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1世界人口膨胀的时期在()A18301999年B17751990年C17501900年D18001999年【解析】人口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紧密相连。世界人口的指数增长使人口在初期增长缓慢,后期急剧膨胀,人口的这种增长在坐标图上呈“J”形曲线。世界人口是在最近100年才开始迅速膨胀的。【答案】A2目前愈演愈烈的水体污染、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D全球火山活动频繁【解析】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由于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目前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产生的主要
2、原因。【答案】B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35题。 3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8 000B10 000C6 000D4 500 4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abcBcbaCbacDacb5对于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解
3、析】第3题,根据“木桶效应”,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要素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故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4 500。第4题,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还未达到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但是已经超过了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第5题,内蒙古地处我国内陆,水资源短缺是其限制性因素,成为木桶短板。 【答案】3.D4.C5.D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67题。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1415亿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16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1亿或16.6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
4、数量约89亿6.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A约1516亿B15.1或16.6亿C约89亿D约1415亿7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解析】第6题,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具有的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能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相对稳定的人口数量,也就是指地球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据表中信息可知,我国依据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9亿,即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9亿,选项C正确。第7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社
5、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等,故选项D为正确答案。【答案】6.C7.D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89题。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亿)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气候28.00200亚热带季风气候9.30100地中海气候2.2590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7.35308.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9按表格推断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解析】表中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大小与气候(光、热、水的融合)
6、产生的生物生长量有直接相关性。热带雨林地区生物生长量大,但气候过于湿热,不利于人类居住,因此实际上人口稀少。【答案】8.B9.D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回答1012题。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88 60022 000395青海、西藏10 0001 000410.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丰富 土地生产潜力小ABCD11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是()消费水平迅速上升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
7、联系自然灾害的增多ABCD12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加强环境保护限制外地人口进藏ABCD【解析】第10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第11题,导致西藏人口合理容量减少的因素要联系消费水平、生态环境等进行考虑。第12题,针对该地的实际,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应有加强其地域开放程度、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等。【答案】10.D11.A12.C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
8、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人口为19 0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食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材料二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美国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也已完全依赖进口。材料三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的农具和生活用具;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养活今
9、天中国的13亿多人口吗?为什么?(2)中国人若有少吃粮食多吃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3)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其环境承载力会有何变化?(4)若全球所有国家达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水平,环境会有何变化?(5)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解析】人口容量与资源丰谦程度、经济发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成正相关,与生活消费水平成负相关。【答案】(1)不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环境承载力小。(2)可能会变少。(3)环境承载力减小。(4)环境承受压力过大,环境会恶化。(5)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区内资源丰富程度、
10、消费水平等。14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变化曲线与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变化曲线,大约在_开始明显上升,这两条曲线的关系是_。(2)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曲线开始下降的大约时间是_,该曲线与世界人口变化曲线之间的关系是_。(3)A、B、C三条曲线表示年代的顺延,可反映出人口容量的_性。(4)影响A、B、C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消费水平的提高B人口数量的减少C科技水平的发展D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改变【解析】第(1)、(2)题读图可描述。第(3)题,三条曲线依次顺延,说明人口容量随估计标准的不同而变化。第(4)题,A、B、C表示生产水平不同,所需耕地面积也不同,影响的因素应是科技水平。【答案】(1)1950年前后同步增长(或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随世界人口的增长而增长)(2)1900年后(或20世纪初)世界可耕地总面积随世界人口的增长而递减(3)相对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