猎场看守人和两只狗勃朗金和皮埃罗。刚一迈出大门,我就觉得寒气直侵骨髓。卡尔和我并肩走着,很快到了沼泽地,进了那间冰块砌成的小屋,因为我们还得等上个把小时那些野鸟才会醒来四处游荡。从冰封的沼泽地里腾起的寒气,从冰墙上逼拢来的寒气,加上从上面压下来的寒气,使我彻骨贯心地发冷。我们在冰屋中央生起一堆火,一阵奇特的叫声,一阵迷惘而飘忽

4、的叫声,在我们头上回荡而过,借着那间冰屋子里的火光,我们看见了那些野禽。在这冬日凌晨曦光尚未现于天际之时,听到生命的呼唤声,尤其是只闻其声而不见其面,听着这生命的呼声迅速地穿过昏暗的寒气然后消失在大地的尽头,这是何等美妙,又是何等动人!在这五更寒彻的时刻,我觉得,那随着鸟翼渐渐远去的呼唤声就像是来自这世间的灵魂的叹息!天亮了,成群的野鸭正一字排开,疾飞而过,随即在长空里消失了。一道火光划破若明若暗的晨空,卡尔开了一枪,两只狗飞奔向前。这之后,几乎每一分钟,不是他,就是我,只要一看见水草上空有一群飞禽的影子掠过,便马上举枪瞄准。至于皮埃罗和勃朗金,则气喘吁吁、欢蹦乱跳地衔回血淋淋的野禽,那些野禽

5、的眼睛有时还朝我们瞪着哩。太阳升起了,是个碧空万里的大晴天。我们打算离开此地。这时,有两只飞禽正展翅从我们头上飞掠而过。我开了枪,打落了其中的一只,它几乎就落在我的脚旁,这是一只银色胸脯的水鸭。这时,就在我们头上的蓝天里我听见一种声音,那是飞禽的叫声。声音很短促,叫个不停,似乎哀痛欲绝。那只禽鸟,那只逃过枪弹的小动物,在我们头顶上空兜着圈子,眼睛注视着已被我抓在手里的它那死去的伴侣。卡尔蹲下身子,把枪举到肩上,紧紧盯住那只飞禽,等它进入自己的射程。“你打下那只雌的,”他说,“这只雄的是不会飞走的。” 雄野鸭果然没有飞走,它在我们头上一圈一圈地兜着,不住地哀鸣。从未有过什么痛苦的呻吟能像这阵阵哀

6、鸣,像这只空中失偶的可怜的飞禽发出的悲怨指责之声这样使我心痛。有时,它也避开那紧盯着它的枪口的威胁,似乎准备只身继续它的长途飞行,然而它终于下不了决心,又飞回来寻觅它失去的伴侣。“你把那只雌的扔在地上,”卡尔对我说,“雄的过一会儿就会飞进射程的。”雄鸭果真不顾危险,向我们飞近,由于对它那刚被我杀死的情侣的痴情,它已经不顾一切了。卡尔开枪了,正如一只放在空中的纸鹞被人一刀剪断了放飞它的牵绳,我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跌落下来,又听见那东西跌到枯草间的声响。皮埃罗跑去把它衔来给了我。我把它俩它们已经冰凉一起装进猎物袋当天晚上我就回巴黎去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7、分)()A作者讲述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对打猎琐事进行了精细描写,以此来表现其对爱情、人性的思考及对动物的关爱、关怀。B小说中,作者对于爱情这样一个人类社会中永恒的主题,采用了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视角,以超然的态度描绘了人和事。C爱情与人性的“复调”主题一明一暗贯串全文,这种构思赋予了小说的人物或主题更深远的意义,使简短的篇幅里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感人至深,发人深省。D小说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来塑造“我”与表兄的形象,把“我”与表兄作对比,构成了人性的善良与冷漠的强烈反差。E小说第一段说那次打猎中“爱神就像天空中的十字架向早期基督徒显圣一样”向“我”显现了一次,这样

8、写既可以使情节自然地展开,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2小说第三段对沼泽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3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答: 4小说的结尾,作者写道:“我把它俩它们已经冰凉一起装进猎物袋当天晚上我就回巴黎去了。”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妙处。(8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小人物遇到大人物马丁苏特在我们所有人的身上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我们因为意外地遇见了某个重要人物而一下子手足无措。我们说话颠三倒四,找寻线索,结结巴巴或者迸不出一个字来。类似这样的事霍力格就遇上过。一场关于目标管理之复兴的报告结束之后,他在会议宾馆

9、的衣帽柜前排队。他前面的那个头发灰白、身材魁梧的先生取了大衣,正在找一枚硬币给那个管衣帽的服务生。霍力格出于着急而不是为了抢先,就递给了他两瑞士法郎。这位先生吃惊地转回头是马海。马海!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一的董事长和总裁,经济界的巨头!而霍力格却像塞给小厮一样给了他两个瑞士法郎,而他竟接受了!马海把它递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将大衣和围巾搭在手臂上,道了声谢,走开了。霍力格让人把他的大衣取出来递给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把身上最后的零钱都牺牲掉了,只好给了一脸惊讶的服务生十块的票子,希望还能够赶上马海。他如了愿。马海站在前厅,正在扣大衣,像是在等着霍力格。总之,他向他

