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中素养评价(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消遣。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板
2、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但是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
3、是有好文字的。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心态物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况且一部小说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的模范文。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别好坏。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态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作一个社会问题提出
4、,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前者的态度严肃,关切人生;后者的态度随便,不关切人生。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知识,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所以不好。一部好的小说,必是真有的说,真值得说。它决不求助于小小的技巧来支撑门面,作者要怎样说,自然有个打算,但是这个打算绝不是把故事拉得长长的,好多赚几个钱。所以,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坏,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坏。假若我们能这样去读小说,则小说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为人处世和文学修养都大有裨益。(摘编自老舍怎样读小说)材料二: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在
5、北京专访小说课作者毕飞宇。舒晋瑜:您以经典的标准选择篇目。小说课除汪曾祺的作品外几乎没有当代作品,仅仅是篇幅和时间的限制,还是另有原因?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毕飞宇:当代作品讲得少是因为我缺少自信。讲过世的作家的作品相对来讲更安全,如果我讲余华,他也许会告诉我,他可没那个意思,那我的脸还要不要?这是玩笑了。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当代文学里有非常好的作品,但它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经典,我们都不知道。经典的产生过程极其诡异,它需要内部因素,外部的条件也得具备,有些时候一部经典作品的产生可能是历史给这个作家、这个作品带来了特别的机遇。就作品本身而言,我认为当代文学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杰作
6、,许多作品的品相比现代文学的经典甚至更好,但是,当代文学的体量太大了,经典是一间小屋,它究竟能放多少东西呢?没有人知道。舒晋瑜: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毕飞宇: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了,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千真万确。鲁迅的代表作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了,现在再读,还是有新的发现,还是能带来审美上的震撼。我对王彬彬教授说,鲁迅的小说确实是太好了。过去我们过分在意鲁迅的思想。而实际上,这个作家的文本意识特别强。我现在是这样看待经典重读这件事的,它在骨子里有一个年纪的问题。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往往很年轻,二十来岁,可是,写经典的作家阅历已经很丰富了,这个年龄落差就会带来一个问
7、题,阅读的理解力达不到写作的理解力,我们没有对话的能力。等我们也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的理解力长进了,这时候再读,就有了对话的资格。这个时候你对许多字句甚至是标点符号都会有新的感受。舒晋瑜: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吗?包括不同版本的同部作品?毕飞宇:我阅读经典小说,基本不能用“阅读”这个词,对我来说这个词太正式,其实我把玩的心更多,有点像玩古玩。我不玩古玩,我就把经典当作了古玩,很省钱的。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把宝物放在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我读经典是这样的心态,非常快乐幸福,我就是喜欢,我觉得这是最好的阅读方式。舒晋瑜: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毕飞宇:我
8、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来,我的眼睛里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出去了。舒晋瑜:您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毕飞宇:你也不是外人,那我就说了,我是土地上生长的艺术家,本质上我是艺术家,很不靠谱,斜着生,歪着长,如果风调雨顺,我也可以结几个果子,好不好吃不关我的事。舒晋瑜:小说课中的内容,跨度有多大?毕飞宇:比较大。我的好友庞余亮替我算过了,从水浒到汪曾祺,六百年。(摘编自毕飞宇谈怎样读小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老舍认为我们只有读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
