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219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刘宗周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学”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那么,如何理解“学”呢?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这个理解不无道理。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强调以“先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在的训导。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身切近处入手,“

2、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显得偏狭。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自不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

3、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学”的过程是“说(悦)”的。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将“学”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学”一分,便能够自得一分。从目标上说,学无止境;从过程上说,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结果。快乐便会伴随着对自身每一个细微进

4、步的体会油然而生,至于别人知与不知,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取材于赵清文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时”字,历来有不同的阐发。宋代理学家谢良佐在解释“时”的意义时说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从学习做人之道的角度来说,谢氏的说法说明了做人的道理存在于“百姓日用之间”,可以说“道不远人”。要想达到“无终食之间违仁”,就要时时刻刻谨记做人之道,正如曾子的“日三省吾身”。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在“时”的规范下,内化成一种心性品质,自然可以达到“三月不违仁”,并进一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近代的程树德则指出“时”有三种蕴义:“凡学有三时:一就人身中为时,二就年中为时,三就日中

5、为时也。”一就人身中为时者,即注意教育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皮亚杰、埃里克森等都对其做了经典的研究。我国先哲的理念虽然没有准确的心理学实验支撑,他们的直觉经验使他们提出了教育的顺序性原则,注重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期,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学记中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二就年中为时者,即根据一年中时令的不同调节学习内容。王制云:“春、夏学诗乐,秋、冬学书礼”,这种学习观反映了我国先民“天人合一”的特殊思维,古人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天地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外界自然变化能够引起人体内在情感变化。在这种“外象内感”的思维方

6、式影响下,古人不但强调学习要把握年龄的时机,还要注意学习活动与外界环境的感应关系,把握季节时机。三就日中为时者,就是每一天的学习也要“适时”。上午大脑功能活跃,要安排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中午学生大脑活动减弱,人开始昏昏欲睡,要安排午休;科学证明傍晚最适合锻炼身体,要安排体育锻炼。(取材于陈祥龙的相关文章)材料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常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也高兴吗?”(南怀瑾别裁)“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杨伯峻译注)这些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确切的,但再细加思考,则似嫌简单,“学”并不仅仅指需要温习、练习的学问,而“习”也并不只是温习、练习的意思

7、。要理解孔子之学,必须了解“学”的内涵。孔子认为学习内容相当广泛。孔子从小就曾从事多种工作,驾得一手好车,弹得一手好琴,还管理过仓库、畜牧,孔子对入门弟子的教育即是从技能开始,内容是“六艺”(御、射、书、数、礼、乐)。孔子一生对诗书礼乐春秋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整理和研究,并以它们为教材。孔子很重视思想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出了“仁”这一儒学核心思想。孔子还十分关心社会政治现实,指导学生如何从政。“习”与“学”息息相关,有“实习、实践”的意思。孔子十分重视实践,以是否见于行动,来确定其是否为“学”或“好学”。技能需要练习,而思想伦理与政治理念则非实习、实践不可。孔子教导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

8、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强调的就是实践、躬行。把“习”理解为“温习”,是从书本知识的教学方面分析;把“习”理解为“练习”,是从知识、技能的可操作性上解释;把“习”理解为“实习、实践”,乃是从孔子教育观、政治思想观着眼,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是“行”孔子之“道”,这一理解,应该较为契合孔子学说。学之习之,知之行之,这一学习理论也开了中国教育史知行论之先河。目前,教育注重书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贴近社会生活的道德礼义的规范和实践不够重视,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先学做人,再学文章,强调学而习、知后行,是孔子教学的成功之处,提示我

9、们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取材于朱依群的相关文章)1.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学”的理解关系到对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理解B. 皇侃推崇先王之道,主张以此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C. 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不过人道比天道更易于把握D. 明代的郝敬不赞成诵读圣贤书,他的观点比较合理2.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学习苦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习过程的苦乐与学习的目的有关B. 通过科举获得的功名利禄往往是苦的C. 通过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令人愉悦D. 自我进步的快乐与别人是否知道无关3. 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人道迩: “迩”读作r 意思“

10、近”B. 服膺: “膺”读作yng 意思是“反对”C. 中肯: “中”读作zhng 意思是“适合”D. 皓首穷经: “皓”读作go 意思是“白”4. 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谢良佐的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习与日常生活相伴相生B. 学习要时刻不忘做人之道C. 学习是天生的心性与品质D. 达到“仁”需要时时学习5. 下列在第四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A. 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B. 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C.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D.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

