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测量密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和小块规则固体体积.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的认识.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等有初步认识和感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
2、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1.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教学难点】用量筒测量小块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教具准备】天平、量筒、盐水、铁块、塑料块、水、烧杯、细线、牙签(或细铁丝、大头针)、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新课引入】师 同学们,我们知道物体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那体积如何测量呢?教师展示长方体的铁块和不规则的塑料块、一些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生1:铁块可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长、宽、高,然后三者相乘即可计算出它的体积.生2:水的体积可
3、以用有刻度的容器量取,如有刻度的水壶、药瓶量取.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测量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量,但如果是液体的体积和像这个不规则塑料块的体积又该如何测量呢?这就是今天这次课我们要讨论的内容.【进行新课】师我们知道天平可以测量质量,又知道量筒可以测量体积,那么测量物体的密度就没问题了,下面我们开始测量盐水、塑料块的密度.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20页内容,设计实验步骤完成探究实验.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实验原理、方法、器材和步骤,并设计记录数据表格.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测量盐水(或未知液体)的密度”,并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就上述方案进行评估.教师参与讨论,适时点评.生1:方案A、B中,由于有一部分
4、盐水沾在量筒(方案B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但测量的盐水的质量偏小,因此,得到的数据还是有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偏小.生2:方案C相比于方案A、B更合理,因为尽管少量的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但不会影响量筒中盐水质量的测量.因此,测量的结果更准确.师记录数据填入表格1中.(用多媒体展示)表1(多媒体课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测量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并讲解.测量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多媒体课件)学生就上述方案进行评估,教师参与讨论,适时点评.生:方案A合理,方案B不合理.因为方案B中提起塑料块时,由于塑料块上沾有水,这样不仅测量塑料块
5、的质量偏大,而且不便于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测量(会腐蚀托盘),这样测量有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偏大.师请同学将记录数据填入表2中.(用多媒体展示)表2(多媒体课件)例题(多媒体展示)(实验分析题)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泉水密度”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1)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矿泉水,读出矿泉水的体积V;(3)将量筒中矿泉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总质量m2.则矿泉水密度的表达式矿泉水= .以上操作由于无法将矿泉水从量筒中倒尽,测出的矿泉水密度误差较大.经过思考,小明在仍用步骤(1)、(2)的基础上,只对步骤(3)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改
6、进后步骤(3)分为两步,请你写出改进内容:A: .;B: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对实验误差的处理方法.任何实验的完成都可能有多种方法,可实验总是有误差的,要减小实验误差,就要找到实验操作的最佳方案.题目中测量的是矿泉水的密度,将量筒中的矿泉水倒出的过程中,量筒壁上会沾上矿泉水,误差较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量筒中的矿泉水倒出一部分,这样测得的体积会更准确.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并动手操作了密度的测量,知道测量密度的原理:,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当然如果是规则物体的体积还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实
7、验中关键是设法测量物体的体积,同时为了减小误差,考虑实验方法的合理性很重要,尽量做到使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为好.总之,密度的测量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实验,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请大家加强练习,熟悉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 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1.本节内容属于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测量的过程中,进行测量方法的归纳.2.本节内容可以从探究的全过程进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能够互相交流实验方法,并尝试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说出自己实验的优点与不足,总结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及时表扬.3.本节课冲破以往教学模式,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积极地诱导学生猜想、设计、进行实验,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氛围,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物理思维和实验能力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