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一、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1-5题为必考试题,6-10题为选考题,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3题以及第6-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其他试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都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大师辈出,经典如云,科学大门不断被人类开启,在地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是()A 亚里士多德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运动所需的概念B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C 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
2、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D 落体下落很快,不容易计时,伽利略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用“冲淡”重力的巧妙方法加以突破2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t图象表示出来(其中x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列选项中的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A B C D 3物体在t=0时刻从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A 第1s内通过的位移是1mB 前3s内的位移是6mC 3s末的速度是4m/sD 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一段时间里,质点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B 在一段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零,该
3、质点一定是静止的C 在一段时间内,质点的速度减小,其位移也一定减小D 在一段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减小,其速度不一定减小5一个沿x轴正向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倒数随位移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x=3m之前做匀减速运动,之后静止B 物体在x=3m之前做加速运动,之后匀速运动C 物体从X=0运动至x=1m和处所用时间为1.75sD 物体从x=1m运动至x=2m过程的平均速度为0.8m/s(一)选修3-3部分(6-10题)6下列有关分子运动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不再是“中间多、两头少”B 高温状态时气体分子的速率一定比低温状态时大C 0的铁和
4、0的冰,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可能不相同D 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液体的饱和气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B 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C 在绝对湿度一定的情况下,气温降低时,相对湿度将增大D 液面上部的蒸汽达到饱和时,液体不再蒸发,没有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8如图,Fr图象中两条曲线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其中纵坐标F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r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A ab为斥力曲线,cd为引力曲线B 当rre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C 当r=re时,分子势能为0D 当
5、rre时,若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分子势能将增大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不稳定,具有流动性和有各向同性B 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形态出现C 插入水中的细玻璃管管内液面为凹面,是由于管壁附着层内水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造成的D 小草上的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水的表面层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使水的表面收缩从而形成球形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做等温膨胀时要放热B 对绝热容器内的气体进行压缩,气体内能增大C 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少D 空调制冷时,热量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二)选修3-4部分(6-10题)101
6、5春黄冈期末)如图两个弹簧振子悬挂在同一支架上,已知甲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为8Hz,乙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为72Hz,当支架在受到竖直方向且频率为9Hz的驱动力作用做受迫振动时,则两个弹簧振子的振动情况是()A 乙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9HzB 乙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72HzC 甲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8HzD 甲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9Hz1015春黄冈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红外线照射时,大额钞票上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会发出可见光B 电磁波是一种特殊物质,传播时与机械波一样需要介质C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D 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均匀变化的
7、磁场1015春黄冈期末)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实线所示,从此刻起,经0.1s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若波传播的速度为10m/s,则()A 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 这列波的周期T=0.4ns,其中n=1,2,3C t=0时刻质点a沿y轴正方向运动D 从t=0时刻起质点a经0.2通过的路程为0.4m1015春黄冈期末)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绿光通过单键S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档板上,双键S1和S2到单键S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键平行的民间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点到双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P点是距O点最近的第一条亮条纹,则()A OP两点的距离等于绿光波长B 若将入射角光换
8、成红光,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到O点的距离大于OPC 若将两束独立绿光直接由S1和S2入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不变D 若将双缝的挡板移走,屏上仍可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1015春黄冈期末)如图所示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水波的叠加情况,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均为5cm,在图示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均为1m/s,波长均为0.5m,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某一时刻的波峰和波谷,a,b,d在同一直线上,c点为bd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中的a点为振动加强点,b点为振动减弱点B 图中c点的振幅为10cmC 图中d点的振动周期为0.5aD 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cm(三)选修3-5部分(6
9、-10题)1015春黄冈期末)如图是氢原子能级图,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n的低能级的谱线中有可见光(光子能量在1.6eV3.10eV范围内),可判断n为()A 5B 4C 3D 21015春黄冈期末)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同一频率的光照射不同的金属,如果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逸出功大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越大B 某种金属的逸出功为W,则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所产生的所有光电子克服金属束缚做的功均为WC 当某单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发生了光电效应,则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随入射光的强度增大而增多D 光某单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发生了光电效应,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
