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素养评价(二)(120分钟120分)一、阅读鉴赏(5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醉 花 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B.帘卷西风“西风”指秋风,在古诗文中,“东风”常指春天,“南风”常指夏天,“朔风”常指冬天。C.东篱把酒黄昏后“东篱”暗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与
2、后文的“黄花”相照应,“黄花”即菊花,词人借此表达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向往。D.“醉花阴”与“声声慢”都是词牌名,“醉花阴”是词人早期的作品,而“声声慢”是词人南渡后晚年的作品。【解析】选C。C项,“黄花即菊花,词人借此表达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向往”错误,“人比黄花瘦”写词人重阳佳节独对西风中瘦菊的孤寂之情,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本首词里的“愁”和她写的声声慢里的“愁”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你学过的这两首词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要求比较两诗词中的“愁”的异同,考生可比较“愁”的抒发方式、愁的浓烈程度、愁的内容、愁的原因等。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写的是一个贵妇人的闺怨离愁,所以是“薄雾浓云愁
3、永昼”“半夜凉初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愁”发端,愁得迷蒙而华丽,展现思念丈夫的相思之情。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词末点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胸臆,词人晚年的景况和心境不是一个“愁”字能够形容 出来的,词写的是国破家亡、夫死、离乱的悲惨境遇中的凄楚沉痛。答案:(1)醉花阴以“愁”发端,声声慢以“愁”作结。醉花阴以愁发端,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老,此三愁也。三种愁思聚于一处,借酒浇愁,不胜酒力,酒醒之后愁绪更浓。声声慢在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赋予了它更深广而厚重的内涵:丧夫之痛、亡国之悲、孀
4、居之苦、沦落之愁以及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的所有无助与无奈,而这些“怎一个愁字了得”。(2)醉花阴中所见的愁是迷蒙而华丽的,声声慢中所见的愁是孤寂而凄清的。醉花阴通过摹愁态、绘愁容,抒发了一位敏感多才的少妇在 重阳佳节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声声慢通过设愁境、布愁景,抒发了一个凄怆孤孀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离乱的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15分)把栏杆拍遍 梁 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生于金 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二十二
5、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 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掌书记,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 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 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弃疾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
6、,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纸笺,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八百多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那首著名的破阵子。我敢大胆说一句,破阵子这首词除了岳飞的满江红可与
7、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诗词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代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 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提刀拍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
8、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辛词比其他文人诗词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 是要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 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 熬。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捶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 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
9、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 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 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捶打时才可 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 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 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其为官,却为他准备了 锤炼思想和艺
10、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 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捶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 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 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 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 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 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从
11、“沙场秋点 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 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经历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 成熟过程。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 人,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当的吗?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他的 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集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概述辛弃疾一生的经历,既是对第一段内容的具体解释,也为下文全面展开评述做了必要的铺垫。B.第段通过苏轼与辛
