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案1 鉴赏小说情节结构 分类点拨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阅读鉴赏情节结构方面的命题特点。2.学习鉴赏小说情节结构的方法。分类点拨 类题一 内容分析和概括 阅读鉴赏(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
2、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0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阅读导引 1.请梳理本文的情节。答题思路:梳理情节首先明确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根据小说人物的性格、言行生发的一件件事情的有序组合进行概括。本文是通过数学家两次恋爱和最后与女老板离婚三个情节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答案:开端:数学家是数学天才但爱情之路一直不顺利;发展:数学家与第一个女友吃饭,因为两毛钱跟
3、服务员发生争吵,而女友与他分手;再发展:与第二个女友交往帮女老板结算时产生分歧而分手;高潮、结局:与女老板结婚又离婚。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 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 的人。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
4、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2.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答题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小说的结尾在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方面的作用是什么?结尾语开头、与标题的关系是什么?解答了这些问题,答案就会很明显了。本文的结尾既是小说的高潮、也是小说的结局,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答案:小说结尾也是小说的高潮,小说情节平中见奇;数学家执意与女老板离了婚,说明他性格偏执,并不
5、渴求跟人沟通,从而揭示了主题;在结构上既照应了开头,又点了题,耐人寻味。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下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
6、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3.请简要分析第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答题思路:分析某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首先要明确它在文本中的位置,一定要结合小说情节发展来分析。答案:第自然段是介于数学家与两位女友的交往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故事情节发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
7、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他们结婚了。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选
8、自小说选刊,有改动)4.高考原题。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思考一:数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点?(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思考二:数学家最后坚决与女老板离婚,反映他有什么性格缺陷?(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答案: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启示:处理问题要坚特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真题呈现】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
9、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B.数学家和女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解析:AB(答B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D、E不给分)解答这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分析鉴赏题,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人物形象和文本的主题进行综合分析,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说得过于绝对的地方。C项,“明显的调侃意味”不准确。D项,小说中没有肖像描写和环境描写。E项,说小说情节
10、“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不对,应是“平中见奇”,“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属无中生有,小说的主题是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的重要性。常见命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2.下列对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答题思路 1.对以信息筛选、内容概括为主的选项,应当回归原文比对信息,特别关注选项在人物、情节等方面有没有张冠李戴、改变判断、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现象。2.对以评价、鉴赏为主的选项,如有关主题、艺术手法的选项,应当以选项为论点,注意从原文中寻找有关论据,如果无法找到依据,就可以认定为“言之无据”的有误选
11、项。对此类选项,应特别关注小说主题随意拔高和艺术手法无中生有等两种设错手法。方法突破 类题二 梳理情节 阅读鉴赏 (2013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阅读导引 1.这篇小说在情节展开方面有什么突出 特点?答题思路:情节展开,有的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有的
12、是依据人物心理或者情感变化。本文突出的特点,是在人物对话中展开情节。答案:围绕人物的对话展开情节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
13、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2.小说倒数第二段,贝尔蒂说“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与哪些段落照应?这个情节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回答与哪些段落照应,要扣紧题干中这句话的核心,从上文找到相应的情节。这句话是主人公贝尔蒂人格的写照,并且很好地揭示了 主题。答案:照应上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和倒数第三、第五自然段。作用是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贝尔蒂和霍夫曼两个人物,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他的尊严则体现了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贝尔
14、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 面前。3.小说的结
15、尾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小说从霍夫曼被俘开始,以贝尔蒂倒下,霍夫曼弯腰作结。这里的结尾照应了开头和题目“枪口下的人格”。答案:在结构上:结尾照应开头,点题。内容方面: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羞愧和敬畏;表现了霍夫曼复杂的人性。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 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就在这千
16、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 度呢?”4.高考原题。(1)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思考一:为了刻画贝尔蒂,作者刻画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霍夫曼和迈尔。霍夫曼的虚伪、卑劣。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在死亡面前的恐惧。)思考二:与这几个人物相比,贝尔蒂有哪些突出的性格?(与霍夫曼相比,贝尔蒂真诚、高尚
17、;对待俘虏时,迈尔吐痰侮辱,贝尔蒂理性处理;在死亡面前,迈尔异常恐惧,而贝尔蒂视死如归;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惊慌失措,而贝尔蒂镇定 自若。)答案:对比。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高尚相对比;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蒂的理性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死如归相对比;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若相对比。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
18、底是谁?”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 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有删改)(2)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和尊严?思考一:贝尔蒂的风度和尊严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对此持何态度?(贝尔蒂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显示了他的风度;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体现了他的尊严。作者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将其简单化。)思考二:霍夫曼的风度和尊严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对此持何态度?(霍夫曼所谓的风度不过是在虚伪的礼貌言
19、行中包藏着的对法国人的傲慢与鄙视;所谓的尊严其实是占领者的居高临下和泄愤杀人。作者贬斥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但并未将其脸谱化。)答案:作者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将其简单化;贬斥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但并未将其脸谱化,也暗示了霍夫曼人格的复杂性。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他的尊严则体现为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霍夫曼所谓的风度不过是在虚伪的礼貌言行中包藏着的对法国人的傲慢与鄙视;所谓的尊严其实是占领者的居高临下和泄愤杀人。【真题呈现】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4分)解析:解答此题的思路可以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将文本内容
20、分成相应的几部分,按照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分别概括。概括时注意语言要简洁,并尽可能保持各个情节中人物的一致性。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以主要人物贝尔蒂的行动为线索来概括、组织。文章前三段讲的是贝尔蒂俘虏霍夫曼,四至六段讲的是贝尔蒂保护霍夫曼,七、八段写贝尔蒂及他人被俘虏,九至十二段写霍夫曼保护了贝尔蒂,贝尔蒂脱险,十三段至最后,写贝尔蒂为救迈尔,勇敢赴死。答案:基本情节:(贝尔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死。方法突破 常见命题 1.请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4.请用简明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概括小说某一部分的