10、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1015春黄冈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力F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物块通过A点和B点的速度分别是vA和vB,物块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A 物块重力的冲量为零B 力F的冲量方向跟物块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C 力F的冲量大小为mvBmvAD 力F做的功为mvB2mvA21015春黄冈期末)如图所示,静止在平板车C上的A、B两物块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已知A物块质量大于B物块质量,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A、B两物块在平板车上滑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B系统动量守恒B A、B、C系统动量守恒C 平
11、板车C向右运动D 平板车C向左运动2015春黄冈期末)Th(钍核)的衰变方程为ThPa+e,如图是剩余钍核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其中T为半衰期,则()A 该衰变的实质是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发生逃逸B 该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C 图中k=3D 图中k=4二、本题包括2小题,11题为必考题,12题为选考题,共15分21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计数点3处对应的速度大小是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
12、有效数字)(一)选修部分3-3(12题)2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油酸酒精溶液中有油酸0.5mL,现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50滴上述溶液,量筒中的溶液体积增加了1mL,若把一滴这样的油酸酒精溶液滴入足够大盛水的浅盘中,由于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展开,稳定后形成的油膜形状如图所示,若每一小方格的边长为25mm,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估测方法是将每个油酸分子视为球形模型,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形成油膜,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由题中相关信息可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实验中,某同学有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在距水面约10c
13、m的位置滴入油酸酒精溶液B为便于油酸扩散形成油膜,可多滴几滴油酸酒精溶液C实验前将盛水盘用洗涤剂清洗并用清水冲洗干净D顺着盘壁滴入油酸酒精溶液,以免对痱子粉膜造成冲击(二)选修部分3-42015春黄冈期末)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操作步骤如下:a用游标卡尺测得金属小球的直径d(如图甲)b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c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金属小球挡住激光时光敏电阻阻值会出现一个峰值(如图乙)d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自动记录仪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的第一个峰值时刻为t1,第n个峰值时刻为tne计算重力
14、加速度的值(1)从图甲中可读出摆球直径d=cm,由步骤d可测算出摆球的周期T=(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2)实验中有个同学正确地测出了摆球的周期T,但误将细线长度l当成单摆的摆长,下列处理方法中,对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没有影响的是A作出Tl图象,通过函数表达式求出重力加速度B作出T图象,通过图线的斜率救出重力加速度C作出T2l图象,通过图线的斜率救出重力加速度D作出lgTlgl图象,通过图线与纵轴的截距求出重力加速度(三)选修3-5部分2015春黄冈期末)在探究“外力的冲量与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一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定量探究,具体操作如下:先测出遮光片的宽度为d,钩码质量和小
15、车(含遮光片)质量分别m、M,接着调整轨道倾角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然后用小钩码通过细线拉动导轨上的小车在轨道上滑动,测得小车通过两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1、t2,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为t,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小车通过两光电门过程中,小车动量变化的大小为;实验中将钩码重力的冲量大小视为小车受到的冲量大小须满足的条件是(用题中物理量表示)(2)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误差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为了更准确地测得小车能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应让小车做匀速运动B为了更准确测得小车能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可增大遮光片的宽度dC小车做加速运动时,小车受到的冲量小于mgtD若实验中细线与轨道不平行,小车受到的冲量可
16、能大于mgt三、本题包括4小题,13-14题为必考题,15-16为选考题共45分25经验丰富的司机总结了一个安全距离标准,在高速公路上,车速为80km/h,安全距离为80m,车速为90km/h,安全距离为90m,以此类推,现有一辆客车以大小v0=90km/h的速度行驶,刹车时客车加速度大小a=5m/s2,通常情况下司机从发现险情到汽车系统开始刹车的反应时间t=0.5s(1)若客车司机发现前车因故突然停车,则从发现险情到客车停止运动,该客车通过的最短路程多大?并说明按经验,车距保持90m是否可行?(2)若客车司机在疲劳驾驶的情况下,突然发现正前方向xs=40m处有一列货车正以v1=36km/h的
17、速度同向匀速前进,于是立即采取刹车措施,问两车是否会相撞?已知疲劳驾驶情况下的反应时间增为t=1.5s26水平桌面上有A、B两个小车,t=0时刻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2l,0)和(0,2l)点,P(l,l)是两车连线上的一点,已知A沿x轴负向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B沿y轴正向做匀加速运动(1)经过一段时间,两车的连线仍通过P点,若此时A车的位移大小为SA,求此时B车的位移大小SB(2)当B车的位移大小分别是A车位移大小的1.5倍和3倍时,两车连线都通过P点,求B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一)选修部分3-327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状态B变化到状态C,该过程中气体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T
18、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图中线段AB与V轴平行,BC延长线过坐标原点O,又知气体在状态B时的压强pB=1.0104Pa,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过程中气体向外界放热70J,求:(1)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pA(2)气体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28如图所示,气缸呈圆柱形,上部有挡板,内部高度为h,筒内一个很薄的质量不计的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活塞处于离底部h的高度,外界大气压强为pc=1.0105Pa,温度为27,现对气体加热,求:(1)当活塞刚好到达汽缸口时,气体的温度;(2)气体温度达到267时,气体的压强(二)选修部分3-42015春黄冈期末)如图,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时刻的
19、波形图,质点P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向,t2时刻质点P的振动速度与t1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t3时刻质点P的速度与t1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t2t1=t3t2=0.2s,求这列波的传播速度3015春黄冈期末)红箭10是我国研发的一种新型战术导弹,图(a)是它的工作示意图,导弹飞行过程中将有关参数转变为光信号,光信号再通过光纤传回到发射基地以便对导弹进行动态控制,图(b)是光纤的剖面图(1)某光信号在光纤内芯和外套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要使该光信号从真空由光纤一端入射不会通过外套“泄漏”出去,光纤内芯n应满足什么条件?(2)若将导弹与发射基地间的光纤简化为长为L的直