10、伸出手并介绍自己叫“马海”,好像他不是每两天就出现在一份霍力格看到的报纸上一样。霍力格也介绍了他自己,然后他们就简单地聊了聊,泛泛地谈了谈目标管理,特别讲到了那场报告。霍力格并不是太专心,因为他一直在用一只眼睛注意着是否有认识他的人看见了他在和马海说话。真的,那是谁一摇一摆地走过去了?是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路易特女士。如果他除了弗兰肯贝克以外,还希望让谁看见他与马海这么无拘无束地聊天,那这个人当属路易特女士。她会注意到这个场景的细枝末节:霍力格一边讲话一边扣大衣的那种随意的姿态,好像他天天都和经济界巨头聊天。马海对他微笑着,仿佛霍力格刚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弗兰肯贝克肯定会装着没看见。他才不会

11、站在一旁看着他与马海谈天,让霍力格得意呢。弗兰肯贝克会扭转头去不看并且忽略所有的细节。但路易特女士不会这样。她会牢牢记住这些细节,然后逐一地讲给她的老板听。她朝他们这边看过来,愣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点点头。就在他脑子里想着路易特女士的时候出了事马海说:“好,再见,霍力格先生,再次非常感谢。”霍力格回答道:“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这可是肯定有一百公斤重,一百八十五公分高,六十三岁的国家经济界的巨头!马海女士!命运的安排,使得这个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一的董事长和总裁得知了一个叫斯蒂芬霍力格的人的存在甚至将他的姓记住了几分钟!他却管他叫马

12、海女士!仅仅因为恰好在告别的当儿,路易特女士,他的最大的嫉妒者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一扭一扭地从他们身边走过。“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马海好像没听见,再次冲他友好地微笑了一下,然后向出口走去,他的穿制服的司机可能在那里等着他呢。霍力格像瘫痪了一样立在原地。这瘫软至少使他没有犯试图改口的错误。“嗯,我当然是想说,先生。这不算什么,马海先生。不是女士。先生。”霍力格的头一个反应就像所有人在遇到大灾难之后的反应:他希望这事没有发生。也许他只是觉得自己说了“女士”。或者他只是在想象中遇见了马海。当霍力格又能走动了之后,他立刻冲向出口。在那里他刚好还可以看见一辆轿车的尾灯从禁止停车区消失,他知道,这不是

13、想象。他替马海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小费,然后又称他为“马海女士”。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至几个月中,霍力格平静了下来。也许马海并不是装着没听见。霍力格没把“女士”说得很重。他说得很急促。这个词如此不经意地滑出他的嘴唇,这也完全可以是“先生”呵。在会议宾馆喧闹的大厅里一个Hr(先生)与一个Fr(女士)根本就听不出差别。尤其不会被一个已经几乎到了退休年龄的、据他所知曾是炮兵军官的老者听出来。他们都有轻微的听觉障碍。而且就算他以为听见了“女士”,他也会因为这个想法的荒唐,即一个陌生人会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称他为“女士”,而将其归为自己的听觉错误。今天,两年之后,他又在同一个会议宾馆遇见了马海,这次是在男厕

14、所。洗手的时候霍力格鼓起勇气说:“也许您还记得我,我是那个曾在衣帽间替您付了两个瑞士法郎的,斯蒂芬霍力格。”马海一边烘干手,一边打量着霍力格。“啊,当然,”他高兴地叫出声来,“霍力格小姐!”(有删改)5下列各项中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题目是“小人物遇到大人物”,这里的小人物指的是霍力格,大人物是马海。霍力格第一次遇到马海就主动拿出两瑞士法郎替他付小费,以此来讨好他。B霍力格追上马海并和他攀谈,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临别时一句“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又让他陷入不安之中。C马海是这个国家经济界的巨头,也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为了顾全霍力格的面子,才没有为称呼翻脸

15、。D弗兰肯贝克是文中没有出场的人物,但是从霍力格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他应该也是一个“小人物”。E小说运用动作、语言、肖像和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霍力格这一典型的小人物形象。6霍力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答: 7小说结尾霍力格又一次遇到马海,马海高兴地叫霍力格“霍力格小姐”,这样设置结尾有何用意?(6分)答: 8霍力格在口误之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种心理的看法。(8分)答: 答 案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2这一段描写精致、细腻,带有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叙述者的内心独白,暗示了这里将要发生惊心动魄的事情

16、,并说明了其对叙述者的强烈震撼,可使读者从侧面窥探到叙述者复杂的心灵世界。大量问句使读者顿生疑问而产生阅读兴趣,同时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这一段描写富于文采,充满浓郁的抒情色彩,很好地渲染了小说的悲情氛围,使小说具有独特的感染力。(每点2分)3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对生活有些麻木的人,是一个善良、天性未泯的人,是一个对人生有着反省意识的人。(3分)小说开头的描写,说明“我”对生活中的爱情悲剧已经失去了敏感,情感世界有些麻木了;一次打猎经历中一对野鸭情侣生死不离的恋情使我很震撼,也唤醒了“我”心底蛰伏的善良天性;从“我”和表兄对野鸭情侣的不同反应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人生有着反省精神的人,野鸭

