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考纲要求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标提示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知识点一 伟大的历史性转
2、折 1.工作重点的转移(1)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内容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钢”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3)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2.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 开端: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推广: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文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意义
3、: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改革 依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负责制。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 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设立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2)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等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考应用 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曾经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松绑”之风吹向全国,试推测“松绑”之风吹向全国最早可能是在哪一年?为什么?提示:1984年。原因: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即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知识点二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历史性的跨越(1)邓小平南方谈话 背景:东欧剧变,苏联
5、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时间: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2)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中共十四大(1)召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2)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提出: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
6、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作用: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2)中共十五大 召开: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的解放和认识深化。思考应用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什么?提示:扩大企业
7、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考向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 史料研读 史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史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史料三 1984
8、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1.史料一综合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及带来的积极作用。反映出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2.史料二信息“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能适应目前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但还需要进行完善才能适应“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
9、”。3.史料三信息承包期“在15年以上”到“再延长30年”再到“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期限在不断扩大。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家庭分散经营,规模过小,技术进步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商品化、社会化程度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不变”与“变”。提示:“不变”:土地所有制(公有制)保持不变或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摘自2012年安徽文综T18)下表是依据龚关
10、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 农 村 8.9%城 镇 4.5%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又引发了怎样的连锁反应?提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推动了以增强企业活力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史论归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 1.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11、2.特点(1)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2)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命题分析 方法1 从概念内涵角度命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经营使用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所以他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解题时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特点分析。方法2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12、角度命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所以首选农村改革。其次,过去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误,对农村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所以要从农村改革,关键是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题时需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分析。1.(2015重庆文综,8)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解析 B项发生在21世纪初,我国城市
13、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所以B、D两项不合乎题干的时间要求;实行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故排除B、C、D三项。1982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后,原来体现“大锅饭”性质的人民公社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党和政府对基层政府进行了改革,A项符合题意。答案 A 2.(2014江苏单科,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
14、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解析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建国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能反映农民的期望、思想和要求,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都表现为“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故B、C两项错误;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 D 考向二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形式及发展阶段 史料研读 史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
15、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史料二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史料三 21世纪中国的城市群示意图 1.史料一说明中国应当吸取历史上闭关锁国导致日益落后的教训,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2.史料二中“东有深圳、西有喀什”“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是对外开放“多层次”和“全方位”特点的重要体现。3.史料三信息反映出
16、我国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大型城市群,发挥了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1.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说明党和政府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提示:(1)政治: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边疆地区的稳定。(2)经济:可以推动西部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贯彻西部大开发的既定方针。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东部三大城市群形成的主要因素。提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等。(摘自2014年广东高考T39)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17、,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推断史料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提示: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的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史论归纳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形式及发展阶段 1.开放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
18、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2.具体形式(1)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2)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3)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特殊形式。3.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2)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中国特
19、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3)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WTO,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命题分析 方法1 从历史进程和阶段特征角度命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从1980年的经济特区到1984年的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及到内地而全面展开。解题时需结合相关历史概念分析。方法2 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角度命题。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存在着广泛的互利互惠的经济贸易利益。解题时往往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从联系的角度进行分析。1.(2014四川文综,2)
20、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B.C.D.解析 20世纪80年代,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是对外开放的起步,处于探索时期,缺乏经验,思想不够开放,故正确;国内阻力大,错误;改革开放前,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实力雄厚,错误;故答案为D项。答案 D 2.(2014天津文综,10)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独立的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市场调节为主 A.B.C.D.解析 设立特区后,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故正确;经济特区仍然坚持中央政府的领导,没有独立的管理体制,但拥有较大自主权,故错误;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故正确;经济特区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