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第卷(选择题 共38分)一、基础知识(113题,每题2分,共26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洽淡 独辟溪径 奇葩(p) 卓(zhu)有成效B. 膺品 返璞归真 慰藉(ji) 车载(zi)斗量C. 妥帖 纷至沓来 青苔(ti) 殒身不恤(x)D. 遨翔 徇私舞弊 供暖(gng) 苦心孤诣(y)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才能使中国工业长期稳步地发展,这是毋庸_的观点。小林爸妈都是美术协会会员,
2、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_下,他也爱上了绘画。两会委员呼吁市政府建立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 置疑 熏陶 应对 B质疑 熏陶 应付 C. 置疑 熏染 应对 D质疑 熏染 应付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清末著名思想家严复在其代表作原强中谈到的“民智者,富强之原”一句,可称得上至理名言,不刊之论。 B. 为了破获这起恶劣的偷车案件,当地民警不辞辛劳,在案发现场守株待兔,终于擒获了企图再次作案的罪犯。 C. 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东窗事发之虑,也无半夜敲门之惊。 D. 小王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工厂工作,经过几
3、年的努力,他已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利比亚政府军的武器相对西方国家来说比较落后,在与以法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较量中,总显得力不从心,在战争中占不了上风。B. 在财富、权力等社会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决不能忽视教育权力平等和机会均等是保证教育公平的两个主要因素。C.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新型战略性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科学院所,为新型战略性产业提供技术保障。 D. 美韩展开大型联合军事演习,朝鲜对此反应强烈,这使朝鲜半岛甚至整个东北亚的车事、政治形势日趋紧张,世界和平前景堪忧。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
4、错误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组成,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从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 老人与海的作者为英国小说家海明威,作品通过塑造一位敢于同巨鲨搏斗的硬汉桑地亚哥,表现了“人可被毁灭,但不可被打败”的主题。6. 下
5、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B.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B. 愿大王少假借(宽容、原谅)之 C. 乃引其匕首提(拿着)秦王 D. 旦日飨(犒劳)士卒8.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 晋军函陵 沛公军霸上 C. 私见张良 丹不忍以己之私 D. 将军岂有意乎?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之壮也,犹不
6、如人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 吾其还也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 C. 为击破沛公军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以其无礼于晋10.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B. 项伯杀人,臣活之 C.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D. 吾得兄事之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范增数目项王 B. 夜缒而出 C. 常以身翼蔽沛公 D. 发尽上指冠12. 下列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夫晋,何厌之有?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 沛公安在? C.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7、D. 吾属今为之虏矣! 13.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燕国看见欺凌的耻辱除掉了。 B. 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 C.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D.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秦国的大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7题。(共12分) 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
8、,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
9、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城父、舒、六等为地名。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乃引兵解而东归 解,涣散,松弛B. 楚兵罢食尽 罢,通“疲”,疲惫C. 以舒屠六,举九江兵 举,“尽”的意思D. 歌数阕,美人和之 和,应和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0、相同的一组是A. 诸侯皆附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 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 秦王还柱而走C. 楚兵且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16.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良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大司马周殷叛楚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A. B. C. D. 17.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祈,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王与汉王订立和约后,就带上队伍回去了,但是汉王接受了张良等人的计谋,言而无信,又发动了战争,最终使项羽陷入绝境。 B. 张良献计
11、,如果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彭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韩信,终于使彭越、韩信出兵击楚。 C. 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军情何等急迫!而司马迁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深情无奈的侠骨柔肠。 D. 本文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第卷(共32分)三、 18.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6分)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
12、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19.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0分)(1)“吾不能早用子,_,_ 。(2)_,君知其难也,_?(3)_,_,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_,敢以烦执事。(5)范增数目项王,_,项王默然不应。(6)_,至鸿门,谢曰(7)_,我为鱼肉,何辞为?(8)荆轲怒,叱太子曰:“_,竖子也!”(9)荆轲和而歌,_,_。(10)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话说知音林非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
