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682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2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9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彩陶特指烧制前绘彩的陶器。对比强烈的绚烂色彩,意象多元的美好图案,点线面的繁复组合彩陶不仅是早期先民的实用器具,更代表了那个时代卓越的艺术成就。考古资料显示,在距今8000年的亚洲大陆东西两端率先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中国是世界彩陶的发源地之一。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流域孕育出的彩陶文化区,也是世界重要的彩陶文化区之一。这里是彩陶文化发展序列最为完整的区域,从距今约8000年的老官台文化开始,先后经过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发展,一直延续到仰韶时代晚期,经历了3000多年的历程。老官台文化

2、彩陶作为中国彩陶文化的根,尽管器形与纹饰较为简单,却意义非凡。半坡文化彩陶纹饰以直线构图为基本特色,尤以鱼纹和人面鱼纹最为典型。庙底沟文化彩陶纹饰繁复绚丽,多以若干相同单元图案对称、重复排列,构成多元连续带状纹饰,尤以鸟纹及由圆点、孤边三角等构成的各种花卉纹最具特色。渭河流域彩陶这一发展与传播历程,也是彩陶文化或中华文明本土起源的有力证据。庙底沟文化时期,不仅是中国彩陶发展的鼎盛阶段,也是中国史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原本经营粟作农业的庙底沟文化先民,在与长江流域史前先民的交流中,发展出稻作农业,使粮食的来源比以前更加多样化。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

3、,聚落数量增多,规模差异显著,出现了作为区域中心的特大型聚落。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就是其中的代表。该遗址规模巨大,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环壕所围区域面积达24.5万平方米,环壕周长约1945米。如此规模的超级工程,单靠杨官寨一个聚落的居民是难以完成的,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等级分化,具备一定的社会动员能力。杨官寨遗址西门址两侧,发现成层分布的完整陶器,数量达千余件。还发现有其他聚落罕见的特殊器物,如镂空人面器座、陶祖、釜灶形陶器等。杨官寨聚落的布局、规模以及大量独特遗存表明,庙底沟文化时期带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聚落已脱颖而出。蕴含着庙底沟文化精神的高度统一的彩陶纹饰和制式化的特征,赋予了彩陶“

4、礼器”的功用。庙底沟文化彩陶向礼器的转变,标志着管理复杂社会古礼已经形成。这种藏礼于器的做法,体现的是礼制。有了“礼”,人们的行为才能有所遵循,社会秩序才可能纳入常轨。正如一些学者理解的那样,彩陶是大时代大文化的代表,是古礼与文明的先声。庙底沟文化以其独具特征的花瓣纹与花卉纹彩陶为标识,在史前中国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化浪潮。考古资料显示,在东到大海、西达甘青、北抵阴山,向南则跨过长江、踏遍岭南,直通深圳香港的广袤地区,都发现有庙底沟文化彩陶造访的足迹。在交通尚不发达的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的广泛传播,反映了深刻的社会背景,显现出庙底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周边同期考古学文化对庙底沟文化彩陶的接纳,

5、或许意味着它接受了彩陶所代表的庙底沟文化的行为准则,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文化共识”,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融合,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大一统格局。在渭河流域的半坡文化晚期,彩陶的象生图案中出现鱼鸟共体的形象。如果鱼和鸟分别代表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那么这种共体反映的就是部族的融合。当然,这种融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反映“共和”题材的彩陶外,在关中的一些遗址中还发现了鸟吃鱼或者鱼吃鸟的彩陶纹样。渭河流域演绎的这场鱼鸟之战,无疑反映的是中原古代文化核心区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的历史。(摘编自王炜林看庙底沟文化彩陶的足迹)材料二:河南灵宝市是仰韶文化中期的核心分布区。结合文化谱系研究可知,进入

6、仰韶时代,文化、聚落便开始稳定持续地发展,经仰韶初期、早期千余年的积累,到距今约5800至5000年的仰韶中期,聚落的数目、面积均达到顶峰。既有面积达近百万平方米的特大型聚落,也有四五十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更常见的是20万平方米左右的中型聚落和10万以下乃至仅数千平方米的小型聚落。我们很容易将其分为区域核心聚落、聚落群中心聚落和一般聚落,这种明显的分化,呈现为“金字塔”型多层级区域聚落结构。据考古发掘材料,其中西坡遗址的发现最有代表性,大墓出土玉器、象牙器等珍贵文物,最大的房址外带回廊,共516平方米,是迄今所见中国史前最大单体建筑,开创回廊式古典建筑先河,很可能是高耸的重檐大屋顶,具殿堂性质

