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80.50KB ,
资源ID:488278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8827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7 古代诗歌阅读课后集训(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7 古代诗歌阅读课后集训(含解析).doc

1、古代诗歌阅读题组一(形象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9分)梅花引荆溪阻雪宋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注】蒋捷是南宋词人,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灯晕舞:昏暗的灯光摇晃不定。木棉裘:以木棉为絮的冬衣。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鸥的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巧用反问,回答了前句提出的问题,

2、词人泊船是因为受到大雪阻挡。C“花外楼,柳下舟”两句虚实结合,写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借繁华景物抒发愉悦之情。D“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此刻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答案】C【解析】“花外楼,柳下舟”两句回忆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只是虚写,也没有抒发愉悦之情。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6分)_【答案】本词刻画了一位因雪阻而滞留他乡的愁苦、孤寂的游子形象。词中,词人紧锁眉头的神态与“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的心灵独白,写出了无限的愁绪无以排遣,想象梅花和雪也该和“我”一样满腹惆怅吧。同时雪中的凄凉之景,也侧面烘托出了词

3、人的这一形象,表现了词人惜别怀远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春晚书山家屋壁唐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x ch):一种像鸳鸯的水鸟。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暗颂了村民的勤劳。B“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C“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4、。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答案】C【解析】“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与诗意不符。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_【答案】景象: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作用: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醉中感怀宋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

5、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鹓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注】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檀槽:指乐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D颈联描写了一幅旌旗飘荡、秋风惨淡、刁斗声声的边塞军营画面,笼罩着一种阴郁惨淡的气氛,反映出当时社会的

6、动荡。【答案】D【解析】“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错,应是衬托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凄凉形象。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_【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现在的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难酬。早年,姓名为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苏秀道中宋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

7、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中的诗句“春流岸岸深”。C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D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答案】B【解析】不是“引用”,而是“化用”。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

8、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_【答案】特点:雨大,及时。分析: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杜鹃花得红字宋真山民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

9、句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思归的一片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答案】C【解析】“动静结合”不当,应为“

10、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6分)_【答案】本诗抒情上:诗人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意思对即可)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9分)鹊踏枝南唐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

11、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境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B“楼上”是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写人如征鸿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足见词人内心的孤寂悲苦。C“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写拭泪巾帕之珍美,二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D这首鹊踏枝深美闳约,看似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含寂寞的悲凉。【答案】B【解析】“楼上”是词人凭栏之所,未必是宴会之所;“楼上

12、”本就有高寒之意,说“因人去楼空”而高寒不妥;“过尽征鸿”暗示词人凝望之久、怅惘之深,非喻人之离散。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_【答案】景象:词的前三句写千万片梅花凋谢时流连,“多情”地随风飘飞的景象。用意:词人移情于梅,赋予梅花多情缱绻的性格。描画了缤纷而悲凉的意象,营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围。为后文抒发怨情张本(做铺垫)。(任答两点即可)题组二(语言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雨余小步清王夫之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竹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注】箨(tu):竹笋上一片

13、一片的皮。鹁鸠:即斑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诗人对美景的喜爱。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C颔联描写诗人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一路所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D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答案】C【解析】“竹箨冠轻容雪鬓”写的是诗人头发花白、头戴竹箨冠的样子,并没有写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2本诗风格清新

14、,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_【答案】语言清爽。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景物清新。柳塘莲叶、砌草柔美、彩虹饮水等描绘出雨后风景的清新自然。情感轻松。诗人雨余散步,见此美好春景,于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9分)鹧鸪天宋刘著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注】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15、分)()A上阕前两句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B上阕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声幽怨,使人回想起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词人自叹仕金太迟。C这首词的上阕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阕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的情怀。D全词感情真挚,迂回曲折,流转自然,塑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和思念的主人公形象。【答案】B【解析】“词人自叹仕金太迟”理解有误,词人这是自叹滞留北国的时间太长。2请从景情关系和语言的角度赏析“星点点,月团团”二句。(6分)_【答案】此二句