13、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的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飞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
14、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里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旁。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
15、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 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这样的记载。据说他整整三年都困苦地弹奏着,琢磨着,冥想着,手指都开裂了,鲜血直往外冒,浑身消瘦,憔悴得像奄奄一息的病人。但是,琴弦上总是蹦出一丝丝浑浊和粗糙的声响。于是苦心孤诣的恩师带领他奔向波涛汹涌的东海,整日整夜在沙滩上踯躅。狂风吹肿了眼睛,暴雨淋湿了衣衫,烈日晒黑了皮肤,黯淡和凄凉的月光又使他迷失了道路,险些儿溺死在奔腾和呼啸的海浪中。那铺天盖地怒吼着的波涛,茫茫无际蔓延着天涯,扶摇直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鸥鸟,霍地使他开启了
16、紧闭的心窍,琴声突然变得悠扬而又壮烈,清冽而又浩瀚,刚劲而又缠绵,悲切而又欢乐,我似乎瞧见他无法遏止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滚滚流淌。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 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能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憧憬始终存留在人们心中,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20.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 这篇散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早已深入华夏子孙心
17、坎里的知音的传说进行评说,表达了作者对获得知音的独特看法。B. 全文以“神往和渴求知音”为线索,以叙述和描写俞伯牙遇知音和艰苦学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揭示知音难觅但又可求的主题。C. “我似乎瞧见他,滚滚流淌”一句,生动地描写出伯牙学琴成功后激动与喜悦的心情,也融入了作者学艺的切身体会。D. 最后一段以“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收尾,既与第一段神往和渴求知音的意思相呼应,又进一步阐释了第一段的内容。E. 第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形象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21. 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激”?_22. 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
18、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1)_ (2)_23. 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_五、作文(50分) 请以“情趣”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试题答案】1. C (A. 独辟蹊径 卓(zhu)有成效 B. 赝品 车载(zi)斗量 D. 翱翔 供暖(gng)2. A(“置疑”指怀疑,多用于否定;“质疑”指心有疑问,提出问题希望得到解决。根据语境应该选“置疑”。“熏染”指由于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熏陶”指由于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
19、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根据语境应该选“熏陶”。应对:应答或对事采取措施。应付:对人对事采取措施办法或敷衍了事。根据语境应该选“应对”。)3. B(A.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B. 守株待兔: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此句贬义词误用为褒义词。C. 东窗事发,比喻罪行、阴谋败露。D. 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4. D(A. 暗换主语。“总显得力不从心”前应该添上“利比亚政府军”。B. 句式杂糅。“决不能忽视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和“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是保证教育公平
20、的两个主要因素”两个分句杂糅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C. 搭配不当。“加大”不能与“速度”搭配。) 5. D 美国海明威 6. B 7. C 8. B 9. D 10. C 11. A 12. B 13. A 14. C 15. C 16. D 17. B 18.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19. (1)
2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7)如今人方为刀俎 (8)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9)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1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0. A E 21. 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准确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 22. (1)神往和渴求知音,已经成为华夏子孙的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
22、2)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传诵。 23. (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新知音。 (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文言翻译: 汉王也想撤兵西归,张良、陈平劝他说:“汉已据天下的大半,诸侯又都归附于汉。而楚军已兵疲粮尽,这正是上天亡楚之时。不如索性趁此机会把它消灭。如果现在放走项羽而不打他,这就是所谓的养虎给自己留下祸患。”汉王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汉五年(前202),汉王追赶项王到阳夏南边,让部队驻扎下来,并和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好日期会合,共同攻打楚军。汉军到达固陵,而韩信、彭越的部队没有来会合。楚军攻打汉军,把汉军打得大
23、败。汉王又逃回营垒,掘深壕沟坚守。汉王问张良道:“诸侯不遵守约定,怎么办?”张良回答说:“楚军快被打垮了,韩信和彭越还没有得到分封的地盘,所以,他们不来是很自然的。君王如果能和他们共分天下,就可以让他们立刻前来。如果不能,形势就难以预料了。君王如果把从陈县以东到海滨一带地方都给韩信,把睢阳以北到谷城的地方给彭越;使他们各自为自己而战,楚军就容易打败了。”汉王说:“好。”于是派出使者告诉韩信、彭越说:“你们跟汉王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彭相国。”使者到达之后,韩信、彭越都说:“我们今天就带兵出发。”于是韩信从齐国起行,刘贾的部队从寿春和他同时
24、进发,屠戮了城父,到达垓下。大司马周殷叛离楚王,以舒县的兵力屠戮了六县,发动九江兵力,随同刘贾、彭越一起会师在垓下,逼向项王。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追),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