7、。这时社会或者已分化出平民、显贵、首领、甚至“王”的差别,进入复杂社会。在仰韶文化分布区偏东的河南郑州以西至河洛地区,仰韶中晚期文化十分繁盛。大型中心性聚落呈丛体状集群分布,规模普遍庞大,动辄数十万平方米,多有二三周宽深环壕,出现中原最早一批城址。郑州大河村遗址经过多次发掘,面积70万平方米,规模大,各个时期的文化序列完整。考古发现完全建筑在地面上的连间套房,墙体高达一米,并排相连,保存完好。以造型独特的彩陶双联壶和绘有大量太阳纹图案为代表的彩陶则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陶技术。(摘编自魏兴涛充分认识仰韶文化的丰富内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彩陶最初只是一

8、种实用器具,在庙底沟文化时期,彩陶从实用器转变为礼器,其实用功能逐渐弱化,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得以强化。B杨官寨遗址规模巨大,工程繁复,单靠一个聚落的力量难以完成,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已经有了平民、显贵、首领甚至“王”的分化。C庙底沟彩陶文化广泛传播,遍及大江南北,表明同时期的文化对庙底沟文化行为准则的接纳和吸收,成就了中国第一次文化大融合。D中国彩陶文化经历了老官台文化、半坡文化、仰韶文化等阶段,发展脉络清晰;其器型和纹饰从简单到繁复炫丽,艺术上日趋成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虽不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唯一地方,但中国彩陶的发展是自成体系的,其发展传播历程足可证

9、明中华文明起源于本土。B老官台文化是中国最早使用彩陶的史前文化,比仰韶文化的出现早了三千多年,从文化发展脉络看,二者存在延续传承的关系。C原本经营粟作农业的庙底沟文化吸收了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同时期的长江流域稻作文化区域也有可能吸收并发展了粟作农业。D在关中的一些遗址中所发现的鸟吃鱼或者鱼吃鸟的彩陶纹样,表明分别以鱼和鸟为图腾的部族在融合过程中很可能发生过战争。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 )(3分)A庙底沟人已经对均衡、对称、色彩等形式规律有了自发的意识,彩陶的图案纹饰构图严谨规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欣赏性。B庙底沟文化中大量出现了细泥红陶及夹砂红陶,其制作主要是泥条盘筑,也有用

10、手捏制的,广泛使用了慢轮修整口沿的技术。C庙底沟彩陶开始更多地考虑放置和储存功能,因为生活方式的转换,储容器数量比半坡时期有显著增加,底部大多变得平整。D长江南岸曾经出土过有庙底沟文化风格的彩陶,如枝江关庙山遗址的花瓣纹彩陶豆,只是器形与庙底沟文化中所常见的不同。4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聚落”的考古发现中,可以得出哪些相同结论?(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玉门过邓跃东玉门关并不在玉门市,很多人为寻访玉门关走错了地方。玉门关,其实处在不相隶属的敦煌市城西八十公里外。秋日的大清早,天还蒙蒙亮,我们就从敦煌城里奔往玉门关,像是进入了板

11、桥的霜境,感受是苦楚的。玉门关,是由新疆和阗往长安运送玉石的一道关口,内地贵族尤喜西域精羡温润的玉石,慢慢形成了互市,贸易需要保护。汉代开始在此筑城设关,抵御异族侵扰,渐渐叫成了玉门关。于是,城墙绵延,兵士云集,关城远望,狼烟突起。一次次的刀刃血战,成就了汉唐帝王的拓疆事业、骁骑将军的功勋英名,还有御史大夫的汗青长卷、青衿诗人的璀璨诗篇。可是我来到玉门关,只有断垣残壁、拴马石桩、营垒薪烬、倒地胡杨。一座墙皮早已剥落的土坯方城,满面沧桑,孤独地面向西域,好像在诉说着什么,似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当年旌旗猎猎的雄风早无迹象,周围没有任何人烟居住的气息,唯土城前方竖立一通石碑,上面刻着王之涣的凉州词