16、描写出一幅美丽迷人的夜空画面:繁星点点,明月朗朗。以口语化叠字入诗,晓白流畅,富有节奏感,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冷的氛围。词人触景生情,看到星月而生思家归园之情;同时,以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月夜更能衬托出人事的缺憾,寄寓无尽的离愁。(意思答对即可)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秋晚登城北门宋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九月,四川成都。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

17、在这里驻守。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念之情。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表明铁马往事仍萦绕在诗人心中。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此句正是其渴望收复失地、报国心志的抒发。【答案】B【解析】此句写鸿雁将汴京入秋的消息传来,没有“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这层意思。2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6分)_【答案】首联描

18、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愁。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前途未卜,愁肠百结。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9分)满庭芳宋苏轼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攕攕。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

19、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注】巉(chn):山势峭拔险峻。攕(xin):手纤细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三十三年”既点明了与故人分别时间之久,也饱含了对各自生涯的无限感慨。B词中“烟浪”“云帆”两个意象,表达了词人相信理想终有一天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C“莫上孤峰尽处”既是词人对自己的告诫,也是对旧友的殷殷寄语,表达委婉含蓄。D词的上阕因事起情,下阕缘景抒情,全词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写作技法高超。【答案】B【解析】“烟浪”“云帆”是词人对自己与故人分别数十年宦海沉浮的总结,并不能表达“词人相信理想终有一天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2请赏析词的最

20、后三句“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的精妙之处。(6分)_【答案】情感表达上:借故人相问,引发思乡之情,构思巧妙。手法运用上:借“松杉”这一意象,化抽象的思乡之情为具体的形象,形象地表达了人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结构安排上:以对故土的思念作结,是对开篇他乡遇故知场景的呼应。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9分)清平乐元白朴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中“朱颜渐老”“白发添”“浑过了”直接抒发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B“地迥无尘”“一片闲云”则是通过景

21、物描写直接表达了词人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C“浑过了”中“浑”字用得极好,看似俚俗,实则意蕴甚丰,它既有“等闲”之意,又有“全部”之意,用于句中就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惆怅之情做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D最后两句是本词的点睛之笔:词人流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与青山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也“未必”能把人长留于怀抱之中。【答案】B【解析】“直接表达”错,应是“间接表达”。2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6分)_【答案】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词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

22、山未必留人”等词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晨雨唐杜甫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C尾联“亭午未全分”一句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D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答案】C【解析】“暗示了生命的短暂”理解有误,这

23、一句重在写出了时间的推移。2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_【答案】首联直接用一“小”字引出全诗。小雨滴在窗外树叶上,发出微小的声音。颔联转写雨的动态,凸显晨雨的细腻微小。晨雨只有和着雾气变得湿重时才能落到地上。经风一吹晨雨便飘向天空,又化作云雾。颈联写雨具有润物消暑的功用。一“暂”一“轻”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尾联写蒙蒙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小”上着笔。题组三(表达技巧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9分)蝶恋花别范南伯宋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

24、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注】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妻子的哥哥。杨炎正: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刬(chn)地:依旧,还是。南徐:今江苏镇江。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开篇直言“离恨”,点明词作主题。采用比喻手法,将春夜话别的无尽离愁比作绵绵春雨,化无形为有形。B“添得”二句承接前句,明写春雨使江水上涨东流,实写离愁绵绵不绝,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异曲同工。C“弱柳”一句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写弱柳留不住离舟,尽管殷勤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离开,留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D“鸣橹”指划船摇橹发出的声

25、响,描写了友人远行时耳听桨声,心中惆怅,因前程未卜而担忧,一个“绝”字写出朋友心事沉痛。【答案】D【解析】“为君愁绝听鸣橹”描写的对象是作者,而非朋友,这句话描写了作者送行时听着朋友乘坐的小船摇橹声音越来越小,心生惆怅,表达了对朋友远行前途未卜的担忧,“绝”写出的是作者的无限深情。2本词下阕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下阕抒写离情运用的技巧有何异同?(6分)_【答案】相同:都运用了虚写(想象)、借景抒情的写法来表达离恨与思念。不同:本词设想友人回望却有乱山遮隔,从对方着笔,表面写友人思我,实则一语兼言两者,把双方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柳词则是设想别后情境,以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杨柳”“残月”等来