17、情侣的举动,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人性的回归有了强烈的渴望。(3分)4引发读者的思考。虽然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但结尾处的叙述客观而冷静,从而引发读者思考这一叙述背后隐藏的主题。结尾处“我”的举动和反应与表兄卡尔的冷漠表现形成了对比,在这对比之下,突出了“我”性格中未泯的善良的一面。与前文中来打猎的兴致勃勃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打猎过程给“我”的心灵的巨大震撼,从而表现出“我”的心理的变化,更好地塑造了“我”的形象。野鸭凄美的爱情故事一结束,小说便戛然而止,留下了一个超出读者预期的悬念,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结尾处与第一段中“在那次打猎时,爱神就像天空中的十字架向早期基督徒显圣一样,向

18、我显现了一次”遥相呼应,不仅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也使小说的结构巧妙严谨。(每点2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5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6卑微而又势利。霍力格两次看见马海都表现出对他的尽力讨好。虚荣心强。霍力格非常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和这位大人物说话,并表现出“随意的姿态”,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价。善于自我安慰(逃避现实)。明明因为不专心叫错了,却反复安慰自己马海没有听到。(每点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7内容主旨上,马海称呼霍力格为“小姐”,突出了霍力格自我欺骗的可笑;结构上,照应了前文霍力格对马海不小心叫错称呼;既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也增强了讽刺效果,耐人寻味。(每点

19、2分)8这是一种逃避现实、自我欺骗的心理。这种心理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它是无法改变现实的。霍力格由于不专心而说错了话,他担心这样做会影响自己在马海心中的形象,所以反复暗示自己马海没有听到,逃避现实。而事实证明霍力格这种心理只是自我安慰,是改变不了事实的。生活中,我们也会由于不敢承担后果而故意美化事实、自欺欺人,这不仅不能改变现实,还可能会让我们懈于改变。所以,我们要直面现实,积极行动。(概括心理2分,观点2分,结合文本2分,现实2分)综合提能练(二)小说阅读(二)(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2015西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开锁林海茫茫糟糕!林大婶回到家,准备开门的

20、时候,一摸兜,心里咯噔一下,坏了,钥匙丢了。她翻遍身上所有衣服兜,也没找到钥匙,她努力想回忆锁门前前后后的事,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钥匙丢在哪儿。“这死记性”林大婶喃喃自语地说。林大婶今年四十七岁,属羊的。按说林大婶年龄不十分大,可记性就是不好。弄什么事搁爪就忘,因为丢钥匙,林大婶已经连续砸了六把锁啦。这不,钥匙又丢了。叹口气,准备想办法怎样把门开开。可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看看天色将晚,林大婶进不去屋,心里十分着急。林大婶焦躁的情况,惊动了正准备回家的柱子,柱子跑过来看了看锁头,看看天色越来越晚,对林大婶说:“砸了吧,没别的办法。”林大婶一听说砸了,赶忙说:“不行不行”柱子见林大婶不同意砸

21、锁,这小伙子本来是个球子,喜欢开玩笑,他故意挤弄挤弄眼,用一种逗弄的口吻说:“大婶,不砸锁劈门吧。”“狗嘴吐不出象牙,”林大婶本来心里窝火,恨恨地骂道,“想不出办法来赶紧给我滚!”柱子哈哈大笑着跑出林大婶的院子。不大一会儿又跑回来对林大婶说:“南边的春春好像会开锁,不行你找他试试,要不你到镇上找开锁匠,可是天太黑了,人家不能来。你总不能这么靠着,今晚不进屋罢。一会儿林大叔就回来啦。”望望天色,林大婶发愁地说:“镇上开锁匠不来,劈门,我也不求那个小杂种!”林大婶一提春春就气不打一处来。柱子知道林大婶因为春春和春春妈吵过架。但这小伙子虽然球,有时,也能说句靠谱的人话:“婶子,那过去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22、,过去这么多年,一个屯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谁不求谁?你这么靠着进不去屋,治气不养家呐,婶子。”柱子最后一句话,把林大婶说笑了,这小子球二吧唧的,关键时刻说的还真在理呢。林大婶心里想。她在心里暗暗决定到前边舍下脸求春春。要不,总不能当真劈门砸锁吧?柱子走后,林大婶又犯了一阵难。毕竟现在要觍着脸去求一个被自己打骂过的孩子。想想过去的事,林大婶也有些悔,觉着自己当时也有些太过分,那时,春春毕竟是一个不太懂事的孩子几年前,在春春还是七八岁的时候,这孩子经常偷人家的锁砸着玩。每逢春春到家里来,林大婶都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一天,春春又到家里来,林大婶赶紧把锁藏起来,春春一双眼睛贼溜溜地在林大婶家四处踅摸,

23、林大婶眼睛一寸不离地紧盯着春春,不一会儿春春走了。林大婶松了一口气。可不一会儿女儿回来后,找她那把密码锁,怎么也找不到。林大婶想到春春刚才来过,立即赶出去,在街上见春春正把密码锁砸得粉碎,拿着碎片在那研究。林大婶立即气不打一处来,上前给了春春一记耳光。嘴里恨恨地骂道:“有爹娘养没爹妈教的小杂种,到处专门害人,长大了出息不了个好东西,早晚进监狱的货!”林大婶的吵闹引动了左邻右舍出来看热闹,也引动了春春妈出来和林大婶对口骂。两个女人,撕破了脸,把凡是女人能骂出口的荤话全骂了出来。让全屯老少爷们看了一场不花钱的女人辣相声。春春妈是一个不记仇的直肠子女人,事后见面依然还是嫂子长嫂子短地问。林大婶却是记