11、答案】1. D 2. B 3. A 4. C 5. B 6. 在学习途径和方法方面要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觉悟,注意体验日常人事,注重实践,注意读书。在学习目的方面要超越功利,着眼于自身人格的完善、人生的超越。在学习时间和时机方面要提倡时时学习、适时学习。在学习内容方面要广泛,不局限于书本。【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察学生筛选文本内容,理解文意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理解文意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

12、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D项,“明代的郝敬不赞成诵读圣贤书”错,原文说“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不废诵读,不倚诵读”不是不赞成诵读圣贤书,而是要求学既不能废弃读书,也不能完全倚仗读书。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通过科举获得的功名利禄往往是苦的”错误,原文是说“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

13、往往是苦的”,这句是说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不是“功名利禄往往是苦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汉语的字音和实词的含义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离不开上下文的语境,可结合语境进行判断,常用排除法。B“膺”读作yng,意思是“胸”。C“中”读作zhng,意思是“适合”。D“皓”读作ho,意思是“白”。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本题中,C项,原文“学在时的规范下,内化成一种心性品质”而不是选项说的“天生的心性与品质”。故选C。

14、【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衔接语句,理解诗意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通读语段,抓中心词句,把握语境。本题中,空格前的语境是“他们的直觉经验使他们提出了教育的顺序性原则,注重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期,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空格后的语境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提示抓住学习关键时期的重要性,比较四个选项,B项,“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是说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从而强调学习要抓住学习关键时期。A项,“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强调学习要不断重复知识;C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说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强调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15、;D项,“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说学习能让人发现自己的不足。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概括归纳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归纳、概括的方向,首先明确答题区间是“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答题任务是“概括”,答案内容要点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回到文本里筛选概括整合:材料一中可从有关信息筛选出“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

16、、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可以提取概括归纳出答案。材料二主要从“时”的角度谈学习,比较好概括答案。材料三“要理解孔子之学,必须了解学的内涵。孔子认为学习内容相当广泛”可以概括得出。【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

17、文,完成下面小题。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孔子曰:“十室之邑

18、,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况余人乎?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

19、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取材于苏辙藏书室记)注释:傅说:商朝政治家。绞:言语伤人。7.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手缉而校之 缉:收集整理B. 然后申之以弦歌 申:反复说明C. 有兼人之才 兼:超过D. 其蔽也贼 贼:偷窃8.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吾世其庶矣乎 甘辛咸苦,皆其性也B. 广之以读书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C. 傅说之诏其君 非此之谓也D. 而况余人乎? 凡学而不读书者9.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盖孔

20、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孔子教育人的方法,是从家务劳动、礼节、行为举止开始的B. 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像孔子那样的人,尚且需要培养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有所成就C.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恣意妄为D. 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责怪了吗10.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本文以孔子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B. 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C. 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D. 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

21、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方法。11. 将下面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答案】7. D 8. B 9. B 10. B 11. 相信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却不知道古人成败的情况以及所接触事物的正确与否,没有不出问题的。【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其蔽也贼”意思是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贼:贼害。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

22、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B项,都是介词,用。A项,其,前为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后为代词,他的。C项,之,前为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之谓也”是宾语前置句,“之”是结构助词,起到把宾语提前的作用。D项,前为连词,表递进;后为连词,表转折。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23、,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B项,养:修养。句子翻译为:像孔子这样的人尚且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自我提高完善,然后才能有所成就。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错误,从文中来看,这不是作者提的观点,而是其父苏洵提的观点。故选B。

24、【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所好”“所遇”,都是所+动词=名词,可翻译为“所喜欢得东西”“所接触的东西”;“可否”,“正确错误”;“病”,问题。句子翻译为:相信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却不知道古人成败的情况以及所接触事物的正确与否,没有不出问题的。【点睛】参考译文:我自幼向先父学习,听从他言语(的教诲),观察他做事的

25、方式。现在我年纪大了,还能记得其中的一些。父亲平素不经营产业,(幸而家中)有一些田地,没有衣食之忧;有几千卷书,亲手编辑校对整理,(把它)留给子孙。(他)说:“读这些书籍,对内修养身心,对外管理他人,足够了。这是孔子遗留下来的教化方法。”父亲留下来的教诲,现在还在耳边回响。他遗留下来的书籍(仍)在木柜中,(我)要把它们再留给子孙,(如果子孙中)有能接受这些书并且践行其中的内容,我们的后代就差不多(很好了)。孔子教化人的方法,是从如何洒水扫地这样的家务劳动、如何待人处事开始的,等到他们把这些都做好了,再用礼乐来反复说明,用读书来丰富提高。(所以)说:“道就在其中。仁者见到它,就能从中体会仁;智者