26、表达离别后自己的孤独与对心爱之人的想念。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后面的题。(9分)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元张可久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注】赤松: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子房:即张良。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导引轻身”。何郎:何逊,南朝梁诗人,喜爱梅花,日夕吟咏其下。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波”,本指江河湖海上的风浪,这里指作者经历过的人世间的是非纠葛。B“急”字和“顿”字,形象地表现出作者想摆脱利锁名缰的急迫心情。C曲子的最后

27、三句写作者终于回到了自己隐居的故乡,描绘出一种清幽之境。D古代诗歌以“山中”为题的大多写隐居生活或托以归隐之思,本曲亦如此。【答案】C【解析】“终于回到了自己隐居的故乡”不恰当,这三句是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想象,并非实写。2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结合全曲分析。(6分)_【答案】想象。曲中多处借想象描绘隐居情景,如“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渴望。用典。曲中多处运用前人事例,如“伴赤松”两句,借张良、何逊之例,进一步表明自己对避世隐居生活的向往。以景结情。末尾三句,描绘了一种清幽之境,收束全曲,意境深远。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秋日赴阙题

28、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一缕悲凉的意绪。B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C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水声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D第二句“长亭酒一瓢”蕴含着惜别的离情,与诗句“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出渭城”传达的感情相仿。【答案】B【解析】残云归岫,意谓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

29、清新之感,不是凄寒萧瑟。2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6分)_【答案】远近结合(由近到远)。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山的“疏雨”,随关城一路远去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归园田居(其五)东晋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注】榛曲:指草

30、木丛生的小路。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句意。漉:水慢慢地渗下,滤过,此指用布滤酒。近局:近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诗人一天耕作完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描绘了“归园田居”后的具体生活。B“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道路的荒凉艰难,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重重阻挠。C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善,往来密切的景况。D“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此情此景,引得诗人竟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答案】B【解析】“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

31、受到重重阻挠”理解不当,诗人是借此透露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道路的荒凉艰难。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复杂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6分)_【答案】直抒胸臆。“怅恨”二字从表面看,诗人辛苦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难免怅然生恨。就深层看,本诗意在抒写欣然自得之情,“怅恨”有反衬下文欢快欣然的作用。用典抒情。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典故显示诗人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写出归隐之志坚持不改之意。借景抒情。“山涧”“清”正是诗人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借事抒情。“漉熟酒”“招近局”“代明烛”这些生活小事写出的是诗人的潇洒自如和自得其乐。(答出

32、三点即可)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南浦别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B南浦别中“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C李诗的颈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D李诗的尾联写第二天又眼睁睁地看着表弟启程远去,在深秋重山间的巴陵道上奔波。

33、【答案】D【解析】尾联是诗人想象的景象,想象第二天表弟启程远去,在深秋重山间的巴陵道上奔波。2这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请结合原诗分析这两首诗主要表现手法的异同。(6分)_【答案】相同点: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或白描)来表达情感。白诗通过送别时“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分别时的悲楚。李诗则通过自己和表弟由“惊初见”到“语罢暮天钟”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不同点:白诗以景衬情,用萧瑟的秋景渲染浓厚的离情别绪。李诗通过想象表弟登程远去的画面,表达伤别情怀和为弟担忧之情。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9分)菩萨蛮唐李晔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远烟笼碧树,陌

34、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注】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逃奔华州,心绪烦乱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襟。”(旧唐书昭宗纪)大内:皇帝殿宇。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宫殿”实指唐宫殿。借秦说唐,以此掩盖身为皇帝却不得不仓皇逃窜的难言之隐。B词人虚写“双飞燕”,既表达了词人奔逃在外的孤单,也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C最后两句,是望景后所发感慨,将唐昭宗祈求天下英雄相助而不得的失意之情推向极致。D本词有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言情处动人心志,写景处豁人耳目。