21、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答题思路 1.从情节的叙述顺序梳理 小说的情节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因此概括情节时必须要清楚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叙述手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2.寻找小说线索来梳理(1)事物线索。小说项链中的线索就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此有关;面包中的“面包”也是线索。(2)对比冲突线索。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
22、。(3)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线索等。一篇成功的小说,有时是几个线索的 交融。3.抓住场面,梳理情节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用此法梳理: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等。答题模板 1.完整叙述角度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模板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何事”环节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2.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 故事较复杂,关涉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常用答题模板:某人做了哪些事。类题三 赏析情节 阅读鉴赏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2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阅读导引 1.小说第三段说“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的用意是什么?答题思路:“影子”其实也是一个形象,马里诺说这句话是为了赢得观众信任,“影子”有生命表明马里诺有高超技艺。答案:马里诺说影子是独有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
24、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骑士跳栏!”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玉兔食菜!”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山羊爬坡!”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
25、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2.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作者设计这一细节的目的是什么?答题思路:细节描写或者是推动情节发展,或者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答案:这是客人们对一个为人解闷取乐的江湖艺人的取笑和捉弄,侧面衬托马里诺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近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26、嗯,你信吗?”“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给它这块鸡脯。”“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3.小说结尾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要从结构、内容两个方面作答。马里诺的茫然若失,惨淡而孤独。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却又意味无穷。答案:内容上: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的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结构上:照应开头,言有尽而意无穷。“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
27、酒,喝了可以解愁。”“哎哟,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 说道:“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4.高考原题。(1)“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思考一:小说中“影子”有什么特点?(形象奇特;表演逼真奇妙。)
28、思考二:“影子”对小说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影子”是线索,吸引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制造悬念,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答案: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的技艺的高超,通过制造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见鬼去吧!”“谁要搜你的身子!”“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里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退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开门的是他女儿
29、,十五六岁光景。“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 人呵!”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 接他。(2)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思考一:请找出文中描写马里诺外貌、神态的语句,并分析其性格。(外貌:“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神态:“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茫然失神地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性格:因生活惨淡,对生活感到茫然,精神孤独而痛苦。)思考二:马里诺的表演有什么特点?被警察赶走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处境?(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却被警察驱逐。)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带回来什么没有?”他
30、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小匙。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不,”他头也不回地回答说,“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地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答案: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真题呈现】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
31、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解析:本题围绕小说情节构思技巧作用命题。分析情节结构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把握主题服务的。解答此题,主要把握作者运用的对比的手法,多方面寻找对比点。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寻欢取乐的人与江湖艺人;人前强颜欢笑、谦恭而矜持的神色、惨淡的笑容,人后独自悲叹心酸的艰涩。答案: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
32、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小说通过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方法突破 常见命题(一)情节作用类 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3.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4.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二)情节探究类 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
33、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 理由。2.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3.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 理由。4.小说情节安排(构思)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答题角度 1.从情节与情节的关系考虑(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 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作用。(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3)就开头来说: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作用。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
34、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设置了悬念。引起下文式,往往起到铺垫作用。(4)就结尾来说:出人意料的结局: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
35、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5)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一般来说暗示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 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如祝福“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被狼吃”这一情节,就刻画了一位想念儿子而又希望获得别人同情的祥林嫂形象。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 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
36、关系考虑 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答题步骤 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答题模板 1.情节作用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 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1)从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线索,贯穿全文。(2)从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了 主题。(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2.情节探究类题型的规范答题格式(1)亮出自己的见解(合理或不合理)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从文本主题引述论据分析从写作时代上分析,阐明自己的见解。(2)亮出自己的见解(合理或不合理)从文本情理上分析从文本叙事形式上分析从现实的实际上分析,阐明自己的见解。(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表述观点+论证分析+点题总结,一般采用“总分总”式,有时也采用“总分”式。点击进入对点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