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文写作思路 解题方法探究 初步读懂文章如果时光可以重聚,我不愿在孤单的红尘里独醉。如果流年不在依旧,我宁愿在孤独的海洋里沉睡。岁月的长河,匆匆而逝的光阴,多少寂寞呈几番黯然的绽放。惊醒的落叶,没有方向的漂泊,不知何处是终点。文似看山不喜平九曲回肠意境生打开思路考点映射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本考点的要求:1、能够分析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段内的结构层次)2、能够分析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全篇的结构层次)3、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作品结构,就是分析、归纳、整理文章段落之 间和段落内部的组合关系。把握文章思路,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
2、及彼 地表达思想的脉络、路径。解读考点题型展示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或某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常见题型作用类特征类积累鉴赏术语 统领全文,提纲挈领,总领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开头中间承上启下,前后呼应,前后勾连、环环相扣,衔接自然连贯,过渡照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标题、篇末点题,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回味深长,引人思
3、考结尾标题通常起文章线索的作用。线索:贯穿在文中反复出现一个句子是文章行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更紧凑。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常见的线索有:时间、空间、事物、情感、一句话。结构赏析术语开门见山、曲径通幽、跌宕起伏、跌宕多姿、波澜起伏、一波三折、曲折有致、变化多端、汪洋恣肆、大开大合、层层深入、笔锋一转,陡转直下、荡开一笔、异峰突起、别开生面、戛然而止、首尾照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结构谨严、结构匀称、结构完整、起承转合、平铺直叙、波澜不兴、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结构方式总分式:简单明了,完整谨严。并列式:大开大合,丰富内容。层进式:层层深入,引人入胜。对照式:前后对比,鲜明突
4、出。考题呈现 耳边杜鹃啼 罗 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
5、。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联系诗词联系传说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他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有
6、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联系诗词联系传说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
7、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得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 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开花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4分)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
8、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杜鹃啼”是这篇散文的线索,回答要紧扣线索的作用。通篇都有“杜鹃啼”,应为线索。要围绕线索的作用搜寻信息。答案: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答题技巧 一、体察文体特征,选准角度 要
9、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描写对象的特点、作者情感态度的句子,从而透视文章的结构层次,洞悉文章的思路。二、从概括段意入手,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 因为文章结构的安排、行文思路的形成是受文章主旨制约的。分析结构、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涉及段句的作用、主旨等)。重点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1分清层次 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因为段内层次的分析与全文层次分析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只说段内层次分析。段内
10、层次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辨类型、归意群、找标志。(1)分辨段的类型 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关键学会分析结构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2)归纳意群 层次分析是着眼于内容的分析。所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3)寻找标志 一般说来,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
11、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如表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或转折的句子,或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等等。找出这些标志性语句,有助于准确归纳意群分清层次、概括层意。2摸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需要。小试身手(2012 全国大纲卷)听 朗 诵 孙 犁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
12、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此三段开篇切题 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
13、,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他们的言行,在当时,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时间无情,时间淘洗。时间沉淀,时间反复。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 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
14、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1985年9月21日晨改抄讫 (有删改)以上几段分析论述末段收束全文,点明主旨解析:本文前三段开篇切题,第四至十一段分析论述,末端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答案:以收听朗诵开头,迅速切入主题,看似随意,实则精心;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论述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原因,紧扣主题,层层深入;以明确鲁迅文章与道义共存的主旨收尾,前后照应,顺理成章。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答: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