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考纲清单(1)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一、古代中国的商业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时期概况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汉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隋唐都市商业、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出现两宋商业空前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明清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特别提示古代“市”的基本形态(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
2、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2“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宋朝: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草市”更加普遍。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2)城市的发展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等。表现:长安、洛
3、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是著名的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空前繁荣。归纳总结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历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是农业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2)在封建政府的压制和控制之下不断发展,宋元时期空前繁荣,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3)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行政限制逐渐减少。城市的政治职能不断减弱,经济功能不断增强。二、主要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1)首倡: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2)目的:维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3)含义:政府重视发展
4、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4)影响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巩固封建统治。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后。2“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的“海禁”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表现:禁止人民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隔绝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清朝的“闭关锁国”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表现: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影响:妨碍海外市场
5、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构图解史“海禁”“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关系1古代中国的“城”和“市”一样。_答案古代中国的“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后者是商业活动的场所。2商业在宋代开始居于中国的主导地位。_答案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未能占据主导地位。3宋代以后兴起的商业名镇与古代早期的城市相同。_答案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大都是政治城市,商业活动依附于政治因素,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宋代以后兴起的工商业城市则是以经济职能为主。4商品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萌芽。_答案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
6、高度发达的产物,但商品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只有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雇佣关系时,资本主义萌芽才出现,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是雇佣关系,基本条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5“海禁”“闭关锁国”。_答案“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6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_答案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考点一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7、 概念解读与古代中国商业相关的概念1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图示2十三行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对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获取材料信息古代城市的变迁材料唐宋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的例证。信息获取:(1)图一、二中两座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
8、有宽敞的大道与城外相连,这种建筑格局体现了皇权至上、权力集中的政治理念,是中央集权制在建筑上的反映。(2)从图一唐代坊市的严格限制到图二宋代时间、空间的限制被打破,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削弱,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认知深化古代中国城市变化的规律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
9、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 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材料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奢侈之风。要求: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奢侈之风的原因有哪些?试答:_答案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淮扬盐商的推动;扬州地区的地位及影响。连线高考城市商业管理的变化(2014江苏高考,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
10、,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点拨依据材料“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可知,唐前期只有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能设市;依据唐后期的规定可知,唐政府放宽了对市的限制,故A项正确。材料“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等说明允许设市,只是不满三千户的不设官员管理,故B项错误。依据“要路须置”(交通要道设置市)可知D项错误。“市令”等的设置表明市的交易仍受官府监管,故C项错误。答案A认知深化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影响(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
11、化规律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商人地位的变化:商人由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
12、变。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清时期出现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政治环境及政策对商业的影响逐渐加深。(2)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考点二资本主义萌芽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概念解读与古代经济政策相关的概念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它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2“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
13、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 获取材料信息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材料一(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材料二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这对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愿求田问舍,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
14、。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要求:据上述材料归纳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试答:_答案(1)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地主、商人买房置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2)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连线高考学会阅读材料高考非选择题中通常有“根据材料概括(归纳)”类设问。解答此类题目,全面、细致、条理的解读提取材料信息是关键,阅读材料要注意分清层次,把握层意。材料的分层通常以标点符号为界限标志,如句号、分号、叹号和省略号等。如上述材料二以句号为界限将材料分为两层,分别从商业、手工业两个方面指出了清政府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和负面影响。认知深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从材料
15、中发现问题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材料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史记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发现问题:材料出自史记中的人物列传,从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鲁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统治者的经济思想。要求:鲁相公仪休对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态度是什么?试答:_答案重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认知深化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比较项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实施时期开始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
16、于整个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衰落时期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入侵,维护封建体制内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考点综合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特点及与西方的差异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市场类型多样城市中有市、庙会等,乡村中有草市商业城市发达历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
17、市,明清时期更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种类丰富宋朝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银、钱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商业地位低下商业始终都是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宋朝的商业革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的不同(1)从发展水平看,宋朝的商业革命仍然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产生;西方的商业革命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进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2)从范围看,宋朝的商业革命由于专制制度的阻碍,工商业的发展仍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对
18、外贸易仍以官方贸易为主,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比较狭小;西方的商业革命已形成区域性贸易市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推动了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出现股份制、银行等经营现象。(3)从影响上看,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推动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西方商业革命迫使西欧封建制度瓦解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贸易中心的转移推动了西欧的英国、荷兰、法国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2019江苏高考,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19、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答案D解析由材料“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市镇经济已相当发达,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业活动的时空信息,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C项错误。2(2019江苏高考,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
20、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答案B解析由材料“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到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明朝晚期没有产生资产阶级,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C项错误;明朝时反正统思想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D项错误。3(2018江苏高考,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21、()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误区警示本题误选A项的原因主要是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性不了解,且未能读懂材料。中国古代抑商政策有的朝代严格,有的朝代松弛,但始终没有放弃。误选B项的原因主要是时间观念不强,因为直到宋元以后商业市镇才真正崛起。误选C项的原因主要是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内涵未能理解,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必然对商业活动进行监管。答案D解析D对:据材料可知,民间商人由最初的不合法、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发展到通过向政府纳税就可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这一变化意味着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A错:材料不能
22、说明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错:材料反映的是民间商人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不能说明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错:材料表明政府通过税收方式加强对商业的管控,政府并没有放弃对商业的监管。4(2019课标全国,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解析C对:材料反映了清朝大商人的资本远远超过明朝,反映了清朝时期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清代商人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A项错误;清代依
23、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开始”说法错误,D项错误。1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多种样式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主要的货币样式;还有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铸的刀币,以及受秦国影响铸造的圜钱。这说明当时赵国()A手工业技术很发达B具有工商立国思想C一度取得霸主地位D积极开展商贸活动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赵国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铸造了多种多样的青铜货币,这说明赵国积极开展商贸活动,故选D;A、B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2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这说明当时()A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B
24、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C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等级秩序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答案C解析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期间虽在某些时段有过不同程度的松弛,但从未被取消过,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有关农业与工商业地位的对比,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工与商、富与贫的关系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故C项正确;在古代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未造成过农业的衰败,故D项错误。3(2019常州模拟)元代纸币的流通数量,中统元年(1260年)发钞73 352锭,平均每人为62文;到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时,发行数额猛增至5 098 285锭,每人合1
25、3 134文;再过20年左右,纸币流通数量又增长数十倍。元代纸币政策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扩大社会贫富差距C削弱政权统治的基础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纸币发行过多,形成通货膨胀,这种状况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通货膨胀扩大贫富差距不是主要影响,故B项错误;通货膨胀导致贫富差距扩大,阶级矛盾激化,削弱了政权统治的基础,故C项正确;通货膨胀会影响经济发展,不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D项错误。4(2019扬州调研)乾隆五十二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乾隆帝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A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
26、展潮流B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C阻碍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D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可知,乾隆帝主张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故A项正确;乾隆帝的这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这是当时的影响,不是深远影响,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正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商品不必外求导致的现象,故C项错误;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也属于当时的影响,故D项错误。5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答案A解析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虽然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故C项错误;农产品由农村流向城市是自古代城市产生以来就存在的经济现象,“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并不代表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