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437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4.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66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课件:7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宋词第二单元新课知识链接 1作者作品李清照(1084约 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她的词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她不追求华丽的藻饰,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她的词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名噪一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她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红

2、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后期金兵入侵,她遭遇国家巨变,又逢丈夫去世,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之作,寄托亡国之思,其作品变得凄凉悲痛,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在诗方面,表现爱国之情,具有现实性,如夏日绝句。散文方面的代表作是金石录后序。著有文艺批评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2文题解读醉花阴:“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的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仄韵。声声慢:“声声慢”,词牌名。据传宋代词人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双调,九十七字,有平韵、仄韵两体。这首词又题为“

3、秋词”,是李清照后期的名篇之一,也是她晚年生活的缩影。3背景探寻醉花阴醉花阴是李清照的早年作品,时逢重阳,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再不闻评诗论文、读书品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重阳赏菊,她无人相伴,在对丈夫的极度思念之下而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赵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有一首胜过这首。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名作,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凉,一改前期作品的开朗明快,为婉约派代表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词人由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成了流落无依

4、、形影相吊的寡妇,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于是在一个秋天的黄昏,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融入自己生活感受的词作。4文体知识宋词的艺术成就宋词反映的生活面较广,在题材上有颇多创新,突出的艺术成就如下: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的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跌宕、开阖变化之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于唐诗。善用比兴。多以微妙而细致的比兴手法,借景物表达作者内心复杂隐幽的感情,用芳草美人来寄托作者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沿袭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

5、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故使宋词风格在婉约与豪放之外,兼有率真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5名句诵读(1)课内名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课外愁情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拟把疏狂图一醉,

6、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柳永蝶恋花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欧阳修玉楼春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基础夯实积累1音形识记薄雾(b)永昼(zhu)玉枕纱厨(zhn ch)东篱(l)戚戚(q)暗香盈袖(yn)憔悴(qio cu)寻寻觅觅(m)乍暖还寒(zh hun)2一词多义(1)莫莫道不销魂()以为非我莫能为也()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莫春者,春服既成()(2)道莫道不销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于是废先王之道()道芷阳间行()(3)更梧桐更兼细雨()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为善的受贫

7、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4)敌怎敌他、晚来风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5)过雁过也,正伤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人恒过,然后能改()大母过余曰()3古今异义(1)瑞脑销金兽古义:_ 今义:_(2)独自怎生得黑古义:_ 今义:_(3)这次第古义:_ 今义:_(4)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_ 今义:_4词类活用(1)有暗香盈袖()(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5特殊句式帘卷西风_6文化常识瑞脑:一种香料,又称龙脑、冰片,是龙脑树的树脂凝结形成的一种近于白色的结晶体。古代谓之“龙脑”以示其珍贵。重阳:特指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

8、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 1989 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东篱: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以“东篱”指种菊花的地方,即菊圃。黄花:古代诗词中指菊花,如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的“黄花”;另外,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的“黄花”亦如此。2(1)副词,不要 代词,没有谁 否定副词,不 名词,通“暮”,晚(2)动词,说 名词,道理 名词,思想,主张 动词,取道(3)副词,又 副词,再,重新 动

9、词,更换 副词,更加(4)动词,抵挡 名词,敌人(5)动词,经过 副词,过分,过于 动词,责备 动词,犯错误 动词,看望3(1)古义:铜。今义:黄金。(2)古义:两个词,可解释为“怎么挨到”。今义:长得。(3)古义:光景,状况。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地。(4)古义:概括得尽。今义:用在表示惊讶、反诘或责备等语气的句子末尾,表示情况严重,没法收拾;不平常,很突出。4(1)形容词作动词,充满(2)形容词作动词,变暖5主谓倒置,正常语序应为“西风卷帘”文本赏析解读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2声声慢中作者怎样用秋景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凄凉的?1“薄雾”“浓云”,意境凄凉

10、,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2在词的上阕中,作者写整个冷冷清清的秋景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凄凉,但是由于作者深沉的感情所感受到的不幸又那么深刻,于是由空间的描写转到眼前的景物:“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南渡以后,李清照所感受到的已不是“寂寞深闺”中的闲愁,也不是“离情别恨”,而是社会带给她的苦难。社会的动乱,山河的破碎,丈夫的去世,使她的人和心也相继憔悴不堪。自己的满腹才学得不到施展,理想与抱负也变成泡影,不是正如同满地堆积的黄花一样,

11、还有什么可摘的,还有什么可寄托的呢?在这种百感交集的心情之下,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守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更何况淅沥的秋雨又下个不停,飘打在窗外的梧桐树上:“到黄昏”还在“点点滴滴”,发出凄楚的声响。自然界的秋雨不过是打在梧桐树上,而有一种比秋雨更令人心寒的无影而无情的风雨吹打在她的心上,这“点点滴滴”的是蕴含家国之恨的沉痛之泪。原文呈现醉 花 阴薄 雾 浓 云 愁 永 昼,瑞 这一个漫长的白天,从早到晚都笼罩着薄雾浓云,使人感到脑 销 金 兽。愁闷难挨,瑞脑香在金兽炉中焚烧着。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一种香料,又称龙脑。金兽:兽形的铜香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 厨,半夜 凉 又到了重阳佳节