9、身涉世的道理,读哲学、历史、戏剧等作品做不到这一点。B.老舍认为分析一部小说内容的好坏,应主要从作者在作品中对社会、人生和事件的态度的角度入手。C.华飞宇认为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随着阅历的丰富、理解力的长进,读者会具备与作者对话的能力,不断有新发现、新感受。D.“很省钱的”“很不靠谱,斜着生,歪着长”“我的好友庞余亮替我算过了”等表现了毕飞宇语言朴实幽默,使得访谈气氛更加融洽。【解析】选 A。A 项,“只有读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读哲学、历史、戏剧等作品做不到这一点”说法绝对,原文“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
10、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强调的是哲学和历史也能让人明白人间,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只是它们不如小说那么形象、有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老舍认为能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复杂的心态物态、最恰当的文字形容人情物状的小说,才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最好的小说。B.老舍认为读小说时,只要我们关注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谋篇布局的方法,就一定能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提高文学修养。C.毕飞宇认为当代文学的诸多优秀作品不确定能否成为经典,这是他缺少自信而在小说课中讲得少的重要原因。D.舒晋瑜运用“追问”,从“不断重读”
11、到“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再到“如何把玩一部作品”,及时抓住新亮点,拓深、拓广访谈内容。【解析】选 D。A 项,“能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复杂的心态物态、最恰当的文字形容人情物状的小说,才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最好的小说”错误,原文“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心态物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是就读小说应该注重读什么内容而言,并没有说什么是最好的小说。B 项,“只要我们就一定能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说法绝对,原文“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坏,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坏”说的
12、是读小说评价好坏的标准。C 项,“这是他缺少自信”错,“当代作品讲得少是因为我缺少自信”只是他的自谦之说。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本次访谈核心话题的一项是(3 分)()A.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B.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C.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吗?D.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解析】选 A。分析材料二,本次访谈的核心话题是“怎样读小说”,而“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是由核心话题延伸出来的话题。4.阅读小说时,老舍的“念着玩”和毕飞宇的“把玩”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析。(4 分)答
13、:【解析】老舍的“念着玩”,出现在材料一第二段段尾“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指的是平常人读小说的态度,理解该词的语境在材料一第一段“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据此概括出答案即可。对毕飞宇的“把玩”的理解,首先找到文中相关语句,语句是“我把玩的心更多,有点像玩古玩。我不玩古玩,我就把经典当作了古玩,很省钱的。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把宝物放在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我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来,我的眼睛里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
14、,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出去了”,再据此概括出毕飞宇的“把玩”指反复揣摩着读,把自己的想象融入作品情境中去读。答案:老舍的“念着玩”指随便一看,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只供消遣;毕飞宇的“把玩”指反复揣摩着读,把自己的想象融入作品情境中去读。(每个要点 2 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答:【解析】材料一共有五段,共分为三个层次,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进行分析。第一段为第一层,开头亮明观点“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然后“平常人读小说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对错误的读书态度予以否定;第二段为第二层,“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