26、见到它,就能从中发现智。颜回、闵子骞从这里得到的是德行,宰予、端木赐从这里得到的是言谈技巧,冉求、子路从这里得到的是为政本领,子游、子夏从这里得到的是文采,都是凭借他们自身的才能而成就自己。就像农夫开垦田地,种植草木,草木大小长短、甘辛咸苦,都是它们的本性使然,农民没有增加或减损什么,滋养它们而不伤害本性罢了。”孔子说:“(即使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像我一样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这么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人尚且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自我提高完善,然后才能有所成就,所以古人知晓道理一定要通过学习,学习提高一定要通过读书。傅说告诫他的君主,也说:“向古训学习,才能有收获。”更何况我们这些

27、普通人呢?子路在孔子看来,有过人的才能却不安于学习,曾经对孔子说:“只要直接去治理百姓管理祭祀就行了,不一定死读书才算是学习。”孔子批评他说:“你听说过六言六蔽吗?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残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凡学习却不读书的人,都是子路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却不知道古人成败的情况以及所接触事物的正确与否,没有不出问题的。虽然这样,(但是)孔子曾经对子贡说:“赐,你认为我是广泛学习

28、而后能牢记不忘的人吗?”(赐)说:“是的。不是吗?”(孔子)说:“不是这样的。我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穿事情的始末。”是“一以贯之”,不是多学习就能够达到的,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批评了吗?说:我指的不是这个。老子说:“学习要日有增益,探求大道要日有减少(从而接近于道的本义)。”用日日增加的学问,探求日日减少的道,然后才能做到一以贯之啊。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小题。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之风)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课外选文)注:久要:久处于

29、穷困。12. 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 13. 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案】12. 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意思对即可) 13. 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解析】【12题详解】试题分析:答案点在于文中的关键语句“君子喻于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见利思义

30、”,从中概括归纳即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3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个开放性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评价。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不能强词夺理,故作惊人之语。要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江城子1苏轼前瞻马耳九仙山2。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3,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4。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

31、他年。莫忘使君5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注释: 【1】词人有自注云“丙辰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当时苏轼已在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官别任。【2】马耳九仙山:马耳、九仙山均为山名。【3】高台:超然台,旧称北台。【4】联拳:(鸥鹭)群聚的样子。【5】使君:此作者自指。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词开头“前瞻”三句描写的是眼中实景,写作者登台远望,马耳山、九仙山连绵起伏,耸入云间。B. 本词下片“小溪”三句写了这样的场景:溪畔鸥鹭安静地聚在一起,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C. 词的结尾“垂柳下,矮槐前”两句描写的是作者曾经娱乐歌笑之处,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懊恼。D. 本词抒发了

32、作者在即将离官别任时对密州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融入了些许人世沧桑的喟叹感慨。15. 下列词句中“回首”的含义与本词中“回首便他年”不相同的一项是A.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B.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C. 无因转还泛,回首眷前贤。(鲍泉江上望月)D.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16. 本词下片表现手法多样。请任选其一,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答案】14. C 15. A 16. 答案示例:下片开头巧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静谧美好的画面。首先,苏轼化用杜甫名句“沙头宿鹭联拳静”,形象描写了鸥鹭小溪

33、聚集栖息的静谧画面;接着又以动衬静,写鸥鹭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尤其是鸥鹭的翩然飞离,似乎又暗喻作者的即将离去,含蓄地抒写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整个画面动静结合,极富有诗情画意。【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中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把词语放入语境中来理解。本题中,C项,不是“懊恼”,而是“留恋、眷念”。故选C。【15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

34、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回首”是回头的意思,其他三项是回顾历史的意思。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态度,从诗句意思出发,进行分析总结。本题中,下片开头巧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静谧美好的画面。首先,苏轼化用杜甫名句“沙头宿鹭联拳静”,此句意思是: 小溪中的鸥鹭安静的聚在一起,形象描写了鸥鹭小溪聚集栖息的静谧画面。接着又以动衬静,“去翩翩,点轻烟”的意思是:鸥鹭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离去时身姿翩翩,仿似升起的缕缕轻烟,此处写动景。“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5