20、线光纤,求光信号会回发射基地的最长时间,已知内芯材料对光信号的折射率为n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三)选修部分3-53015春黄冈期末)一个静止的母核发生衰变,产生的粒子和子核的动能之和称为这个母核的衰变能(1)若在一次衰变中静止的母核放出的粒子动能为E,又知粒子质量为m,子核Y的质量为M,求母核的衰变能(2)若母核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粒子和子核的动能,试分别判断Cu和Po能否发生衰变?若能,求出其衰变能(lu相当于931.5MeV,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附:一些原子核的静止质量原子核原子质量(u)He4.0026Co59.9338Cu63.9298Pb207.9766Po211.9889
21、3015春黄冈期末)如图所示,从距水平地面高度h=1m的P点将小球A以大小为v0=4m/s的速度竖直向下抛出,在球A与地面碰后刚要离开地面时,将质量为m=2kg的小球B在P点正上方的Q点由静止释放,两球刚好在P点相碰,碰后B球恰好回到Q点,忽略空气阻力、碰撞时间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取重力加速度g=10m/s2(1)求两球第一次碰撞中B球受到的冲量;(2)若A、B两球第二次相碰仍在P点,求A球质量mA2014-2015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1-5题为必考试题,6-10题为选考题,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3题以及
22、第6-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其他试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都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大师辈出,经典如云,科学大门不断被人类开启,在地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是()A 亚里士多德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运动所需的概念B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C 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D 落体下落很快,不容易计时,伽利略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用“冲淡”重力的巧妙方法加以突破考点:物理学史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物理学史
23、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A、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故A错误B、伽利略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故B错误;C、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没有用实验进行了验证,故C错误;D、落体下落很快,不容易计时,伽利略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用“冲淡”重力的巧妙方法加以突破,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t图象表示出来(其中x为物体
24、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列选项中的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A B C 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速度时间图象可以看出物体在第一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二段时间内速度为零,第三段时间内做反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结合速度时间图象、位移时间图象规律进行解题解答:解:由vt图象可以看出:物体在0到t1时间内做向正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t1到t2时间内速度为零,t2到t3时间内做反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第一段时间内速度大小相同,因为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A、图象中第一段时间内的速度为负值,故A错误B、图象中
25、第三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为正值,故B错误C、由位移时间图象可以看出,物体在0到t1时间内做向正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t1到t2时间内速度为零,t2到t3时间内做反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由其图象可以看出第一段时间内的斜率与第三段时间内的斜率大小不同,说明速度大小不同,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关键要正确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点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理解好速度时间图象的点、线、面的物理意义3物体在t=0时刻从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A 第1s内通过的位移是1mB 前3s内的位移是6mC 3s末的速度是4m/sD 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
26、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求解速度和位移的大小解答:解:A、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根据:,代入数据解得:a=1.2m/s2则第1s内的位移:,故A错误,D正确B、前3s内的位移:,故B错误C、3s末的速度:v=at3=1.23m/s=3.6m/s,故C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一段时间里,质点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B 在一段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零,该质点一定是静止的C 在一段时间内,
27、质点的速度减小,其位移也一定减小D 在一段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减小,其速度不一定减小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分析求解解答:解:AB、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质点的位移为零,平均速度为零,而该过程中质点是运动的,故A正确,B错误;C、匀减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在减小,其位移在增加,故C错误;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物体的速度仍在增加,只是速度增加得变慢了,故D正确故选:AD点评:考查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间的关系,特别是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决定速度大小的变化5一个沿x轴正向运动的物体,速
28、度的倒数随位移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x=3m之前做匀减速运动,之后静止B 物体在x=3m之前做加速运动,之后匀速运动C 物体从X=0运动至x=1m和处所用时间为1.75sD 物体从x=1m运动至x=2m过程的平均速度为0.8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图象判断03m内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速度的变化情况,根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运动时间,求出01m内运动的时间和12m内运动的时间,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知,03m内,逐渐减小,则v逐渐增大,做加速运动,3m之后速度不变,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B正确;
29、C、=t,则图象与坐标轴围城的面积表示运动的时间,根据图象可知,x=0运动至x=1m和处所用时间为,故C正确;D、物体从x=1m运动至x=2m过程需要的时间,平均速度为,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不是我们常见的速度时间图象或位移时间图象,但解题的思路不变,能根据图象读出速度的倒数随位移的变化情况,知道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运动时间,难度适中(一)选修3-3部分(6-10题)6下列有关分子运动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不再是“中间多、两头少”B 高温状态时气体分子的速率一定比低温状态时大C 0的铁和0的冰,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可能不相同D 布朗运动是由液体
30、分子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考点:分子的热运动分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但这是一个统计规律,并不是所有分子的速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答:解:A、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与温度的关系,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仍然是“中间多,两头少”故A错误;B、高温状态时气体分子的速率可能比低温状态时小;故B错误;C、相同温度下分子的平均动能均相同;故C错误;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影响气体压强的微观因素:一个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个是分子的密集程度以及知道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7以下