15、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分别比较了小说与哲学、历史、戏剧等其他文学类型的不同,得出结论“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第三、四、五段为第三层,分别从“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坏,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坏”三个角度论述,教给我们阅读小说的方法。答案:首先对
16、错误的读书态度予以否定,说明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进而谈论了小说较哲学、历史、戏剧等其他文学类型的优势,点明小说在书籍里另成一格;最后教给我们阅读小说的方法。(每个要点 2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从乾陵到茂陵林 非汽车开出了西安市区,就在一片望不到边缘的丘陵地上,缓缓地攀登着。这黄土高原上,有多少数不清的方阵:火红的,是辣椒;碧绿青翠的,是玉米;黄澄澄一片的,是刚收割后耙平的土地。这缤纷的色彩,这几何的图形,真秀丽迷人。庄稼人的手真巧,心真灵,我觉得自己似乎是进了艺术家们精心开垦的花园。在这些图案的外面,却又是苍茫、寥廓和雄浑的大地,层
17、层地包围着它,不由得使我从心底里感到舒展,想要伸出手掌,触摸那离得多近的天空,扯几朵白云下来。在这高原上,望着头顶的云彩,沉思着天地的悠悠,回忆着祖先的足迹,我的多少情丝,随着起伏的丘陵,越过人生,越过历史,在半空里翱翔,就这样到达了乾陵底下的一片平滩上。我沿着夹道的石俑,穿过两行碧绿的枫树,往顶上攀去。这埋葬着武则天和她丈夫唐高宗李治的乾陵,远远看去,也许只能说是一座矮矮的小丘。我心里想,走不了几步路,就能站在顶上眺望了。不过真的走起来,却还挺费劲的。那一段陡峭的土路,爬得我气喘吁吁,额头冒汗,幸好路畔有丛丛的柏树,遮住燥热的阳光,阵阵的凉风,习习吹来,给了我跋涉的兴致,于是信步走了上去。我
18、的心儿在胸口突突地跳,喉咙里不住地喘着粗气,原来我刚才过早地轻视它了。我将会功亏一篑,屈服于被自己轻视的小丘吗?绝对不行,这不合我的脾气,于是我在峻嶒的乱石中,寻觅着平稳的立脚点,左手按住石块的边缘,右手拉住石缝里的青草,连奔带跑,总算走到了小丘的顶上。这里,是附近一大片平原的制高点。往四周极目远眺,苍茫的大地,尽收眼底。连同武则天在内的多少帝王,或者是不用帝王称号的那些独裁者,当他们活在世上时,都想牢牢地统治这幽谷里的子民;一旦死去,还要将他们的尸骨,永远高踞在百姓的顶巅,这是多么狂妄和愚蠢的念头。对于不甘做奴隶的人们,对于具有自尊心的人们来说,是多大的不公,多大的侮辱。可是他们在生前也许不
19、会想到,千百年后竟有许多平凡的人们,站在他们的头顶缅怀往昔和瞻望未来。让他们的幽灵在地下哭泣吧,多少平凡的人们,终将拨开专制的迷雾,走向自由和平等的坦途。看完了乾陵,背着一身历史的重担,又乘上车,赶往南边百里以外的茂陵去。在阴沉沉的暮霭中,远远望着那座埋葬汉武帝刘彻的坟墓,觉得很晦暗和凄凉。比起陡峭的乾陵来,自然要矮小得多了。不过它的形状也规则得多了,简直是立体几何中最为标准的铲形图案。有几个操着南方口音的老人,冒着零零落落的雨丝,在路旁眺望着这座土丘,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不知道是充满感情的膜拜,还是含有理性的否定?当我在暮色苍茫中,匆匆赶往霍去病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在他的墓前凭吊一番,对这个年
20、轻有为的大将军做历史的遐想了。虽然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曾在我的青年时代,鼓舞过我踏上人生的途程。我迎着一阵阵潮湿的雾气,迎着从天顶上垂下的夜幕,大步流星地往前走去,终于寻觅到了墓侧两庑的石雕。这十多件艺术品都凝结了那些无名艺术家构思的智慧,天真的情趣,看似幼稚和笨拙,却透出一股晶莹的灵气。瞧瞧那个石俑吧,只是就着一块椭圆形的巨石,稍加凿磨,便活脱脱是个焦躁不安的人,睁大了眼睛,紧紧闭住了阔嘴,在诅咒着天道的不公。瞧他那硕大的手,还伸开粗糙的指头,压住自己凸起的肚子,憋着满腹的怒气,实在太难以忍受了。我像是看到了他在不住地抽噎。看完了石人,我还想仔细揣摩人与熊搏斗的那座石雕,
21、可是天色愈益昏暗,我只好迈开脚步,浏览了精神抖擞的卧牛、英姿勃发的跃马、眈眈疾视的伏虎。而当我站在那座马踏匈奴的石雕前,辨认着威武的马头下面,在那石像扬起的脸颊上,眼睛和鼻梁都被压扁了似的,可是他拉住马腹的手指,却镂刻得太清晰了,显出一种蠕动和挣扎的力量。这无名的艺术家,用模糊的影子强调那石像狰狞的神情,却又用分明的笔法强调他抗拒的力量,审美的情趣实在丰富多彩,像这样来刻画力度的艺术似乎还不多见,它顿时使我想起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那样磅礴的气势。我深深庆幸着今天这后半段的旅程,能在无意间亲炙不少稀世的艺术珍品。从黎明到黄昏,我在汽车里颠簸了将近四百里路,我的收获却或许是漂洋过海也无法得到的。(有删
22、改)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中先写自己认为乾陵只是矮矮的小丘,后又写攀登时气喘吁吁,但最终也不放弃,意在突出自己倔强顽强的性格。B.文中写到汉武帝墓前几位老人的眺望,并对他们的心理进行想象和推理,实则表现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C.在写到霍去病墓时,作者只引用了他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却足以表现出他对霍去病的无限尊重。D.作者在写石俑和马踏匈奴的石人时,并未简单地停留于外在形态的描摹,而是善于抓住其中神韵,形象而有灵性。【解析】选 A。A 项,“意在突出自己倔强顽强的性格”分析错误,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但此处更多的是表现作者对于象
23、征着封建独裁者意图不朽的陵墓的态度。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是一篇记游散文,作者以景点、行踪来安排材料,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B.第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土高原色彩绚烂、苍茫雄浑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C.有别于游乾陵的感慨,作者在游茂陵时将重点放在了墓旁的石雕上,在对石雕作品的细致刻画中,带领读者游弋于永恒的艺术空间。D.文章的重心主要放在对历史的“遗作”陵墓的夹叙夹议上,以叙衬底,以议调色,并融注史实,行文舒展,可谓耐人寻味。【解析】选 B。B 项,“写出了黄土高原苍茫雄浑的特点”理解错