35、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的意思是:仕途多坎坷磨难,回首往事仿佛已隔千年。再难忘记这让人流连忘返的山水美景,杨柳依依,槐树葱郁,让人生怜。尤其是鸥鹭的翩然飞离,似乎又暗喻作者的即将离去,含蓄地抒写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整个画面动静结合,极富有诗情画意。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苏轼登超然台,感慨人事变迁的凄凉。欧阳修游醉翁亭,享受畅游欢饮的乐趣:“_,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江城子以“碧连天”描绘一碧万顷的天色,范仲淹的苏幕遮中也以:“_,黄叶地,秋色连波,_。”写出水天一色的秋景。苏轼离官之际作江城子以抒情怀,诸葛亮出征前夕上出师表以明志愿:“当奖率三军,北定

36、中原,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案】 (1). 宴酣之乐 (2). 觥筹交错 (3). 碧云天 (4). 波上寒烟翠 (5). 庶竭驽钝 (6). 攘除奸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酣、觥筹、碧、波、驽、攘。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到乌镇,看木心美术馆(1)2015年冬天,初雪。第二次到乌镇,木心美术馆已经落成。(2)人来人往的乌镇,地道的江南水乡味道。一如木心从前慢的

37、诗:“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3)行者以为千年往事都这般活在寻常巷陌里头,走着走着,不免发现整个镇却似一个怀旧的情绪博物馆。那些缠绵的温情,忐忑的相思,在水中,在摇橹声里,在拐角的小桥上,在长街夜色拥挤的人群中,盈盈绕绕,都陈列在眼皮底下,久了让人无味。(4)西栅的美术馆却安静。一方宁静的水上,横竖几抹白色的墙,极简约的外观,像是一顶桥。听说临终的木心看着美术馆设计图,喃喃自语。今天的美术馆,进门就见到这句话:“风啊

38、,水啊,一顶桥”。(5)想到桥这个意象,就想到读木心作品的感觉。木心的作品,很有一段时间不为人所知。2007年春天,我初读哥伦比亚的倒影,一片错愕,随手在页眉上涂写:“看木心的散文有点颠覆传统的感觉,不是习见的散文,在形而上的思索中,隐约见到一些作者经历的影子,暗暗让人揣摩其家当是大户,生当盛世自然顾盼生姿,乱世也见许多讲究。”我揣测“木心也许是那种在欧美成熟的作家吧,眼界和视野都远较土生土长者开阔,也怪异。一些名篇,如明天不散步哥伦比亚的倒影,写得都异常,倒是上海赋,琐碎铺陈得淋漓尽致,算是能让人知晓许多上海旧事。”(6)那时候不知道木心其人,不知道文字里头那些氤氲的味道,是做作还是自然流露

39、?揣测的心境很像梁文道说的:“刚刚在大陆出版作品的时候,大家以为他(指木心)是台湾作家,或是不知从哪儿来的海外作家;更早在台湾发表作品的时候,那边的圈子也在探听是不是一个民国老作家重新出土。”(7)这么多年下来,木心也终于只是在读者圈中知晓。仅此而已。(8)乌镇东栅有木心故居,西栅有木心美术馆,都不引游人注目。我们在故居门口排队,蜂拥而过的游客会偶尔驻足问,这里边有什么好玩的?得到一个回答后,“哦”的一声,继续跟着导游的旗帜和小喇叭中的解说词远去了。(9)“大家看门前的大狮子,传说王母娘娘”总是如此。劣质的导游词不知道谁写就,所有的景点都充斥着虚假的传说。游人们心底没有神话,对传说也“哦”的一

40、声,和导游彼此心照不宣,又继续赶点去了。(10)木心美术馆里并没有传说。庶几近之的,或者也有。陈列在展柜中细如蚊蚋的狱中书简,让狱中岁月一如传说。美术馆兴建背后的师生情谊,见古礼古风一如传说。传说有时候就是这不能言说的历史吧,有时候就是遗失不再有的情怀吧。(11)我们在美术馆前面拍照,雪在栏杆上积得有些厚。朔风射眼,冻得南来的人瑟瑟地抖。步行的游客经过,也取个背景拍几张照,听说要再购票进入,追问一句:“木心是谁?”转身走了。(12)木心是谁?馆内还是有零星的介绍的,旧物如新,旧语如新,在展厅的光色声影中,拼凑起来,大抵如是。(13)木心,本名孙璞,1927年生于浙江乌镇,后求学于杭州、上海,少

