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3580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4.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1页
《三维设计》2015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第6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讲城市的空间结构考纲要求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城市空间结构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2城市功能分区(1)中心商务区(CBD):布局: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特点: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2)商业区:组成及分布: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组成,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旁。特点: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3)住宅区:特点: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有成片住宅楼及配套服务性设施,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类型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市政统一规划的住宅区(4)工业区:布局:一般

2、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5)其他:如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等。温馨提示 城市功能区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3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行政原因。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1)城市规模表达:一般用人口规模表达等级划分: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城市的空间结

3、构及形成原因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示意图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地租的调节来实现的。1距市中心的距离距市中心的远近不同,城市地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由市中心向外,地租会呈现递减的趋势。同时,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是不同的,从而导致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具体分析如下:2交通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1)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2)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

4、的地区:通达度差,地租较低。(3)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由其是在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1)便利的交通。(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5、考点常考题型城市功能分区及形成原因以城市空间结构图或规划图中各功能区的已有布局为载体,考查规划与布局是否合理以变式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时空变化和合理利用以各种地租变式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地价的高低和对功能区布局的影响例 2(2013山东高考)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代表的依次是()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2)该城市()A老城区地租最高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思维流程第一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由题干

6、“东欧城市”获取该地盛行风主要为西南风。2从图中获取信息第二步:用方法,快速锁定答案第(1)题,可用代入法。远离城市中心,环境优美,且交通便捷,应该为别墅区;介于功能区和功能区之间,应为绿化区;布局在河流下游,城市边缘,且靠近交通干线,为工业区。第(2)题,可用排除法。老城区受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等影响,其地租并不是最高,A 项排除;由图可知,城市中心向东移动,B 项排除;由图可知,仓储式购物中心布局在交通便捷的火车站附近,并不位于中心商务区,D 项排除。答案(1)D(2)C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体系的特点2影响城市等级体系的因素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

7、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此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具体内容对比如下:影响因素影响表现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等)条件、丰富的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

8、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考点常考题型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结合区域城市分布图考查城市分布及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以统计图或示意图为载体考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例 2(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2)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

9、类最多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解析 第(1)题,影响城市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地形、河流、水源、交通、资源等。由图中的公路和铁路的分布可知,该地区交通较为便利。图中天山山麓地带有丰富的水源,这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对城市的形成影响很小;西气东输工程并没有经过该地区。第(2)题,根据城市等级体系理论可知,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彼此的距离越远,服务的种类越多。图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乌鲁木齐。昌吉市和石河子市的等级相同,其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不会形成包含关系。答案(1)AB(2)AC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二读图析图能力(十)地租曲线图的判读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

10、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常见的地租曲线图像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熟知典型图示图 1 坐标图图 2 立体图图 3 等值线图掌握判读技巧在判读地租曲线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影响这两方面。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城市外围形成工业区。(1)坐标图(图 1)主要体现的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地租的影响,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与地租并不是正相关,地租又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2)立体图(图 2)形象地说明了交通通达度

11、对城市地租的影响,在通达度高的地方城市地租高,像市中心、城市环路的边缘、交叉路口等地,这些地方一般布局商业区。(3)等值线图(图 3)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是一种特殊的等值线图,地租数值由里向外减小,该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判读的时候要注意三读:一读极值(该区域地租的最大值、最小值),二读密度(等地租线的疏密变化),三读凹凸(等地租线的弯曲变化及形成原因)。应用“读图规范”典例(2014南昌模拟)读下图,回答(1)(2)题。(1)A、B、C 分别代表()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D住宅区、商业区、

12、工业区(2)M 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C距离市中心近D地形平缓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该题图示下方标注是“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功能区结构分布图”,表明这是一幅地租等值线图。等值线图中的等值线表示地租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其特点与一般等值线相同。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地租等值线图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地租数值由里向外逐渐减小,表明城市地租市中心最高,越向外地租越低。但是该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该题目有两个问题。第(1)题,判断功能区类型及分布;第(2)题,分析地租等值线向外凸出的原因。第(1)

