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古诗鉴赏 专练一 理解诗意 考点风向古诗鉴赏,读懂诗歌是关键。这一点,不仅为广大考生的做题实践所证明,而且越来越为命题者所关注。因此,通过设题引导考生关注对诗意的理解已成为命题者的追求和实践。考查对诗意的理解题的基本内容是看考生是否理解诗写了什么内容,包括对题材的判断、内容的提取概括描述及层次转折等方面。设题上形式灵活,角度多变,能力层级也不相同。或提取,或概括,或描述。理解文意可能涉及诗歌的形象鉴赏及情感的把握两个考点。因为感受、理解、分析诗歌形象,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把握了诗的基本内容是情感赏析的基础。在此特设这一题型专练,目的是对准古诗鉴赏题之“的”,提高鉴赏分数。一轮回顾 试题
2、再做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 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 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解析 抓住一个词语,带动对全诗内容的理解、把握。这是一道好题。答时不仅要注意“兵戈”“寻弟妹”“故乡”等词,更要注意与老友分别这层“非”。答案 战乱连年,山河破碎。亲人离散,生死未卜。老友分别,难以重逢。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文
3、后问题。归自南阳李吕祺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乡,人物是他乡。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解析 该题考查对全诗内容的把握,但不是直接概括,而是提供了一个限制角度:思乡,特别能考出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全诗。尤其是尾联,是从“风尘”角度写思乡,角度灵活,手法独特。答案 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颔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或身处异地他乡);颈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一轮反思与二轮对策只是就题做题,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这是一轮时的一个通病。考场上
4、因读不懂诗歌而失分,也是普遍现象。为此在二轮复习时,必须:1转变做题观念,强化“读不懂诗歌不做题”的意识。2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标题切入对诗题材、内容及思路的理解。抓住情感语言,尤其关注诗歌的尾句,理解诗歌的感情。利用近体诗结构“起承转合”中的“转”和过渡句这些特点理清诗词层次思路。反复咀嚼词语、诗句,理解基本意思。充分利用作者、背景及注释这些暗示性材料辅助理解。规范点拨 1(2010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5、。注 商风:秋风。怆悢(lin):悲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审题点拨答题点拨答题要求分析物象的特征题干关键词语“凤凰”的品性答案 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答题范围诗中四句答题限制怎样隐性要求“怎样”可以答出一个特点或若干个特点。点拨(1)概括到位,可以得满分。从设定的赋分大体可以推断答案至少是三个方面。另外还可以答成:“超然脱俗”“清高”“心忧天下”等。(2)要抓住关键词语:如“奇鸟”的生活习性及神态描写,“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等词,从不同方面细化了上句中的“奇”字的含义。2(2010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
6、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审题点拨答题点拨答题要求找出词语答案 橘柚香题干关键词语点明送别季节答题范围诗中答题限制“词语”数量未作要求隐性要求“找出”意谓直接提取,不要用自己的语言。“词语”暗示不一定是“词”,“短语”也可。“点明”非暗示季节。点拨 符合条件仅此词语,“凉”字不准确。提取要完整,三个字不得丢任何一个。书写时不得把字写错。3.(2010上海)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 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
7、佳。注 霹雳:琴名。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审题点拨答题点拨答题要求描述活动题干关键词语描述 村民答案 村民们举杯畅怀,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答题范围限于村民活动的词句答题限制简要描述点拨 “活动”一词表明答题语言带有人的动作词语。不要简单翻译,要写全村民进行的种种活动。教你审题抓住题干关键词语理解诗意的角度与能力要求分别是:提取、转述、概括、描述。审题时要抓住这些题干用语,明确答题指向和语言组织要求。“提取”是指从作品中选择相关要求的词语或句子(有的要改变结构);“转述”可以借助翻译,然后整合语句;“概括”要求高,要将诗句“实”的内容按一定的角度抽象出一定的“虚”的属性。“描述
8、”是借用自己的语言(或翻译)把内容描写、叙述出来,有“扩展”性质。教你答题因题答题主要是依据不同的能力要求组织成合乎要求的语言形式。或用原句词语,或用自己语言,或用原句词语加自己语言联缀而成。或意译,或概括,或扩展描述。种种不同回答方式,要因题择用。不可把概括当翻译。“提取”却用自己的语言。理解文意题设题灵活,答题无固定模式,这是极重要的一点。现场批改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屏却相思注王国维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注 时王之前妻莫夫人新丧,此词为悼亡之作。(1)解释“屏却”一词。现场答案 a遮蔽;b.阻
9、挡,退却。矫正指导 该题考查具体词语在全词中的意义。答案 a 错把主动思念之情的欲扬先抑当成被动来理解了。答案 b 错把“屏却”一词拆开了来理解。正确答案“屏却”意谓放弃、排遣,同第三句“抛掷”意近。(2)说说前两句的意思。现场答案 a天人永隔,还能知道你在那里会怎样呢?b相思难却,即使知道你在那个世界里又能怎么样呢?矫正指导 该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a 错在没有理解原句中的欲扬先抑的用法,没有写出作者当时内心的思绪。b 侧重点应在作者当时的心态,且没有抓住“无益”一词。正确答案 前两句的意思是说:忘了她吧,忘了她吧,念如今生死两茫茫,怀想又有何益,徒令人心力交瘁!(意近即可)2比较下面两首
10、古诗,完成题目。春夜喜雨杜 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 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现场答案 杜甫喜爱春雨的原因是因为春雨使全城的花儿都开了,春天更美丽了。周邦彦喜爱这一场春雨下得大,水鸟都落到平时的田地里来了。矫正指导 本题考查对诗意的比较概括能力。该答案对杜诗的概括只抓住全诗的最后一句,没有从全诗来把握诗人的心情。对周诗的概括忽略了第一句为全诗定下的基调,“耕人扶耒”,农民种地,作者对