41、时受教于夏承熹。1946年在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后又转入杭州国立艺专,在林风眠门下学习中西绘画。四五十年代开始写作生涯。后因言获罪,被捕入狱18个月,早期作品全部散失,在狱中用写自白书的纸和笔写出了65万字的狱中笔记。1982年,前往美国,从此长居纽约。抵美之后,重新开始密集写作,作品发表于台湾的文学刊物,获得专刊、专访的待遇,并结集出版。从1986年到1999年,在台出版作品集十二种。2006年,他79岁,其作品集首次于大陆出版,也是这一年,他离开美国,回到了故乡乌镇定居。2011年,木心去世,从此转身也走不了了。(14)其实,我是在想,把木心美术馆建在乌镇好么?乌镇,再好的人,再

42、好的东西,会不会被如织的游人的目光洗去特质,最终如不远处的茅盾故居一般,成了导游嘴里一处乏善可陈的老房子?(15)木心的特质是什么?我曾经想,他的文字是荒原、雪域,越读越在阔大的平淡中觉出滋味。他的散文是当下散文界的一个异数。大量生僻字、典故,倾泻而下,文白相杂,新意迭出,会让不熟悉的读者晕头转向。童明曾评价:“木心的文字令今日汉语读者略感陌生又新意盎然,直接原因是他把中国古文化的精粹注入白话,文笔陶融了古今的语汇修辞,或叙述、或抒情、或点评,张弛抑扬,曲直收放,皆见独到之处。”有时候,读到“花叶茜明、萧闲、葛蕊”这样的词语,会突然怔住,觉得自己落到一个阳光明媚的花园,推门出去,却突然是古长安

43、的街巷。(16)推门进去,却是一个现代感十足的建筑。木心美术馆融合着现代建筑的干练和明快。走进去,沉浸,逐渐沉浸,彻底地沉浸。某条路的尽头,是一个有着落地大书柜的小图书馆,坐在阶梯上,目光尽处,枯山水一圈圈的涟漪仿佛年轮一圈圈。(17)图书馆里收藏木心阅读过的大量作品。听说,木心小时候是在其远房叔叔茅盾的书房中开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名著的。他的笔下,一会儿是琼美卡的小路,一会儿是哥伦比亚河边的倒影,一会儿是埃及的金字塔,一会儿又是盛唐的嘉峪关,欧风美雨,汉唐明月,衔接之处竟如随风潜入夜的细雨,没有丝毫觉得突兀,只剩下你的思绪跟着他做无尽的神游。(18)这种风格,在他的文学回忆录里也很明显。在他对

44、文学史人物和作品的亦庄亦谐点评中,可以看到,木心真是一个调皮的老小孩。他说:“卡夫卡就像林黛玉,肺病,也焚稿,应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谈到哪吒,“哪吒是尼采的先驱,武功上的莫扎特,是永远的孤儿。”这哪里是文论者有过的论调?(19)美术馆里最多的自然是美术作品。那些画作,色彩和线条的想象中,会有一些粼粼的思乡的梦么?或者只是一个时间的过客的信马由缰?灰白的展厅墙上,一行行镌刻着木心的诗。那韵味,像一颗琥珀,闪烁着时光流逝的光芒。(20)“你这样吹过/清凉,柔和/再吹过来的/我知道不是你了”他写五月,低吟声里没有一丝的呜咽,却在最后让人怅然若失。他写离人:“十五年前/阴凉的晨/恍恍惚惚/清晰的

45、诀别/每夜,梦中的你/梦中是你/与枕俱醒/觉得不是你/另一些人/扮演你入我梦中/哪有你,你这样好/哪有你这样你”。(21)这些诗,是韦庄?晏殊?还是木心?思念的唯一,时空里头的荒凉,亘古以来的诗人各有意境,却有共同的悲凉。(22)2015年冬天,初雪。第二次到乌镇,只看一个木心美术馆。(取材于吴合众的同名散文)18. 根据文意,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文中加点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陈列(摆设)B. 心照不宣(心有灵犀)C. 乏善可陈(味同嚼蜡)D. 精粹(精到)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文中提到,木心故居和木心博物馆不引人注目的根本原因是木心并不为大家所知晓。B. 文章(9