13、题的关键是知道三类功能区的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第(2)题的关键是分析地租等值线外凸的对地租的影响。第四步:组答案,防失误功能区的类型判断,要结合图示信息,根据图中三处的功能区结构,来判断确定。等地租线 M 处地租较高,说明交通便利。答案(1)C(2)A(2014滨州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2010 年,a、b、c、d 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当地()A社会知名度更高B环境质量更好C距行政中心更近D交通通达度更高(2)2010 年,c 处最可能是()A文化区B商业区C住宅区D工业区解析:(1)D(2)C 第(1)题,影响地

14、租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a、b、c、d 四处和邻近地区相比,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相差不大,a、b、c、d 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的原因是交通通达度更高。第(2)题,据图可知,2010 年 c 处人口密度最大,最可能为住宅区。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2012天津高考)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 12 题。1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解析:选

15、C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商业区集中,但并不会缩小其服务范围;住宅区虽远离海洋,但工业区却沿海分布,更容易造成海洋污染;文教区分散布局,接近各处住宅区,可以更好地为周围居民服务;工业区相对集中在城市的东南部,方便企业联系。2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Aa 地 Bb 地Cc 地Dd 地解析:选 D 石化工业占地规模大并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盛行风的下风向,d 位置最适宜。(2011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 34 题。3与上图中 MN 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解析:选 C 由图可知,MN 一线经过市中心(一类地区),地价最高,从市中心向市区外缘,

16、地价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需注意,一类地区的西侧有一区域地价明显偏低。4图中 P 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A土地形状不规整B交通不便C远离市中心D受铁路影响解析:选 D P 区域离市中心较近,且交通也较方便,地价应该较高,但该处因有铁路经过,对生活、商业等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故该处地价较低。5(2013江苏高考)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D 四地块中,最适宜规划为居住区的是_;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_,理由是_。(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_,该问题

17、的主要影响有_。(3)为保护老城,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处理新城与老城的关系?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D 地与原有居住区相连,位于盛行风上风向,且靠近河流上游,环境较好;化学工业园区会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位于城市盛行风下风向的郊区和河流的下游。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有铁路从城区穿过,不仅阻碍了城市内部的联系,还带来了环境问题。第(3)题,可从制定法律法规、合理进行城市规划等角度入手,既保护老城又要促进新城建设。答案:(1)D A 处于城市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处;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区、仓储区相连(2)铁路穿城而过 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产生噪声(3)保护老城,

18、发展新城;制定法律或法规;分类分区保护;尽量不改变老城原貌等。(任答两点)题组二 城市的服务功能6(2013广东高考)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示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 2008 年相比,2011 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城市群城市首位度2008 年2011 年京津冀城市群1.621.52长三角城市群2.352.20珠三角城市群1.931.23辽中南城市群1.321.21A.北京 B上海C广州D沈阳解析:选 C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四大城市群中,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首位度下降

19、速度最快,所以珠三角城市群中广州的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7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A苏州市有 4 个城镇等级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解析:选 D 由图例可知苏州市有地级市、县(市、区)、乡(镇)3 个城市等级。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广,昆山等级不高。太仓、常熟、张家港等级相同,服务范围不可能层层嵌套。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可使苏州的服务范围延伸到对岸的南通,故服务范围扩大。课时跟踪检测

20、(限时 4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2014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读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回答 12 题。1作为生态城市规划,与图中功能区对应的是()A工业区、绿地、商业区、住宅区B绿地、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绿地、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解析:选 C 位于湖泊附近,应为绿地;位于郊区,应为工业区;所占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2.有关该城市功能区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厂位于该市河流上游,污染水源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C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D功能区的布局遵循了市场最

21、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解析:选 D 工厂靠近河流上游,但即使污染了河水,其流向也是远离该市,不会污染该市水源;高速公路绕过城市外围,不会对该市造成噪声污染;绿地呈环状分布,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功能区为商业区,布局在市中心和交通干线的交会处,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2014武威六中二模)读图,完成 34 题。3该城市功能区最有可能是()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C行政区D工业区解析:选 A 中心商务区、行政区、工业区人口流动相似,都是“早进晚出”,但行政区、工业区大量流出人口不会出现在 21:00;住宅区人口流动的是“早出晚归”。4.下图中,能较准确地表示该功能区主干道形态的是()解析:选

