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381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2022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课件 (新版)浙教版.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A卷)1.生活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2.合理使用金属制品很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酸铜溶液不宜用铁桶来盛放 B.铸铁暖气管刷铝粉,可以有效防治其生锈 C.灯泡中使用钨丝是因为钨的熔点低 D.在金属表面刷漆,是防止腐蚀的有效方法 A C 3.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A.CCOCO2 B.MgMgOMgCl2 C.CuOCu(OH)2CuCl2 D.NaOHNaClNaNO3 4.取少量X、Y、Z三种金属,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

2、Y却没有;再取大小形状相同的X、Z各3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H2SO4中,发现X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快。由此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A.XYZ B.YZX C.XZY D.ZXY C C 5.在物质分类中,下列各组内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的是()A.(NH4)2SO4、FeCl2、Cu(NO3)2、CuS B.CaO、Fe2O3、CO2、SO2 C.H2CO3、H2SO4、HNO3、H3PO4 D.海水、石油、乙醇、煤 6.往含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A.只有大量气泡冒出 B.只有白色沉淀产生 C.开始冒出气泡,后

3、出现白色沉淀 D.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后冒出气泡 D C 7.某同学利用初中科学物质间相互转化的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3条铜的“旅行路线”,每条路线中的每次转化都是通过一步化学反应来实现的。那么,每条路线中可能都有的化学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C 8.下表中1、2、3各项之间能构成右图包含关系的是()D 9.锌粉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金属中一定含 有()A.Fe B.Cu C.Ag D.Cu或Ag 10.高氯酸是已知酸中最强的酸。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高氯酸加热到92 以上会发生爆炸,其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类型属于(

4、)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C B 11.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B 12.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pH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可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13.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新材料有许多,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新材料的是()A.医用人造血管 B.隔水透气的多分子薄膜

5、C.酒精汽油 D.作破冰斧柄的玻璃纤维塑料 14.将铁片分别投入下列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溶液的质量减小的是()A.盐酸 B.CuSO4溶液 C.稀硫酸 D.氯化钠溶液 C C B 15.A、B、C、D是四种金属单质,A能从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但A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相同条件下,C、D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2,且D比C反应剧烈。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ABCD B.BACD C.DCAB D.DCBA 16.某校实验室将药品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该实验室新购部分生石灰和纯碱,应将它们分别放在()A.和 B.和 C.和 D.和 C C 17.如图所示

6、,弹簧秤下挂一重物,重物浸没在AgNO3溶液中,稳定时弹簧秤读数为F1,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铜粉,充分搅拌并放置足够的时间后,溶液体积未变,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已知重物与前、后溶液均不发生任何反应,对于F1和F2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l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 A 1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除去H2中少量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往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C.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D.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加入足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过滤 B 19.常

7、见金属R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AgNO3=3AgR(NO3)3,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B.该金属可能是铁 C.R的活泼性比Ag弱 D.R表面有固体析出 20.如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各组物质按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图示要求的是()D B 21.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用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端下降。(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端下降的原因:。(2)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铜丝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

8、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 (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原因是。不能 氧化铜与H2SO4反应,使左端固体质量减少 22.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Zn(NO3)2、AgNO3,为回收金属Ag,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方案。则B中含有 ,气体C中含有 。Zn、Ag H2 23.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2)利用氢氧化钙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

9、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红 Ca(OH)2Na2CO3=CaCO32NaOH 24.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淡黄色或白色晶体,有咸味、易潮解、易溶于水。亚硝酸钠有毒性,能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2价亚铁离子转化为3价铁离子,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因此误服亚硝酸钠会使人中毒。(1)试推断NaNO2中对人体具有毒性的微粒是(用符号表示)。(2)利用亚硝酸钠溶液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B中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溶液变成黄色 25.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红热状态,撤离玻璃棒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全部混合

10、物都呈红热的状态,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1)该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2)铁与硫的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盐 放热 26.舌尖3让籍籍无名的章丘铁锅名声大振,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其炉渣中主要含FeO、Fe2O3,还有一定量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酸反应的杂质。现按如图工艺流程,用炉渣制备绿矾(FeSO47H2O)。请按要求回答问题:查阅资料:氧化亚铁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铁反应均可生成硫酸亚铁。(1)步骤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为 。FeOH2SO4=FeSO4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2)步骤一中的操作名称是 ,为提高步骤一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大硫酸的浓度,升高反应物的温度、还可以采取 (写1条,不考虑“搅拌”和“使用催化剂”)。(3)步骤二中无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测得滤液2的pH明显大于滤液1,其原因是 。(4)滤液2得到绿矾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该炉渣按照上述工艺流程制取绿矾。现取100g炉渣,得到干燥杂质5g,步骤二中加入15.6g铁粉,得到滤渣5.6g。要计算理论上制得绿矾的质量,除要利用上述给定的全部数据外,在实验过程中,

12、还需测定的一个数据是 。过滤 将滤渣粉碎 FeFe2(SO4)3=3FeSO4 铁消耗过量的硫酸,溶液的酸性减弱 蒸发溶剂 氢气的质量 27.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据悉,该地区的水垢中除碳酸钙外,无其他盐类。他想探究还有没有其他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1)取2.5 g水垢置于图甲中的A装置,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知),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装置,实验后发现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了0.88 g。写出C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B装置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 性。CO22NaOH=Na2CO3H2O 吸水 (2)按图乙所示的

13、方法来实验,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与氢氧化钙反应(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生的沉淀被盐酸溶解)(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如图丙)的试剂。实验员告诉小明,这瓶试剂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试剂成分,小明进行如下实验:(a)根据步骤现象,小明得出了该试剂可能为氯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小明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步骤的实验现象是“无色酚酞试液 ”。(b)由步骤可确定该试剂为 溶液。不变色 硫酸钠 28.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发现试管中有明显的沉淀,而试管中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为什么没有产生红褐色沉淀?【作

14、出假设】假设1:氢氧化钙溶液完全变质了;假设2:氯化铁溶液可能呈酸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金认为假设1不成立,其理由是 。(2)为了验证假设2,小明利用pH试纸检验氯化铁溶液,发现氯化铁溶液真的呈酸性。他的操作方法是 ,再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3)为了在试管中出现红褐色沉淀,可 。(4)下列物质间反应,最终的沉淀质量和碱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满足如图乙所示图像的是 。(可多选)A.HCl和CuCl2的混合液中滴加NaOHB.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滴加KOHC.HNO3和MgSO4的混合液中滴加NaOHD.HNO3和Na2SO4的混合液中滴加Ba(OH)2试管I中有明显的沉淀 用玻璃

15、棒蘸取氯化铁溶液涂在pH试纸上 继续加入澄清石灰水直到过量 ABC 29.做实验时,小科取了40 mL的Ba(OH)2溶液,并随手倒入等量的稀盐酸(均未知浓度)。老师发现后,递给他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K2CO3溶液,让小科来检测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小科在混合液中慢慢滴入K2CO3溶液,获得相关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图像。(1)刚加入K2CO3溶液时,发现没有沉淀生成,却有气泡产生,则原混合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其中所含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4分)(2)计算K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分)9.2%酸性 BaCl2、HCl 30.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下表:(1)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 s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2分)(2)完成上述实验能否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请说明原因:。(2分)(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盐酸的密度取1.0 g/mL)(6分)125 不能,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放热 0.16 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