35、情真语真,浑朴苍凉。【答案】B【解析】“双飞燕”不是虚写,文中景物描写都承自首句“登楼遥望”,故而为实景;“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理解错误,本词写家国情怀,不掺杂儿女之情。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上片。(6分)_【答案】乐景衬哀情。词人登上齐云楼,遥望长安的宫室,目力不及,只见燕子快乐双飞。词人用燕子的快乐反衬自己的失意和痛苦。寓情于景。遥望远方,渭水长流,千山阻隔,表达了词人思念旧日宫殿却欲归不能的忧愤之情。题组四(思想内容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9分)高阳台西湖春感宋张炎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36、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注】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西泠:西湖桥名。韦曲:在长安城南皇子坡西,唐代的名门望族韦氏居于此地,因名韦曲。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两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37、”,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沙鸥,也生了新愁。沙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古人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化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句,“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照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飞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答案】A【解析】“能几番游”两句抒发的是惜春之愁。2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词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简析。(6分)_【答案】愉悦之情

38、:莺歌燕舞、春意深厚。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题松汀驿唐张祜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注】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而没见到,落脚在湖畔的松汀驿,题在壁上的诗。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这里指太湖及吴中一带。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青翠的山色远接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清晨苍茫的烟波之

39、中。B颔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图画,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C颈联以夸张手法写朋友所居之地的荒寒,不禁使人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D诗歌前六句侧重写实,最后两句写诗人的心理活动,属于虚写,虚实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想象的空间。【答案】C【解析】“以夸张手法写朋友所居之地的荒寒”说法错误,“荒寒”理解不准确。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_【答案】前六句通过对山色、水光、日出、白浪以及山间险峻的羊肠小道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松汀驿美景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通过写未遇见隐居旧友的事情,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意思对即可)三

4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唐岑参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注】大历四年(769年),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那:奈何。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诗

41、人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C“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D“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都是“白白地,徒然”之意。【答案】B【解析】“流露出诗人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说法错误,不是“不敢抱怨”,而是没必要抱怨,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2本诗流露出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_【答案】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体现了诗人不能得

42、到“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凉。(任答三点即可)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书怀示友十首(其一)宋陈与义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城东陈孟公,久阔今何如。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似闻有老眼,能作荐鹗书。功名勿念我,此心

43、已扫除。【注】陈孟公:西汉王侯陈遵,字孟公。此处指诗人的友人陈国佐。东家驴:借用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有老眼:借用杜甫闻惠二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荐鹗:指推荐贤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前四句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两句的意思很接近。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C最后两句中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D用典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前四句)、拟人(末两句)等修辞手法

44、。【答案】B【解析】本诗中“久阔”是指分别已久。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_【答案】对世风的感叹。诗歌前四句通将“俗子”与“贤士”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对世风的感叹。对友人的思念。“城东”六句多处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诗歌末四句,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听闻上天有眼,能够举荐贤士,但诗人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了追求功名利禄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渡白沟元刘因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45、【注】白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之为国界。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国。知名:抗元名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国苍凉肃杀的氛围。B颔联紧扣所见燕赵辽金故地的山河风物,寄寓内心的深沉慨叹,含蓄幽远。C颈联写诗人骑在马上远望孤城,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D全诗以景结情,意境高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答案】D【解析】“天涯孤剑独谁投”并非“以景结情”。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愁情?请简要分析。(6分)_【答案】羁旅独行之愁。诗人单人匹马,冒着寒冷渡过宋辽分野的白沟河。怀念故国之愁。眼前已是异

46、域他乡的风景,由辽金故地想到了宋朝的灭亡。触景悲秋之愁。诗人看到蓟门飞霜、落日秋雁,生发了悲秋之愁。知音难觅之愁。四海之内的抗元名士,本是自己的知己,却已半数亡故,自己也不知道将要投奔何处。(答出三点即可)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9分)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宋叶梦得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隐居吴兴卞山时。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

47、”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若隐若现的情景。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效,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答案】B【解析】“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理解错误,该句既有登高临远的豪迈之情,也流露出世无同道(知音)的孤独之感。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_【答案】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中原的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词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抒发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独”“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词人激励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莫学衰翁样”。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