22、 C 越是主干道,人流量增大。(2014上海普陀区第一学期调研)下图所示为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读图,回答 56 题。5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通达度B技术水平C地价水平D环境优劣解析:选 C 在城市各功能活动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竞争过程中,相同功能活动付租能力相似,往往集中分布于某一地价水平区域。6.与 2005 年相比,2009 年该城市的产业分布状况是()A功能分区明显弱化B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大C制造业向城区中心集聚D近郊制造业密度减小解析:选 B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价上涨,付租能力更强的服务业向市中心集聚,付租能力较弱的制造业向地租较低的城市外缘移动,功能分区

23、明显强化。(2014山西四校模拟)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读图回答 78 题。7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8.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解析:7.C 8.B 第 7 题,中心商务区地租很高,但由于该功能区的人口日流量大而导致地租指数较低。第 8 题,高级住宅区地价较高,其地租指数要高于低级住宅区。由图可知,高级住宅区

24、应分布在该城市的西南方向。(2014开封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城镇体系示意图,回答 910 题。9甲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是()A气候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水能丰富D干支流交汇处解析:选 D 甲位于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有三个方向的河流在此交汇,运输便利。10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B乙的地域结构分化最明显C丙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甲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乙解析:选 C 甲为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最多、服务范围最大、地域结构分化最明显,但其他低级别的城市也可能有某项功能超过它;丁为乡(镇),乙为县城,丁的服务范围小于乙。(2014汕头模拟)下表所列为

25、我国四个城市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根据表中信息,完成1112 题。城镇教育设施水平星级酒店汽车交易市场大型综合超市地铁里程甲高中 2 所0 个0 个2 个0 km乙国家重点大学 26 所160 个58 个318 个440 km丙一般大学 2 所4 个1 个16 个0 km丁国家重点大学 4 所72 个33 个274 个236 km11.表中城镇等级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C甲、丙、丁、乙D乙、丁、丙、甲解析:选 D 城镇等级越高,教育设施水平越高,星级酒店数量、汽车交易市场和大型综合超市越多。12四城市中,最适宜发展国家级 IT 产业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

26、:选 B IT 产业对科技水平要求高,最适宜发展国家级 IT 产业的是国家重点大学最多的城市。二、综合题(共 52 分)13(2014重庆六区模拟)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等)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6 分)材料一 2011 年,“成渝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2013 年“两会”期间,重庆市向全国人大提交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意在

27、促进“成渝经济区”能发展为内陆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成渝经济区作为人口超过 1 亿的区域大市场,是中西部市场程度最高,产业集聚度和城市最密集的区域,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总面积 18 万平方千米。材料二 我国城市群分布及“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1)简述我国主要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及有利的自然条件。(12 分)(2)成渝城市群中,级别最高、服务范围最大的两个城市是_、_。(4 分)(3)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说明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条件。(10 分)解析:第(1)题,从右上图三个经济圈可看出我国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城市的自然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及位置等。第(2)题,

28、成都和重庆是省级行政中心,级别最高。第(3)题,运用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即可。答案:(1)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城市建设成本低;(以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适宜,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河流、湖泊较多,为城市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水源和运输条件;东部临海,位置优越,便于对外联系。(任答三点即可)(2)成都 重庆(3)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产业集聚,市场程度高;交通便利(交通改善较多,方式多样);国家政策支持;世界产业转移带动城市的发展。(任答四点即可)14.(2014乐山市第二次调研)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 分)(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

29、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商业区应该是数码_对应的区域。(2 分)(2)a、b、c、d 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请分析原因。(10 分)(3)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请选出最佳地点,并分析原因。(14 分)解析:第(1)题,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公路交通干道会合处附近。第(2)题,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城市郊外环境优美、地势较高、交通便利之处。第(3)题,钢铁工业基地选址既要考虑靠近原料、水源、交通等利于产业发展的条件,还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保护。答案:(1)(2)d 原因: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受工业废气污染少;依山傍水、河流上游,环境优美;靠近文化区等。(3)乙地。原