24、误,第段未写出“苍茫雄浑”,在第段“在这些图案的外面,却又是苍茫、寥廓和雄浑的大地,层层地包围着它”才写出。8.第段画横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答:【解析】内容方面:这句话写的是“我”在攀爬过程中所见到的武则天和唐高宗坟墓的样子一座矮矮的小丘。情感方面:这里作者使用了“只能说是”“矮矮的小丘”的词句,结合武则天、唐高宗的身份,以及后文“可是他们在生前也许不会想到,千百年后竟有许多平凡的人们,站在他们的头顶,缅怀往昔和瞻望未来”,可知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即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的帝王与帝王陵墓也是渺小的。结构方面:引出后文“这里,是附近一大片平原的制高点。往四周极目远眺,苍
25、茫的大地,尽收眼底。连同武则天在内的多少帝王,或者是不用帝王称号的那些独裁者,当他们活在世上时可是他们在生前也许不会想到,千百年后竟有许多平凡的人们,站在他们的头顶,缅怀往昔和瞻望未来”,为作者对封建帝王与人民百姓的议论张本。答案:在内容上,此句写作者远望所看到的乾陵,昔日帝王武则天和李治的陵墓在作者的眼中成 了矮矮的小丘,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即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的帝王与帝王陵墓也是渺小的。(或者说曾经的帝王如今也不过是一丘黄土,没有永恒)(2 分)在结构上,为后文作者对封建帝王与人民百姓的议论张本(做铺垫)。(2 分)9.文章最后作者写道:“我在汽车里颠簸了将近四百里路,我的收获却或许是漂
26、洋过海也无法得到的。”你认为作者都收获了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6 分)答:【解析】依据“这埋葬着武则天和她丈夫唐高宗李治的乾陵,远远看去,也许只能说是一座矮矮的小丘”“可是他们在生前也许不会想到,千百年后竟有许多平凡的人们,站在他们的头顶,缅怀往昔和瞻望未来”可概括为:封建独裁历史的可笑。依据“对于不甘心做奴隶的人们,对于具有自尊心的人们来说,是多大的不公,多大的侮辱”“让他们的幽灵在地下哭泣吧,多少平凡的人们,终将拨开专制的迷雾,走向自由和平等的坦途”可概括为: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自由平等永远属于人民;历史的独裁最终被不甘被奴役的人们推翻,人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是历史进步的永恒动力。依据“这
27、十多件艺术品都凝结了那些无名艺术家构思的智慧,天真的情趣,看似幼稚和笨拙,却透出一股晶莹的灵气”“这无名的艺术家,用模糊的影子强调那石像狰狞的神情,却又用分明的笔法强调他抗拒的力量,审美的情趣实在丰富多彩,像这样来刻画力度的艺术似乎还不多见”可概括为:无名艺术家创作的艺术珍品是人类的瑰宝。岁月悠悠,沧桑变迁,人类文明的创造会历久弥新。答案:封建独裁历史的可笑。登上乾陵,追忆武则天等历代封建帝王的独裁历史,不过是一场虚空。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自由平等永远属于人民;历史的独裁最终被不甘被奴役的人们推翻,人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是历史进步的永恒动力。无名艺术家创作的艺术珍品是人类的瑰宝。岁月悠悠,沧桑变
28、迁,人类文明的创造会历久弥新。(每个要点 2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
29、“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灌谓宰相白时中曰:“金人倾国远至,其锋不可当
30、。今方平扫精锐以北,万有一不枝梧,何以善吾后,盍留以卫根本。”不从,明日,又命灌行,辞以军不堪战,强之,拜武泰军节度使、河东河北制置副使。未及行而帝内禅,灌领兵入卫。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选自宋史何灌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B.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C.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
31、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D.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解析】选 B。“为河东将”,主语省略,“为”担任,谓语,“河东将”官职名称,宾语,“河东将”后面应断开,据此排除 C、D 两项;“灌射皆彻甲”,“灌射”主语,“彻”谓语,“甲”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据此排除 A 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文中何灌是通过武选而被录取,进入仕途。B.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曾与北宋对峙,后被由女真族建立的金灭亡。C.河东
32、,在古代指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这一地区,因在黄河以东,故有此称。D.靖康,北宋年号之一。年号是汉武帝时首创,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皇帝都是一人一个年号。【解析】选 D。D 项,“皇帝都是一人一个年号”错,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何灌擅长射箭,大显神威。面对辽兵的侵犯,他凭借精准的箭术震摄敌军;与西夏军队相遇,他能射穿敌人,吓退敌兵。B.何灌戍守边疆,了解形势。徽宗向他询问西北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画图,借助衣服上的花纹进行讲解,使皇帝明白。C.何灌把握分寸,礼让使节。在陪同辽使射箭时,他第二次故意没有射中,以显示自己的