12、弃疾的比较,说明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捶打时才可能成为真正的诗人。“身穷诗乃亨”,就是这个道理。C.最后一段是全文内容的总结,高度评价辛弃疾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也阐明了作为文人具有才能和思想的重要性。D.本文以议论为主,兼具记叙、抒情,笔力纵横驰骋,内容博杂丰富,见解独到深刻,有散文大家之风。【解析】选B。B项,“才可能成为真正的诗人”对原文理解有误,原文是“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捶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故本题选B项。4.概括说明为什么作者认为辛弃疾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6分)答:【解析】文章第段就总
13、体评价了辛弃疾的历史唯一性:“中国历史上由行伍 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 疾。”第段,“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时隔 八百多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第段,“辛词比其他文人诗词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 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这表明辛弃疾的词作具有唯一性: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抹成的。第段,“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
14、或被弃中受煎熬。”由此得出辛弃疾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的原因的第三点: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集三重身份于一身。答案: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就是辛弃疾;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抹成的;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集三重身份于一身。5.作者为什么说“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答:【解析】阅读原文,结合全文五处“拍栏杆”的描述和文章里对辛弃疾的分析 评价得出结论。找到有效的答案。“把栏杆拍遍”引用
15、辛弃疾的水龙吟,能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根据“把栏杆拍遍”的含意,结合着辛弃疾的“爱国 志士、爱国词人的双重身份”从词的风格特点、人物形象角度作答。第段,“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提刀拍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人物的动作是人物的思想情感的外化,所以要由 他的动作分析到他的心理活动:这里“把栏杆拍遍”,传神地描述了词人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英雄形象。“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包蕴性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另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遍”说明拍的次数多,心中郁愤深,正切合他报国无门,只能写诗填词的无奈与感伤。结构上,“把栏杆拍遍”
16、还是全文的文眼,它巧妙而形象地概括了词人的一生,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本题从“把栏杆拍遍”的动作到辛弃疾的心理活动等方面分点作答即可。答案:“把栏杆拍遍”这一动作,传神地描述了词人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英雄形象;从这一动作中,我们可以窥见辛弃疾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后,复杂真实的内心:不满、愤懑、焦虑、等待、企盼(或:这一动作十分形象地传达出辛弃疾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后,有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把栏杆拍遍”还是全文的文眼,它巧妙而形象地概括了词人的一生,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9分)永 遇 乐 刘辰翁
17、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无寐,满村社鼓。【注】创作此词时,临安被元军占领已两年,南宋残余政权濒临灭亡,词人蛰居在临安附近乡村。李易安永遇乐:李清照南渡后,常怀京洛旧事而赋上元永遇乐词。缃帙:书籍、书卷。鄜州:州名。“安史之乱”中杜甫被叛军困在长安,写下“今夜鄜州月,
18、闺中只独看”的诗句。(n):油灯。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月明云淡,景色可嘉,却引发词人突兀一问,这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忧伤。B.元宵节全城因风雨而冷落不堪,无处游玩,词人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C.词人写李清照的经历、心绪,实则是抒发自己与李清照相同的郁闷之情。D.词人无路可走,无家可归,申诉了流离之苦,更突出了深沉的家国之痛。【解析】选B。B项,“元宵节全城因风雨而冷落不堪”表述有误,词中“满城似愁风雨”是写元宵节满城本无风雨却如有风雨,满城都处在宵禁之中,冷落不堪,词人借此表达了国土沦亡后的悲伤之情。7.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
19、解析】答题时要结合句子和注释找出手法,不仅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还要分析手法表达出的作者的情感或达到的艺术效果。如,昔日“香尘暗陌,华灯明昼”,今日“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的对比,抒发国家衰亡的哀痛。“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运用杜甫的典故,抒发离乱流落、无家可归的凄苦心情。“空相对,残无寐,满村社鼓”三句中以“满村社鼓”的乐景反衬一己之悲情,抒发临安沦陷后的寂寞悲苦心情。词人借景抒情,全词情景交融,抒发词人情感,应找出词中所写的景色,分析景物特点,并分析景物中蕴含的感情。同时注释给了提示,运用了李清照和杜甫的典故,应结合诗词了解典故的用意。答案:(1)对比。上阕以临安今昔不同的春景春事特别是
20、元宵况味,穿插对比,抒发国家衰亡的哀痛。(2)用典。下阕用杜甫被叛军困在长安,月夜里思念鄜州的亲人的典故,抒发离乱流落、无家可归的凄苦心情。(3)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满村社鼓”的乐景反衬一己之悲情,抒发临安沦陷后的寂寞悲苦心情。(4)情景交融。“禁苑娇寒,湖堤倦暖”既是描写昔日临安宫苑,湖堤天气,寒暖适宜,也是借景抒发对昔日临安太平景象的深情眷恋。“断烟禁 夜,满城似愁风雨”,景中含情,满城都处在宵禁之中,似处于风雨之中,包含词人的忧虑之情、凄苦之情。(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9分)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
21、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旁、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曹瞒:曹操小名阿瞒。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气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B.相对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本词对赤壁大战的场面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C.“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