31、说法正确的是()A 液体的饱和气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B 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C 在绝对湿度一定的情况下,气温降低时,相对湿度将增大D 液面上部的蒸汽达到饱和时,液体不再蒸发,没有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考点:* 液体的微观结构分析:根据饱和汽及湿度的定义进行分析,掌握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意义;明确人感觉到潮湿是因为相对湿度大;解答:解:A、液体的饱和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A错误;B、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大;故B错误;C、在绝对湿度一定的情况下,气温降低时饱和汽压减小;则相对湿度将增大;故C正确;D、液面上部的蒸汽达到饱和时,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同时有蒸汽分子进
32、入液体中;从宏观上看,液体不再蒸发;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饱和汽压和湿度,要注意正确理解湿度的意义,明确影响人对潮湿程度的感觉的是相对湿度8如图,Fr图象中两条曲线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其中纵坐标F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r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A ab为斥力曲线,cd为引力曲线B 当rre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C 当r=re时,分子势能为0D 当rre时,若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分子势能将增大考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势能专题: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析:在Fr图象中,随着距离的增大,斥力比引力
33、减小得快图中r=re时,分子势能最小,分子力的合力为0解答:解:A、在Fr图象中,随着距离的增大,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则知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故A错误B、当rre时,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故B错误C、当r=re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一定为0,故C错误D、当rre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若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将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分子力和分子势能与分子距离的关系,知道斥力受距离影响较大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不稳定,具有流动性和有各向同性B 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形态出现C 插入水中的细玻璃管管内液
34、面为凹面,是由于管壁附着层内水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造成的D 小草上的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水的表面层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使水的表面收缩从而形成球形考点:*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和毛细现象;* 液晶分析: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光学异性;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如金刚石和石墨;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即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存在使液体表面想被拉伸的弹簧一样,总有收缩的趋势解答:解:A、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液晶的分子排列是
35、不稳定的,外界的微小扰动就能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故A错误;B、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如金刚石和石墨故B正确;C、液体对某种固体是浸润的,这时固体分子与液体分子间的引力相当强,造成附着层内分子的分布就比液体内部更密,这样就会使液体间出现了相互斥力,使液体跟固体接触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液面是凹形形状,故C正确;D、小草上的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水的表面层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使水的表面收缩从而形成球形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该题考查液晶的特性、晶体与非晶体、表面张力和浸润不浸润等,考查内容较广,每个知识点都可能作为考查的内容,但难度不大,故应全面把握,多加积累10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做等温膨胀时要放热B 对绝热容器内的气体进行压缩,气体内能增大C 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少D 空调制冷时,热量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考点:热力学第二定律专题:热力学定理专题分析:根据内能的概念分析气体膨胀时内能如何变化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另一种表述是: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第二定律说明热的传导具有方向性解答:解:A、气体等温膨胀时,内能不变;因体积增大;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得气体吸收热量,故A错误B、
37、对绝热容器内的气体压缩时,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内能增大;故B正确;C、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少;故C正确;D、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不能自发进行,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空调制冷时,热量在压缩机的做功的情况下,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故D错误故选:BC点评:该题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掌握着两个定律才能顺利解决本题,故一定要注意基本概念的积累(二)选修3-4部分(6-10题)1015春黄冈期末)如图两个弹簧振子悬挂在同一支架上,已知甲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为8Hz,乙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为72Hz,当支架在受到竖直方向且频率为9Hz的驱动
38、力作用做受迫振动时,则两个弹簧振子的振动情况是()A 乙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9HzB 乙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72HzC 甲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8HzD 甲的振幅较大,且振动频率为9Hz考点:产生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固有频率无关当驱动力的频率接近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发生共振,振幅最大解答:解:支架在受到竖直方向且频率为9Hz的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时,甲乙两个弹簧振子都做受迫振动,它们振动的频率都等于驱动力的频率9Hz,由于甲的频率接近于驱动力的频率,所以甲的振幅较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
39、等于驱动力频率,并要知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共振1015春黄冈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红外线照射时,大额钞票上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会发出可见光B 电磁波是一种特殊物质,传播时与机械波一样需要介质C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D 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考点: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分析: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以及电磁波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明确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解答:解:A、用紫外线照射时大额钞票上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会发出可见光,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红外线不具有该效应;故A错误;B、电磁波是一种特殊物质,传播时不需要介质;故
