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阶一 教材单元文本学习 第10课 兰亭集序 第三单元 至情至性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1鉴赏文章体现的寓情于景等表达技巧。2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3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或感情。莺飞草长的季节,兰亭边的小溪,荡漾着诗意的涟漪。圣地会稽,诗文相遇,暮春之初,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墨香飘逸,竹林葱郁,溪水汩汩,把酒临风,赋诗天地。王羲之感怀天地万物,面对昔人、今人、后人,不禁“痛”从中来,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感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揉揉酸痛的肩膀,拍拍裤脚的泥土,心底却是从未有过的自在和满足。“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你几经波折,几度追寻,终于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从此与日月
2、同生同息。你是中国诗坛最为秀丽的那朵奇葩,你的丰碑将永远竖立在田园郊野之上。你,就是在自然中释放生命芬芳的陶渊明。文言预习任务单 NO.1文白对译 知识梳理 一、辨识通假1悟言一室之内(“悟”同“晤”,面对)2虽趣舍万殊(“趣”同“取”,与“舍”相对)二、一词多义 1临未尝不临文嗟悼(动词,面对,引申为“阅读”)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动词,面对,引申为“迎着”)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副词,将要)身临其境(成语)(动词,到)2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名词,意态,情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动词,得到)听妇前致词(石壕吏)(动词,表达、表述)专心致志(成语)动词,
3、集中(力量、意志等)3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动词,至、及)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一周年)不期而遇(成语)(动词,约定)4次列坐其次(名词,旁边)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动词,驻扎)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兵法)(形容词,次一等)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名词,次序)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报任安书)(形容词,下一等)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名词,编次)5之所之既倦(动词,求得)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夫人之相与(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副词,尚且)亦犹今之视昔(副词,好像)三、词类活
4、用 1映带左右(名词作动词,围绕)2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3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4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士)5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年纪小的人;年纪大的人)6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8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9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老年)10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生,使引起)四、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古义: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今义:种类。自然界的万物。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3或取诸怀抱古义:今义:心里怀着;胸襟;胸部,胸膛。4所以游目骋怀古
5、义: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用来。心怀。5少长咸集古义:今义:像盐那样的味道。6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这次集会的诗文。全,都。五、文言句式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判断句,“为”表判断)译文: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省略句,省略主语“众人”,应为“(众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译文: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3悟言一室之内。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悟言(于)一室之内”译文: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由“之”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应为“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
6、)译文:抬头纵观广阔的宇宙,低头俯视地上繁多的万物。面对面在室内畅谈。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句,由“之”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应为“虽无盛之丝竹管弦”)译文:6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斯文有感”)译文:7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所遇欣”)译文:对所接触的感到欣喜。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吧。文本鉴赏任务单 NO.2资料链接 文本鉴赏 书家至圣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一说 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书法家、文学家。世称“王右军”。王羲之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
7、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 41 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的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
8、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写法上同散文笔调的一篇文章。本文以淡雅自然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跌宕的情思,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会中诸人的观感。从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作者对死生的看法和高旷的宇宙情怀,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_ _答案 慨叹 人生之悲任务探究一 立意高远,蕴藉深长 体会文章思想内容任务导引 作者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任务设计1第二段
9、最后一句写到宴饮“信可乐也”,文中都写了哪些“乐”?_答案 名士相聚之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环境优美之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气候宜从之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相聚狂欢之乐: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赏心、乐事、良辰、美景四美并具。2文章第三段转入议论,议论的中心话题是什么?作者从哪四个方面感受到了人生之“痛”?_答案(1)议论的中心话题是生死观。(2)人生之“痛”:俯仰一世(生命短暂);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光阴易逝);不知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美好易逝)。3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
10、答案 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观。任务探究二 手法多样,逸趣无穷 鉴赏文章表达技巧任务导引本文先绘声绘色地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接着叙志抒怀,抒发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任务设计4全文共四段,从表达方式上看,前两段和后两段有什么不同?_答案 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借景抒情;后两段以议论为主,抒发自己的人生
11、感悟。5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请赏析兰亭集序的语言特点。_答案 生动、准确的词语。本文中多处词语使用生动、准确,于洗练中见作者功底。如“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句中“清”字写出兰亭周围水的质清澈透明,“激”字写出水的状激越奔流,两者静动相结合,构成互补。“映带”既写出了远观水的情态,又巧妙地引出与兰亭的关系,为“流觞曲水”创造了条件。工整、华丽的对偶。文中多处使用对偶句,增加了文章的形式美,使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前句遥看宇宙,思绪飞扬;后句回望大地,万物葱茏,心潮澎湃。感情美与形式美达到高度统一。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12、。如文中第三段“夫人之相与感慨系之矣”,句子形式灵活,有骈句,如两个“或”句,节奏明快,有音乐美;其他多是散句,长短不一,错落中见精致。6兰亭集序无论写景、抒情还是说理都十分恰当,请结合文本,从景、情、理三个角度简要解说文章在这三个方面体现的特点。_答案 景。作者注重用精短的景物描写,抒发独特情理的清淡脱俗而又空灵虚净的意境。文章第一段用最简洁的线条、最少的笔墨、最清淡的语言,极写山高林茂竹修长、水清流激映兰亭的和谐与疏朗。这种以少胜多、以虚当实、以简驭繁的景物描写手法,除了表现作者的审美趣味,更重要的是以留白的方式,为兰亭盛会中曲水流觞的禊祓之事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背景,有利于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文章整体情趣与理趣的阐发。情。从文章的整体结构看,本文情感呈现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且“乐”“痛”“悲”“感”有张有弛,情趣超凡。“信可乐”的是自然情趣,然后作者抒发人生感悟。如第三段先言“悲”,后得“感”。“悲”不是简单地对前文“死生亦大矣”的痛感的强调,而是为人类永远无法超越的认识上的局限性而感到悲伤。理。理趣之美,在于文章第二、三段快然自足、倦然有感和临文嗟悼、世殊致一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与人文价值。点击右图进入 文 本 对 应 练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