12、。诗句被红漆醒目地描摹过,好像向人提示什么: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早已熟知,默默读完,一缕贯穿千年的孤寂蓦然涌上心头。一千年前,王之涣来到这里,他肯定没有感受到汉唐的威武和雄风,只有此前一千年从汉代开始的孤独春风不度,羌笛悠悠,悲凉满怀。一千年后,我来到这里,玉门关前呈现的功名荣誉、裘衣白马,都不复存在了。从这道关口流入内地富贵人家那些玉石明珠,谁也说不清它们的身世来历。只有二首简单的绝句,让万千后来人知道,这里是玉门旧关。王之涣是个书生,做过县里的小官,遭人污蔑,干脆拂衣远游。他来到王门关,没有任何职务羁绊,也许正是一身轻松,看到了这个深邃的问

13、题:玉门关是很难度过的,连神奇的春风都没有办法。玉门关,是一个人的关隘!谁能够坦然度过?人到玉门,不能不想自己。我忽然笑了。年轻的时候,我有十五年的时光投放在了西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骑马挎枪,驰骋荒原,久观黄沙,望穿冷月。我有三枚军功章,却没打过仗、没捉过一个敌人、没流过一滴血。我觉得我的勋章没有份量,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更觉自己不是一个优秀的戍守者。我是清醒的,后来主动提出离开了戍守的队伍,好像一个逃兵。站在玉门大漠,犹感穹庐如门,我知道,我是过不了这道关的。漠风萧萧,我不由得想起另外一个文人来,汉代的班超。他年轻时读书破万卷,感叹大丈夫焉能久事笔墨间,遂投笔从戎,策马西域。一番驰骋打拼,平

14、定西域五十一国,被任为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一守就是三十一年,也是功垂社稷啊。晚年,他委婉含蓄地向皇帝上疏:“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此时,所有的功名勋绩对他已无意义了,最盼望的是能够活着回到家乡长安,哪怕过了玉门关也行,酒泉就在玉门关的东边一点,他都谦逊地表示不敢企望。后来,词人张可久以一句“将军空老玉门关”感叹他的孤苦命运,让人犹感彻骨之寒。而班超的兄妹班固与班昭,传承父志,一生为史,撰就了煌煌史著汉书,光芒四射,温度长存。玉门诚是难过!要是,班超没有放弃他的笔,一生又是怎样的气象?生命没有如果,只有既然。我觉得聪明的还是王之涣,他应洞悉班门悲欣,官不做了,游历中写诗抒怀,但全唐

15、诗只留下他六首诗,徐了此一篇,人们熟悉的还有千古名篇登鹳雀楼。他一生笔墨如此稀少,实际上哪怕只有这两首中的一首,人们也能把他纪念到现在。那些帝王贵族、赫赫臣将呢?粪土当年万户侯,荒冢散乱不知处,不是借了史书的光泽,他们的名字都无法流传下来。王之涣却不需要,他驻停在人们的朗朗吟诵中。他一直活着。真是功利一时荣,诗文千古光。玉门关,千年风流繁华,记住的仅是一个人和一首诗。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的感慨: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兀立荒漠的玉门关,要向到来者诉说的,就是这个用两千年时光所证实的道理。我相信,再过一千年,玉门土城都荡然无存了,但那首诗却能传诵一万年。我只能庆幸,在脱下戎衣后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和坎

16、坷,我没有找到理想的职业,但没有丢失最初的身份。宦游中的陆游怀疑过自己,“此身合是诗人未”?这说明,职业与身份是不相干的两回事,职业也许是一张陌生的面孔,身份却是内在气质的体现。我有一支笔。我一直希望,笔下温润如玉。(选自2019年8月29日解放日报)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现实中断垣残壁、胡杨倒地的玉门关,与历史上曾经城墙绵延、兵士云集的玉门关形成对比,书写出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B本文高度肯定了王之涣及凉州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价值和意义,并由此生发出对于人生价值和定位的深层思考。C文中引用兰亭集序里的句子,是为了证明建筑的风流繁华只能存在一时,而文化经典