40、B错误;C、电磁波的传播速与提质有关;故C正确;D、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恒定不变的电场;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电磁波的基础知识,对于这部分知识要注意平时记忆和积累;注意区分电磁波和机械波1015春黄冈期末)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实线所示,从此刻起,经0.1s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若波传播的速度为10m/s,则()A 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 这列波的周期T=0.4ns,其中n=1,2,3C t=0时刻质点a沿y轴正方向运动D 从t=0时刻起质点a经0.2通过的路程为0.4m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分析:波传播的速度为10m/s,根据x=vt求解0.1
41、s内波形平移的间距,然后结合波形图得到波的传播情况解答:解:A、波传播的速度为10m/s,经0.1s波形平移的间距为:x=vt=100.1=1m,故结合波形图可以看出波形向左平移1m,所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B、从波形图可以看出波长为4m,故周期:T=s=0.4s,故B错误;C、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t=0时刻质点a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C错误;D、周期为0.4s,由于t=0.2s=,故质点a经0.2s通过的路程为:S=2A=0.4m,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突破口在于先根据x=vt求解波形平移的距离,然后结合波动与振动的关系进行分析,难度适中1015春黄冈期末)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
42、图所示,绿光通过单键S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档板上,双键S1和S2到单键S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键平行的民间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点到双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P点是距O点最近的第一条亮条纹,则()A OP两点的距离等于绿光波长B 若将入射角光换成红光,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到O点的距离大于OPC 若将两束独立绿光直接由S1和S2入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不变D 若将双缝的挡板移走,屏上仍可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考点: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专题:实验题;光的干涉专题分析: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x=,及干涉与衍射的原理,并结合干涉的条件,即可求解解答:解:A、O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0,则OP两点的距离是明条
43、纹间距,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x=,可知,OP间距不等于波长,故A错误B、根据条纹的间距公式x=知,绿光的波长比红光短,所以绿光的条纹间距比红光小,所以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到O点的距离大于OP,故B正确;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把单缝S向上移动,通过双缝S1、S2的光任是相干光,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的位置经过s1、s2到s的路程差任等于0ss1ss2,ss1+s1p=ss2+s2p那么s1ps2p,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C、若将两束独立绿光直接由S1和S2入射,不能满足干涉的条件,完全相同的两列波,因此没有干涉条纹故C错误D、将双缝的挡板移走,则变成单缝衍射,屏上仍可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故D正
44、确故选: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形成明暗条纹的条件,以及掌握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并理解干涉的条件,同时掌握衍射与干涉的原理不同1015春黄冈期末)如图所示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水波的叠加情况,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均为5cm,在图示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均为1m/s,波长均为0.5m,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某一时刻的波峰和波谷,a,b,d在同一直线上,c点为bd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中的a点为振动加强点,b点为振动减弱点B 图中c点的振幅为10cmC 图中d点的振动周期为0.5aD 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cm考点:波的叠加分析:频率相同的两列水波的叠加
45、:当波峰与波峰、可波谷与波谷相遇时振动是加强的;当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动是减弱的,从而即可求解解答:解:由图可知,四点均处于振动加强区域,A、图中的a点为振动加强点,b点也为振动加强点,故A错误;B、图示时刻c质点处于平衡位置,但它们的振幅均为10cm,故B正确;C、波的周期T=s=0.5s,故C正确D、由于振幅是5cm,a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则a点相对平衡位置高10cm而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则b点相对平衡低10cm所以a、b相差20cm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波的叠加满足矢量法则,当振动情况相同则相加,振动情况相反时则相减,且两列波互不干扰例如当该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时,此处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46、为振幅的二倍;当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此处的位移为零(三)选修3-5部分(6-10题)1015春黄冈期末)如图是氢原子能级图,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n的低能级的谱线中有可见光(光子能量在1.6eV3.10eV范围内),可判断n为()A 5B 4C 3D 2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专题:原子的能级结构专题分析:根据氢原子能级图求出满足能级差在1.61eV3.10eV之间的即可在求能级差时可以从n=1、2、3逐步进行解答:解:根据能级图可有:当n=1时,E2E1=10.20eV是最小的光子能量,大于3.10eV,所以n=1不可能;如果n=3时,E3=1.51eV,则从n=到n=3的跃迁时发出
47、的光子能量是最大,也小于1.61eV,所以n=3也不可能,n=到n=3的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为0.85ev,不在可见光范围内,剩下只有n=2才满足条件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意考点明确:氢原子在能级跃迁时如何求能级差属于比较简单的题目1015春黄冈期末)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同一频率的光照射不同的金属,如果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逸出功大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越大B 某种金属的逸出功为W,则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所产生的所有光电子克服金属束缚做的功均为WC 当某单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发生了光电效应,则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随入射光的强度增大而增多D 光某单色光
48、照射金属表面时发生了光电效应,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考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专题:光电效应专题分析: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入射光的强度影响单位时间发出光电子的数目;根据光电效应发出判断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解答:解:A、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km=hvW0,知逸出功大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小故A错误;B、根据逸出功定义,可知,逸出功是电子克服金属束缚做的最小功,不是所有光电子做功相同故B错误;C、发生光电效应时,光强越强,则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会增多故C正确D、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km=hvW0,知