46、)(10)段中,作者对木心美术馆“传说”的解读和导游口中的传说并不一致。C. 第(19)段的画线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木心诗歌在时光流逝中更显璀璨夺目。D. 文章的开头段和结尾段,形式相近,内容互相照应,给读者以回旋的韵律之美。20. 请结合全文,概括木心文字作品的特点。21. 文章第(14)段中说,“其实,我是在想,把木心美术馆建在乌镇好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问,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样说的原因。【答案】18. B 19. A 20. 有颠覆传统的意味;隐约带着作者的经历;眼界和视野较开阔,怪异;文字氤氲;在阔大的平淡中见滋味;使用大量生僻字、典故,文白相杂,新意迭出;内容跳跃,衔接自

47、然,引人无尽神游;亦庄亦谐。 21. 乌镇特质可能会被洗去,人们不认识木心,不了解木心,人们(游人,导游)精神肤浅,心理浮躁,缺少文化修养,馆内零星的介绍缺少时间的沉淀,只是光色声影的拼凑,作者担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木心美好的文学特质不能得到欣赏和珍视,反而会被庸常无视和吞没。【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意思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不可孤立地解释词语的表面意思。本题中,A陈列:把物品摆出来给人看。摆设:把物品(多指艺术品)按照审美观点安放。文本想表达摆在眼皮底下,久了让人无味。选项替换不恰当。B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

48、说,心里已经领会。此处指游客和导游心领神会,又继续赶点去了。选项替换恰当。C乏善可陈:表示一件事物没有什么优点可以提出来称道。味同嚼蜡就像嘴里嚼了石蜡那样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言语乏味,毫无生气和感染力。文中形容老房子只能用乏善可陈。选项替换不恰当。D,精粹:精华。指事物最精美部分。精到:精细周到。文本想表达木心把中国古文化的最精美部分注入白话。选项替换不恰当。综上,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理解文意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

49、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本题中,A项,“木心故居和木心博物馆不引人注目的根本原因是木心并不为大家所知晓”错误,分析第段“我们在故居门口排队,蜂拥而过的游客会偶尔驻足问,这里边有什么好玩的?得到一个回答后,“哦”的一声,继续跟着导游的旗帜和小喇叭中的解说词远去了”可知,木心故居和木心博物馆不引人注目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于文化的冷漠和精神需求的肤浅。选项理解不恰当。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子加以概括即可。题目要求归纳木心文字的特点,该信息主要存在于文章第段中。第段“木心的散文有点颠覆传统的感

50、觉”“隐约见到一些作者经历的影子”“眼界和视野都远较土生土长者开阔,也怪异”,得出木心文字三个特征:有颠覆传统的意味,隐约带着作者的经历,眼界和视野较开阔、怪异。第段“文字里头那些氤氲的味道”得出文字氤氲的特点。第段“越读越在阔大的平淡中觉出滋味”“大量生僻字、典故,倾泻而下,文白相杂,新意迭出”得出两个特征:在阔大的平淡中见滋味;使用大量生僻字、典故,文白相杂,新意迭出。第段“一会儿是琼美卡的小路,一会儿是哥伦比亚河边的倒影,一会儿是埃及的金字塔,一会儿又是盛唐的嘉峪关,欧风美雨,汉唐明月,衔接之处竟如随风潜入夜的细雨,没有丝毫觉得突兀,只剩下你的思绪跟着他做无尽的神游。”得出木心的文字内容

51、跳跃,衔接自然,引人无尽神游。第段“卡夫卡就像林黛玉,肺病,也焚稿,应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等论断可以看出木心文字作品亦庄亦谐的特点。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散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句子所在上下文的提示信息分析作答即可。“其实,我是在想,把木心美术馆建在乌镇好么?”一句位于文章第段,木心美术馆正是作者所指出的值得珍视和欣赏的好的东西,而乌镇古镇其表繁华其里荒凉,有可能使木心美术馆的特质被洗去。前文从导游、游客角度具体介绍了木心美术馆所处的环境:如织的游人的目光随着导游肤浅劣质的介绍,匆匆扫过木心美术馆,有人甚至不知道木心先生其

52、人。作者发出木心美术馆是否应被建在乌镇的疑问,其实是出于对木心美术馆的珍爱,对美术馆前途的担忧。人们不认识木心,不了解木心,心理浮躁,缺少必要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馆内对木心的介绍是零星的、光色声影的拼凑,缺少时间沉淀。作者担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木心美好的文学特质不能得到欣赏和珍视,反而会被庸常无视和吞没。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2.微写作理想与现实之间常常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请从红楼梦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分析一下他(她)是如何面对两者之间的矛盾的。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字左右。【答案】孙少平:小说中人如其名,这个人物的内心从