22、工之妙。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解析】选A。A项,“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气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错误。本词气势平淡,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9.此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6分)答:【解析】作答本类题型,应通读全词,结合具体诗歌内容对其作用进行分析概括,概括时如有手法,点明手法,并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对手法进行解释分析,注意结合主旨。相同点:两首词都引用周郎故事,即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同时都运用了
23、衬托手法来表达词人情感。不同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年轻儒雅,用“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周瑜的意气风发、年轻有为;用周瑜衬托对比出自己的“早生华发”“壮志难酬”;满江红赤壁怀古中用“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写出了周郎当时军事力量之强,衬托词人当时国家国力之衰弱,抒发对国势衰颓的无奈忧伤之感。答案:同:都是用来衬托;异:苏词是要用周郎的年少有为来反衬自己的老大无功,戴词是用周郎破曹军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五)名篇名句默写。(8分)10.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道:“_,_。”(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生动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4)诗词讲究借鉴,温庭筠词有“梧桐树,三更雨”句,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则意近之。答案:(1)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4)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二、语言应用(20分)(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
25、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 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 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 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 北,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 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 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
26、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B.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 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D.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解析】选B。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 境,二是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
27、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 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以及:连词,表示 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乃至:连词,连接并列 词语,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语境中“宁夏”是相对偏远 的地方,应选“乃至”。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指可能性很 大。语境是说竹简变腐烂的可能性大,选“容易”。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 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仍然:表示情况 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语境是说至今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表示情况持续,应 选“仍然”。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
28、“但是”“可是”“却”等与它 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事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然而:从另一方面 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段中后面有“但是”,可知应选“虽然”。故选B。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解析】选C。根据后面的文字“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可以推知括号里是写甲骨文相对于铭文简化的原因,因此句式选
29、用“由于所以”更好,且主语应当是“甲骨文”,排除B、D两项。句子强调的应当是在龟甲、兽骨上刻字困难,所以相较于铭文来说,甲骨文的字体简化较多,A项把“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放在前面不恰当,排除A项。故选C。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B.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C.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D.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
30、”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解析】选D。“对于文字本身来说”句式杂糅,应当改成“对于文字本身”或“就文字本身来说”,排除B、C两项;“在甲骨文”一句成分残缺,应在后面加上“中”,即“在甲骨文中”,排除A、C两项;“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中“已经”语序不当,应放到“它”后面,排除A、B两项。故选D。14.北宋有三位词人对词的发展都做了大胆的“变革”,请分别概括他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变革”的主要成就。每点不超过10个字。(5分)词至柳永一变,他把词从深闺重楼里拉出来,词的抒情主人公不再是深闺里的思妇怨女,而是市井平民;他采纳市井心声,因而“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他
