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332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0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9-2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看懂古诗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诗歌鉴赏一向是考生最头疼、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读不懂。由于时代的久远,文词的迥异,学生很难理解古人表述的内容,更难体会诗人在面对这个世界时的独特感受。本讲两节“入门课”拟从诗歌常识和诗歌题材两个层面进行讲解。入门第一课 三角度切入赏古诗一、由诗歌基本知识切入诗歌分类结构章法基本特点 古体诗唐以前的诗,又称古诗、古风,句式大体整齐,有一定节奏韵律,但在句数、平仄、对仗等方面没严格规定。按每句字数分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句字数不等)等。还包括楚辞和乐府诗。以自然段为层古代诗歌诗 近体诗指定型于唐并盛于唐的格律诗,在句数、字数、对仗、平仄等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区别于过去

2、的非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诗庄前后内容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前后内容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词萌于南朝盛于宋。开始是用来为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词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牌。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上阕写景: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阕抒情词媚古代诗歌曲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宋、金时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调,发展到元代,形成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高考重点考查)与套数;杂剧是可演出的

3、戏曲。小令有单阕的,也有上下阕的。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也有穿插进行的曲谐前后内容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前后内容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即练即悟】1下列诗词中不是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的一项是()A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C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该曲是白朴的仙吕寄生草饮,其主要内容是劝酒,没有写景。答案:C二、由“诗家语”语言组织规律切入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一)词类活用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词类的活用,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且在诗歌中最为多见,在解读诗歌语言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在理解时可以参考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即练即悟】2指出下列诗句

5、中的词类活用之处,并理解其含义。(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答案:(1)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雨。(2)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茂盛的。(3)重,意动用法,以为重。(二)语序倒装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达的需要,特意将某个词、某个句子语序颠倒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诗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修辞手法,但它和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概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语序倒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为符合声律的要求而出现颠倒词句的情况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归浣女”是“浣

6、女归”的倒装,“下渔舟”是“渔舟下”的倒装。这样一是为了使全诗的句式变化多样,不致呆板单调,创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让“舟”与“秋”“流”“留”押韵和五律平仄的需要。这种句子结构的颠倒用法还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美,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为了突出和强调表达的情感而出现颠倒词句的情况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两句,后句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遥望”为“远远地望”,此处突出强调了在外守卫边疆城池的士兵遥望着内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情感。为了追求“新意”而改变词序、句序、结构的情况如:如果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改为正常的“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

7、三点雨”,词的意境美就会大打折扣。为了让句式错落变化,产生参差之美而使用倒装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句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这里的词序颠倒与前面顺叙周瑜的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成了错位之美。“倒装”是一种表达或表现形式,作者使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作品的内容、主题服务,而诗歌的主题多为抒发情感,所以把握诗歌中的倒装修辞手法对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和诗歌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切不可忽视。【即练即悟】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句的正确语序是怎样的?诗人作此安排的目的何在?答案:正确语序: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

8、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诗人的目的是突出表现“历历”“萋萋”的特点。(三)空白省略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对话省略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意象组合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联结词语,这九种意象将悲秋与乡愁巧妙

9、地结合在一起,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异乡游子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即练即悟】4请指出下列诗句中存在省略现象的地方,并理解诗句含意。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答案:小雨(如)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时间)近黄昏。小雨如丝一般,似乎是要将春天网住;落花满地,残叶堆积,时间已近黄昏。(四)互文见义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能收到经济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

10、一端,把它割裂开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即练即悟】5下列诗句中存在互文现象,请准确理解诗句含意。(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答案:(1)在明月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2)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3)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我们都经常相会。三、由诗歌鉴赏基本技巧切入(一)读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

11、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具体作用如下: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即练即悟】6由下列诗歌题目,你能获取哪些重要信息?请完成下表。试卷诗题重要信息 2018全国卷野歌(1)2018全国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2)2018全国卷精

12、卫词(3)答案:(1)交代了写作地点(野);表明了事件(歌);暗含了的作者情感。(2)交代了事件(题后);表明了诗歌题材(题卷诗);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醉)。(3)点明了写作的对象(精卫);交代了写作的内容;暗含了的作者情感。不要被标题引入歧途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等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

13、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青楼曲”等。(二)知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即练即悟】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秋 兴陆 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14、。【注】迮:狭窄。读诗应知:通过学过的课文示儿书愤等诗歌我们可知,陆游生于北宋危亡之际,始终主张抗金,但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一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屡遭打击,但矢志不渝。因此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通过对陆游的“知人论世”,我们便可更好地把握上面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也利于准确地解答题目。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解析:结合平时对陆游的了解,从关键词入手,如“乾坤迮”“病”“日月遒”“百战铁衣”。答案: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知人论世”请注意诗人不同,诗风各异。李白豪放飘逸(

