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358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5.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0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生物与环境 第12讲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2讲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 保护 教师知识必备 1 2017江苏卷 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高考真题回顾【答案】D 【解析】生态建设工程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丰富度,使群落结构复杂化,增加生态系统的类型,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价值),A、B、C项正确,D项错误。2 2017海南卷 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

2、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答案】D【解析】加强管理后,野生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加大,种群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D项解释合理。3 2016全国卷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如物质循环在生物圈范围内循环往复,而能量流动则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A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不能反复利用的,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是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思想,C项正确。人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但要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前提,D项正确。4 20

4、16全国卷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C【解析】鹰迁入后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植物蝉螳螂黄雀鹰,因此,鹰的迁入会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而黄雀数量减少会导致螳螂数量增加,进而使蝉的数量减少,A项错误。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细菌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5、D项错误。5 2017江苏卷 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图121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21(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

6、。(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竞争 (3)物理 等距取样(4)浮游生物类(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解析】(1)采矿导致地表下沉,土地虽然荒废无法利用,但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2)杂食性鱼类以昆虫为食,二者存在捕食关系;昆虫、杂食性鱼类同时以水草为食,它们之间又存在竞争关系。(3)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属于物理信息,所以,雄蛙通过叫声这种物理信息求

7、偶。调查蛙卵的密度,适宜用等距取样法。(4)水草腐烂后,与其存在竞争关系的浮游生物数量首先增加。(5)杂食性鱼类、底栖动物类、滤食性鱼类以生产者(水草、浮游植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同时,它们又以初级消费者(底栖动物类、浮游动物类)为食,所以又属于次级消费者。以蛙类为食,同时又可能被猛禽所食的动物,可能有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等。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主干整合 1理清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营养结构(1)记准生态系统中三大类功能类群的作用生产者:可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_生物,是生态系统的_。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有利于植物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分解者:可将动植物遗体、粪便等中的有机物

8、分解为_,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核心考点探究 自养基石物质循环无机物(2)“三判”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其是否为“自养”生物,若为自养生物,则为生产者。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寄生、捕食、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残骸等转变成无机物,即营“腐生”生活,如蚯蚓。(3)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的“三个角度”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甚至可能不属于同一物种。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

9、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2掌握能量流动的4个去向、3个关系式及2个特点 图122(1)去向_消耗,以_形式散失;流入_(最高营养级无该去向);流入_;暂时_(定时分析考虑)。呼吸作用热能下一营养级分解者未被利用(2)关系式摄入量同化量_。一个营养级的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属于_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一部分。同化量用于_的能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同化量_。(3)特点:_、_。粪便量上一营养级生长、发育和繁殖呼吸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图123(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和碳酸盐。(2)碳在生物群落

10、中的存在形式:_。(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_(主要)、_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_和_实现的。(4)碳循环的特点:_、反复利用、循环流动。CO2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全球性4信息传递的“三种类型”与“三类功能”(1)巧辨信息种类 通过行为(肢体语言)传递_信息。通过色、声、磁、温度等传递_信息。通过化学物质(或气体)传递_信息。(2)速记信息传递功能 对“个体”强调生物_所必需。对“种群”强调“_”所必需。对“生态系统”强调“调节_”及“维持_”。行为物理化学生命活动生物种群繁衍生物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稳定【高分必知】1.正确的划“

11、”,错误的划“”。(1)生态系统的结构只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2)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3)食物网中的两种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4)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而不循环的,原因是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再同化,以及捕食关系一般是不可逆转的。()(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都相等。()(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8)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

12、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9)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0)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答案】(1)(2)(3)(4)(5)(6)(7)(8)(9)(10)【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自养细菌(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是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3)食物网中的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和竞争两种种间关系。(4)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生产者同化的能量。(5)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的热能不能再被利用,以及食物链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13、一般是不可逆的,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而不循环的。(6)一个生态系统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等。(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且物质是循环往复的,但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9)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0)信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往往是双向传递的。2理性思维,规范表达。(1)生态系统中相邻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否一定在10%20%之间?_(2)能量可以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流向分解者,那么,分解者同化的能量能否被生产者或消费者利用?试举例说明。_【答案】(1)不一定。(2)分解者同化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利用,但可以被