12、,一个人枕着玉枕,睡在纱帐里,半夜初透。里凉透寝被。重阳:重阳节,在阴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亲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纱厨:纱帐,用木架撑起轻纱做成的帐子,夏季用以避蚊蝇。段解:上片写离愁,表现作者闺房孤独凄凉的感受。东篱把 酒 黄 昏 后,有 暗 香盈 袖。黄昏后强打精神到东篱喝酒,有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袖。东篱:东边的篱院。把酒:用手端着酒杯,指喝酒。盈:满。“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古诗十九首中“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的句意。莫道不销 魂,帘卷 西风,人 比不要说不愁苦悲伤,秋风卷珠帘,帘内的人儿因为情黄 花 瘦。所伤,早已比菊花更憔悴。莫道:不要说。销魂:也写作“消魂”,形容极

13、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西风:秋风。黄花:菊花。瘦:此处指憔悴。段解:下片写重阳节赏菊饮酒更无法排遣忧愁,反而因忧伤而“人比黄花瘦”。名师赏评此处写“愁”的手法为“移情于景”,这种“愁”是女子思夫之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的是大清早刚起床,发现天气阴沉沉的,作者便坐在那雕着兽形的香炉旁,看着慢慢燃着的瑞脑香来消磨一天难熬的时光,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之感、相思愁绪也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离出来。这句写作者睡在碧纱帐里,枕着玉制的枕头,半夜突然感到有点凉了。这淡淡的叙述,不假修饰,其中寄寓了作者不知多少悠悠思夫情,为了传神地写出思念丈夫不能入睡的神态,却假言托词天气“凉”,何其凄婉,又何其

14、淡泊!作者本想以饮酒赏菊驱愁逐闷,不料更触动了思夫的情弦。酒要夫妇对饮方有情趣,菊要两人共赏才有韵味,现在形单影只,只能自斟自酌;茕茕孑立,只有人菊相吊;虽有“暗香”,只好徒叹奈何。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词末一个“瘦”字,归结整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一则,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玉人相比拟映衬,境况相类,形神相似,创意极美;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深挚、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原文呈现声 声 慢 寻 寻

15、 觅 觅,冷 冷 如同丢了什么似的,我在苦苦寻觅,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凄凄 惨 惨 戚戚。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戚。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句解:首句写词人的处境和心情。寻觅无所获,只有冷清悲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将息。三杯忽冷忽热的天气,最难保养身体。虽然喝了两盏 淡 酒,怎 敌他、晚 来 风急!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凉!句解:深秋季节,难以保养身体,淡酒抵不住寒风。生活境况如此。雁过 也,正 伤 心,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正在伤心的时候,那身影,却是旧时相识。那叫声,却是旧时的相识。句解:大雁如故,物是人非,国恨家愁,尽在其中。段解:上片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

16、境。满地黄花堆积,憔 悴 损,如今 有 谁堪摘?地上落花堆积,菊花已经枯黄陨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守着 窗儿,独 自怎生 得 黑!守着窗户独坐,孤苦伶仃,怎样才能挨到天黑!憔悴 qio cu损:枯萎,凋零殆尽。堪:忍受。怎生:怎么、怎样。句解:写花实际是写人,憔悴凋谢且孤独难耐。梧 桐 更在这黄昏时节,又兼细 雨,到 黄昏、点点 滴 滴。这次 下起细雨,梧桐树叶上落下的水滴,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此情第,怎 一个 愁字了 得!此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兼:加上,兼有。次第:光景,状况。句解:挨到天黑,又细雨潇潇,点点伤心。“怎一个愁字了得”,哀哀欲绝。段解:下片由远及近,由景入情,以

17、物喻人,诉凄苦之情。名师赏评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寻寻觅觅”表现了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她此刻已是人到晚年,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祛寒解愁,就只有苦挨着来打发这残余年岁了。作者用这七组叠字,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她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

18、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最难将息”则与上文“寻寻觅觅”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既写出了作者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守着窗儿”,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

19、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繁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不说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重点难点突破1结构图解醉花阴上片愁永昼半夜凉初透 孤独凄凉下片把酒黄昏后人比黄花瘦 销魂憔悴相思之苦声声慢上片七组叠字:渲染愁苦之情酒淡、风急、雁过:借景抒情下片黄花、梧桐、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点明主旨悲秋显悲愁2主旨归纳(1)醉花阴写词人在重阳佳节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上片通过写“薄雾