17、的传承却能超越邈远时空的道理。D文章最后,作者在思考职业和身份的关系时引用了陆游的诗句,并为自己没有丢失最初身份而自得,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底蕴深厚,文辞精美,引用了凉州词以及张可久、毛泽东、陆游等人的名句,使用了板桥霜境、青衿等诗词古意。B本文笔法老练,精准的用词中寓有褒贬,如“诗句被红漆醒目地描摹过”,就蕴含了对这块石碑与环境并不协调的批评。C本文描述玉门关时,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在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思,使文章更具艺术性和真实感。D本文融记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追古思今,情感充沛,思想深邃,

18、给读者以深沉的思考和艺术的享受。8“玉门难过”的意思在文中多次出现,有哪些内涵?(4分) 9本文在行文中写到多个历史人物,其间穿插了“我”的人生经历,最后抒发了“我”的人生感悟,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敦煌学”这一名称最早是由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 1925 年8月在大阪的演讲中提出的,1930年,陈寅格先生在为陈垣的敦煌劫余录作序时,也提出了“敦煌学”一词,他们所指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仅仅是敦煌文献。1981年,随着“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说法的流传,国家相关部门开始调研, 拟成立相关研究机构。1983 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的召

19、开,使社会各界,从党政机关到学术机构,从学者到民间人士,都开始关注敦煌。也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学术界开始讨论敦煌学的概念及学科建设问题了。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敦煌学的学科属性及内涵的讨论, 影响最大的当属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意见。早在1956年,姜亮夫先生就在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 一书中探讨了敦煌学的概念和内涵:“全部敦煌学的范围,是相当大而繁复的。从主要的内容而言,应分两大类:一 是属于造型艺术的塑像,壁画、绢画及木建筑(窟椽)等;一是属于文书如竹简、写本佛经、儒经、中亚西藏印度文书及一切史料文学等。但以必然不可少的参证比较资料来说, 则敦煌一带的汉墓,乃至于考古上的一切发现,也都是重要材

20、料。廓大到全个河西,全个西域,乃至中央亚细亚的一切文化历史,莫不与敦煌相涉,要结合来研究才行!”由此可见, 姜亮夫先生所定义的敦煌学范围比较宽,除了敦煌的文献、艺术外, 还包括敦煌周边乃至 新疆、中亚地区的历史及出土的文物。在1983年的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上,姜先生又作了敦煌学规划私议的书面发言:“说到敦煌学,内容是相当复杂的。狭隘一点的人,只把写本、刻本、卷子算作学。在我的私见,则莫高窟的各种艺术品也是学:绘画、雕塑、石刻、木构建筑,无一不在整个历史文化范畴之中,而且也各有其原理、原则、 方法在其中,为什么不能是学呢?凡属在莫高、榆林的一纸、一牍、一画、一字,乃至一 草、一木,莫不可

21、以作为六朝至北宋这个长时期中的文化遗产。”姜亮夫先生关于敦煌学概念、范国和内涵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赞同。这可能是姜先生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实在太宽了的原因,这样也容易混淆敦煌学与西北史地学、 吐鲁番学、中西交通史、中亚史等学科的界限。另一个有影响的观点是周一良先生提出的。1983年5月,周一良在为敦煌遗书论文集作序时说:“敦煌资料是方面异常广泛、内容无限丰富的宝藏,而不是一门有系统成体系的学科。如果概括地称为敦煌研究,恐怕比“敦煌学”的说法更为确切、更具有科学性吧。” 由于周先生是提出“敦煌学”一词的陈寅恪先生的学生,在史学界有重要影响和地位,所以他的意见在学术界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当时,

22、就是敦煌文物研究所也不称“敦煌学”,而称“敦煌”研究。1984年,林家平、宁强、罗华庆联名发表了试论敦煌学的概念、范围及其特点, 他们不同意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意见,提出将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划定为敦煌史地、敦煌美术、敦煌建筑、敦煌乐舞、敦煌宗教、敦煌文学、敦煌语言文字文献研究、敦煌科技文献研究和敦煌版本文献研究。针对林家平等学者的意见,我发表了试论敦煌学及其研究 对象兼与林家平等同志商榷, 对学界已有的敦煌学、敦煌研究、敦煌文献研究进行了考辨,提出“所谓敦煌学,就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2001年,荣新江在敦煌学十八讲中,认为周一良先生对