14、消费者利用,如人可以食用蘑菇。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防治农田害虫,是为了使能量尽量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D不同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差别不大 考法提炼 考法一 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防治农田害虫,使农田中农作物固定的能量尽量少地流向害虫,而保留在农作物中被人类所利用,从而使能量尽量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正确;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C错误;

15、不同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往往差别很大,D错误。22014全国卷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和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6、12.80 10.30 0.48 226.50 【答案】(1)如图 (2)捕食 消费者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解析】(1)根据题干获取的信息为“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分析题表,戊含有的能量最多,应属于第一营养级,属于生产者;乙和丙所含能量处于同一数量级并且二者之和(23.1)介于戊能量值的10%20%之间,故乙和丙应同属于第二营养级;甲所含能量介于第二营养级的10%20%之间,应属于第三营养级;丁所含能量介于第三营养级的10%20%之间,应属于第四营养级,由此绘出食物网。(2)由上述食物网得出,甲和乙两种群间具有捕食关系。

17、戊所含能量最多,属于生产者,其他几个种群均属于消费者。(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碳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技法提炼】营养结构的确定方法(1)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含量越高,营养级级别越低。(2)根据生物富集作用的特点可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个体中有毒物质的浓度越高,营养级越低的生物个体中有毒物质浓度越低,据此可确定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3)根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可确定相邻两个营养级能量差别在510倍,若能量相差不多,则应列为同一营养级,如据图中四种生物同化的有机物量的比例,可确定其营养结构如图所示。图124 3图125为

18、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图125 A.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图中d包含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 C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D某有毒物质污染湖泊,次级消费者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往往比生产者多 考法二 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相关计算【答案】B【解析】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其数值为a,A项正确;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的一部分,因此不在d所包含的范围内,B项错误;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

19、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00%b/a100%,C项正确;导致湖泊被污染的某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在各个营养级生物体内富集,因此次级消费者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往往比生产者多,D项正确。4回答下列有关荔枝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1)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2)如图126表示某果园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和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图126(3)该果园有食物链:荔枝(W1)丽金龟(W2)食虫鸟(W3),括号

20、内为该生物种群每年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1/5W1,其主要原因是_。【答案】(1)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被分解者分解和储存在未分解的枯枝落叶中(2)A B 20%(3)还有部分能量流入与丽金龟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解析】(1)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储存在未分解的枯枝落叶中。(2)图示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初级消费者,生产者A和分解者B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

21、6)(7.5106)100%20%。(3)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该果园有食物链:荔枝(W1)丽金龟(W2)食虫鸟(W3),括号内为该生物种群每年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1/5W1,其主要原因是还有部分能量流入与丽金龟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易错提醒】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4点提醒(1)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或“同化”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或“储存”。(3)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

22、态系统,故能量流动为单向而不循环。有些分解者可为消费者提供能量,如蘑菇可为人提供能量,蚯蚓可为鸡提供能量等,但分解者不可为生产者提供能量。(4)能量利用率是指流入最高营养级(如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需要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B.金龟子遇敌害从植株上滚落装死属于行为信息 C.猎豹和斑马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 D.用性外激素干扰害虫雌雄交尾,可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考法三 考查生态系统的其他功能及综合应用【答案】A【解析】在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

23、生物之间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A项错误;金龟子遇敌害从植株上滚落装死属于行为信息,B项正确;猎豹和斑马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C项正确;用性外激素干扰害虫雌雄交尾,可有效控制害虫数量,D项正确。6用生态学观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B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其目的是保持生态平衡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答案】D【解析】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A项错误;清除田间杂草和鱼

24、塘中肉食性的“黑鱼”,其目的是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B项错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项错误;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增加生物种类,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D项正确。7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多次陷入严重雾霾之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含碳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如图127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B1B3)、C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27(1)图中的AB1B2B3构成了_,该生态系统

25、的_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2)碳元素通过_进入生物群落;图中B1、B2、B3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3)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猎捕后者,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4)汽 车 尾 气 是 产 生 雾 霾 的 重 要 原 因 之 一,你 认 为 应 采 取 的 治 理 措 施 是_(至少两条)。【答案】(1)食物链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自我调节(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改善燃油的品质;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大量植树造林【解析】(1)据图分析,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AB1B2B3构成了食物链