30、因: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少;河流下游,对水源污染小;接近铁矿等原料产地;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靠近河流,工业用水充足。(答出四点即可)第二讲城市化_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考纲要求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一、城市化的概念与表现 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表现(1)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城市化水平指标城镇数量增加,密度加大,规模扩大(2)地域的转换过程建设用地扩展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3)经济结构的变化:由

31、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1特点(1)城市化进程加快。(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主要在发展中国家。(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群带。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进入逆城市化阶段;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大部分仍处于快速城市化之中。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城市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娱乐活动的中心。2不利影响城市化过程中会带来城市环境、交通、住宅、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四、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1地域文化含义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

32、人类活动的产物。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表现: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2)实例分析以城市建筑为例:建筑布局: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欧洲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建筑风格:中国:宫廷中多楼、台、亭、阁。西方:宫廷中有喷泉、雕塑等。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特点原因起步早产业革命早水平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一些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市中心的居住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城市边缘地带发展快,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发展中国

33、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特点原因起步晚,发展快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总体水平低,且不平衡亚非国家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水平高;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发展不合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城市的压力增大;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生态造成破坏;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方法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 世纪20 世纪20 世纪 50 年代70 年代20 世纪 70 年代80 年代20 世纪 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

34、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考点常考题型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城市化进程表格数据图、坐标图考查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发展条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综合探究城市化发展的新路子及其意义例 1(2013四

35、川高考)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2)题。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774.283.79(1)19852011 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2)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 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思维流程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获取

36、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19852011 年,我国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高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因此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可知,1985 年以来我国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均逐年递增,居住用地是城市土地利用的最主要形式,城市新增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乡村人口数量不会持续增长,故 A、B 错;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乡村人口迁入城市,以机械增长为主,故 C 错;城市用地逐年递增导致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故 D正确。答案(1)C(2)D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城市化对

37、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2)进行合理规划

38、,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考点常考题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联系现实生活热点(如城市热岛、城市内涝等)考查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例 2(2012福建高考)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 B乙C丙D丁(2)2000 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思维流程第一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第二步:用

39、方法,快速锁定答案第(1)题,可用直选法,由图中信息可知丁符合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第(2)题,可用排除法,合理城市化会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C 项错误。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高级阶段,出现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人口向农村和郊区迁移,D 项错误。目前发达国家是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故 B 项错误。答案:(1)D(2)A请完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二读图析图能力(十一)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熟知典型图示1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2城区面积变化图3城区人

40、口密度变化图4城市扩展和人口流动方向示意图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图形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郊迁往乡村或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掌握判读技巧城市化进程统计图如图 1 曲线图和图 2 柱状图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判读曲线图时注意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数学的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判读时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类图示一般设置三类问题:第一类:判断城市化进程的

41、特点从图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城市规模的变化(如图 3、图 4);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如图 4);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如(图 1、图 2);是否形成城市带(如图 4)等。第二类: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根据图示中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的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图 5 中城市化进程为 acdb。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如图 2 中 E 到 F 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第三类:判断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

42、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应用“读图规范”典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下图是某地区 A、B 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 A、B 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阶段中,A、B 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2)分析阶段中,A、B 城市化的特点。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该例题中的图名镶嵌在题干中,是“某地区 A、B 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该题图示包括两层,上层为面状示意图,下层为坐标统计图,这也是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最典型的两类图示。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本题未涉及图例,但是点线面的信息变化比较复杂。在上面的示意

43、图中,城区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A、B 两城面积均不断增大;城区沿河流扩展;两城区连成一片。下面统计图显示城市中心人口密度的变化,两城区均呈现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因此推断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问题设置主要集中在对阶段、的考查上,抓住关键词是“阶段”“特点”。第阶段,分别在河流入海口处、干支流交汇处形成 A、B 城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第阶段出现人口由市中心流向郊区,导致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第阶段,两城市连成一片,形成大城市带。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考查城市化的进程和表现,关键是抓住“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

44、进程”。城市化的表现在三个方面: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本题所应用到的就是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化的进程有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城市带),本题图示正好对应这三个阶段。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本题组织答案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理术语的规范性,第(1)题既不要答成“逆城市化”,也不能用“非城市化”用语随意描述。二是信息提取完整,答案组织全面,第(2)题要注意从三个方面描述此时城市化特点。答案(1)郊区城市化。(2)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 两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2014淄博模拟)下图为城市发展阶