23、敦煌学的看法“极有见地,敦煌学的确是一门不成系统的学问。”此外,郝春文最早将敦煌学定义为交叉学科。敦煌文献发现已经120年了,早已成为国际显学,但对这门学科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还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我个人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敦煌学应该是能够成立的。(摘编自刘进宝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材料二:按现代学科分类,敦煌学的研究对象的内容不仅涉及宗教、历史、语言,文学、艺术、 民族等文科的诸多学科,还涉及医学、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所以,多科性或多学科交叉是敦煌学的本质特征。但是,敦煌学不是其所涉及那十几个学科的简单综合,而是由各学科与敦煌有关的部分组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当然,作为

24、交叉学科的敦煌学, 与我们一般所说的交叉学科也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所说的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为解决共同问题产生的学科交融,经过反复论证和试验产生的新的学科领域,其核心和实质是两门以上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互相渗透,渗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同一问题。而敦煌学的多学科交叉则只是不同学科的材料在同一地域空间(敦煌)的交叉。因为诸多不同学科的资料都是在敦煌发现的。所以敦煌也就成了敦煌学的特定空间范围,这是敦煌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标志。如历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整体上看,这门学科不属于敦煌学,但如果用敦煌出土的资料或研究敦煌地区古代的历史问题,就属于敦煌学的范围;当然

25、,用敦煌出土的资料或研究敦煌地区的古代历史问题也还仍然属于历史学的范围。这样,敦煌学就与历史学产生了交叉。其他如宗教、语言、文学等学料的情况可依此类推。所以,以地名学的敦煌学是由与敦煌有关的诸多学科的相关部分组成的集合体。(摘编自郝春文关于敦煌学之命名、内涵、性质及定义的探索历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认为“敦煌学”可以成为一门学科的学者有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陈寅恪、姜亮夫、 刘进宝、荣新江等。B.姜亮夫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过宽导致其对于敦煌学概念、范围和内涵的意见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赞同。C.周一良提出“敦煌学不是一门有系统成体系的学科”的意见影响广泛,仅

26、仅是由于他是陈寅恪的学生。D以地名学的敦煌学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但对这门学科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目前仍有一定的争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针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说法,国家相关部门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取得了相当的成果。B.如果按现代学科分类,敦煌学的研究对象既有文科,也有自然科学。因此学科交叉是敦煌学的本质特征。C.敦煌学在不同学科理论交叉的基础上研究同一地域(敦煌)的宗教、历史、文字、艺术、医学等各类材料。D.敦煌学作为集合体与历史学、宗教学等单体学科面貌明显不同,不少学者认为敦煌学不是一门学科。3在刘进宝看来,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敦煌学研究范畴

27、的一项是( )(3分)A宗教影响下的敦煌变文源头考释B敦煌曲子词的文学价值及影响探析C敦煌景区情景剧丝路花语演出D敦煌飞天形象的历史演变研究4文章说敦煌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兴”的理解。(4分) 5.文化研究者应怎样从事研究,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6分) 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嘉峪关的味道胡美英清晨,窗外的鸟雀叽叽喳喳地在枝头叫着。高大的椿树已触到五楼的窗沿,伸出手去, 甚至能摸到那浓绿的叶片。椿树下是一园低矮的果树。青枣泛着菜绿的光晕,小酸果粉灯笼似地满树招摇,棚上的葫芦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苹果和梨子从院头探出去,路上的行人伸手便可摸到。多年前

28、,我刚到嘉峪关这座城市时,空气中常弥漫着一层黄土色的雾,充斥着一股辛辣刺鼻的尘土的味道。星星点点的小树苗,在突然袭来的沙尘暴中拼命地向地上匍匐。“城市里只有零零星星的点点绿意,如戈壁中的丛丛刺蓬零乱地散落在城市的角落里,像极了灰色衣衫上点点绿色的斑点”,这是我那时写下的文字。因为干燥、缺水,初到这里的我老是嘴唇起泡。后来,我就使劲喝水,还大盆小盆地接水,放到窗台上、暖气片上,这样屋子里就会湿润一些。那时候,我甚至想过离开这里, 回到生养我的那个湿润的家乡。然而,每当我想念南方的时候,那些在风中舞动的小树苗就浮现在我的眼前。于是, 就有了留下来的理由。我找到了一份报纸校对的工作, 将自己安顿下来