49、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一次函数关系,不是正比关系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光电效应的条件,掌握光电效应方程,知道光的强度不影响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影响的是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电子数目,理解逸出功的概念1015春黄冈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力F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物块通过A点和B点的速度分别是vA和vB,物块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A 物块重力的冲量为零B 力F的冲量方向跟物块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C 力F的冲量大小为mvBmvAD 力F做的功为mvB2mvA2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动量定理;功的计算专题:功的计算专题分析:根据冲量的定义和动量
50、定理可明确重力的冲量及合外力的冲量;再由动能定理可求得合外力的功解答:解:A、因重力大小不为零,且有作用时间;故重力的冲量不为零;故A错误;BC、合外力的冲量跟物块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而合外力不等于F;故BC错误;D、因只有力F做功;则由动能定理可知:力F做的功为mvB2mvA2;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应用,在解题中要注意体会动量和动能的区别;重点是它们的方向性上的区别;动量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1015春黄冈期末)如图所示,静止在平板车C上的A、B两物块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已知A物块质量大于B物块质量,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
51、释放后,A、B两物块在平板车上滑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B系统动量守恒B A、B、C系统动量守恒C 平板车C向右运动D 平板车C向左运动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整个过程中三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守恒分析小车的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情况解答:解:A、由于A物块质量大于B物块质量,A、B与C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A、B系统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B、地面光滑,A、B、C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故B正确;CD、A物块质量大于B物块质量,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由摩擦力公式f=N=mg知,A对小车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于B对小
52、车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在A、B相对小车停止运动之前,小车的合力所受的合外力向左,会向左运动,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关键掌握系统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合外力为零,并能通过分析受力,判断是否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题目较为简单2015春黄冈期末)Th(钍核)的衰变方程为ThPa+e,如图是剩余钍核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其中T为半衰期,则()A 该衰变的实质是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发生逃逸B 该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C 图中k=3D 图中k=4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专题:衰变和半衰期专题分析:射线是原子核中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
53、子,电子释放出来明确剩余质量和衰变前的质量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运算,根据m=m0()即可求出K的数值;解答:解:AB、该衰变的实质是衰变,射线是原子核中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故A错误,B正确;CD、根据半衰期与质量变化的公式:m=m0()可得剩下,则=3,所以t=3T,即k=3,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点评:该题考查半衰期的应用与质能方程,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剩余质量和衰变前的质量关系m=m0()基础题目二、本题包括2小题,11题为必考题,12题为选考题,共15分21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
54、时间间隔为T=0.10s,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计数点3处对应的速度大小是0.31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0.50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3=0.31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a=0.50m/s2,故
55、答案为:0.31;0.50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一)选修部分3-3(12题)2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油酸酒精溶液中有油酸0.5mL,现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50滴上述溶液,量筒中的溶液体积增加了1mL,若把一滴这样的油酸酒精溶液滴入足够大盛水的浅盘中,由于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展开,稳定后形成的油膜形状如图所示,若每一小方格的边长为25mm,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估测方法是将每个油酸分子视为球形模型,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形成油膜,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直径,
56、由题中相关信息可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21010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实验中,某同学有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CA在距水面约10cm的位置滴入油酸酒精溶液B为便于油酸扩散形成油膜,可多滴几滴油酸酒精溶液C实验前将盛水盘用洗涤剂清洗并用清水冲洗干净D顺着盘壁滴入油酸酒精溶液,以免对痱子粉膜造成冲击考点: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专题:实验题分析:(1)掌握该实验的原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该实验中以油酸分子呈球型分布在水面上,且一个挨一个,从而可以由体积与面积相除求出油膜的厚度,从而求出分子直径,不满足半格,则去除,超过半格,当作一格来处理,从而求得面积(2)明确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原
57、理:认为油酸分子是紧密排列的,而且形成的油膜为单分子油膜,然后用每滴油酸酒精溶液所含油酸体积除以油膜面积得出的油膜面积厚度即为油酸分子直径解答:解:(1)这种估测方法是将每个分子视为球体模型,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则形成的油膜可视为单分子油膜,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分子的直径油膜的面积可从方格纸上得到,所围成的方格中,面积超过一半按一半算,小于一半的舍去,图中共有68个方格,故油膜面积为:S=6825mm25mm=42500mm2=4.3102m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体积是:V=106m3=1.01011m3油酸分子的直径:d=2.331010m题要求保留1个有效数字,所以油酸
58、分子的直径为:21010m(2)A、距离水面高度太高,故A错误;B、多滴几滴油酸酒精溶液,不便于扩散,故B错误;C、用洗涤剂清洗并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油酸不真实,故C正确;D、实验中滴入时,在中央滴入油酸酒精溶液,故D错误故答案为:(1)油酸分子直径;21010;(2)C点评: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让一定体积的纯油酸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估算出油膜面积,从而求出分子直径,关键掌握估算油膜面积的方法和求纯油酸体积的方法,注意保留有效数字解答本题关键要建立这样的模型:油酸分子呈球型分布在水面上,且一个挨一个,再分析误差的大小(二)选修部分3-42015春黄冈期末)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
