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449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3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州双安中学2012届高三复习教学课件(广东)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复习】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 作 者 孤 独、苦 无 知 音

2、 的 烦 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复习】赏析意象的思路 方法小结:(1)找出意象(2)分析它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析它产生的艺术效果2012届高考专题复习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等。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请指出望洞庭运用的修辞手法。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比喻,将潭面比作未磨

3、之镜,尽显月下湖面之朦胧美,将湖中的君山比作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山水映衬,精美绝伦,惹 判定举例分析点作用 【赏析】【思路】人喜爱,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2008江苏】阅读唐诗,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2008江苏】阅读唐诗,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2)“总为浮

4、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比喻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作用】【术语】比喻“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请指出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晚 春 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荚:ji 赏析下面这首诗中拟人手法的妙处 “草木”本属无情物,却能“知”能“斗”,有“才思”高下之分;柳絮、榆荚虽乏色少香,却不藏拙,也来凑热闹,显得十分可爱,令读者不禁为其勇气叫好。诗人用拟人手法,赋予草木以人的思想情感,形象地描绘出百花争妍,似乎要将春留住的情景。【赏析】晚 春 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作用】拟人请指出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晴,与“情”字谐音,诗人用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雪”与“

6、薛”谐音,指薛宝钗,“林”指林黛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竹枝词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红楼梦春 思 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帏 wi赏析双关在下面这首诗中的妙处。春 思 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赏析双关在下面这首诗中的妙处。诗题中的“春”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喻指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丝”(思)、“枝”(知)属谐音双关,传达出男女之间的思念之情和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赏析】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

7、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请指明下面诗句的双关手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请指明下面诗句的双关手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可以借助双关表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的情感。【作用】双关陶 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下面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陶 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制陶者辛劳却屋无片瓦与富贵者不劳却居住大厦形成鲜明对比,深

8、刻地揭露了极端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赏析】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作用】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或者诗歌主题。对比【2009年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

9、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想当年,到而今借代【2009年重庆卷】【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借代 反问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南国烽烟正十年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白发三千丈,缘愁

10、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可见愁思的深重。请指出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特点。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2009四川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增添文采,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烘托气氛。夸张 秦时明月汉时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主人下马客在船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作用: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结构工整,语言明快,声韵

11、和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设问 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作者通过赞扬宋武帝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来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请指出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裴迪送崔九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 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用韩非子中“

12、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老当益壮而又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化蝶方酣枕,闻鸡又着鞭。(陆游邻水延福寺早行)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李商隐潭州)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化蝶”一词,典出于庄子齐物论后人以“化蝶”或“梦蝶”,借喻为“睡觉”。而“闻鸡”一词则出自晋书:“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剑”。其中“湘泪”一词,乃引述异记中的故事:“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舜妃娥皇女英伤心恸哭,泪下沾竹,而竹色尽斑。”“楚歌”一词指屈原指

13、斥令尹子兰之故事。“陶公”句,借当年陶侃之战功显赫,以暗讽当今之摒弃贤能。“贾傅”句,借贾谊祠中蛛网尘封,风雨侵凌景象,而寓人才埋没之感。【2008年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此诗颔联以_和_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诗文名句 作用:表达更有文采,含蓄而典雅。用典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白头吟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 钗头凤寻寻觅觅

14、,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 声声慢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 之二叠字叠字作用:突出思想情感加强音韵节奏采桑子(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反复如梦令(后唐庄宗 李存勖)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烟水江南小月淡,淡对山风湿红残,残夜难禁凋人颜。颜若弦。亭外一别风月闲,闲心浮云随孤雁,雁归无书入碎帘。帘已乱。佚名顶针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

15、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登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老马识途韩非子说林上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

16、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识途: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老马”是诗人自比。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赠别其一作者: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照要求答题(6分)。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挼,读ru,“揉搓”之意。(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

17、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挼,读ru,“揉搓”之意。(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

18、”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答:(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古来存老马,

19、不必取长途。化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回来时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在杜甫的诗句中,“老马”是作者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居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情逐渐好转。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跋涉千里的体力。江 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