24、在心里,对春春妈的发贱待搭不理。现在让她去求春春,脸上还真有些挂不住。但现在不求人不行,不求人进不了屋。林大婶不再顾老脸皮,下决心去求春春。林大婶来到春春家时,春春一家人正在家吃完饭看电视。春春正在写作业。林大婶一进屋,春春妈忙起身给林大婶让座,林大婶说明来意,春春妈赶紧吩咐春春:“快去,给你大娘把锁打开,什么时候了还进不去屋。”春春妈的热情,让林大婶着实很感动。这时春春放下作业,带了工具来到林大婶家。春春用小手电照着看了看锁,轻轻地一小锤,啪!那锁竟神奇地叭的一声跳开了。把个林大婶喜得一个劲地夸春春手巧。春春不好意思地说:“大娘,我这还不是拿你家的锁学的。”林大婶有些不大自然地赶紧给春春让座

25、。林大婶开开灯,春春看到钥匙就放在里屋的桌上。春春拿起来插进锁孔连开了几下说:“这会儿省得配钥匙了。”更把林大婶喜得嘴合不上。春春这时起身要走,林大婶说什么也要留春春吃了炒花生再走。春春说要写作业,林大婶留不住,只好送他。第二天,林大婶到镇上买来十几把锁让春春砸着研究,说最好能研究一种不用钥匙的锁春春望着林大婶诚挚的表情觉得很受感动,他对林大婶说:“大娘,我现在不砸锁了,我准备研究一种不用钥匙,用声音控制的声控电子锁。”“噢,嘻嘻!这些锁你砸了研究,大娘等着用你研究的新锁”林大婶脸上的笑容,活像夏日盛开的向日葵(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头一至

26、三段写林大婶为丢钥匙而着急,主要作用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故事情节展开做铺垫,同时也表明林大婶在生活中一直是一个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人。B柱子这个人物在文中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作用不小,一是通过他的话把文中两个主要人物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二是他说的话对小说的主题有暗示作用。C小说在刻画林大婶这个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有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D春春妈比林大婶心胸开阔、通情达理,对于邻里矛盾毫不计较,在小说中体现了一种社会正能量。E小说通过林大婶丢钥匙后,经过思想斗争,最后请经常到家里拿锁偷学开锁的春春给自己开锁的故事

27、,表达了邻里之间要互助互爱,互相理解的主题思想。2标题“开锁”在整个故事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3小说主人公林大婶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 4春春“偷锁”学习开锁的行为,有人认为可以理解,有人认为不可取,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迟来的偿还周海亮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他流浪到一个村子。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吃饭,衣服破烂不堪。他走到那个村子的麦场,终于栽倒在地。醒来,他发现自己躺在陌生的土炕上。有一双粗糙的手捧着一碗热汤,有一双关切的眼睛在看着他。他知道自己得救了,他还知道,是面前的这个男人将他救活。他在恩

28、人家住了一个多月。他告诉恩人自己是生意人,去山里收购山货,却在县火车站被骗光了钱。他迷迷糊糊走进深山,又迷了路。说这些时他的身上盖着恩人家里最好的一床被子,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离开的时候,恩人塞给他八百块钱。“是借给你的路费。”恩人说,“如果有剩余,当成你的本钱。不过你要还我,我家里也很困难。”他收下恩人的钱,说:“等我翻过身,一定坐火车来看你,一定亲手把钱还给你。”想了想,又补上一句:“两年内不管混成什么样,我都会回来。”他回到城市,不再收购山货,而是做起别的生意。他拼死拼活,只为早点儿再一次见到他的救命恩人。终于在第二年,他的生意进入良性循环,他赚了很大的一笔钱。可是他认为自己并不成功,与

29、生意场上的伙伴比起来,他还差得太远。他想,把生意做大些再去吧。那时,他不是还给恩人八百块钱,而是八千块钱,八万块钱。他认为这是应该的恩人不但救了他的命,还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本钱。他又打拼了三年。他开起了自己的公司,又在别的城市里开起了分公司。他忙得不可开交。他想再等一等吧,再等一等。总有一天他会带一大笔钱去看望恩人的。又是五年过去了,他的公司变得更大,资产已达几千万元。终于有一天,他决定去那个山村。他算了一下,先坐飞机到市里,再从市里转车去县里,然后从县里转车去村里,就算交通再堵,也不过两天时间。两天完全可以做完的事情,他竟然整整拖了十年!可是他并没有找到恩人。村里人说,他离开村子,至少有七八年

30、了。“七八年了?他去哪儿了?”“去县城了。他儿子考上大学那年,他就去了县城。如果还留在村子里靠那几亩薄地,他的儿子只能辍学。听说一开始他在县城里捡垃圾,后来又在建筑工地打小工,日子过得很苦。”他后悔莫及。七八年前虽然事业刚起步,可是他已攒下一笔钱。假如那时候能来一趟,还了那钱,说不定还可以帮恩人一把。村里人只给了他一个模糊的地址。他在县城里待了三天,才找到那个地址,可是,恩人仍然不在那里。“他去省城了。”恩人的邻居告诉他,五年前,恩人的儿子就把恩人接走了。恩人的儿子也争气,毕业后留在了省城。“他身体还好吗?”他小心翼翼地问。“很不好。”邻居叹一口气说,“他以前就有病,这几年在外面捡垃圾、打小工