33、谦让之意,整理弓箭后才再次射中。D.何灌建言献策,未被采纳。金人倾国南下,何灌建议应当留下精锐部队来迎敌并守卫国家根本,但白时中并未听从其意见。【解析】选 D。D 项,“留下精锐部队来迎敌”无中生有,由原文“盍留以卫根本”可知,何灌建议留下精锐军队来守卫根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4 分)译文:(2)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4 分)译文:答案:(1)河水太浅载不动船,如果从陆路运粮应当用八千辆车,沿途的麦子正是成熟的时候,希望用运输的费用加价收购麦子。(2)如果先修缮
34、水渠引来水,使田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或:使田地不因旱灾而受损),那么百姓就会乐于响应招募,那么弓箭手的名额就能招够了。14.何灌不但军事才能突出,而且善于处理政务。请简要概括文中哪些事情体现了他善于处理政务的能力?(3 分)答:【解析】结合“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分析可知,为完成运粮任务,何灌提出陆路运粮的建议,得到朝廷许可。结合“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分析可知,主管岷州时,何灌凿渠引水灌溉了数千顷偏僻的田地。结合“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分析可知,
35、何灌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的策略,使当地百姓乐于应募,一举两得。答案:为完成运粮任务,何灌提出陆路运粮的建议,得到朝廷许可。主管岷州时,何灌凿渠引水灌溉了数千顷偏僻的田地。何灌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的策略,使当地百姓乐于应募,一举两得。附【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通过武选登第,任河东路从事。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个奇才,将来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后来,何灌)任职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阻止他们越境取水,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侵犯边境。何灌对着高处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进了岩石中,敌人吃惊地把他当成神看待,小心谨慎地退去。三十年后,契丹的
36、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以前的事,说到何巡检的好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啊。”萧太师肃然起敬,向何灌行礼。何灌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射穿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而出,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向徽宗推荐何灌,(徽宗)召见他回话,询问起西北边境的事情,(何灌)用笏板在御榻上画图,指着座位衣罩上的花纹比拟敌我形势。皇帝说:“敌人的情况都在我的眼里了。”(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主管沧州。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食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说:“河水太浅载不动船,如果从陆路运
37、粮应当用八千辆车,沿途的麦子正是成熟的时候,希望用运输的费用加价收购麦子。”上奏后,朝廷应允了。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主管岷州,凿梁引邈川水灌溉了数千顷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作广利渠。后来调任到河州,不久再次任岷州知府,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一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来水,使田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或:使田地不因旱灾而受损),那么百姓就会乐于响应招募,那么弓箭手的名额就能招够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不用半年,就得到二万六千顷良田,招募到了七千四百名弓箭手,是当时西北几路中最多的。(有一次,何灌)陪同辽使在玉津园射箭,第一次命中箭靶,第二次却没有射中。客人说:“太尉的
38、箭术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谦让一下你。”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不已,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金兵南下,朝廷把所有的禁兵都派出京城交给梁方平守卫黎阳。何灌对宰相白时中说:“金人倾全国之力从北方远道而来,势不可挡。如今梁方平率领全部精锐部队向北出动,万一有情况而不能抵抗,我们用什么来善后,为何不留下精锐军队来守卫根基。”(白时中)不听,第二天,又令何灌出发,何灌用士兵不堪战斗请辞,强迫他同意,拜为武泰军节度使、河东河北制置副使。还没来得及出发,徽宗禅位,何灌带兵进京戍卫。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