15、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三)看注释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化,诗人的生平、风格、思想、抱负、经历等,无不影响着诗人的表达。把握诗歌及题干的补充

16、注释和交代,往往可以知晓诗人所处的朝代及其作品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以及某些词语(典故)的含义。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即练即悟】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

17、】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读诗应知:注释对“清禁”的解释,有助于理解诗意,暗示苏辙的地位。注释解释“武林”,并点出本文写作时苏轼时知杭州,结合原诗可知,“沙漠回看清禁月”隐含着苏轼希望苏辙不要忘记国家,而“湖山应梦武林春”又希望苏辙不要忘记亲人。注释解释典故,帮助读懂、理解诗歌,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可知“莫道中朝第一人”运用典故,表达了对苏辙的担心。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解析

18、:诗歌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性格。答案:诗歌的首联表达了诗人旷达乐观的性格。苏轼兄弟情义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四)析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即练即悟】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

19、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读诗应知: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叫,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案:因为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南浦、酒。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

20、鲈脍、双鲤、捣衣。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鸟、斜阳。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菊花、梅花、松柏、竹、黍离、冰雪、草木。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

21、五)明典故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齐梁文学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适当用典,的确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即练即悟】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庆庵寺桃花谢枋得【注】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读诗应知:桃源:指晋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地方。故事说,有打渔的人顺水中的桃花,找到源地。由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答案:诗人巧用典故,借

22、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古代诗歌常见典故投笔:弃文从武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边境之敌折腰:屈身事人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尺素:书信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

23、或思归的心情双鲤、鲤鱼、鲤素:书信五柳:隐者鸿鹄:人有远大志向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21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22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23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24牧童:淡泊,田园生活25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26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27明月:乡愁28青云:高的地位29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30青紫:高官显爵31丁香:愁心或情结32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33蝉鸣:悲秋34青天:清官35落花:伤春36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37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38梅子:含有风

24、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39梅雨:悠悠愁绪40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六)看选项从 2017 年起全国卷古典诗歌鉴赏就将一道主观题换成了客观选择题,该题的选项信息含量很大,囊括了诗歌的情感、主旨、语言、表达技巧等各个方面的赏析,虽然其中有一项或者两项错误,但这些错误大多也只是细节上的。所以说,积极对待该题会使考生在读懂诗歌方面获得莫大的帮助。当然由此带来的甄别选项的正误也对考生提出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掌握合适的方法至关重要。【即练即悟】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

25、姚。【注】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骏马飞奔,如风驰电掣,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B“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出边塞。“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C汉地拉弓,匈奴地搭箭,表示战争持续时间短,写出了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D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写破敌时的艰难。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读诗应知:粗读

26、诗歌,可以把握:这是一首唐代边塞诗,作者李白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生活在盛唐时期。彼时国力强盛,对外征战捷报频传,李白创作了许多歌颂杀敌报国、立功边疆的诗作。解析:通读选项,可以初步确定 A 项正确,借此也可以确定 B项基本无误,而 C、D 两项中的“汉地拉弓,匈奴地搭箭”“后三句写破敌时的艰难”两处疑似错误。再回原诗,对应相关词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细读可以发现,该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战争持续时间短”,从而表现了国力的强盛和将领指挥的得当。答案:D入门第二课 回归中学课本,熟悉七大题材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

27、怀古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景)抒怀诗等几种类型。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一、送别怀人诗教材对接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题材特征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常见意象:“柳”“酒”“月”“水”“长亭”“短亭”“阳关”“舟”等内容情感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常用技法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以乐景衬哀情

28、(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送何遁山人归蜀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读诗要领(1)抓标志:送、归蜀,意象有社燕、下马、征衣、水,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2)读注释: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恬淡闲适。暗示回到家中。(3)读诗句:(关键词句)望、远壑;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景、事(写景)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孩

29、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何遁山人刚刚返乡,燕子也随即归来了。(叙事)作者想象所送之人何遁山人回家时的情景。这首诗的颈联与尾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二、羁旅思乡诗教材对接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题材特征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

30、夕等节日名。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内容情感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羁旅他乡的幽怨。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常用技法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对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因梦寄情,虚实结合。【即练即悟】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含山店梦觉作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

31、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注】韦庄(约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读诗要领(1)抓标志:含山店(地点)、梦觉作(事由)、客,意象有灯、山月,暗示羁旅思乡。(2)读注释:介绍作者,交代其为长安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暗示思乡的主题。(3)读诗句:(关键词句)流离、别家、客天涯、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景、事(写景)写眼前灯火迷离,起床后看到山月西斜的景象,令人无限惆怅。(叙事)诗人因“流离”“别家”成为一种习惯,漂泊天涯已成为生活常态,梦醒望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其独特之处,试加以赏析

