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420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7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68页
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环节一环节二高考讲座(一)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卷非选择题突破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环 节 一 高 考 第 40 题 规 范 答 题 讲 评 大家都知道高考评阅非选择题是网上阅卷。为了有效地应对高考网上阅卷,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一个前提”:答案要准确规范,书写要工整,要答在规定的答题框内。每年高考中都会有一些试卷,因卷面字迹潦草,序号乱置,模糊不清,答题空间安排不合理,使阅卷老师找不到要点。“两个原则”: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1)答案“点要多、面要全、话要短”。回答非选择题注意答案要多角度,要点多而全,回答直接,

2、尽量使用历史专用词句,太简洁易漏知识点,影响得高分,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办法,但要注意“多”是答案的点多,是追求“广度”,而“深度”要适可而止,解释“话要短”,不要重复、啰唆。(2)尽量把答案得分的“关键词”写前面。要紧扣设问,把要求回答的要点,以最简洁的语句按、分别写出来,每个小要点后,用冒号进行解释,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回答的要点。这样容易得高分,最起码能少失分。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高考示例(2016全国甲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时间15001850 年18501945 年19452000 年 主要移 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

3、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 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人口 迁移 数量至 1850 年,黑奴约为 1 500 万,为白人移民的 45 倍18461924 年欧洲移出 4800 万,18341941 年亚洲移出 1 2003 700 万1960 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1974 年为 947.5 万,19851990 年年增长率为 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 15671840 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 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 32 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

4、民的总数为 1 500 万人左右,其中 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 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 25 510 家,投资总额约 63 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 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 2008 年,移民人数达 1 000 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 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

5、7 分)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作答实录】考生甲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考生乙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名师点评】考生甲 答题体现了“一个前提,两个原则”。要点(1)、(2)清晰条理,要点简明有利于阅卷。第(2)问中的“原因”未能根据“特点”逐条分析,材料二中的隐性信息是鸦片战后中国移民东南亚,并同祖国保持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后主要移民发达国家。这些都与当时的国际形势、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有关。“贡献”政治方面作答较好;经济上未注意到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反映了华侨对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考生乙

6、 值得肯定的地方:从作答现状看,尽管该生历史学科基础较差,但在答题技巧上,能依据所学知识,按照设问分要点作答,有些地方也答出了得分点。存在的问题:考生乙未能按“一个前提,两个原则”条理回答非选择题,答题欠规范,有些要点与采分点一致,但在表述过程中,并未明确表述出来。有些要点虽已答出,但表述零乱,阅卷老师并不一定认为是要点。第(1)问要求“概括”,应当注意条理清楚,按表格内容及变化,概括出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第(2)问中的“原因”未能结合第一小问的“特点”去分析,显然一句话肯定不能把“原因”答出来。“贡献”出现了漏答抗日战争时期华侨为抗战胜利所做出的贡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

7、一轮总复习【作答寄语】(1)避免粗心,平时回答非选择题应严格按照“一个前提,两个原则”进行规范训练。(2)强化对主干知识与重要概念的准确理解识记。(3)科学审题是方法,规范答题得分是目的,而准确掌握基础知识是一切的前提,应下苦功。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规范答案】(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8 分)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 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8、6 分)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4分)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7 分)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阅卷教师希望看到的是能够减轻阅读量的卷面:1、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2、书写工整,字迹清晰。3、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否则做无用功。4、表述是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等符号清楚表述。5、语言要简洁,答中要害。6、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如果卷面做到了以上 6 点,在“可给分可不给分的情况,从宽给分”的高考评分原则下,将无形中增加了多得分的

9、砝码。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运用演练(2011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

10、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

11、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核考,同记分数,其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 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

12、学校(1905 年)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解析】本题从人才观的角度,考查不同时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属于典型的“小切口,深分析”类型的试题。本题最大的难点在于文字阅读量大、信息量大,既要注意阅读速度,又要注意信息提取的准确和全面,能力要求较高。第(1)问,考查秦至唐人才选拔依据的变化和原因。“变化”可从材料中概括,如“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个人品行”“唯才是举”“品德与任职态

13、度”等角度概括;“原因”可从社会背景、官员选拔、传统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问,首先注意从材料中归纳出清末对德、才的看法,然后综合前面的德才观进行评价,可从时代需要、人才培养等方面概括。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答案】(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宦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

14、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一、材料要“三读”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国别、背景、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第三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

15、习二、要点要“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三、答案要“三界定”一要对应设问,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答项语”,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二要对应好题目和设问,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