39、金军于是直接攻打京城。何灌来到京城,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背靠城池抗击敌人,总共和敌人打了三天,受伤,死在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江 城 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 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注】湘灵:传说中的湘水之神。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三句写雨后初晴的明丽景色,将弹筝人置于湖光山色中
40、,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乐音与山水相得益彰。B.“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两句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C.词中白鹭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以白鹭似乎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同时喻指两位听者欣赏乐曲的情形。D.下片“遣谁听”从听者的角度写出乐曲的哀伤;“烟敛云收”写出了湘水之神听曲的反应,表现了演奏的效果。【解析】选 D。D 项,“烟敛云收写出了湘水之神听曲的反应”错误,“烟敛云收”不是湘水之神听曲的反应,应是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渲染乐曲的哀伤,谓大自然也为之感动。16.最后三句“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颇受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 分
41、)答:【解析】“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人不见,数峰青”两句,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那样的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在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答案:借助侧面烘托来表现音乐的魅力。这三句意思是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
42、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这样写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每点 2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 子 在 论 语 学 而 中 谈 到 君 子 不 要 求 吃 足,不 要 求 居 住 舒 适 的 句 子是:“_,_。”(2)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身修而后家齐,_,_。”(3)老子中以高台大树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_,_。”答案:(1)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2)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3)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三、语言文字运
43、用(20 分)阅读鲁迅雪的选段,完成 1820 题。(11 分)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
44、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注】胡蝶:同“蝴蝶”。朔方:北方。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他轻轻哼起了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B.“”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C.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的、迟熟的一一做了详尽记录。D.许多这样的热情交
45、替出现,有的过一定时期去而复来,有的出现一次便永远消失了【解析】选 D。原文,表示语意未尽,让读者去想象。A 项,表示引述有所省略;B 项,表示说话的断续;C 项,表示列举的省略;D 项,表示语意未尽,让读者去想象。19.拟人具有人格化特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4 分)答:【解析】拟人: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画横线句子中的“孤独”“死掉”“精魂”等词语,本身是运用在人身上的,这里用来写雪,体现了雪的人格化特性。之所以说雪“孤独”,是因为它映衬的是无边的旷野;之所以说雪是“死掉的雨”,因为它是雨在凛冽的天宇下冻结形
46、成的。答案:句中把雪用“孤独”“死掉”“精魂”作比拟,体现了雪的人格化特性。(2 分)朔方的雪映衬无边的旷野,故有孤独之美;雨在凛冽的天宇下冻结,故视为雨的死亡。(2 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决不粘连,他们如粉如沙般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从传递信息角度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笔触更细腻?(4 分)答:【解析】此类试题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和词语运用的角度两方面来分析,就本题而言,主要应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入手展开分析。原句将“如粉,如沙”的典型比喻前置,突出了朔方的雪与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的不同;而且,从语言的表现力上来看,原句较之改句的平铺直叙,更有诗意和力