26、,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2)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图中B1、B2、B3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猎捕后者,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汽车尾气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改善燃油的品质;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大量植树造林等。【技法提炼】1.巧辨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1)常考图示 图128(2)突破方法 先据双向箭头“”确定“大气中的CO2库”与“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1”个指入箭头的为“生产者”(如图甲中A,图乙中1

27、,图丙中E),有1个指出箭头的为“大气中的CO2库”(如图甲中B,图乙中4,图丙中A)。最后据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及各生物均指向分解者确认各级消费者及分解者(如三个图中分解者为图甲中D、图乙中3、图丙中C;图丙中F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B为三级消费者)。2巧抓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关键词”(1)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范围为食物链各营养级。(2)物质循环:元素反复利用、循环流动,范围为生物圈。(3)信息传递:往往具有双向性,范围为“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主干整合 1理解两种稳定性的“关键词”(1)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_,与物种丰富度、结构复杂程度呈_

28、相关。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2)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_,一般与抵抗力稳定性高低呈_相关,但有些抵抗力稳定性很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很弱,如荒漠生态系统。(3)在遭到“同等程度”破坏时,一般抵抗力稳定性强者,其恢复力稳定性_。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保持原状正低恢复原状负弱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其基础是_(即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如图129所示:图129 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3理清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面、三种价值与四类保护(1

29、)三个层面:_多样性、_多样性、_多样性。(2)三种价值 注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_其直接价值。(3)四类保护措施:_、_、生物技术保护、法制保护。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大于就地保护易地保护【高分必知】1.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害虫数量对其天敌数量的变化一定存在反馈调节。()(2)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3)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田鼠,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

30、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5)受到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6)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7)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8)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9)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答案】(1)(2)(3)(4)(5)(6)(7)(8)(9)【解析】(1)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2)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时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1、,原因是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3)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则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弱。(5)湖泊受到污染后鱼类的死亡加剧了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6)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空洞。(7)距排污口越近的地方有机污染物越多,需氧微生物越多,水中溶解氧含量越少。(8)引入的物种如果过度增长,对本地物种造成威胁,则属于生物入侵。(9)尚不清楚的生物的使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2理性思维,规范表达。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什么?_ _【答案】低

32、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高低不能只通过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多少来体现 C弃耕农田长满杂草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D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维持不变 考法提炼 考法一 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调节机制【答案】D 【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某生态系统中,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的高低,其稳定性高低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有关,B正确;弃耕农田长满杂草后,生物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变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正确;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

33、系统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22如图1210是负反馈调节的模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以下各项叙述与图示模型不符的是()图1210 A甲表示种群数量增多,乙表示种内斗争加剧 B甲表示水体污染加剧,乙表示鱼、虾死亡数量增多 C甲表示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乙表示捕食者数量增多 D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乙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答案】B 【解析】种群数量增多使种内斗争加剧,而种内斗争加剧抑制了种群数量增多,属于负反馈调节;水体污染加剧,使得鱼、虾死亡数量增多,进而加剧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使得捕食者数量增多,进而抑制被捕食者数量增多,属于负反馈调节;

34、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技法提炼】解读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考法二 考查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 3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K/2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对于自然资源,我们应反对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 D只有正确处理人与

35、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答案】A 【解析】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因过度食用牧草导致草原逐渐被破坏,进而导致草原上牲畜的环境容纳量降低,A错误;“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K/2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B正确;对于自然资源,我们反对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但绝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C正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D正确。【技法提炼】据“地点”或“手段”快速确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在被保护对象“原生存地”进行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就地保护。(2)将被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予以保护易地保护。

36、(3)利用生物技术(如建立种子库、精子库)对濒危物种的基因予以保护。1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腐生细菌和真菌占据了多个营养级 B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1 kJ能量 C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腐生细菌、真菌 教师备用习题【答案】C【解析】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食物链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A错误;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的能量是10010%10%10%0.1 kJ,B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7、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只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正确;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树(生产者),D错误。2如图是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中有2条食物链 B组分1、2、3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C食物网中组分3中同一生物可以处于不同营养级 D碳元素在三个组分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答案】C【解析】组分1、2、3分别为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组分1和3中生物种类未知,无法判断有几条食物链;生态系统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外,还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在食物网中同一生物可以处于不同营