59、度”的实验中,操作步骤如下:a用游标卡尺测得金属小球的直径d(如图甲)b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c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金属小球挡住激光时光敏电阻阻值会出现一个峰值(如图乙)d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自动记录仪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的第一个峰值时刻为t1,第n个峰值时刻为tne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值(1)从图甲中可读出摆球直径d=1.55cm,由步骤d可测算出摆球的周期T=(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2)实验中有个同学正确地测出了摆球的周期T,但误将细线长度l当成单摆的摆长,下列处理方法中,对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没有
60、影响的是CA作出Tl图象,通过函数表达式求出重力加速度B作出T图象,通过图线的斜率救出重力加速度C作出T2l图象,通过图线的斜率救出重力加速度D作出lgTlgl图象,通过图线与纵轴的截距求出重力加速度考点: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单摆问题分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根据一个周期内光敏电阻的峰值出现4次,求出摆球的周期(2)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得出周期T与摆线长度的表达式,通过表达式分析求解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5mm,游标读数为0.15mm=0.5mm,则摆球的直径d=15.5mm=1.55cm一个周期内会出现四次峰值位置,则周期T=(2)
61、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则有,可知T2l图线的斜率等于,所以作出T2l图象,通过图线的斜率救出重力加速度故选:C故答案为:(1)1.55,(2)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单摆的周期公式,根据周期公式得出周期与摆线长度的表达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以及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注意不需要估读(三)选修3-5部分2015春黄冈期末)在探究“外力的冲量与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一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定量探究,具体操作如下:先测出遮光片的宽度为d,钩码质量和小车(含遮光片)质量分别m、M,接着调整轨道倾角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然后用小钩码通过细线拉动导轨上的小车在轨道上滑动,测得小车通过两光电
62、门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1、t2,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为t,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小车通过两光电门过程中,小车动量变化的大小为M();实验中将钩码重力的冲量大小视为小车受到的冲量大小须满足的条件是mM(用题中物理量表示)(2)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误差分析,其中正确的是CDA为了更准确地测得小车能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应让小车做匀速运动B为了更准确测得小车能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可增大遮光片的宽度dC小车做加速运动时,小车受到的冲量小于mgtD若实验中细线与轨道不平行,小车受到的冲量可能大于mgt考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专题:实验题分析:(1)由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再由动量表达式可求得动量的变
63、化量;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明确拉力与重力的关系;(2)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分析,明确小车受力与重力的关系;并明确用平均速度等效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和原理解答:解:(1)根据v=可求得,小车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Mv2Mv1=M();要将钩码重力的冲量大小视为小车受到的冲量大小;应认为绳子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则可知,应保证m远小于M才能满足;(2)A、经过光电门的时间较短,不需要让小车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B、遮光片的宽度越小,则越接近瞬时速度;故不能增大宽度d;故B错误;C、小车做加速运动时,则绳子的拉力小于钩码的重力;故冲量小于mgt;故C正确;
64、D、若细线与轨道不平行,则小车可能受到受到的合力大于钩码的重力;则冲量可能大于mgt;故D正确;故答案为:(1)M();mM;(2)CD点评:本题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要注意明确所满足的条件可以借助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的条件的分析方法三、本题包括4小题,13-14题为必考题,15-16为选考题共45分25经验丰富的司机总结了一个安全距离标准,在高速公路上,车速为80km/h,安全距离为80m,车速为90km/h,安全距离为90m,以此类推,现有一辆客车以大小v0=90km/h的速度行驶,刹车时客车加速度大小a=5m/s2,通常情况下司机从发现险情到汽车系统开始刹车的反应时间t=0.5s
65、(1)若客车司机发现前车因故突然停车,则从发现险情到客车停止运动,该客车通过的最短路程多大?并说明按经验,车距保持90m是否可行?(2)若客车司机在疲劳驾驶的情况下,突然发现正前方向xs=40m处有一列货车正以v1=36km/h的速度同向匀速前进,于是立即采取刹车措施,问两车是否会相撞?已知疲劳驾驶情况下的反应时间增为t=1.5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根据反应时间内的位移以及刹车后匀减速运动的位移求出客车通过的最短路程,从而进行判断(2)抓住速度相等,求出运动的时间,结合运动学公式 求出两车的位移,结合位移关系
66、判断是否相撞解答:解:(1)90km/h=25m/s客车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x1=vt=250.5m=12.5m,刹车后左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则客车通过的最短路程x=x1+x2=12.5+62.5m=75m90m,则车距保持90m可行(2)36km/h=10m/s,刹车后两车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则客车的位移m=90m,货车的位移x2=v1(t+t1)=104.5m=45m,因为x1x2+40m,可知两车会相撞答:(1)车距保持90m可行(2)两车会相撞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对于是否相撞,即判断速度相等时,结合两车的位移关系进行判断,不能通过客车速度减为零后的位移进行判断26水平桌
67、面上有A、B两个小车,t=0时刻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2l,0)和(0,2l)点,P(l,l)是两车连线上的一点,已知A沿x轴负向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B沿y轴正向做匀加速运动(1)经过一段时间,两车的连线仍通过P点,若此时A车的位移大小为SA,求此时B车的位移大小SB(2)当B车的位移大小分别是A车位移大小的1.5倍和3倍时,两车连线都通过P点,求B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根据几何关系求出B车的位移大小SB(2)对两种情况分别得到B车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对照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解初速度和
68、加速度大小解答:解:(1)根据几何关系得:= 解得 SB= (2)当SB=1.5SA时,联立得:SA=l,SB=0.5l当SB=3SA时,联立得:SA=l,SB=2lA以速度v匀速运动,从出发到l,再到l经历的时间均为 t= 设B车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则 0.5l=v0t+ 2l=v0(2t)+ 由解得 v0=0,a=答:(1)此时B车的位移大小SB为(2)B车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运用三角形相似法求得两个物体位移的关系,再根据各自的运动规律列出位移与时间和关系(一)选修部分3-327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状态B变化到状态C,该过程中气体体积V与热力学
69、温度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图中线段AB与V轴平行,BC延长线过坐标原点O,又知气体在状态B时的压强pB=1.0104Pa,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过程中气体向外界放热70J,求:(1)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pA(2)气体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专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分析:(1)从AB过程,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求状态B时的压强(2)从BC过程,气体的压强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求气体内能的变化解答:解:由题意及图示图象可知,pB=1.0104Pa,VA=400cm3,VB=800cm3,VC=400cm3,(1)由图示图象可知,A到B过程气体温度保