45、段及人口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如图所示,城市的发展阶段一般为()A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B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C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再城市化D郊区城市化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解析:选 A 图中显示,第一阶段郊外地区人口减少,中心城市人口增加,则为城市化阶段;第二阶段中心城市人口增加趋缓,同时郊外地区人口增加较多,则是郊区城市化阶段;第三阶段中心城市人口持续减少,都市圈整体人口减少,则为逆城市化阶段;最后,中心城市人口又逐渐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2)中心城市人口处在最低值的阶段是()A城市化 B郊区化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解析:选 C 图中中心城市曲

46、线与 0 坐标的有两个交点,其中右侧一个交点是人口处在最低值的阶段,此时中心城市人口持续减少、整个都市圈人口还在减少,说明处于逆城市化阶段。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 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2012浙江高考)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 19702008 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到阶段,

47、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解析:选 A 从图中可以看出,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都出现负增长,表明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 正确;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中心城区人口呈减少趋势,B 错误;阶段后,费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转负,说明其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C 错误;从到阶段,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大致由0.8%变为0.3%,只能说明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迁出的数量变小,而不是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2影响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解析:选 B 波士华城市带作为世界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交通已比较完善,A

48、 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前期由于污染严重,人口向外迁移,之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口逐渐回流,B 正确;美国人口政策在 19702008 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C 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主要是人文因素,而不会是自然环境,D 错误。3(2013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材料二 图 1 是 2011 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

49、构规划示意图,图 2 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图 1图 2(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主要体现在_(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苏南地区_苏中地区_苏北地区_。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引导

50、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解析:本题考查城镇化的差异和发展特点、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区域发展方向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读图即可看出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差异,城镇化水平主要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第(2)题,城镇化进程特点可以从起步早晚、速度快慢、水平高低等角度分析。第(3)题,优势条件主要从受上海市的影响角度分析。规划淮安增长极可以带动苏北地区的发展。第(4)题,城镇化不能只追求数量和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发展过程中还要注意区域的协调发展。第(5)题,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发展要立足本区域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结合三个

51、选项所述的发展策略,即可进行匹配。答案:(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4)质量(内涵发展)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5)题组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2011江苏高考改编)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45题。4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是()ABCD5防治城市内

52、涝的措施有()兴建污水处理厂 疏浚河道 加强道路建设 完善排水系统ABCD解析:4.A 5.C 第 4 题,由题图可以看出,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因为城市硬化路面多,下渗少,导致洪峰提前);是自然状态下的洪水过程线;是修建水库后,受到水库调节的洪水过程线;是自然状态下的地下径流过程线。第 5 题,防治城市内涝,可以采用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提高城市地表水的泄流速度。课时跟踪检测(限时 4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2014北京东城区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

53、城市人口数量增大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2从阶段到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城区交通拥堵 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 BCD解析:1.B 2.D 第 1 题,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第 2 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区交通拥堵、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所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2014山西诊断)下图为我国两省区 1965 年至 2011 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 34 题。3.下

54、列关于辽宁、广东城市化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辽宁省早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其起步早,并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B辽宁省后期城市化发展缓慢,是因其经济衰退,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减小C广东省城市化起步晚,是因其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工业化水平落后D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外资企业的建立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解析:选 D 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外资企业的建立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辽宁省早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其起步早,但并未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辽宁省后期城市化发展缓慢,但城市人口数量并没有减小;广东省自然条件优越。4目前制约两省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A农村

55、剩余劳动力不足B城市基础设施落后C国家严格的户籍制度D区域资源与能源短缺解析:选 D 制约两省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区域资源与能源短缺,广东本地资源和能源短缺,而辽宁由于资源和能源开发时间过长,区域资源和能源也出现短缺现象;辽宁剩余劳动力充足;广东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户籍制度不是制约两省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2014河南联考)2011 年 6 月 8 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确立了我国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即以东西向的陆桥通道和长江通道为横轴,以南北向的三大铁路通道为纵轴,以主要的城市群为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

