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6年高考政治考点分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995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高考政治考点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6年高考政治考点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6年高考政治考点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6年高考政治考点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6年高考政治考点分析一、经济常识部分第一单元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统一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2)对立表现在:二者不可兼得,消费者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的重要性,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使用价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名牌代表着企业良好信誉和形象。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优质优价: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使用价值高,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因此价格更昂贵。结合热点:企业良好信誉形象的作

2、用、创名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获利多;高于则获利少,亏本甚至破产。(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表示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是不变;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

3、的价值总量增大;社会劳动生产率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结合分析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3、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货币的其他职能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公式:影响因素:(1)待销售的商品量(正比);(2)价格水平(正比);(3)

4、货币流通次数(反比)。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叫做通货膨胀。社会经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结合社会实际判断实际生活中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现象,并说明其危害性,如何理解我国当前实施的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结合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纸币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它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但不能代替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基本内容是

5、: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价值规律起作用的途径是通过价格体制、供求关系、竞争规律进行的。这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三要素。结合国企改革、经济结构调整、民工荒等的实际等考查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集中到一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及途径。结合热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

6、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的基础。8、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1)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2)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外竞争中

7、不断壮大。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我国现阶级,除了公有制经济,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有制经济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结合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如何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问题,把握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必要

8、性和重要性。9、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10、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中共十六大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首先,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是以各种生产要素(包括非劳动要素)都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为前提的。其次,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平等的原则,也是并行不悖的。我国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热点

9、:结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缓解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转变思考。11、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首先,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其次,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包括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方面。13、国家宏观调控。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自发性:(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欺行霸市,不讲职业道德等。)(2)盲目性(导致重复建设):(3)滞后性:(事后调节:“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做出决定实现供求平衡。”)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

10、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依托,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地区经济相协调。客观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有财政、银行、税收、价格、信贷、利率、汇率等。12、13知识点结合2005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体系等的实际。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调节的缺陷,

11、国家宏观调控的3个手段,结合热点:国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房市煤市医市的无序竞争。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及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的基本特征有: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第三单元企业和经营者15、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我国

12、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它们代表着我国先进的生产力,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起决定作用,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可见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16、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国企活力的重大举措。结合分

13、析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股份制改造。17、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结合分析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18、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在国有企业中厂长(经理)处于中心地位;党组织起政治核心作用;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企业的经营者要正确

14、处理企业与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的经营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企业的经营者要注意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结合分析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19、企业兼并、破产。(2006年新增考点)第四单元产业和劳动者 20、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结合分析中国农业如何应对入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工

15、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它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结合分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或如何发展工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企业化道路。(主要特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2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提高,是国民经济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结合分析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问题。 三大产业

16、各自地位及作用,新型工业化内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结合热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服务业比重,扩大就业。24、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我国,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的,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

17、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结合分析农民工维权问题、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5、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作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大问题解决指南和思想武器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指导城乡就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就业问题的解决,城乡劳动年龄人口得不到充分就业,就根本谈不上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基本要求,努力寻求解决就业问题的良策。26、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订立劳动合同

18、的基本原则。(1) 平等自愿原则。(核心原则)(2) 协商一致原则。(平等自愿的延伸和结果)(3)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最基本、最重要原则)。结合分析农民工维权问题。 27、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内容。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也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可靠保证。结合分析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19、(1) 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2)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1) 它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2) 它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3) 它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结合分析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三农”问题。第五单元财政税收和纳税人28、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等。财政的巨大作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国家通过财政

20、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对经济建设的投资;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主要是加强政权、国防建设等。要充分发挥财政的重大作用关键是必须大力增加财政收入。结合分析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分析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西部开发及其四大工程,中部崛起和“三农”问题,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取消农业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完善资源税,实施燃油税。29、税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及其基本特征。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

21、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我国的税收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税收作为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税收作用: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宏观调控和重要手段;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结合分析取消农村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和结合分析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降低关税(2006年新增考点)。入世与降低关税。第六单元银行和储蓄者 30、银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的分类及其职能。我国现阶段的银行,按其性质和职能划分,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中国人民

22、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在国务院领导下,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结合分析针对经济过热局面,中央银行强化对投资过热行业信贷管理,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等。银行的业务和作用。一般来说银行具有三大基本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货款、办理结算。在我国,银行作用作为信贷中心、转帐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结合分析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及重要职能,外汇、汇率的含义。结合热点:实施和完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3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2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专门论述,提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应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奠定坚实的社会伦理基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使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商业化运作,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完善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增加国内信用机构的竞争压力和发