31、还开创了慢词长调,改变了以小令为绝对主体的传统体式。苏轼是柳永之后对宋词进行变革的全能“天才”,他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逐步诗歌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创了豪放词风,把词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被称为北宋词“集大成者”的周邦彦,精通音律,词格律严谨,把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格律发挥到了极致;内容上,他能融合诸家长处,使词雅俗共赏。内容上形式上柳永使词市井化(或平民化)苏轼周邦彦答案:开创慢词长调“以诗为词”(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创豪放词风 融合诸家之长(或使词雅俗共赏)使词的格律更严谨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32、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_。他出仕时,正赶上王安石变法。他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独立人格,不完全赞同王安石的观点。他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_,被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变法失败,司马光派执政。按说苏轼可以翻身了,可他的独到见解和独立人格依然故我,又不赞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_,不曾飞黄腾达。又过了数年,司马光派失势,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又被贬官。司马光执政时宋哲宗的年号是“元祐”,这一时期反对变法的一派官员被称为“元祐党人”,并被打入“另册”,苏轼的名字自然也在册中。此后苏轼被一贬再贬,直至贬到遥远的海南岛。【解析】根据第空后面的内容可知,空应主要讲苏轼的
33、仕途,且和前面的“春风得意”形成对比,即“但仕途多舛”;第空,根据前面“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及后面的“被贬到外地做官”可知,空填写的内容应该是说他不被变法派赏识,即“因此不被变法派赏识”;第空,根据前面的他“又 不赞同司马光新法”及后面的“不曾飞黄腾达”可知,空填写的内容应该是说他也不得司马光派的赏识,即“于是他又不得司马光派的赏识”。答案:但仕途多舛 因此不被变法派赏识 于是他又不得司马光派的赏识 三、写作表达(50分)16.微写作(10分)2020年初,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率队赶往武汉,再战防疫前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请你以“钟爷爷,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
34、歌)。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答:【写作指导】题目要求以“钟爷爷,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续写,写作的对象是钟南山爷爷,称呼、语气要得体,考生需要准确了解和运用钟南山的事迹、品质;写作内容上,可以表达对钟爷爷的感激之情、崇敬之情,也可以表达以钟爷爷为榜样,努力学习,将来勇担重任、回报祖国的情怀;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要融入真我,挖掘感动点,力争写出感情真挚、富有文采的文字。【参考例文】感谢您耄耋之年,临危受命,不顾安危,奔赴抗疫一线,家国情怀永远是您最厚重的底色。病毒无情人有情,我们无疑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您和像您一样“不论生死,不计报酬”的医护人员,替我们默默守护,才有了我们的和平与安宁。孤山屹立
35、不倒,目光所至,皆为天下苍生!我愿以您为榜样,用知识缝制铠甲,用实力锻造利剑,在不远的将来,披甲上阵,守护静好岁月!感谢有您,唯愿山河无恙!17.大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高一年级要组织诗歌朗诵会,高一家长的QQ群里议论纷纷 甲:诗歌朗诵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我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乙:高考会考诗歌朗诵吗?如果不考,何必浪费学习时间?学校要现实一点。丙:孩子搞诗歌朗诵怎么都没得到我的同意?我好歹也要知道他在学校做些什么。丁:我不懂诗歌,但我相信老师的安排自有他们的道理,我们没有必要干预。对于以上议论,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个字的文章。
36、【写作指导】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围绕学校举办诗歌朗诵会,有几位家长发表 看法。甲认为“诗歌朗诵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我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这是对学校举办诗歌朗诵会持肯定态度,能够认识到诗歌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乙认为“高考会考诗歌朗诵吗?如果不考,何必浪费学习时间?学校要现实一 点”,这是把学习与诗歌朗诵对立起来,是对学习的误解,也是唯成绩论的家 长的代表;丙认为“孩子搞诗歌朗诵怎么都没得到我的同意?我好歹也要知道 他在学校做些什么”,这位家长有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但没有认清自己的 权限;丁认为“我不懂诗歌,但我相信老师的安排自有他们的道理,我们没有必要干预”,这位家长选择全权放手,信任学校的安排
37、,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据此,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观点,或赞扬,或批判,或辩证看待来写作,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三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也可以综合立意。这篇作文审题有难度,立意也比较复杂,考生要先梳理清楚自己的观点和思路,然后再写作。参考立意:(1)诗歌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能够让学生更加健康 成长;(2)莫让功利化的学习影响孩子的精神健全;(3)家校合作,共育栋 梁;(4)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参考例文】我的世界不能没有你 有人说数理化是固体,它代表着科学的严谨与坚定,容不得一丝变动;有人说音体美是液体,它代表着川流不息悠扬婉转的旋律与动感十足的魅力,无拘无束没有固定的形式;而我要
38、说:“诗歌,你是气体,你代表着广博、深邃与悠远。”我的世界不能没有你,没有你我就不能呼吸,难以生存。你散发的是馨香的气体,你那芬芳的气味,传承千年,流转不息。从诗经中劳动人民的智慧,到楚辞中的雄心与赤诚。从陶渊明的淡泊悠远,到李白的豪放潇洒。从清新飘逸的唐诗,含蓄隽永的宋词到雅俗共赏的元曲。然而,你是气体。丝毫细笔绘不出你的模样,点点浓墨描不出你的颜色,唐诗宋词诵不出你的芬芳。有了你,我结识了李白、杜甫。他们带给我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清新浪漫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残酷现实。有了你,我结识了李清照、柳永。他们带给我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凄婉迷茫和“杨柳岸,
39、晓风残月”的无限伤感。有了你,让我与古今中外的文豪大家、文学巨匠慷慨而谈。你不止是气体,你是我的世界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你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你是冬寒中盛开的一抹殷红,你是那深山中的一道清溪。有了你,我的世界有了色彩。你是一片生机郁葱的绿丛,你是一座奇趣云集的百花园,使我不由自主地去拥抱晨雾中的那轮朝阳,携侣那夕阳下的一缕红霞,心中荡漾起那一抹涟漪。有了你,我的世界更加宽广。在你那博大的胸怀中,我找到了顶天立地的撼世英雄,发现了妄为奸诈的卑鄙小人,观看了雄奇巍峨的崇山峻岭,游赏了浩瀚苍茫的大海,漫步走过妩媚的小桥流水,沐浴着缕缕温暖的阳光,品味着点点甜润的细雨柔风。有了你,我的生活轻松惬意;有了你,我精骛八极、如饮醇酒、身心俱醉;有了你,我的小帆在茫茫人海中乘风破浪;有了你,我拥有了开启筋骨心灵的钥匙;有了你,我有了施展才华的万里疆场;有了你,我纵横古今、驰骋中外。诗歌,我的世界,因你而精彩。我的世界不能没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