32、。答案:诗的末句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使情感的抒发显得含蓄、深沉。“山月斜”,诗人从思乡的梦中惊醒,所见的是山边的斜月,清幽、冷寂,更增添了羁旅思乡的惆怅。三、山水田园诗教材对接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题材特征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内容情感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

33、、悠然自得之情。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常用技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表现手法有:白描与工笔;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常用的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乐景写哀情(反衬)。【即练即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读诗要领(1)抓标志:山居,意象有柴扉、落晖、松树、荜门、绿竹、红莲、渡头。(2)看作者:王维

34、,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读诗句:(关键词句)“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景、事(写景)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叙事)诗歌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之后的生活和心态,虽是生活惬意,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案:诗的后四句情景交融。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四、边塞征战诗教材对接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行(高适)题材特征标题往往有

35、“行”“军”“征”“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内容情感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常用技法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

36、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即练即悟】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塞下曲(其六)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骎骎(qnq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读诗要领(1)抓标志:塞下,意象有北风、白草、胡马、戍楼、铁衣、战马、烟尘,表明这是一首边塞征战诗。(2)读注释:“骎骎”的解释表明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卢龙塞”为边塞特有的地名。暗示所写内容与边塞战争有关。(3)读诗句:(关键词句)“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铁衣霜露重”

37、“烟尘飞至今”。景、事(写景)白草为北风所凋,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叙事)写月夜戍楼中的老将,在恶劣的边塞环境中戍守边关国土,思念家乡,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五、咏史怀古诗教材对接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题材特征标题中有“咏史”“怀

38、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内容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常用技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谕。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即练即悟】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荆门道怀古刘禹锡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注】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

39、新”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州)刺史之任时。庾开府: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历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读诗要领(1)抓标志:荆门道(地点)、怀古。(2)读注释:交代写作背景,诗作于被贬赴连州刺史之任时;介绍作者情况,中唐诗人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介绍“庾开府”,暗示此处运用典故。(3)读诗句:(关键词句)咸阳终日苦思归。景、事(写景)古树之下,烈马嘶鸣,行人歇息,空城之中,遍种禾黍,野雉乱飞。寒风萧瑟,落叶飘零,宫井已被泥土、枯枝和败叶填塞殆满;陵园被火,棺椁以及宝衣皆焚烧净尽。(叙事)在赴任路上看到江山易主的南国山

40、川,古都破败的景象。本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用典。借庾信思归的典故,庾信枉费了思归之心,如今的“旧帝畿”已经破败不堪了,没有什么值得留恋之处了。(或双关,明写庾信思念江陵,暗喻诗人牵挂长安)表达诗人对宋齐梁陈几个朝代的灭亡的惋惜(或南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更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的忧虑。六、咏物言志诗教材对接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题材特征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从题目

41、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内容情感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常用技法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即练即悟】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根据提示回答问题。汉宫春梅晁冲之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

42、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注】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东君:司春之神。玉堂:指华贵的宫殿。故人:此指林逋。读诗要领(1)抓标志:梅,横两三枝、雪压风欺、(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空自倚、清香未减(梅的特点)。(2)读注释:介绍作者,北宋词人,交代生存环境;“遭贬”暗示内心郁郁不平,“隐居”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交代写作背景;“东君”“玉堂”“故人”的注解可以帮助理解诗歌。(3)读诗句:(关键词句)“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

43、后,冷落新诗”“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景、事(写景)写江梅潇洒,用修竹作陪衬,遭受雪压风欺,却凌寒而开,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轻失花期”,最后写梅花虽遭冷落,却不与世俗同流,清香不减。(叙事)作者观看梅花,以梅花品格的高洁、孤傲寓自己的品性。这首词的下阕借梅花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答案:“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思;“对孤芳、分付他谁”借林逋去世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表达了对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表达了坚守自

44、己高洁品格的情怀。七、即事(景)抒怀诗教材对接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一剪梅(李清照)题材特征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内容情感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常用技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虚实结合;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侧面描写的运用;白描与细节的手法。常用的抒情方法:直抒胸臆;

45、展开想象,寄托情感;借景抒情,委婉抒情。【即练即悟】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西汉翟公做廷尉时,宾客阗门;等到失势废官,宾客绝迹。此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读诗要领(1)抓标志:即事。(2)读注释:介绍作者,曾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后被免职,暗示作者在仕途上的不如意;“张罗地”,暗示世间的冷暖。(3)读诗句:(关键词句)网春、自掩门、车尘不到张罗地、落花狼藉近黄昏。景、事(写景)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落花狼藉一片,天色已近黄昏。(叙事)叙写自己门庭的冷落,无人来访,暮色沉沉中,他才去关门。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