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都的秋课题 故都的秋课时2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 学目标学习目标:1、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 情的写法。2、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 的一些技巧。教 学过程教 学 内 容备注一 、自 主学习第一课时一、导语: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以艳丽动人的美,所以,纵然是客居他乡、彻夜难眠,在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还会给我们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而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所以漫步于“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康桥, 徐志摩先生轻吟慢咏:“但我不
2、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而秋天则是多姿多彩的,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感受到的是秋天的壮丽。杜甫登高,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凉秋景。 柳永在秋中辞别、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和“杨柳岸晓风残月”,他笔下的秋是凄苦的。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融入了郁达夫深厚感情的故都的秋。二、朗读课文61 给下列词语
3、中加点的字注音。领略( ) 潭柘寺( ) 一椽( ) 房檩( )落蕊( )细腻( ) 平仄( )廿四桥(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混混沌沌: 。(2) 自然而然: 。(3) 落寞: 。(4) 秋士: 1. l zh chun ln ru n z nin2. (1) 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2) 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3) 冷落,寂寞(4) 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5) 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二 、质 疑提问理清思路本文的思路线索是什么?思秋绘秋议秋恋秋,这就是全文的总体思路。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间主体部分,按照“清”“静”“
4、悲凉”的三 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的清秋景色。共有五种景况,即清晨静观,落蕊轻 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最后以议论收尾,进一步赞颂北国 之秋。首尾照应,回环往复;中部充分展开,酣畅淋漓。三 、问 题研究课文理解1. 读第 1、2 自然段,分别用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北国的秋清、静、悲凉南国的秋慢、润、淡2.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几幅画面,选出你最喜欢的画面多读几遍思考, 它是怎样体现“清、静、悲凉”的故都秋味的?明确:五幅画面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枣或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文中写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 的雨声
5、、“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能给人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等等,都是细小的声音,能听到这些细小的声音,就能给人以幽静的感觉,说明这个地方寂静无声。让我们来学学元代的马致远,写曲天净沙秋思怎么样?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仿写)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故都。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我们一起来寻找,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在哪里?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一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 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
6、秋枣的 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作者如此淋漓尽致地绘秋景、谱秋声、摄秋实,真实地表达了他对 故都的热爱之情。“四 、课 堂检测2五 、小 结评价古往今来,对于“秋”,或讴歌,或诅咒;或因它而寓之以意,或借 它而寄之以情。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意有深浅,情有厚薄,于是“秋” 也就显示不同的姿、色、声、味来。郁达夫写的故都的秋,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它独特的风姿,独特的彩色,独特的音响,独特的韵味,独特的意境。集 体讨论要带着美好的感情来读,最好是朗读。朗读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 就像朗读者自己在抒发感情一样。一些优美的语句、精警的段落,最好能 熟读成诵。朗读尽量读出作品的“原味”来,尽量与作者的心灵贴近,与 作者感情产生共鸣。教 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