38、养级;碳元素在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答案】D【解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A错误;目前尚不明确的使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属于易地保护,C错误。3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4某地草场中有如下食物

39、链:牧草野兔鹰。如图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的个体数量的相对值。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的个体数量、总能量都是最多的 B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 C丙表示鹰,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 D甲在不同地段、不同层次上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食物的原因造成的【答案】D 【解析】物种甲是牧草,其个体数量、总能量都是最多的,A正确;食物链为甲乙丙,因此物种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由于食物增多,其数量会增加,B正确;食物链为牧草野兔鹰,由于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丙表示鹰,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C正确;物种甲是牧草,在不同地段、不同层次上的个体数量不

40、同,主要受光照的影响,D错误。5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等向同伴传递信息,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答案】B 【解析】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这一动作向同伴传递信息,这属于行为信息,A错误;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6如图为某条小河从高山湖泊汇入大河的示意

41、图,其中食品工厂、村庄会向小河中排污(含大量有机物)。(1)高山、河流、村庄中的生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_。(2)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混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_稳定性;若过度排污,将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锐减。(3)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生长的是低矮的草,甚至有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_ _。(4)小河边的芦苇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答案】(1)物种组成 太阳能和食品工厂、村庄排污中的有机

42、物中的能量(2)抵抗力 生物多样性(3)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直接和间接 【解析】(1)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但也有工厂、村庄排放的污水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2)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混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若过度排污,将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小河边的芦苇可以用于造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其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7

43、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_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_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保护。(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是_。(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

44、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_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结合生物多样性知识解释其原因:_ _。【答案】(1)无机环境 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就地 (2)直接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3)环境容纳量 K/2(或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解析】(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方面,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要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

45、战略。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2)游客旅游观赏景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8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图为某总面积为300 hm2 的湿地受有害物质

46、 a 污染后,有害物质 a 的浓度在各营养级部分生物体内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说明了_。(2)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燕鸥种群的K值为 1200 只。当燕鸥的种群密度为_只/h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燕鸥的同化量除用于呼吸消耗之外,还用于_等生命活动。(3)虹鳟为从国外入侵的肉食性鱼类,若有M条虹鳟进入该湿地生态系统后快速繁殖,每月以倍数增长,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理论上讲,t月后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为_。但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_ _。【答案】(1)营养级越高,有害物质含量越高(或有害物质a具有生物富集现象)(2)2 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Mt 当种群密度增大

47、时,种内斗争加剧,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增长变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1)图示说明了营养级越高,有害物质含量越高。(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一般为K/2,即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所以当燕鸥的种群密度为120030022(只/h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燕鸥的同化量除用于呼吸消耗外,还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3)结合题意可知,虹鳟种群数量的增长符合“J”型增长模式,即t月后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为Mt。由于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故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9图为某植食性鱼类养殖池塘中部分能量的

48、流动图,其中ah表示能量(单位:kJ)。请回答下列问题:(1)养殖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流经该养殖池塘的总能量为_(用字母和数字表示)kJ。(2)图中植食性鱼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用字母表示)kJ。若该养殖池塘被人承包后,增投了多种其他藻类和鱼类,则该生态系统的_增强。(3)调查者发现,光照充足时的鱼类产卵量大,光照属于_信息。调查者还发现该生态系统中植食性鱼类和次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大于植物固定的总能量,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_(填“违背”或“不违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原因是_ _。(4)据图分析,若要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池塘养殖者应采取的措施有_。【答案】(1)群落

49、(a7)(2)d 抵抗力稳定性(3)物理 不违背 植食性鱼类和次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大部分来自饲料中的化学能 (4)减少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和增加有机物输【解析】(1)养殖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据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此外该生态系统还有有机物的能量输入,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25(a7)kJ。(2)根据题图分析可知,d表示植食性鱼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该养殖池塘被人承包后,增投了多种其他藻类和鱼类,则动植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导致抵抗力稳定性增强。(3)光照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植食性鱼类和次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大部分来自饲料中的化学能,所以植食性鱼类和次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大于植物固定的总能量,并没有违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4)据图分析,若要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应该减少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和增加有机物输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