31、,起早贪黑,饥一顿饱一顿,病就更严重了。我记得他儿子接走他那天,是把他背上汽车的。”假如那时候能来看看恩人并帮助他一点点钱,说不定,他的病早已经好了。“一定要找到恩人!”他在省城住了半个多月,才有了恩人的消息。那是一片平房,那平房处在城市的边缘,那也许是省城里最后的平房。他走进那个贫穷的家。他没有看见恩人,可是他看见了恩人的妻子,恩人的妻子正在往一件毛线衣上钉着纽扣。她认出了他,她向他笑。她说:“我们家那口子说得没错,你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你果然还会来。”他告诉她,自己找了很多地方才到这里,他知道这几年恩人从村子来到县城,又从县城来到省城的所有经历,可是,恩人现在在哪里?“他在医院。”她红了眼

32、圈,“如果一年前能有十万块钱,也许”她低下头,泪水恣意流淌。他陪她一起流泪。一年前他在干什么呢?不管他在干什么,总之,他没有来看恩人。他轻轻地安慰她,然后要求她带自己去医院看恩人。一进病房,恩人就认出了他,恩人的脸刹那间绽开笑容。他告诉恩人,这次他来, 一是想看看他,二是想偿还那八百块钱,三是想拿出一点儿钱,帮他把病治好,也算偿还了心债。他的表情是真诚的,他相信恩人不会拒绝。恩人再一次笑了。他说:“不用了,医生说治不好了。你能来,我已经很高兴了。你来了,我想,几天以后,我可以微笑着离开了。”(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的细节,说

33、明“他”对恩人十分感激,产生了干一番大事业来报恩的决心,也预示了后文寻找恩人的情节。B“两天完全可以做完的事情,他竟然整整拖了十年”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小说主人公因为自己工作太忙而无法前往报恩的悔恨之情。C小说以大量篇幅交代主人公从山村到县城再到省城寻找恩人的情节,突出了恩人境遇之艰难,也暗示了报恩之晚,照应了小说题目。D作品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很多,如“七八年”“待了三天”“五年前”“半个多月”“一年前”等,其目的在于暗示“他”偿还之晚、报恩之迟。E“那是一片平房,那平房处在城市的边缘”的描写,照应了前文恩人被接走的情节,暗示了他们生活艰难,对恩人形象起了衬托作用。6文中有许多照应题目的文字,试从

34、“他”、恩人的妻子和邻居的角度各找出一处,并加以分析。(6分)答: 7小说中“他”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 8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8分)答: 答 案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2标题“开锁”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全文情节都是围绕“开锁”展开的;“开锁”是矛盾冲突的根源,也是矛盾冲突的结果,使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现;标题“开锁”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小说中的人物,尤其是林大婶多年“心锁”的打开,使邻里矛盾涣然冰释。(每点2分,共6分)3林大婶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有:记性不好,粗心大意(因为丢钥匙连续砸了六把锁);心胸有点狭窄(如和小孩

35、计较,打并恶骂春春,和春春妈对骂,对春春妈“待搭不理”);开始时死要面子(说什么也不肯去求春春开锁);后来知错能改(认识到过去做得有点过分,买锁让春春学习开锁)。(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其中三点给6分)4(观点一)可以理解,人在小的时候好奇心、求知欲最强,春春迷恋钻研锁的内部构造,有志发明更方便实用的新锁,即使做了点坏事,毕竟年龄还小。(观点二)春春的偷锁行为不可取,学习求知固然重要,但不能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学习,家长应该批评教育。(观点三)可以理解,但家长应该教育引导。小孩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应该保护鼓励,但要选取正确的途径,所以对春春的行为要批评引导。(观点2分,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分析4分,

36、语言流畅、结构合理严谨2分)5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6“他”的角度:“假如那时候能来看看恩人并帮助他一点点钱,说不定,他的病早已经好了。”“假如”说明来得晚,“看看恩人并帮助”照应了“偿还”。恩人妻子的角度:“如果一年前能有十万块钱,也许”。恩人妻子的话说明若偿还及时,丈夫还会有希望治愈,照应了“迟来的”。邻居的角度:“如果还留在村子里靠那几亩薄地,他的儿子只能辍学”。这句话说明“恩人”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共6分,意思对即可)7知恩图报,真诚善良。他被救之后决心报恩,十年以后终于做到了。有经营能力,勇于打拼。他是个生意人,有经商头脑。凭着恩人给他的本钱,经过数年

37、打拼,资产达到几千万元。事业心强,志向远大。总想把生意做大做强,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对报恩一事有等靠心理。总想带着一大笔钱去看望恩人,而忽视了两年内会回来的承诺,一拖再拖,使得偿还来迟。(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意思对即可)8结构上,照应开头。以“医生说治不好了”暗示“偿还”来得迟,以一个被救一个没有被救,形成对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更严谨。人物塑造上,表现了“恩人”的性格。“笑”的细节和语言表明了他的善良和心胸开阔,他没有因为“偿还”的晚而生气,也没有因为不能治愈而唉声叹气。主题思想上,赞美恩人宽厚仁慈的品格,也赞许了“他”知恩图报的行为。最后扣题,照应题目“迟来的偿还”,突出小说