47、度。另外,因为后文还要再次插入屋上的雪以作对比,所以外加“就是这样”再次强调,原句比改句更适合所处的语段位置。答案:强调重点不同。原文以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作对照,指出朔方的雪鲜明反差,因此要把“如粉,如沙”的典型比喻前置,以凸显朔方的雪特征;适用位置不同。因为后文还要再次插入屋上的雪以作对比,所以外加“就是这样”再次强调。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铺陈直叙,原句较有诗意和力度,和“朔方的雪”特征更贴合。(答对 2 点给满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2020 年 8 月 8 日是我国第 12 个“全民健身日”,围绕“全民健身,活力中国”为主题,全国
48、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关专家表示,无论是户外运动和居家健身,最重要的都是持之以恒。每天最少 10 分钟,每周至少运动 3 次以上,坚持一个月以上,心肺器官、睡眠状况、体型气色等都会发生可感受得到的改变。其实只要动起来,居家健身也能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答:【解析】句式杂糅,“围绕”和“以为主题”杂糅,“围绕”改为“以”,或者直接删掉“为”。搭配不当,“无论”与“和”不搭配,把“和”改为“还是”。重复赘余,“至少”“以上”重复,删其一。不合逻辑,“心肺器官”不可能因运动而发生“改变”,不符合事理,“器官”改为“功能”。答案:,修改为“以全民健身,活力中国为主题”或“围绕全民健身,活力中国主题
49、”。,修改为“无论是户外运动还是居家健身”。,修改为“每周至少运动 3 次”或“每周运动 3 次以上”。,修改为“心肺功能、睡眠状况、体型气色等都会发生可感受得到的改变”。(每改对一处给 1 分)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 个字。(5 分)新华社酒泉 9 月 6 日电(李国利、赵金龙)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飞行 2 天后,于 9 月 6 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答:【解析】首先要把握新闻概括
50、的主要信息包括哪些方面,如时间、地点、事件;然后看所给新闻共包括几段文字或几句话,这些段或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最后采用主谓句的方式进行概括。就这则新闻来看,共有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是事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飞行 2 天后,于 9 月 6 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的主要信息是“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9 月 6 日成功着陆”;第二段文字是该事件的意义,“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的主要信息是“标志着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作答时综合两段内容即可。答案:9
51、月 6 日,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答案要点:9 月 6 日、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成功着陆、标志、取得重要突破。每个要点 1 分)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材料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 后”党员的回信材料二:十年前,你问起学生最想成为的职业是
52、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想当“科学家”“老师”“警察叔叔”等。到了今天,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显示,超过一半“95 后”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参与调查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很多大学生认为: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需要寒窗苦读二十余载,而当一个网红,似乎只需要你对着屏幕唱唱歌聊聊天。材料三:大家都有梦想,但是理想要高雅一点,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现在有些年轻人有不太好的倾向,理想是赚大钱,当然可以赚钱,但要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袁隆平还表示,他“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李兰娟院士也专门提到:“希望疫情结束后,国家给年轻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留给保家卫国的军警
53、战士,不要让年轻人一味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袁隆平院士、李兰娟院士访谈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发展不只与个人相关,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在学校的班会课上,写一篇发言稿和同学们交流。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个字;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新时代,新青年,新征程!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职业选择,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人也应有新时代的担