24、展动力,以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结合分析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32、从投资者角度比较保险、储蓄、股票、债券等四种投资行为。第七单元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33、市场交易原则。市场交易活动是商品服务市场上的基本活动,要保证交易正常、健康进行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市场交易原则,市场交易原则是规范市场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的基本准则。它对于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交易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交易原则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内容。自愿原则: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公平原则:是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内容,是市场交易的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

25、动是否有序的试金石。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可以带来效益,提高销售者的信誉,同时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如果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市场交易秩序就得不到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市场需要诚实信用,市场呼唤诚实信用。结合分析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3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家庭消费要与国情和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要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结合热

26、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交换,生产决定消费。所以影响财政,税收增长,储蓄增长,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础性)都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35、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36依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享有:安全权。人身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是消费者最主要的权利;知情权。有权获得该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自主选择权。可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服务方式;公平交易权。有权获得公平交易条件,可拒绝强制交易行为;求偿权。当人身、财产受到损害时,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利

27、;此外,消费者还享有获得消费方面知识的权利,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等。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应当通过合法途径,依法寻求保护(1)和解;(2)调解;(3)行政申诉;(4)仲裁;(5)诉讼。结合分析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第八单元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37、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被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是处理世界经济事务、协调世界经济关系的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经济组织。结合分析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不同行业和产业入世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8、经济全球化。当今世界经济国际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金的国际化;科技开

28、发与应用的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促进当今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动力在于:新科技革命。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加强。结合分析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39、外汇与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结合分析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为何要稳定和外汇储备的作用。40、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说,我们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必须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了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在发展对外贸易时,我们要始终坚持(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2)平等互利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特别应注意三点:一是主权平等;二是贸易平等,等价交换;三是保护民族工业。

29、)结合分析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应如何维护自身利益、国家安全。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作用及其坚持的两个原则。结合热点:中美欧的纺织品设限争端。二、哲学原理 一、 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 法 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方 法 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30、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 法 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热点: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 法 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结合热点:神舟六号、青藏铁路、人与自然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二、唯物辩证法5、联系的观点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

31、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6、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因果,整体与部分)及方法论意义。结合热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房市煤市的无序竞争,发

32、展循环经济。因果联系的内容及其运用。7、发展的观点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 法 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认识也是变化发展的。结合热点: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8、规律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9、对立统一的观点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

33、不可分割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肯定事物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统一的一面;一分为二、全面观。10、矛盾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11、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

34、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14、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35、,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15、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16、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及其哲学根据。结合热点: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是党的重中之重,把增强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17、量

36、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坚持适度的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18、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方法论:既要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结合热点:我国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规划”的落实。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9、 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

37、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价值观的标准。结合热点: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20、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原理内容: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

38、作为的观点。21、认识的两次飞跃: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根本目的。四、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2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23、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4、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

39、,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2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26、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

40、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27、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中,不断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28、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促进作用。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崇高的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41、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要求我们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29、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应做到相信群众依*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内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结合热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先进人物的特色。30、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关系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

42、自己的主观世界。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三、 政治常识部分1.国家的国体、国家职能、政体及其相互关系,民主和专政的关系。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3.我国的国家职能。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和义务。 5.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6.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国,政府机构改革。 7.我国的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公民应履行维国家利益的

43、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8.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10.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1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2.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5.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

44、 1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7.国际竞争的实质。 18.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其中最重要考点:1、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我国国家职能:(1)对内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正确协调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2)对外职能:保卫、交往职能3、我国国家机构:(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2)我国国家机

45、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对人民负责原则 依法治国原则我国的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结合热点:政府等国家机关的所有举措。(3)我国的公民与国家: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4、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国两制。5、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结合热点:我国发表的第一部关于民主政治白皮书。6、中国共产党:(1)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6、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地位:执政党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5)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产主义(6)领导方式:政治、思想、组织(7)执政方式: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8)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9)党的建设: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制度建设(10)提高五种执政能力: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

47、度8、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9、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0、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国际竞争的实质 结合热点:和谐世界。11、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四、重点时事(2005.42006.3)1、()一个重要目标: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种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做好“五个统筹”。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

48、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3) 一个规划: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4)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5)2006年3月的全国“两会”精神。2、社会热点:科学发展观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 台湾三党访问大陆赠台大熊猫征名 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十一五”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先进性教育 奥运口号、吉祥物 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 全方位外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官煤勾结 禽流感个税起征点 上学难、看病贵、房价高和安全生产、扩大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 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发展循环经济 区域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西部开发及其四大工程(青藏铁路贯通) 非公经济36条 中北美洲飓风灾难等 2006年3月1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