38、主题的同时,启示我们报恩要及时。(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综合提能练(三)小说阅读(三)(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2015太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黄油烙饼汪曾祺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他爸爸一会儿修水库啦,一会儿大炼钢铁啦。他妈也是调来调去。奶奶一个人在家乡,说是冷清得很。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来了。他在家乡吃了好些萝卜白菜,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长高了。奶奶不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给他接衣裳,接裤子。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蓝。倒是挺干净的。奶奶还给他做鞋。再就是给他做吃的。玉米面饼子,小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炒鸡蛋

39、,熬小鱼。奶奶把饭做得了,就在门口嚷:“胜儿!回来吃饭咧!” 后来办了公社食堂。真不赖!白面馒头,大烙饼,焖茄子,猪头肉!后来就不行了。还是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后来小米面饼子里有糠,玉米面饼子里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掺假的饼子不好吃,可是萧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奶奶吃得不香。她从食堂打回饭来,掰半块饼子,嚼半天。其余的,都归了萧胜。奶奶的身体原来就不好。她有个气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萧胜躺在炕上,听奶奶喝喽喝喽地喘。睡醒了,还听她喝喽喝喽。他想,奶奶喝喽了一夜。可是奶奶还是喝喽着起来了,喝喽着给他到食堂去打早饭。爸爸去年冬天回来看过奶奶。爸爸带回来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还有两瓶黄油。

40、爸爸说,黄油是牛奶炼的,很“营养”,叫奶奶抹饼子吃。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们吃吧。这么贵重的东西!”爸爸一定要给奶奶留下。奶奶把两瓶黄油放在躺柜上,时不时地拿抹布擦擦。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她从前从食堂打回饼子,能一气走到家。现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树那儿就得歇一会儿。第二年春天,奶奶不行了,她浑身都肿。爸爸赶回来,奶奶已经咽了气。爸爸求木业社把奶奶屋里的躺柜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泪。萧胜第一次经历什么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没有”了。他没有奶奶了。他躺在枕头上,枕头上还有奶奶的头发的气味。他哭了,眼泪淌湿了枕头。爸爸把奶奶给萧胜做的两双鞋装在网篮里,把两瓶

41、动都没有动过的黄油也装在网篮里。锁了门,就带着萧胜上路了。萧胜跟爸爸不熟。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树汽车到了一个叫沽源的县城,一辆牛车来接他们。他仰面躺在牛车上,上面是一个很大的蓝天。牛车真慢,他有时下来掐两朵野花,走一截,又爬上车。牛车走着走着。爸爸说:到了!他坐起来一看,一大片马铃薯,都开着花,粉的、浅紫蓝的、白的,一眼望不到边,像是下了一场大雪。花雪随风摇摆着。不远有一排房子,土墙、玻璃窗。这就是爸爸工作的“马铃薯研究站”。萧胜就要住在这里了,跟他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来,多好。爸爸每天戴个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干活,锄山药。有时查资料,看书。妈一早起来到地里掐一大把山药

42、花,一大把叶子,回来插在瓶子里,聚精会神地对着它看,一笔一笔地画。奶奶做的两双新鞋还没有上脚,妈把鞋和两瓶黄油都锁在柜子里。白天没有事,他就到处去玩,去瞎跑。他到草地里去看牛、看马、看羊。他采了很多蘑菇。他一边用线穿蘑菇,一边流出了眼泪。他想起奶奶,他要给奶奶送两串蘑菇去。食堂的红高粱饼子越来越不好吃,因为掺了糠。甜菜叶子汤也越来越不好喝,因为一点油也不放了。他恨这种掺糠的红高粱饼子,恨这种不放油的甜菜叶子汤!大队食堂外面忽然热闹起来。这是要干啥呢?爸爸说,要开三级干部会。三级干部会开了三天,吃了三天饭。萧胜每天去打饭,闻到南食堂飘出的各种香味。羊肉、米饭,他倒不稀罕:他见过,也吃过。黄油烙饼

43、他连闻都没闻过。回家,吃着红高粱饼子,他问爸爸:“他们为什么吃黄油烙饼?”“他们开会。”“开会干吗吃黄油烙饼?”“哎呀!你问得太多了!吃你的红高粱饼子吧!”正在咽着红饼子的萧胜的妈忽然站起来,把缸里的一点白面倒出来,从柜子里取出一瓶黄油,启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擀了两张黄油发面饼。抓了一把莜麦秸塞进灶火,烙熟了。黄油烙饼发出香味,和南食堂里的一样。妈把黄油烙饼放在萧胜面前,说:“吃吧,儿子,别问了。”萧胜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咧开嘴痛哭起来,高叫了一声:“奶奶!”萧胜一边流着一串一串的眼泪,一边吃黄油烙饼。他的眼泪流进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

44、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描写了萧胜与奶奶相依为命的生活,着力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一道一道”接成的衣服,“玉米面饼子,小米面饼子”,都表现了这一点。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的情感,奶奶对萧胜的疼爱,就是通过病重时仍然喘着气起床、喘着气去食堂打饭等细节表现出来的。C作者之所以两次写到“歪脖柳树”,是因为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着“歪脖柳树”展开的,“歪脖柳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D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性格,萧胜离开奶奶前后的生活环境、爸爸妈妈与奶奶对萧胜的态度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E小说以散文笔法叙事,表现了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人们的生活与情感,

