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1马克思指出:“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执掌国家权力的是由十个部落所选出的500名代表组成的议事会来管理的,最后一级的管理权属于公民大会,每个雅典公民都可以参加这个大会并享有投票权;此外,由执政官和其他官员掌管各行政部门和司法事务。”材料意在说明,在古代雅典()A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C最高官员的执行权力有限 D分权制衡体制已初步显现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这些国家机构共同存在,共同处理国家事务,有制衡的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2对于任期内的官员,雅典主要通过定期的“信任投票”和“告发”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官员在一年的任期内要在公民大会上接受10次信任投
2、票,大概平均36天一次,年满20周岁的公民均有资格参加,会议固定的议题之一是对官员的任内表现进行审查,并投票表决其去留。材料体现了()A直接民主确保了司法公正B公民有依法审查的权利C平民有较大监督和问责权D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解析:直接民主有利于司法公正但不能确保,故A项错误;公民实施的是监督权,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公民监督官员的权力,而未提及平民和贵族之分,故C项错误;公民监督官员体现了人民主权,故D项正确。答案:D3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每位公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这些做法主要体现出()A法律在公民心中威严神圣B法律注
3、重保护私有财产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D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解析:由材料“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体现了法律来源的权威性,材料“保护法律,忠于法律”体现了法律效力的神圣权威,故A项正确;据材料“法律的格式”和“保护法律,忠于法律”可知论述法律的来源和效力而不是法律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雅典法律而不是公民大会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法律而不是公民对于城邦政治的态度,故D项错误。答案:A4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了()A规范公民的行
4、为利于希腊稳定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C雅典法律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解析:材料中未涉及对公民行为的规范,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强调公民必须只有集体意识,不是重视公民的个人的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公民不可有私心”“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说明雅典法律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故C项正确;在雅典,拥有民主权利的仅仅是少数公民,不是所有人的社会地位平等,故D项错误。答案:C5从亚里士多德的记载来看,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核心是确定了村社为最基本的政治单位,所有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如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陪审法庭和将军委员会等都
5、以村社为基础而组织起来。这()A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B促进了雅典工商业快速发展C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制度的基础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解析:梭伦改革中财产等级制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垄断,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村社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未体现村社对工商业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克利斯提尼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以此建立起来的制度基本上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制度的基础,故C项正确;雅典城邦国家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前就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答案:C6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道:“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同时“
6、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这揭示了古代雅典()A公民大会权力最大B审判流程公开公正C公民是城邦的主体 D具有权力制约思想解析:“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说明雅典权力之间具有制约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并不能反映公民大会作为权力的最高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权力制约关系,并不能说明审判流程公开公正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城邦主体的组成部分,故C项错误。答案:D7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体现出罗马法()A道德意识的法律
7、化 B契约关系的道德化C通过法律塑造道德 D以商品经济为基础解析:题干表明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作为社会道德意识,是缔结契约的前提,体现出道德意识融入法律之中,即罗马法具有道德意识法律化的特征,故A项正确;通过题干可以看出,契约关系以道德为前提,不是契约关系的道德化,也不是通过法律来塑造道德,故B、C两项错误;题干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商品经济关系,但不能说明罗马法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故D项错误。答案:A8罗马法中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标准,最初是男子年满25岁,后改为男子进入25岁即可。再后来男子满20岁、女子满18岁,证明具有管理财产和独立的法律行为能力,即可视为法定的“成年人”。这一变化体
8、现出罗马法()A崇尚正义的精神 B男女同权的原则C求实灵活的特点 D重视私法的倾向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对于成年人的年龄标准的变化,不能体现出崇尚正义的精神,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成年人年龄标准的规定,没有涉及男女同权的原则,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成年人年龄标准的变化由男子25岁下降到男子20岁、女子18岁有管理财产和独立的法律行为能力即可,可知对成年人的标准降低,能适应人们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成年人年龄标准的变化,没有涉及重视私法的倾向,故D项错误。答案:C9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应该根据使用与持有该物的时间而获得其所有权,无论其取得的方式
9、是购买、赠与或其他合法途径,还是因为不知情而误信该物原所有者为其真正所有者。这一规定()A将诚信原则技术化融入法规B兼顾善意与公正的诚信观C使用伦理原则进行司法判决D诚信未从道德过渡到法律解析:据材料“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应该根据使用与持有该物的时间而获得其所有权”可知将诚信原则融入法规,故选A项;“还是因为不知情而误信该物原所有者为其真正所有者”,这句话没体现公正,排除B项;材料没体现伦理原则,排除C项;诚信已过渡到法律,排除D项。答案:A10罗马法学家编纂民法大全时参考了多部法学著作,探讨了法的本质,法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他们协助国家开展立法工作,还担负着解释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
10、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这主要表明罗马法学家()A注重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B重视罗马法在现实中的运用C热衷于立法工作的理论研究D乐于从事罗马法的普及工作解析:“协助国家开展立法工作,还担负着解释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可见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故选A项;“探讨了法的本质,法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可见也体现对法律本质的要求,排除B项;“指导当事人起诉”可见也重视实践工作,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法律知识的普及问题,排除D项。答案:A11当中世纪的欧洲摆脱了普遍的无政府状态,当它的商业经历了复苏而日益高涨,当它的社会生活愈来愈复杂,因而感到需要更为精巧的调节手段时,它“发现”了罗马法。