11、农民的态度。正确答案 杜诗:春雨来得及时;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周诗: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春雨水量可观。类题精做 一、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刘孝绰注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 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解析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梁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飞舞的情态,同时运用了对比、动静结合等手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
12、分形象逼真,时而绕绿蕙,时而隐青薇,时而映日舞,时而因风回,时而花中见,时而叶际飞。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曾 觌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这首咏物词咏的是什么事物?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解析“呢喃”点出了燕子的声音特点,“归画梁”点出了燕子的居住特点。其他如“蹴水忙”“体态狂”非燕子的本质特点,不可过度答题。答案 燕子。从“呢喃”“衔将
13、归画梁”这些词句可看出。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陆 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 玉瀣:美酒。黄庭:道家经典。元:同“原”。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解析 第一问只要描述出诗人的活动即可。答案 描写了诗人饮酒、竹林漫步、读书、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表现诗人的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的生活态度。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画 鹰杜 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轩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 轩:挺立,挺
14、起。绦:系鹰用的丝绳。镟:系鹰用的金属圆轴。这是一首题画诗,颈联中_、_两字也可以看出是写画鹰而非真鹰。堪 可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归 雁钱 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注 钱起:唐朝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做官。此诗作于任中。潇湘:此处指湘江。二十五弦:指瑟,传说湘江女神善鼓瑟。联系诗句简答:诗人看见归雁产生了哪些想象和联想?答案 诗人由归雁联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环 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由湘江联想到了湘江女神,并想象了她在月夜鼓瑟的情景,由瑟声想到了凄凉哀怨 的乡思,想象到大雁不忍再听下去,飞回北方。(不必 细致区分
15、“联想”“想象”)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登 楼杜 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注 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案(1)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 荡不安的局势。(2)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二、综合训练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雪晴晚望贾 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
16、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注 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题目为“晚望”,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诗形象的鉴赏能力。本诗描写景色的部分为前三联,答案从前三联中筛选整合即可。因为题干中有“简要叙述”的要求,所以只答意象不叙述不能得满分。答案 诗人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几乎多至“万重”;在遍山皑皑白雪中,采樵人缓缓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下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咸阳城西楼晚眺(
17、唐)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注。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 汀洲:水中小洲。(1)诗的起句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奠定全诗的基调?首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诗人登楼自然产生联想,其中颈联写了作为何朝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3)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答案(1)“愁”字。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 外之景,抒发了苍凉伤感的情怀。(2)描绘了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3)抒发了历史变迁无情的感慨。阅卷忠告1理解文意是鉴赏诗歌的基础性工作,而这项基础性工作的基础有两点
18、。一是品读语言。诗歌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炼性、暗示性。读时不可图快,宜把每一个字放在嘴中反复咀嚼,方得其真正含义。二是分析情景关系。古代诗歌语言从内容上分大致有景物语言和情感语言两种。读诗的基本工作就是弄清景与情的关系。景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情又怎样渗透在景物之中等等。2理解文意题难度不大,分数不高,拿全分较为容易。一定要志在必得。这类题设题灵活,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只能因题答题。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3注意这类题带给下面几题的铺垫性和暗示性。如答2010 年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第(1)小题,抓住了“奇鸟”这个表明凤凰特征的词语,从不同方面细化即可找出答案。答 2010 年江苏卷 送魏二第(1)小题。找出了“橘柚香”这个点明秋季的词语,下一句中的“凉”字就落到了实处,从而感情基调也就把握住了,做好这一题有助于全诗内容的把握和答好后面的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