45、情节简单而贴近生活,语言平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答: 3小说中三次写到萧胜流泪,三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 4这篇小说以“黄油烙饼”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任选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珠穆朗玛峰上的魔方徐畅列车经过唐古拉山口,海拔飙升到5 000米以上,车厢内紧急供氧。多名乘客趴在座位下抓住输氧管吸氧,他们多是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现在这些少年,身体都不行了。”靠窗的老太太说。“四十多岁的人还算少年啊?”邻座的男人问。老太太瞥

46、着男人说:“我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还在撒尿和稀泥呢。”男人有点尴尬,黝黑的脸涨得通红,不再搭理老太太。火车把天走黑了,夜越陷越浓。我们继续有说有笑,但每当望向窗边面无表情的老太太,内心都会阴沉下来。我毫无睡意,百无聊赖,掏出背包里的魔方,笨拙地拼好蓝色的一面。我眼睛酸涩,看了一眼窗外,老太太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我手中的魔方。“你也会玩这小玩意儿?”她问。“会一点儿。”我并不想跟这古怪的老太太多说话。“我怎么都玩不会,我儿子会,他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无论多复杂。”她自豪地说。“他到哪里去都带着魔方,跟你这个一模一样。”她又说。“一般的魔方,长得都一个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嘛。”我为自己不恰当的比喻而诧异

47、。老太太笑了,这是她第一次笑,虽然谈不上慈祥,但也总好过冷脸。“你一个人去西藏做什么?”我没话找话。“去看我儿子,我跟别人都这么说的。”她说。我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她要真去看儿子,为什么说得那么不确定呢?况且我只是随口问问,又不是真的关心她。“就你一个人啊?那么远,还这么大年纪。”我问。“今年整七十。我命硬,老头子二十多年前就死了。我中午给他送饭时,他躺在麦地里,身子已经硬了,双手抽成两只鸡爪挠着胸口。我是一个人过的。”她平静地说,仿佛在讲别人的老伴去世的故事,“那时候小军才三十岁出头。他跟疯子一样,哪里都想去,媳妇也不要,后来离婚了。”“小军,”我说,“你儿子?”“对对,当然。每年都要出去

48、一趟,不是新疆就是西藏,还去过几次外国什么鬼地方。”她说。“旅游吗?”“不是,”老太太看看窗外雪山远去的黑影,“去登山,登了很多座山。每登一座山,他都往家里寄一张明信片,现在一捆明信片有五块大饼那么厚。”她用手比画五块大饼的厚度。“你儿子是登山家啊!我们跟你去拉萨还能见见他。”我说。老太太摇摇头,数着手指头说:“对,就是2001年。”“怎么了?”我问。“我骂了他一顿。他要去登珠穆朗玛峰,就是那个最高峰,我不同意。”她眼睛眨巴着,“他还是去了,也给我寄了明信片。”她看着我手里下意识转动的魔方,“也带着这么个玩意儿。登登顶了。”“你儿子登上珠峰了?”老太太瞬间伟大起来。“是的,后来登山队去我家了,

49、队长提溜着我儿子的一大包东西,都是登山用的。还有就是一个魔方,六面颜色都对好了,他们说是他在峰顶拼好的。”“为什么他不亲自跟你说,这么光荣的事情?”我问。“他死了。”老太太的双眼像干涸的枯井,纵使再难过,也无法产生任何水分。我右手一颤动,我明白,老太太说是去西藏看儿子,实际上是要去看珠穆朗玛峰。“总共死了三个人,都是在下山的路上,雪崩你可晓得?”她说。“晓得。”“三个人都埋在雪里头,挖出来时手还保持着往外扒雪的姿势。”她补充说,“我老头子死了,我儿子死了,村里人都说是我把他们克死了,是我命硬。我早该死在他们前面,我这叫人嫌弃的死老太婆。”我汗湿的手握着魔方,安慰的话是多余的,我缓缓拧动着魔方,

50、等待她继续讲下去。“我儿子真正拼了一辈子魔方,从六岁就爱玩,一直玩到三十六岁,他也算这方面的高手了。”老太太努力想挤出一点笑容,却失败了。我把魔方递给她,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眼前。她双手微颤着转了几下,原本拼好的蓝色面也被打乱了。她连续转了十来下,想恢复原来的蓝色面,但是越拼越乱。“我跟你说过,我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她把魔方还给我。我看了一眼手表,凌晨两点半了。后来,老太太趴在座位上睡着了。我搜刮脑海里拼魔方的所有公式,甚至用手机在网上找了各种拼魔方图解。两个半小时后,天亮了起来。老太太理理满头白发醒过来,她看到桌子上魔方的红橙蓝绿黄白六个面都拼好了。她欣喜地望向我,抹一把干涩的眼睛

51、,又转过脸去凝视着窗外。(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第一段写多名乘客途经唐古拉山口时抓住输氧管吸氧,意在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并表现了作者对当下人们身体素质较弱这一现实的忧虑。B文中的景物描写,意蕴颇丰,从“夜越陷越浓”到“天亮了起来”,象征着“我”与老太太之间从心存隔膜到彼此理解的转变。C一样的魔方,对不同的人而言意义不同。对“我”来说它只是旅途中排遣无聊的工具;对老太太的儿子而言,却代表着一种不断超越、挑战极限的精神。D老太太因“儿子”迷恋登山不顾家而痛骂了他一顿,导致“儿子”负气离家去登珠峰,结果不幸遇难,这让她一直耿耿于怀,不能原谅自己

