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秋季期北流市实验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24题,每题2分,共48分)一、单选题1. 每当白鹿原上发生大事件,族长白嘉轩都会召集原上所有的成年男子到宗祠议事,有权对触犯族规者进行责骂、鞭笞甚至驱逐出原。电视剧白鹿原的这些剧情,主要反映了A. 宗法制的影响B. 分封制的影响C. 世官制的影响D. 郡县制的影响【答案】A【解析】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是按照血统关系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宗族制度,根据题干“族长召集所有成年男子到宗祠议事,有权对触犯族规者进行”可知反映的是族长与族员的关系,
2、属于宗法制,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重要政治制度,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故B项与题干无关;世官制指的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故C项与题干无关;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代表皇帝或国王对地方进行管理,故D项与题干无关。2. 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 任命郡守和县令C. 管理全国军务D. 代表皇帝监督百官【答案】A【解析】【分析】结
3、合所学可知,三公中的丞相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是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主管监察,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点睛】【详解】3. 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郡县制最早是秦朝统一全国后开始实施的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是一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详解】试题分析:郡县制最早开始实施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错误;郡最高长官为郡守,所以错误;故排除掉ABD,用排除法选择C。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是不能世袭的,故对;郡县制由
4、于地方长官由中央任免,所以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正确。4. 如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中遗漏的知识点应该是A. 地方设行中书省B. 实行郡国并行制C. 开创科举考试制度D. 设置伊犁将军辖区【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元朝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中“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朝代是元朝,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元朝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A选项符合题意,正确;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是汉朝,B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开创科举考试制度的是隋朝,C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设置伊犁将军辖区的是清朝,D选项不符合题意,错
5、误。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5.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 尚书省B. 枢密院C. 参知政事D. 三司使【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是二府三司制,其中枢密院负责的是军事,B正确;尚书省的权力在当时被架空,A排除;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负责的是行政,C排除;三司使分割的是宰相的财权,D排除。故选B。6.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中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 投笔从戎戍边B. 等待朝廷
6、察举C. 投作官吏幕僚D. 参加科举考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体现的是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提高。隋唐以后主要是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做官,调动了知识分子读书的积极性,故D正确;B察举制主要在汉代实行;AC在战国以后都不是主要途径。7.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 汉朝的刺史B. 宋朝的通判C. 明朝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梁启超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十分机械化的,只负责跪受笔录,传达命令,因此这一机构指的就是清朝的军机处。这是明清君主
7、专制达到顶峰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8. 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有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A. 宫廷内部的森严等级B. 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C. 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D. 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弘瞻因为跪坐在乾隆平日跪坐之地,这是对皇权的僭越,不可饶恕,因此被革去亲王爵位,反映了封建皇权至高无上,B项正确。A项体现的是题干的现
8、象,与设问实质不符,排除。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不是实质,实质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宫廷斗争,与题干强调皇权至高无上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9. 一西方史学家这样描写近代某一战争后的中国:“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始互相打交道了。现在冲破了长久以来包围着她的愚昧和迷信,享受到更为宽广之文明的自由”他描写的这场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近代某一战争后中国”“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始互相打交道了享受到更为宽广之文明的自由”反映了中国在被西方列强打开大门之前,是基本与世界隔绝的
9、,只有广州十三行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是鸦片战争改变原来的“海禁”和“闭关锁国”状况,把中国带入了工业文明, 所以正确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0. 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 1500 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发生在( )A. 南京条约签订后B. 马关条约签订后C. 辛丑条约签订后D. 天津条约签订后【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马关条约签订后,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列强的炮舰舰队可以巡逻至重庆一带,B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的军舰只能在上海一带巡逻,没有在长江自由通航的权利,A项错
10、误;辛丑条约签订之前,列强的侵略势力已经可以到达重庆,C项错误;天津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的口岸中不包括重庆,列强并不能在长江中自由通航,D项错误。11. 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意,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有两方面的原因:要清政府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
11、帮着清政府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以华制华。结合课本所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工具。D符合题意;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只体现英国和日本的利益和要求。AC不合题意;天津条约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通商、传教等,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C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签订影响的理解。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等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2、,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2.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反抗外来侵略B. 推翻清朝统治C. 掀起民主革命D. 寻求救国之路【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致远”号撞向敌舰、台湾军民誓师抗日、义和团战士反映的是反抗外来侵略,故选A;“致远”号撞向敌舰、台湾军民誓师抗日是反抗日本侵略,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故B错误;民主革命主要是反封建,材料中三个事件主要是反抗外来侵略,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反对外来侵略,不是寻求救国之路,排除D。【点睛】13. 对下面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A. 日本曾经遭到原子
13、弹轰炸B. 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C. 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D.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识读分析能力。从漫画内容可知,日本否认战争罪行,认为自己是亚洲被侵略地区的恩人。A项和D项不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符合漫画中的观点;只有C项说明了日本的罪行,能批驳漫画中的观点。14. 罗斯福曾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据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中国支援了二战各个战场的军事行动B. 罗斯福夸大了中国对二战结局的影响C. 中国抗战为二战胜利作出
14、了重大贡献D. 罗斯福强调了中美加强合作的重要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可以看出,罗斯福的话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他高度赞扬了中国在抗击世界法西斯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故答案为C项;A项中“支援了各个战场”的表述题干信息不能体现,排除;题干表述的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而不是二战结局的影响,B项错误;题干信息未涉及“中美合作”,D项错误。15. 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
15、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关于这一战役可能是在中发生的A. 平津会战B. 凇沪会战C. 太原会战D. 徐州会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州会战期间,国民党取得台儿庄大捷,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因此D正确;A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B排除;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C排除。故选D。16. 著名歌曲大刀进行曲歌词中写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16、”,表达了中国军民团结一致、英勇抗战的心声。该歌曲最有可能创作于A. 19世纪40年代B. 20世纪初C. 20世纪30年代D. 20世纪50年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大刀进行曲歌词中的“鬼子”、“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抗战”等字眼可以获知其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即20世纪30年代,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17. 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史沫特菜不畏艰险,长期深入山西、延安抗日根据地,将敌后抗日见闻以中国的战歌为名在国外出版,引起国际的强烈关注。这一报道A. 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 缓解国共两党的紧张关系C. 改善中国抗战