16、关知识作答。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三要界定好设问答案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做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某一设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设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和疏忽。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高考示例(2014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

17、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材料二 1689 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 19 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 1 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

18、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 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 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 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 1 100 万人,1911 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 分)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解题思路】解答

19、本题要注意“三读”“三找”“三界定”。材料要“三读”速读材料,两段材料均围绕清代东北移民进行论述,细读材料一介绍东北地区“沃野千里,有土无人”,清代向东北移民;材料二指出近代清政府开发东北,移民规模逐渐扩大。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要点要“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材料一中心论点是清朝建都北京后,开发东北地区。材料二中心论点是清朝在东北移民的过程。二找体现中心论点的关键句、关键词:材料一“清廷对东北实施军事管辖”“乾隆年间闯关东者日盛”,反映了清朝对东北的开发,材料二“清政府制定了实边章程”。三找中心点与教材的结合点,清政府对东北管辖。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答案要“三界定

20、”解答本题要注意“三读”“三找”“三界定”。“三读”清朝建都北京后开发东北的相关史料,“三找”材料的中心论点,清朝在东北地区移民的过程。“三界定”:第(1)问,注意要求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中有关移民的相关史实,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移民过程的特点。第(2)问,要充分利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信息,简析移民东北的作用。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规范答案】(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民到合法定居、生产。(2)缓解

21、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运用演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 年是中华民国成立 106 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先生在 1921 年 10 月 10 日发表了一场演说,题目叫“辛亥革命之意义”。他认为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非常伟大的革命:第一场是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结束了黄帝、尧舜以来的部落政治时代;第二场是秦汉革命,也即结束了三代贵族的革命;第三场就是辛亥革命,唤起了中国人的自觉。所谓“自觉”包括两点:第一,凡是中国人都要

22、管中国事;第二,凡不是中国人就不能管中国事。前一点可称为民主精神,后一点就是民族主义了。世纪大讲堂:从富强到文雅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材料二“不管各种文明豺狼现在切齿痛恨的伟大的中华民国的命运如何,世界上的任何力量也不能恢复亚洲的旧的农奴制度,不能铲除亚洲式和半亚洲式国家中的人民群众的英勇的民主精神。”“四亿落后的亚洲人争得了自由,觉醒了起来,参加了政治生活。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从酣睡中清醒,走向光明、运动和斗争了。”列宁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

23、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5)均富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 的历史进程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所说的“汤武革命”和“秦汉革命”的具体含义。材料一和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的共同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上一页返回

24、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解析】第(1)问要注意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界定“汤武革命”“秦汉革命”的具体含义,再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中心论点界定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点。第(2)问应依据材料三从民主化、法制化、工业化、均富化四个方面界定辛亥革命的具体表现,实际是要求答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答案】(1)“汤武革命”是指结束了部落时代,建立起相对完备的政治制度;“秦汉革命”是指秦汉时期开创和巩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共同点:都认识到辛亥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25、政体;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环 节 二 高 考 第 41 题 提 分 捷 径 讲 练 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 41 题,有人称为“开放性试题”,也有人称为“探究性试题”和“创新能力评价题”。这一类型试题在设问中通常有“说明”“评述”“评析”“探讨”等关键词,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观点、历史规律的认知、分析和论证能力。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一、命题特色试题命制灵活化、探究化1从能力要求上看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基本的

26、能力要求。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从命题立意上看近年来,高考文综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引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逐渐加强从注重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转变,试题由重视考查记忆能力向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转变。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在 41 题中的表现特别明显:第一,答题思维上倡导多角度、多层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二,答题原则上强调论从史出、论从证出和史论结合;第三,语言表达上强调逻辑严密、文字通顺。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从考查目标上看近几年文综 41 题以社会重大时事热点、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争论为载体,以学科知识为依托,突出历史学科的价值导向功能。4从考查内容上

27、看近几年高考文综 41 题重视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依托,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题命制灵活,在覆盖面上属于小切口、深内涵,重视对背景、结果及影响的探究。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5从开放角度上看开放性试题是与传统问题中条件结论的“封闭性”相对而言的,它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变通的能力,是否具有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近几年设问的开放性日益增强,答案设计上也日益体现多元化。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二、应对策略学科思维史论化、多元化1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在当前中国教育大环境下,教科书依然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挖掘好这一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把历史课本当作

