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记住不同命题形式的答题步骤;能说出诗中常见节令的寓意;过程与方法: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重难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命题形式三的把握。【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一)古代诗词中的节令1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
2、感情。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4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寒食节禁火三日,换新火种。例如唐代韩翃的寒
3、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 6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7端午。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8七夕。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9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10重阳
4、。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二)命题形式三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三)此类型题目的答题步骤:1、先答点:这首诗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抒了什么情也可以先略答。2、再分析:结合诗句分析出景的特点,一定要注意这个特点与情的关系。景的特点分析完后,要用双音词概括其氛围意境。3、再总结:此诗景中
5、见情(什么情一定要具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二、基础自测下面这些诗歌都去除了作者和诗歌名,你能推断出每首诗写的是哪个节令吗? 1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5春期行啘晚,春意腾芳菲。曲水应修禊,披香未试衣。雨花红半坠,烟树碧相依。怅望梦中地,王孙底不归。 6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
6、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答案】探究案一、合作探究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问题。(2013年上海卷) 春江晚景 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那:同“哪”。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答案】二、总结整理训练案一、课后巩固促提升l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09年福建卷)江行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