17、的困难处境D. 扩大敌后抗战国际影响力【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从“将敌后抗日见闻以中国的战歌为名在国内外出版,引起国际的强烈关注”真实反映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的情况,有助于扩大敌后抗战国际影响力。故答案为D项。A项,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排除;B项,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两党关系较为缓和,排除;C项,材料中仅是一种影响力,没有看到国际的援助,夸大其作用,排除。18. 1939年国民党某刊物发表成吉思汗的一生:一个中国民族英雄一文,并于1941年公祭成吉思汗,高度评价成吉思汗;中国共产党在1939年此后几年,均公祭成吉思汗,视他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民族英雄。这些举措
18、A. 反映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一直携手抗战B. 体现中国人对成吉思汗功绩的认同C. 推动全中国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D. 意在营造全民族团结抗战社会氛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抗战时期,国民党和国产党都将成吉思汗视为“中华民族”,说明国共双方都想营造一种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社会氛围,团结各民族共同战胜日本法西斯,故D项正确;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39-1941年国民党连续发动三次反共高潮,故A项错误;对成吉思汗功绩的认同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于1937年,故C项错误。19. 孙中山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
19、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他说的是A. 七国之乱B. 胡惟庸案C. 太平天国运动D. 义和团运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太平天国是洪秀全反抗清政府的统治而建立的封建性质的农民政权,不重视民权与民主,并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与材料描述相符。故C项正确。七国之乱是西汉初景帝时期刘姓宗室诸侯掀起的反对中央的叛乱,与洪氏无关。故A项错误。胡惟庸案指明太祖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罪名诛杀宰相胡惟庸九族,并杀死御史大夫陈宁等人一事,与洪氏无关。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1900年发生的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运动,并未建立政权,在中外联合镇
20、压下失败。故D项错误。20. 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它提出了A. 保护小农经济的主张B. 实现产品公有的设想C. 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 实行平均分配的政策【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进步性主要体现在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故C项正确;ABD项只符合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排除。21.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重要原因是( )A. 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B. 统治阶层思想腐朽
21、堕落C.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 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22.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C.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D.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梁启超的评价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的家国意识觉醒,认识到每个中国人都有责
22、任和义务来管中国的事,说明辛亥革命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故选D;ABC与梁启超评价的主旨不符,不是梁启超所说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排除。23. 有历史学家指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胜利的革命,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皇帝不那么好做了。”这是强调辛亥革命A.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B. 使民主共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C. 打破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皇帝不那么好做了”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已经逐渐抛弃了专制皇权的观念,故B正确;材料强调辛亥革命从思想观念上对人们的改变,而不是强调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排除A项;
23、C项与“皇帝不那么好做了”这一主旨无关,排除C项;D项涉及的是经济方面,而材料涉及的是思想观念,排除D项。24.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A. 效仿美国实行代议制B. 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C.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 实行责任内阁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好克制,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政体效仿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的体制,因此有人说它是“美国民主共和的仿制品”,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
24、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1材料三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材料四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
25、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哪些制度?各有何积极作用?(2) 材料三中的“寡人”是谁?他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3) 材料四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汉、唐、宋、明四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作用:分封制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在此后的长时间里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日。、秦始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矛盾
26、: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采取措施:西汉: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削弱了相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丞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明朝:废丞相,权归六部。【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公、侯、伯、子、男都拥有不同数量的封地,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材料二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的亲疏划分政治等级,反映的是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7、(2)材料三 “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说的是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寡人”指的是秦始皇;他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的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3)材料四“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 “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第二小问需要答出具体的措施。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点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是高考的重点。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线,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推广,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及清朝设立军机处等
28、核心,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从命题看,着眼于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历史事件的背景、特征、影响等,并和当今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及世界史相联系,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材料三 唐人杨绾云:“近炀
29、帝始设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碟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历史影响。【答案】(1)标准:汉初以德行(品行或孝廉)为标准;魏晋以门第为标准;隋唐以考试成绩为标准。(2)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30、可知,西汉时期选官制是察举制,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孝廉;根据材料“乃立九品官人之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是九品中正制,其选官标准前期是品德,后期是门第;根据材料“然后为真正考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的选官制是科举制,其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实行打破了门第限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缓和社会矛盾;科举制的推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发展。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中
31、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章“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并概括其主要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的重要意义。【答案】(1)目的
32、: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主要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2)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和所学,从直接、根本两个角度叙述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可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可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三权分立”;根据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可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