28、读本。”2注重历史学科的史证思维“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特有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作为高中学生探究能力的体现。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注重历史学科多元史观近年来,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日益影响着高考试题的命制。4熟练掌握答题技巧方法考生熟悉答题格式,才会保证答题的完整性。在回答观点、论证问题时,首先需要提出观点,或选择观点,或判断观点。其次是利用史实加以论证,论证时要注重史论结合和语言连贯,形成连贯性思维。同时在论证过程中,注意结合多个史实来进行论证。最后要上升到理论或史观的高度。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高考示例(2

29、014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 A第一章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 1688 年政变第二章(略)摘编自世界通史近代部分,1972 年版目录 B第一章 16 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

30、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 17 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 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 年的英国 第二节(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 年版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12 分)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解题思路】细读材料,多角度分析。不同之处的答案,要认真读材料,材料中关于“不同之处”并不唯一。对于“原因”的分析,要结合目录的出处和背景多角度回答。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中教材目录的第一章标题进行分析,然后

31、指出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要表述明确清楚;既可指出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也可指出其他不同。第二小问注意紧扣两本教材编著的时间分析。分析原因时,观点正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如历史史实角度: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历史认识角度:有历史依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对时代特点概括准确,辩证地看待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影响,用具体例证加以说明。也可以综合多种角度或另有角度进行分析。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规范答案】示例: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 A 以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 B 以 16 世纪的世界为开端。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

32、角度分析。目录 A 编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 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 B 反映了 21 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运用演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法国某历史学家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按照他的观点,某一“世界时间”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面内容是根据该史学的观点改编的。东方的西安、洛阳 世界时间(两汉时期)西方

33、的罗马城 世界时间(14、15 世纪开始)世界时间的大挪移;不是自然性的、资源性的,而是政治制度性的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个角度阐述“世界时间大挪移”的表现,并谈谈从中你可以得到的启示。(要求:阐述的三个角度要明确,阐释要准确、合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时,抓住时代特征,站在世界通史的高度,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答案】角度一: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角度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成熟,促

34、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角度三: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推动了人类自然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启示:世界各地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世界时间”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各国(区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因此要创新制度、增强国力、引领世界潮流等。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高考第 41 题属于开放探究型试题,也是考生最难驾驭的题型,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1)命题思路:以一个或两三个性质相同而编撰或解释不同的历史案例作为切入点,用小切口纵向剖析或比较分析的方法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2)设问特点:该题型一般采用比较分析的设问角度,运用所学历史思维方法阐释两个或多个历史案

35、例有哪些不同或相同的原因。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题型功能:有利于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用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历史事物,是当今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4)应试策略步骤答题策略 认知案例明确案例性质:史论、史料、教科书、新闻报道、考古发掘等。看案例个数及设问方向:一个案例一般是让学生分析案例体现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原因。两个以上的案例一般是从比较分析的角度设问。透析案例明确设问方向后,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要素,在草稿中列出答案轮廓。践行案例 依据答案提纲,写出细致的答案内容。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

36、总复习高考示例(2013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一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图二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 分)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解题思路】认知案例案例选取“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要求提取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予以说明 透析案例本题限定中心词是“汉唐间历史变迁”,因此“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才是有效信息。题目中的历史变迁是指:行政区划名称、面积、数量、地理方位、疆域等

37、方面的变化(不同点),具体说明举例即可: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践行案例本题是开放探究型试题,关键是读懂地图并最大限度地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准确解读,只要能够选择好角度,说明问题即可。东汉的十四州中黄河中下游地区占大多数,比较集中;唐朝的道分布比较均衡;体现了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从名称的变化说明问题,唐朝的道多以山川河流命名,体现了山川地理形势对行政区划的影响。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规范答案】示例一:信息:与汉代相比,唐代南方地区行政区划明显增加,即“道”比“州”的数量增加。说明:中央管辖版图扩大,唐代行政区划更加发展。示例二:信息:吐蕃、南诏、流求出现在

38、唐代版图中。说明:汉至唐边疆民族融合加强,疆域扩大,边疆地区与中原联系加强。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示例三: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四: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运用演练(2014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面是 1960 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

39、立和迅速发展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

40、解析】(1)认知案例:案例选取“1960 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2)透析案例:试题要求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可以选择增加“南京大屠杀”“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贡献”等。(3)践行案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神圣抗战。从材料信息看,1960 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没有凸显国民政府抗战。因此,可以从全民族抗战角度入手,联系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贡献,结合目录中的不足回答。注意用史实阐释,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答案】示例: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