20、浓云愁永昼”“半夜凉初透”的感觉,表达了词人的离愁与孤独凄凉的心境。下片描写把酒赏菊也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一句“人比黄花瘦”描绘出词人多愁善感、销魂憔悴的形象。(2)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词作,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表达出她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和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3文本特色(1)醉花阴:字字相思情。一个比喻。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此诗写得精彩。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来极为真切。两处双关。“薄雾浓云”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对词人心

21、境的再现。“半夜凉初透”,这一个“凉”字,也不仅仅是写秋风的凉爽,更是对词人心情的反映。多处衬托。上阕中,“薄雾浓云”,用环境的凄冷衬托词中女主人公内心的凄凉。“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侧面写词中女主人公独自一人的寂寞无聊。“玉枕纱厨”等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相结合,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下阕的“酒”“西风”也都起了衬托的作用。(2)声声慢:哀伤凄苦、催人泪下。巧用叠字,精妙传神。开头用七组叠词,新颖别致,堪称创举,其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写外在动作,第二层写所处的环境气氛,第三层写内心感受。这样的开头,把词人哀愁忧伤

22、、惆怅迷惘的内心感受和凄清冷寂的外在环境融为一体,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词人的思想感情,给全词定下了基调。语浅意深,自然真挚。“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语,几乎是纯白话。“这次第”是宋代口语。以家常情写心中事、身边景,发肺腑情,似是信手拈来,其实语浅意深,非常自然真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词人选取了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如:梧桐、急风、细雨、大雁、菊花等,作为愁情的衬托,情景映衬,极力渲染了一个“愁”字,营造出凄凉惨淡的意境。全词抒情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极少明言“愁”字,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思索空间,感人至

23、深。1如何理解醉花阴中的闺怨闲愁?答:_答案 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宦游在外,词人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词人是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丈夫深深的思恋之情,描写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所以,有人批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其实,感情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词最值得欣赏的地方。2怎样理解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一句的妙处?答:_答案 此句是名句,“瘦”是词眼。菊花不只外形上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传统意义上,菊花的品格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

24、的精神。这样的比喻贴切地反映了当时词人由于丈夫离开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词人以自甘素淡的菊花自比,突出了她的创造性,反衬出她不同凡响的韵致。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试分析醉花阴中物我相融的意境美。答:_答案 本词中,由于词人满怀愁绪,因而,笔下景物都着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从“薄雾浓云”“瑞脑销金兽”到“玉枕纱厨”和帘外菊花,都因词人的心绪而显现出凄冷、悲凉的特点。尤其是词人以菊花的清瘦喻指相思之人的憔悴,满含佳节到来而亲人不归的孤独和寂寞情绪,物与我相交融,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包含了几层意

25、思?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答:_答案 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寻以往的旧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的愁苦、哀伤。这几句是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凄切,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情感基调。七组叠字,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凄凉、萧条的意境;选用叠字,有回环往复的效果,更显出感情之强烈,平中见奇,字字传神。5如何理解声声慢中李清照的哀愁?答:_答案 这首词中词人所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时却不能脱离词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联系李清照的遭遇,可知词人这一沉痛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而是在金国骚扰、北宋领土沦丧、

26、人民流离失所、丈夫去世、朝廷腐败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哀愁,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的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愁情的词,不但没有消极性,反而因为深刻地表现了时代性而成为千古绝唱。高考考点对接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中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这一考点,要求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炼字”即为其中一种考法。古人作诗,讲究炼字,即经过反复琢磨,挑选最妥切、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这些字(词)以动词、形容词为主,有些是数词、量词、叠字、副词或活用词等。赏析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应该注意前后语境,并

27、结合全诗意境、情感展开分析。如果该字(词)运用了特殊的文言现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化静为动等,也要明确地指出来。醉花阴的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千古名句,其中最扣人心的莫过于“瘦”字。结构上其与首句“愁”呼应,因有刻骨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手法上以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词人因思念而日渐消瘦的形象;内容上以“瘦”归结全篇情意,之前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刻骨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声声慢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

28、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用了 14 个叠字,其独创性历来为评论者所盛赞。这 14 字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叠字运用信手拈来,看似平淡,实则显示了词人高超的文字功底。无一字写“愁”,却能字字含愁,声声是愁,创造出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之感。打在梧桐叶上的雨点好似打在词人心上,至黄昏未停止,何其凄苦。【设问方式】“炼字”题在高考试卷中的问法也非常灵活,其主要的设问方式有:(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9、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5)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不管如何发问,最终我们都可以把问题简化为“结合诗句分析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效果”这一基本题型。【答题步骤】第一步,释意义。诠释该字在诗歌中的意思。第二步,明手法。点明该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拟人、夸张、比喻、对比、衬托等;或者点明该字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相关对象的,如动静角度,视觉、触觉角度等。第三步,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或描述该句的景象。第四步,点作用。点出该字在诗中准确地写出了对

30、象怎样的特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诗歌结构有什么作用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岑 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在两句诗中,“斗”“攒”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对于考生而言,重点就是解析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效果、体现了何种情感。答案“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