29、,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与文字的美好对话之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转眼间,那些风中的小树苗已经长大。路两旁,树木的枝叶郁郁葱葱,行人走在树下,扑鼻而来的满是草木青翠的味道。有时,还会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槐树下看手机,这让我想起故乡那一个个炊烟缭绕的村庄和村庄里那一棵棵标志性的老槐树。不知不觉中,这满街的槐树,也长成了这个城市的标志,散发着故乡的气息。而我,也像一棵移植到北方的小树苗,慢慢地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并不断地成长。一年,我去深圳看望弟弟。弟弟买了一个西瓜,我问多少钱,他说三块五一斤。我说, 这要在嘉峪关,可以买好几个又大又甜的沙瓤西瓜呢。那一刻,我突然特别想念嘉峪关野麻湾的西瓜。每到夏

30、天,嘉峪关人吃西瓜不是论个,而是整麻袋地往家里搬;嘉峪关西瓜的好味道,是沙漠戈壁造就的。在深圳时,走进当地超市,在一个食品柜上看见“嘉峪关酿皮”的字样。瞬间,嘉峪关的羊肉串、花样面食一股脑地涌现在眼前。原来,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早已深入到我的味蕾里,只是我从没有意识到而已。在南方,我开始想念这座远在西北的城市。想念夏天去长城边兜风,总也看不够那些仿佛不需要雨水就能生长的绿色植物;想念冬天去大戈壁撒欢,雪花满天的时候,在茫茫的雪原上狂奔不止;想念长城旁的果园里,草木葳蕤,一树一树的海棠果,沐浴着祁连山的雨露、黑山强劲的山风,红得明朗;想念嘉峪关关城之上,那些熙熙攘攘的游人,在这座城市里,还有我

31、爱去的书店。书店在一个小楼上,隔三差五我总要去逛逛。在这个城市里,有我喜欢逛的服装城,那些五颜六色的衣服,仿佛是一朵朵花儿在绽放。在这个城市里,有很专业的修鞋师傅,有信誉很高的裁缝铺.在这个城市里,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想找的东西、想去的地方,生活得安心踏实.于是,匆匆启程。从南方的海边到西北的戈壁,一步一步靠近我思念中的塞上之城前年夏天,兄弟姐妹等家人齐聚嘉峪关。哥哥嫂子是第一次来我这里。他们到了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这儿不和我们家那边差不多吗?”在他们眼里,嘉峪关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和老家湖北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哥哥嫂子在这里住得舍不得走。听说我要把老城区的房子卖掉,便立马阻止:“别卖了,我

32、们以后夏天还要来这里避暑呢!”送他们离开嘉峪关时,天空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嫂子望着马路边松树上密密麻麻的松塔说:“看它们多像燕子!”我仔细一看,那一树树从冬天晃到夏天的小松塔,确实很像一树树铁灰色的小燕子,它们正在雨中翘首眺望着。此后,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家人们会时不时地念叨起嘉峪关。弟弟说想念嘉峪关的水果,妹妹说嘉峪关的馒头真好吃。我说, 等我有空了,都给你们快递过去。他们和我一样,走到哪里也忘不了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嘉峪关这座域,融汇了长城的气质、丝路的气质、雪山的气质、戈壁的气质,这诸多气质混合起来的独特味道,让我走到哪里都会想念。不管我走多远,当返程的车轮驶进槐树夹道的新华路时,心中都会有

33、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我回家了!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描写树上的鸟雀、椿树和各种果树,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旨在强调嘉峪关这座城市环境的优美以及人们生活的安定。B.文章中“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槐树下看手机”的场景描写。富有极强的画面感,让人感受到嘉峪关这座城市的沧桑和发展。C.文中写嘉峪关这座城市有作者常去的店、喜爱的服装城、专业的修鞋师傅和讲信誉的裁缝铺,意在强调这座城市的独特性。D.文章结尾作者深情独白“我回家了”,凸显了作者对嘉峪关这座城市深深的依恋和喜爱,以及对第二故乡的认同和礼赞。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34、A.文章写在深圳超市看见“嘉峪关酿皮”这件事,以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嘉峪关这座城市的发展,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人们也能感受它的魅力。B.文中作者连用五个“想念”,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嘉峪关这座城市不同季节人们生活的乐趣,情感抒发恣意而又浓烈。C.文章中多次写到作者家人相聚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从一个家庭来展现一座城市,表达对这座城市的喜爱,角度独特。D.文章叙述从容淡定,蕴含着浓浓的情感,对嘉峪关味道的品味渐次深入,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城市变化的感受,从一座城市的变化来见证时代的发展。8.本文所写的嘉峪关的味道,有实有虚,请分别加以说明。(4 分) 9.本文写嘉峪关的味道,但花了不少笔墨写小树苗,有