52、。E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眼前”“双手微颤着转了几下”等,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老太太内心复杂的情感。6文中老太太两次说到她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蕴含的不同心理及重复出现的作用。(6分)答: 7小说中老太太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 8请结合文本就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某一特点进行探究。(8分)答: 答 案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2人物角度:所写景物景象开阔,色彩缤纷,表现了萧胜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时的愉快心情。情节角度:呼应上文爸爸给奶奶半麻袋土豆的细节,为下文写萧胜自由玩耍的生活做铺垫。环境角度:

53、交代爸爸妈妈工作生活的环境,昭示萧胜生活世界的变化。(共6分,每点给2分)3第一次流泪:奶奶去世时。原因:为失去奶奶而悲伤,对奶奶的怀念。第二次流泪:穿蘑菇时。原因:想念奶奶,为想报答奶奶却不能做到而悲伤。第三次流泪:吃黄油烙饼时。原因:想念奶奶,感激奶奶,理解了奶奶的良苦用心。为奶奶不能与自己共享黄油烙饼而悲伤。(共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4从主题思想的角度看:小说表现了在艰苦的环境中奶奶对孙子的疼爱以及萧胜对奶奶不竭的思念之情。从而表达作者对苦难中至真亲情的讴歌。以串起奶奶与孙子之间紧密关系的“黄油烙饼”为题,使主题更集中也更含蓄。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黄油”是爸爸送给奶奶而奶奶舍不

54、得吃攒下来的,以“黄油烙饼”为题更充分地表现了奶奶节俭、疼爱孙子的特点。从情节结构的角度看:爸爸带回黄油,奶奶留下但一直没有吃,锁在柜子里。爸爸办完奶奶的丧事带萧胜离开时将黄油装进网篮,妈妈用黄油做成黄油烙饼,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始终有“黄油”的身影。(共8分,能从两个角度分析即可,每个角度给4分)5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6不同心理:第一处表现了老太太初与人搭讪谈及儿子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自豪;第二处表现了老太太因思念儿子,内心极度痛苦,但又不愿以之示人,想要用夸耀儿子的语言来掩饰的微妙心理。(4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作用:重复出现,突出了老太太对儿子的怀念

55、和以儿子为骄傲,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前后呼应,突出了“儿子”玩魔方水平之高,照应了小说标题。(2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7心直口快。看到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途经唐古拉山口时抓住输氧管吸氧,直言他们这些年轻人身体都不行了。命运悲苦,内心痛苦。丈夫与儿子相继离世,孤单无依,生活很痛苦,双眼像干涸的枯井;因村里人说自己命硬克死丈夫、儿子而自责、内疚。外表冷漠,言行古怪。旅途中面无表情,很少笑,称四十岁上下的人为“少年”,且不满邻座男人对她的质问,并以自己的“逻辑”回应,不管他人是否尴尬。坚强。平静地向“我”讲述丈夫和儿子离世时的惨状;尽管内心十分痛苦,但在人前仍努力想挤出一点笑容。深爱儿子。与“

56、我”谈到她儿子拼魔方时充满自豪;七十岁高龄,还要去看“儿子”,去看珠穆朗玛峰。(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8(示例一)小说以魔方为线索,贯串全文。(2分)魔方引出了“我”与“老太太”的对话,进而引出了老太太对儿子的回忆,故事情节随之自然展开,最后,“我”为了安慰老太太而花了很久拼好魔方,给她惊喜。(2分)在老太太的叙述中,魔方多次出现,与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相始终。(2分)可以说,魔方是连接“我”“老太太”和“儿子”三者的纽带,整个故事围绕魔方展开,情节发展更为自然也更为紧凑。(2分)(示例二)小说运用了双线结构,一明一暗,构思巧妙。(2分)明线围绕“我”与“老太太”展

57、开,“我”在火车上偶遇老太太,从起初觉得她很古怪,不关心她,到听完她的讲述后想方设法为她拼好魔方,表现了“我”对老太太由不理解到敬重、同情、关怀的情感变化过程。(2分)暗线围绕“儿子”展开,老太太断断续续的讲述,为“我”和读者呈现出另一个故事:“儿子”从小爱玩魔方;三十多岁时疯狂地迷上了登山,并为此与媳妇离了婚;登过很多山,每到一处都给母亲寄明信片;后来不顾母亲的反对去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在峰顶拼好魔方;下山途中遭遇雪崩去世。塑造了一个坚定执着、不断挑战生命极限的登山爱好者形象。(2分)两条线索时有交叉融合,使行文更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2分)(示例三)小说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2分)老太太一出场就面无表情,言行古怪,让周围的人觉得阴沉;随着交流的深入,“我”渐渐发现她屡遭不幸但性格坚强,外表冷漠内心却充满着爱。(2分)“我”起初觉得老太太古怪,不想理睬,勉强敷衍她;后来却对她肃然起敬,满怀同情。(2分)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不仅避免了情节的平铺直叙,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主题更为突出。(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如:在平实的对话中展开故事情节。本文不像别的小说那样有完整曲折的情节,而是在人物的对话中逐渐展开情节,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使小说具备了一种散文化的风格,行文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