53、未平静。生活在偏远山村,渴望知识,注重精神,希望在外面的天地证明自己。一个20出头的少年,能够走出农村,向命运挑战,试图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来改变和把握自己的命运。并能够不悲不叹,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真诚待人。这样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哪怕被生活击打的遍体鳞伤,我们也应把他当英雄崇尚。但这样的人,在春天受伤,在夏天一定会好。没有文凭,没有漂亮衣裳,没有一切软硬件包装,经受生活的洗礼,在现实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坚强而自尊的活着,这就是生活的强者。作者笔下的孙少平,跟随作者的笔,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下大牙湾矿井,成为一名普通矿工,在了解我国矿业落后,煤矿资源珍贵的国情后,滋生了责任感。没有接受调动,没

54、有自己创业,当个80年代的万元户。这种人只有在“公家”才会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用一个普通的生命诠释着对国家的意义。象沙漠中的绿洲,珍贵、美丽、止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与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认真阅读题干,按照题干要求写作,尤其注意字数要求等细节。本题属于微作文,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擅长的内容等选择最有把握的一个。题干要求红楼梦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主要人物,所写内容必须是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是不可以的。题干要求,“理想与现实之间常常存在着巨大的矛盾”“是如何面对两者之间的矛盾的”,选择所写的主要人物一定要体现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比如孙少平,渴望

55、知识,注重精神,希望在外面的天地证明自己,现实中,他没有文凭,没有漂亮衣裳,没有一切软硬件包装,经受生活的洗礼。同时注意字数要求。23.作文一位中国演员在国外出席大型活动时,从来都是穿中山装、唐装,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中国人身份。他这样概括自己的人生哲学:“千万不要学人家,不要认为你跟这个世界一样,世界会接受你,你跟这个世界不一样,世界才会接受你!”他的人生哲学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答案】做人要与众不同花在草丛中显得与众不同;海鸥在蔚蓝的大海上显得与众不同;白云在蓝天下显得与众不同

56、。做人也是如此。要想成功,就要做到与众不同。材料中的穿中山服、唐装出席国外重大会议的人做到了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如果我们亦步亦趋,随声附和,去炮制别人的成功,那么最终我们也泯然众“沙”矣。我们也就最终变成邯郸学步的人,自己可能连路都不会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性格特点,充分地发挥出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和别人与众不同的人,这样你的机会就会变多,成功就会离你更近。与众不同,可以让我们被更多的人发现,即使在一堆沙子中,如果你是一颗普通的石子,那么你也是与众不同的,你也会被人发现。“鹤立鸡群”讲得就是这个道理:鹤在鸡群中是与众鸡不同的,如果你要找的仅仅是一

57、只鸡,那么试想一下你被发现的可能性有多大。与众不同,可以让我们把握更多的机会。赢得了被别人发现的机会,就赢得了更多工作的机会。周杰伦在一群服务员中会弹琴是与众不同的,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他被老板发现而不再端盘子。某大学毕业时简历做得与众不同,就先得到招聘人员的亲睐,得到了工作的机会。周杰伦在一群服务员中会弹琴是与众不同的,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他被老板发现而不再端盘子。你只有做到和别人不同,才会享受成功的喜悦。与众不同可以磨砺我们的意志,当我们与众不同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和责骂,枪打出头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这时候我们要咬紧牙关,坚持不懈,慢慢地去赢得众人的理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改变他们

58、的态度的目的。与众不同,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想与众不同,而是不敢。当大家同样做一件事时,你只有与众不同,才能在更多的平凡人中脱颖而出,只有有特点,才能有更多人的喜欢。在房地产界潘石屹绝对不是最大的做的最大的公司,但是他的公司绝对是引起人们关注最多的,因为他的近乎简笔画的相貌,以及他的犀利的语言,才会有他今日的辉煌,也正是他的这种与众不同,铸造了他今日的成功。兰花没有牡丹的硕大,没有玫瑰的芳香,没有石榴的火红,但是它生长在不与世俗争宠的幽谷之中,无论别人是否欣赏都散发着自己幽幽的香气,这就是它的与众不同。正因为这样,他才得到了花中君子的美誉。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让别人善于发现自