35、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第79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1.(3分)D(A“实用功能逐渐弱化”原文无据;B张冠李戴;C原文是“或许意味着它接受了彩陶所代表的庙底沟文化的行为准则”。)2.(3分)B(“比仰韶文化的出现早了三千多年”错。)3.(3分)B(A证明庙底沟彩陶的艺术成就;C证明陶器制造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D证明庙底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4.(4分)区域核心聚落规模巨大,面积广大,已经具有都邑、殿堂性质。聚落数量增多,规模差异显著,意味着出现了社会分化。都出土了器形独特、纹饰精美的陶器,表明彩陶制造技艺高超。两则材料中的考古发现,都体

36、现出史前新石器时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巨大成就。(每个要点1分)5.(6分)首先总叙什么是彩陶,简介中国彩陶的发源演化历史及其具体特点,点明庙底沟彩陶的辉煌成就。(2分)然后重点介绍庙底沟文化时期,中国史前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点明庙底沟彩陶蕴含文化精神,是古礼与文明的先声。(2分)最后再次点明具有独特纹饰的庙底沟彩陶,广范传播,影响深远,促成文化大融合。(2分)现代文阅读II6.(3分)C(对兰亭集序里的这两句话的作用理解有误。)7.(3分)B(过度解读,原文无据。)8.(4分)玉门关地处偏远的西北塞外,春风都难以吹到,旅人也难以到达。玉门关断壁残垣、满目苍凉,诗人感物伤怀,难以越过。玉门关是历史悠

37、久的军事要塞,做为军人的“我”功业未成,理想未竟,难以面对。玉门关是内陆和西域的分界,带有家乡的温情,功业显赫的英雄却可望而不可及。玉门关是对于如何看待人生价值的一种象征,多数人更注重眼前的功业,对于长远影响以及个人精神的提升上难以超越。(每个要点1分,答对四个要点即可得满分。)9.(6分)层层铺垫,逐步推进,突出玉门关难以度越的话题,引人深思;“我”的人生感悟与前文形成对比,回答了“我”之前的疑问,凸显了“功利一时荣,诗文千古光”的主题;使行文更富于变化,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丰富的文章内容也突出了“形散神聚”的散文魅力。(每个要点2分)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1.D(A.荣新江不是;B.原文是“

38、可能”;C.原文原因中还有“在史学界有重要影响和地位”。)2.C(“不同学科理论交叉的基础上研究”讲的是一般学科,所以错。)3.C(敦煌景区情景剧是文创活动,不属于敦煌学研究范畴。)4.(1)时间短。从1925年首提敦煌学至今不到100年,国内大规模关注敦煌学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后。(2)发展快。迅速成为一门国际显学。(3)研究对象和方式新。与一般的交叉学科不同,研究不同学科的材料在同一地域空间(敦煌)的交叉。(4)命名方式新,“以地名学”。(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5.(1)要以系统的(普遍联系的)和比较参照等的方法研究问题。不同学者均基于敦煌学术的包罗万象进行研究。(2)文史研究要有文

39、化自信。学者们均看到中华文化遗产的非凡价值。(3)要有批判性思维,学术争鸣才能推动学术进步。如林家平等人对主流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现代文阅读II6.C(“独特性”没有根据,这是一般城市的共性。)7.A(这是以小见大手法,不是象征手法。)8.嘉峪关草木青翠、各种水果和羊肉串、花样面食等舌尖上的味道,是实味;家庭的温馨,城市的发展,生活的安逸和社会的和谐等不同的滋味和气息,是虚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1)突出星星点点的小树苗长成郁郁葱葱的大树,对改变嘉峪关空气的味道以及城市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2)以物喻人,“我”作为外乡人,像小树一样移居、扎根、融入嘉峪关,小树给了我精神的慰藉,彰显嘉峪关城市味道的包容性、多元性;(3)以小见大,表现主题,告诉人们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无数像小树苗一样透着韧劲、执着气质的人们凝心聚力,共同努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