70、持不变,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AVA=pBVB,代入数据解得:pA=2104Pa(2)由图示图象可知,状态B至状态C过程气体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气体压强不变,气体发生等压变化,从B到C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W=Fl=pSl=pBV=1.0104(800400)106=4J,由题意可知,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过程中气体向外界放热70J,则:Q=70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内能的变化量:U=W+Q=470=66J,气体内能减小66J答:(1)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pA为2104Pa(2)气体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过程中的内能减少66J点评:本题第一问关
71、键根据玻意耳定律列式求解,第二问关键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列式求解,注意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28如图所示,气缸呈圆柱形,上部有挡板,内部高度为h,筒内一个很薄的质量不计的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活塞处于离底部h的高度,外界大气压强为pc=1.0105Pa,温度为27,现对气体加热,求:(1)当活塞刚好到达汽缸口时,气体的温度;(2)气体温度达到267时,气体的压强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封闭气体压强专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分析:(1)活塞刚好到达气缸口的过程中气体发生等压变化,应用盖吕萨克定律求出气体的温度(2)求出气体的状态参量,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出气体的压强解答:解
72、:(1)以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气体的状态参量:p1=p0=1.0105Pa,V1=hS,T1=273+27=300K,V2=hS,活塞刚好到达汽缸口的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气体发生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即:=,代入数据解得:T2=450K(2)气体温度:T3=273+267=540K,V3=hS,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即:=,解得:p3=1.2105Pa;答:(1)当活塞刚好到达汽缸口时,气体的温度为450K;(2)气体温度达到267时,气体的压强为1.2105Pa点评:本题关键要确定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再选择合适的规律求解,同时,要挖掘隐含的临界状态进行判断(二)选修部分3-420
73、15春黄冈期末)如图,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时刻的波形图,质点P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向,t2时刻质点P的振动速度与t1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t3时刻质点P的速度与t1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t2t1=t3t2=0.2s,求这列波的传播速度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分析:先根据P点的振动情况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根据波的周期性,得到t2t1与周期的关系,得出周期的通项由图读出波长,求出波速的通项解答:解:质点P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向,则波向左传播,根据t2时刻质点P的振动速度与t1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t3时刻质点P的速度与t1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
74、相反可知,2+nT解得:T=(n=0、1、2) 由图知波长为:=4m所以波速为:v=5(n+1)(n=0、1、2)答: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5(n+1)(n=0、1、2)点评:本题解答关键是抓住波的周期性,即重复性,得出周期的通项若波的传播方向未知,还考虑波的双向性3015春黄冈期末)红箭10是我国研发的一种新型战术导弹,图(a)是它的工作示意图,导弹飞行过程中将有关参数转变为光信号,光信号再通过光纤传回到发射基地以便对导弹进行动态控制,图(b)是光纤的剖面图(1)某光信号在光纤内芯和外套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要使该光信号从真空由光纤一端入射不会通过外套“泄漏”出去,光纤内芯n应满足什么条
75、件?(2)若将导弹与发射基地间的光纤简化为长为L的直线光纤,求光信号会回发射基地的最长时间,已知内芯材料对光信号的折射率为n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考点:光的折射定律;光导纤维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全反射的条件,结合光的折射定律,即可求解;(2)根据入射角最大时所用的时间最长,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即可求解解答:解:(1)如图所示,当在端面上的入射角最大(im=90)时,折射角r也最大,在纤芯与包层分界面上的入射角i最小在端面上im=90时,由:n=解得:sinr=,当i=时恰好发生全反射,有:i=90r,则:sin=sini=sin(90r)=cosr=,解得:n=,要使该光信号从真空由
76、光纤一端入射不会通过外套“泄漏”出去,光纤内芯:n;(2)内芯材料对光信号的折射率为n1,则sinr=,则有:cosr=,当在端面上入射角最大时所用的时间最长,这时光在纤芯中总路程为:s=,光纤中光速:v=,光的传播时间为:t=,解得:t= 答:(11)光纤内芯n应满足的条件是n;(2)光信号发回发射基地的最长时间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掌握全反射的条件,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其中的应用即可解题,解题时注意作出光路图,注意几何知识的应用(三)选修部分3-53015春黄冈期末)一个静止的母核发生衰变,产生的粒子和子核的动能之和称为这个母核的衰变能(1)若在一次衰变中静止的母核放出的
77、粒子动能为E,又知粒子质量为m,子核Y的质量为M,求母核的衰变能(2)若母核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粒子和子核的动能,试分别判断Cu和Po能否发生衰变?若能,求出其衰变能(lu相当于931.5MeV,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附:一些原子核的静止质量原子核原子质量(u)He4.0026Co59.9338Cu63.9298Pb207.9766Po211.9889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专题:衰变和半衰期专题分析:原子核衰变过程中,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出子核Y与粒子动量的关系,根据粒子动能求出子核Y的动能衰变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根据质能方程E=mc2列式求解解答:解:(1)原子核衰变过程中
78、,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v1Mv2又由动能表达式:E=m 子核的动能:EY=M母核的衰变能为E=E+EY=(1+)E(2)若Cu发生衰变,方程为CuCo+He质量亏损m=63.9298u59.9338u4.0026u=0.0056u质量增加,故Cu不能发生衰变若Po发生衰变,方程为PoPb+He质量亏损m=211.9889u4.0026u207.9766u=0.0097u故Po能发生衰变,由质能方程E=mc2得Po的衰变为E=0.0097931.5MeV=9.04MeV答:(1)母核的衰变能是(1+)E(2)Po能发生衰变,衰变能是9.04MeV点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与质能方程即可正
79、确解题,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3015春黄冈期末)如图所示,从距水平地面高度h=1m的P点将小球A以大小为v0=4m/s的速度竖直向下抛出,在球A与地面碰后刚要离开地面时,将质量为m=2kg的小球B在P点正上方的Q点由静止释放,两球刚好在P点相碰,碰后B球恰好回到Q点,忽略空气阻力、碰撞时间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取重力加速度g=10m/s2(1)求两球第一次碰撞中B球受到的冲量;(2)若A、B两球第二次相碰仍在P点,求A球质量mA考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专题:动量定理应用专题分析:(1)根据运动学公可明确两球运动的时间以及碰撞时的速度;则对B球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冲量的大小;(2)分析运动过
80、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求得A球的质量解答:(1)设A球从P点到地面的时间为t,则从地面返回到P点时间也为t 由位移公式h=v0t+gt2得t=0.2sB球下落时间也为t,碰前B球的速度v=gt=2m/s碰后B球恰好回到Q点,故碰后B球的速度大小仍为v=2m/s对B球运用动量定理,选向上方向为正I=mBv(mBv)=222=8Ns;方向向上(2)要使两球第二次仍在P点发生相碰,A球往返时间不变则A球碰后速度大小仍为v0=4m/s,方向向下由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选向上方向为正mAv0mBv=mBvmAv0解得:mA=1kg答:(1)B受到的冲量为8Ns;方向向上;(2)A的质量为1kg点评: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及动量定理的应用;要注意明确竖直方向运动的规律,同时注意需要两小球均受重力,但碰撞过程仍然认为动量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