56、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读我国超大城市群和城镇密集区分布图,回答 56 题。5.在“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中,超大城市群和城镇密集区最少的通道是()A沿海通道B长江通道C京广通道D包昆通道解析:选 D 超大城市群和城镇密集区最少的通道是包昆通道。6构建“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的意义不包括()A优化东部沿海城市群布局B使中西部城市化水平超过东部沿海C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D使东中西部城市化格局日趋合理解析:选 B 构建“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的意义不包括使中西部城市化水平超过东部沿海。(2014德州模拟)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读

57、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路径及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图,完成 78 题。7.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19652005 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B19752005 年间,城市化进程慢于世界平均水平C19851995 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D19952005 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解析:选 D 纵坐标代表城市化进程速度,横坐标代表经济发展速度。19752005 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增大,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快于世界平均水平;曲线斜率显示,19851995 年间城市化进程慢于经济发展,19952005 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8我国城市化

58、属于图中的()A型B型C型D型解析:选 C 目前我国的人均 GDP 比较小,城市化水平也较低,所以属于型。(2014济宁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图,完成 910 题。9.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B甲交通拥挤;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C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解析:选 B 城市土地供应紧张势必导致地价上涨;城市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下降,将使一部分人口和企业迁离城市。10图示现象可能导致()A市中心人口大幅增加B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D中心商务区

59、逐渐向郊区迁移解析:选 C 卫星城可以分散一部分大城市职能,对大城市起到减轻人地矛盾、改善环境的作用。城市化水平并没下降,反而有所上升;中心商务区也不会向郊区迁移。(2014陕西模拟)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 1112 题。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关水文气候数据XY降水量(mm)675.0644.5径流总量(mm)405267地表径流(mm)33796地下径流(mm)68171蒸发量(mm)270377.511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 XY 的含义分别是()A X 表示城市中心区,Y 表示

60、郊外平原区B Y 表示城市中心区,X 表示郊外平原区C Y 表示城市中心区,X 表示郊外平原区D X 表示城市中心区,Y 表示郊外平原区解析:选 A 受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比郊区大,故 X 表示城市中心区,Y 表示郊外平原区。由于城市绿地少、建筑用地多而地表径流汇集快,图中的径流汇集最快,故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是曲线。12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A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B地下水位的上升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C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D降水量减少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

61、规模解析:选 C 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扩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不易得到补给,水位不会上升,地表径流总量也不会减少;城市雨岛效应会增加市中心的降水量;但硬化地面没有涵蓄水源的功能,故蒸发量和下渗量会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既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又有利于增大地表蒸发。二、综合题(共 52 分)13(2014青岛市模拟)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4 分)材料一 19962004 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图。材料二 1996 年和 2004 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表。用地类型1996 年2004 年面

62、积(hm2)比重(%)面积(hm2)比重(%)建设用地73 682.626.0688 794.837.3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0 875.325.0172 251.295.94交通5 973.970.499 105.620.75水利6 833.330.567 405.900.61未利用地162 425.7413.37158 607.2213.05(1)简述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并据此推测在这一阶段该市的城市化特点。(12分)(2)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2 分)解析:第(1)题,简述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要从总、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趋势推测这一阶段

63、该市的城市化特点。第(2)题,对表格中 1996 年和 2004 年数据逐项对比。答案:(1)总体上耕地面积减小,建设用地增加。19961998 年,耕地大量减少,建设用地增加很快;19992001 年,耕地减少幅度较小,建设用地增加幅度较小;20032004年,耕地又呈现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度的增加。特点:城市化加速发展。(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长较多,交通用地增长相对较少(可能进一步加剧交通问题),城市土地用地结构不尽合理;未利用土地比例较高,闲置土地较多。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 分)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

64、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的“纳瑟姆”曲线图。纳瑟姆曲线表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体上都经历的类似正弦波曲线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拐点:当城市化水平在 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市化水平超过 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失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水平超过 70%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后势失再次趋于平缓的

65、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材料三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 16 时的气温差表。时间1 月2 月7 月10 月全年平均气温差()5.26.05.46.05.5(1)从 1990 年到 2030 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8 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12 分)(3)据材料三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8 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

66、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