11、当时罗马法被“发现”()A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基础B推动了近代民主政治体制在欧洲的确立C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体现了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王国”的愿望解析:材料的主旨是经济发展与法律的关系,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尚未提出建立近代民主政体的主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商业经历了复苏而日益高涨,当它的社会生活愈来愈复杂,因而感到需要更为精巧的调节手段时,它发现了罗马法”,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律规范的建设,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C12“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他们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
12、为接近的是()A天赋人权 B美德即知识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城邦利益至上解析:本题考查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天赋人权,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其源自古希腊哲学的自然法理论,是近代民主思想的体现,与材料中论述的精神实质不符,故A项错误;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苏格拉底主张精英治国,与材料论述不符,故B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观点,是雅典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其肯定所有人的价值和尊严,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人的价值,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帝时期,三苗叛乱。三苗在攻打黄帝部族中,制定了酷刑。黄帝平叛后,其
13、刑法却被沿用了下来。秦代崇尚法治,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汉朝以亡秦为鉴,约法省刑,简易疏阅,强调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唐律继承了汉晋以礼入律的传统,明确规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宋代法制基本上沿袭了唐律。明太祖惩元之弊,以重典酷法治国,在大明律之外,还专门制定了大诰作为司法依据,使“诏狱”制度化。清代强调“以德化民,以刑弼教”,一般较为宽松。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逼迫统治者对法律条文做了一些修改。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近代化道路。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材料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
14、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它留给世人的是浩瀚如海的私法规定及私法学说,国法大全几乎全部为私法,五大法学家的主要著作也大部分为私法。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正如约翰塞尔蒙评价道:“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摘编自庞朝骥中国、古希腊、古罗马法律起源特点之比较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法律和罗马法内容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法律和罗马法在近代命运不同的原因。解析:解
15、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古代中国法律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三苗在攻打黄帝部族中,制定了酷刑。黄帝平叛后,其刑法却被沿用了下来”得出刑起于兵,兵刑合一;根据材料一“强调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汉晋以礼入律的传统;统治者对法律条文做了一些修改”得出引礼入法,礼法并施;专制色彩浓厚。西方罗马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私法规定及私法学说;五大法学家的主要著作也大部分为私法”得出注重经济关系,以私法为主。 第二小问“背景”,中国的背景:政治,集权体制的强化;经济,农耕经济的固守;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材料一中“三苗在攻打
16、黄帝部族中,制定了酷刑。黄帝平叛后,其刑法却被沿用了下来”得出战争的刺激或者推动。 罗马法的背景:经济,商业贸易发达,纠纷增多;政治,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思想,人文主义影响;地理环境的优越性。第(2)问中国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法律是在小农经济、集权政治的土壤中孕育的法律,是人治下的工具,并未孕育民主和法治,再就是“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逼迫统治者对法律条文做了一些修改”,但是不改变封建土壤,就不会孕育近代法律,得出自身的缺陷;社会动荡;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性变化。西方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吸引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得出吸收多元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
17、需要。第(2)问原因联系所学即可。答案:(1)特点:中国法律,刑起于兵,兵刑合一;引礼入法,礼法并施;专制色彩浓厚。罗马法,注重经济关系,以私法为主。背景:中国法律,战争的刺激;儒家思想的影响;集权体制的强化;农耕经济的固守。罗马法,商业贸易发达,纠纷增多;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地理环境优越;人文主义影响。 (2)原因:中国法律,自身的缺陷;社会动荡;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性变化。罗马法,吸收多元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分别是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归纳表。中国的法经盗“盗”是指窃取财货贼“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网“网”即
18、“断狱”,是审断罪案的法律捕“捕”即“捕亡”,是有关追捕逃亡的法律杂“杂”是对“狡诈、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具“具”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第三表:执行有关裁决执行的规定主要是有关债务的执行第四表:家长权有关家内身份的规定第五表:继承和监护有关遗产继承和债务继承及监护的规定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有关所有权的转移、占有、纠纷裁定等规定出现了“现金借赁”“要式买卖”等契约第七表:土地和房屋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第八表:私犯有关伤害、盗窃、诈骗等规定但以刑罚制裁的共有10条,其余作民事处罚第十条:宗
19、教法有关丧葬方面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的规定第十二条:后五表的补充有关祭品和债权及占有的规定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论。)(12分) 解析:从内容看,可分别从阶级目的、价值取向两个角度分析论证。据材料中盗贼放在法典之首,“逾制”的罪名,得出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阶级目的。结合所学,分别从中国和罗马在经济上、政治上等方面分析论证。据材料得出对于公私法内容的比重安排不同,进一步分析得出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从经济上、政治上等方面分析论证。答案:示例一:论题: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阶级目的。阐述: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
20、基础上,而且是通过统治者自身政治变革形成的法经,必然要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维护以君主为代表的阶级利益。从内容看,法经将盗贼放在法典之首,杂中亦有有关“逾制”罪名的规定,显现出法经积极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等级秩序;而由于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它既要反映贵族的意志,也必然要反映一些平民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同时,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之上,必然要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示例二:论题: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的价值取向。阐述:由于二者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因此,对于公私法内容的比重安排不同。法经更注重于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维护,因此,公法的比重远大于私法,而十二铜表法由于建立在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上,因此,私法的比重远大于公法。(“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