59、己,你就会发现,成功其实离你很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悟进行作文。这就要求考生要先理解材料的内涵,抓住“与众不同”“千万不要学人家”与“你跟这个世界不一样,世界才会接受你!”的关联,把握材料的重心所在,再联系自己的感悟或经历立意作文。【审题】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中人的行为是在出席外国大型活动时总是穿中山装、唐装,说明这个人重视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很骄傲,他

60、能做到与众不同;后文中他的话,又说明他认为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社会才接受,这说明他主张不同于凡人,要有自己的追求。题干要求对这则材料有什么思考和感悟,可以是同意文中的观点,也可以不同意,也可以辩证地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意与众不同世界才接受你,或者一味地追求与世界不一样也会脱离世界,或者辩证地看法就要看到自己的实力强大后,世界怎样都不可能那我有办法。最后注意要写成议论文和字数要求。参考立意: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找准自己的位置;向现实低头也是一个退路;咬定青山,世界奈我何;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精彩;要有自知之明。可用素材:1、陈道明一直被视为演员中的“异数”在这个媒体热衷于制造话题的年代,他鲜有话题

61、,也不迎合他人制造话题;而作为国内身价最高的男演员,他时常以演艺圈边缘人的姿态自居,对自己的身份若即若离。而究其原因,是因为“演员”这个身份是命运强加给他的,他一直“很被动,总是被推着往前走”,也正因为如此,他不像许多同行那样执着于自己的身份,始终怀有“出离心”,懂得用内省的方式看自己。陈道明在许多事情上特别有原则,比如他要拍戏,那么从进入剧组到拍摄结束前,他会一直穿着戏服,在他看来,每件衣服都应该有自己的神韵,必须要想个办法,让没有感情的戏服“附着”在自己身上,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楚汉传奇拍了六个月,陈道明就把里面的几套戏服穿了六个月,拍完戏回家,他依然穿着刘邦的衫裤,期间从未穿过别的衣服。拍

62、完戏把衫子一脱,他才变回了他自己。有人说:“他,是演艺界永远的一股清流”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陈道明以一种固执的缓慢,生活在自己的步调里。近四五年,在不多的接受采访的时候,陈道明已不局限于指正身边所见的不满,他开始公开批评国内品质低劣的影视剧作品,包括圈内急功近利的风气。2、小草没有玫瑰的美丽,但他认清了自己,为大地增添了一抹新绿;金鱼没有鲨鱼的凶猛,但他认清了自己,为海洋增添了一点绚烂;小溪没有大海的博大,但它认清了自己,为农田献上了股股甘泉。当不成画师,也许适合你的是音乐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不是行行都出众,但总有一行适合你,这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3、昔日的项羽也只不过是一个会羡慕

63、秦皇英武的人,如果不出意外,他永远是秦皇的顺民,但他一朝振臂一呼,群起响应,做到了王者,将秦皇踩在脚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正是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才有了传奇的一生,做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是一把倚天巨剑,侠之大者。意气风发时立马横刀,指点江山。潦倒之时,却能在消极投降的逆流中巍然耸立,坚守一个民族的精神。沙场点兵,以笔为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舞榭歌台,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做到了与众不同达尔文自幼喜爱研究生物,跟随航船,亲自探险,他的父亲认为他不务正业,便让他到教堂学习神学,如果不是兴趣的引领就没有了现在的达尔文,只是多了一名平庸的教父,正是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使他走

64、向成功,成为了与众不同的人。4、与众不同的鸟巢在北京有一个巨大无比的“鸟巢”,到底有多大呢?它的面积有25.8公顷,差不多有26个足球场那么大,而一个足球场就有10000平方米那么大,可见它有多大了。言归正传,“鸟巢”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鸟窝,它是北京2008奥运会的主体育馆。鸟巢,这件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今天带着这个疑问,去看了这个巧夺天工的“鸟巢”。5、人要先学会从众,再学会与众不同;先学会复杂,再学会简单;先学会爱自己,再学会爱别人;先学会爱亲人,再学会爱朋友;先学会怎样生活,再学会体验生活;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官;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别人;先学会适应,再学会独立。参考结构:第一段:比兴手法,先说世间万物,再说人类,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第二段:引材料,提出与众不同带来的好处。第三段:与众不同可以让我们“鹤立鸡群”、把握更多的机会、磨炼意志。第四段:要想与众不同,就要拥有足够的勇气。第五段:结尾重申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