54、当。新时代的青年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个人的发展既需要广大青年释放出自我的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还需要在追梦中,将青春身影奔跑在不同领域,把个人理想和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前进征程中,肩负起国家民族的希望,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绽放青春的光芒!三则材料形成有机的整体,从不同角度让我们理解并思考着“青年的发展”的话题。第一则材料从正面的角度,指出了青年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关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也指出了青年应该怎么做“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55、绽放绚丽之花”。第二则材料从反面的角度,展现了当今社会部分青年人择业观的转变,由想当“科学家”“老师”“警察叔叔”,变成了最想成为网红主播。原因很简单,“寒窗苦读二十余载”,一个字“苦”!网红主播“唱唱歌聊聊天”,轻松快活。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不算什么,但是当“超过一半95后”有这样的想法,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时,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择业问题了,而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思的社会问题。第三则材料是对前两则材料的总结,借袁隆平和李兰娟两位院士的话,指出了青年一代应该摒弃错误的人生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融合。我们在立意时应该抓住“青年”“理想”“国家”等关键词,行文要贴合学校班会发言稿这
56、个情景,结合材料中指出的社会现象,站在“青年的发展”话题下,寻找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奋斗方向,从而认识到,广大青年一定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青年铸就时代,韶华不负家国;追逐职业理想,成就卓越人生;做怀揣家国情怀的追梦青年;个人价值与时代责任的融合;小个体与大时代的融合。【参考例文】择心之所向,立利国之业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聊一聊“职业选择”这一话题。新华网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95 后”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这当中有你的一票吗?我们究竟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择业观,我们这一代人无疑是幸福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行
57、业不断涌现,电竞选手、AI 设计师等新兴职业应运而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越是多元的选择,越需要有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原则。正如伟大哲人马克思告诉我们的:“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我认为,职业的选择应将个人兴趣与时代需要、国家需要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既无愧于心,又实现自我价值。但是超过一半的“95 后”最向往的职业却是主播和网红。很多人艳羡网红,向往成为主播,其实并非源于兴趣,而只是想像网红或主播那样“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期待只需对着屏幕笑靥如花,便有打赏源源不断,还能告别秉烛奋斗的夜晚,告别堆积如山的试卷,告别酸涩的眼和僵直的背。想当网红,不
58、过是想避开寒窗苦读的苦与泪罢了。这种选择的背后不是理性的思考与责任的指引,而是拒绝奋斗的颓丧,是目光短浅的浮躁与功利。何况,他们对“网红”职业的认识有失偏颇,只看到轻松获取日进斗金的舒适和惬意却看不到“网红”成功背后的漫长奋斗与艰辛付出。其实,没有哪份职业是轻松的,只有内心真正地热爱,才能不惧工作中的困难,坚持到底;也只有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才能做成、做好一番事业。作家路遥曾说,只有如火般的热情和钢铁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了解自身兴趣,发现自身特长是职业选择的依据。职业的选择还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都与我有关”,无数人对此做出了生动的诠释。50 多年前,
59、一群平均年龄不到 24 岁的青年人扎根塞罕坝,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在风沙肆虐的茫茫荒原创造了绿色事业;与此同时,年轻的樊锦诗深入大漠,在艰苦与孤寂中坚守半世纪,以保护敦煌为终身事业;还有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回到最贫困山村的秦玥飞,疫情当前不计报酬的最美逆行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他们自觉践行的择业观。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才能在每一份职业中做到无愧于心,才能实现自身的完美与人类的幸福的统一。诚如马克思所言,在职业的选择上,个人的完美与人类的幸福并非敌对和冲突。时代的进步与祖国的发展给了我们更多职业选择,我们的奋斗与收获也能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为时代的幸福增色,这是一个成就与自我成就的过程。将个人选择与国家发展相统一,融“小我”于“大我”,则涓滴可汇聚成汪洋,个人与时代共成长。愿我们摆脱不劳而获的思想,带着热爱,选择理想的职业并为之奋斗,做时代中的一颗星,点缀时代的天空,让更多人看到璀璨星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