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5: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629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5: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5: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5: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5: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5: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5: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5: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5: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7课诗三首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 B.慨当以慷C.不用,则以纸帖之 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答案B解析B项无实际意义。A、C、D三项均为介词,靠、用、凭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均为动词,弹奏,敲击。B项动词,离开/动词,距离。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动词,回,返回。D项动词,断绝/副词,极。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乌鹊南飞 B.榆柳荫后檐C.鼓瑟吹笙 D.天下归心答案D解析D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A、B、C三项都

2、是名词的活用。A项是名词作状语,向南。B项是名词用作动词,遮蔽。C项是名词用作动词,弹奏。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B.误落尘网中。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D.开荒南野际。答案A解析A项是宾语前置句,B、C、D三项都是省略句。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同心而离居 B.人生几何C.忧伤以终老 D.依依墟里烟答案C解析A项古义:感情深厚。今义:齐心。B项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D项古义:轻柔而缓慢地飘升。今义:形容留恋,不忍分离。6.下列对涉江采芙蓉和短歌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

3、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B.“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短歌行中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自己能找到明君良主。答案D解析“希望自己能找到明君良主”错,应该是“希望天下贤士归服自己”。7.归园田居(其一)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而令人神往的农村生活图景,使人感受到诗人淡泊宁静的高洁心理。下列对诗歌的

4、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讲归园田居的原因;第二层讲田园之美;第三层间接抒情,讲归园田居的好处。B.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C.诗人黯然辞官回归故乡,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D.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性本爱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答案A解析不是“间接抒情”,而是“直抒胸臆”。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

5、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C.归园田居(其一)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诗”的开创者。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答案C解析“山水诗”应为“田园诗”。9.请根据涉江采芙蓉中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50个字。答:_答案(示例)艰难跋涉的旅人,停伫沉重的双足,回首遥望故乡,烟云渺渺,长路漫漫,迷茫的眼里写满焦灼。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

6、以下几点:围绕“还顾”“望”“长路”三个关键词展开描述;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多用修辞性语言,力求语言生动形象,能够营造出盼归焦灼的意境;字数要符合题干要求。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涉江采芙蓉中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清幽、高洁、美好的意境的诗句是“_,_”。(2)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需要美酒的诗句是“_?_”。(3)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_,_”。答案(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二、课内阅读强化(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7、。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1.诗歌开篇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答:_答案开篇使用了“芙蓉”“兰泽”“芳草”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幽、高洁的意境。12.诗歌三、四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在表现主人公的感情变化上起了什么作用?答:_答案设问。这一问一答把眼前的采芙蓉活动与思念远方的爱人联系在一起,使感情由欢快自然过渡到思念爱人却不见爱人的怅惘上,为下面的黯然销魂做铺垫。13.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这两句在写作角度上与前面有何不同?答:_答案表现了主人公不能与自己相爱的人相爱相聚的痛苦。前一句是从现实的角度来写,后一句则从未来生活的角

8、度来写,在情感表达上为直接抒情,和前面的间接抒情不同。(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在欢乐中隐含着深沉的忧愁。B.“呦呦鹿鸣”四句,引用诗

9、经中的句子,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欢迎贤才们到来并热情款待、融洽相处的心情。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两句使用典故,表现了诗人因贤才难求而孤独寂寞,形象生动,感人至深,韵味隽永。D.诗歌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答案C解析不是用典,而是比喻。15.诗歌开头诗人为什么发愁?有人说这是一种感叹人生苦短的悲观行为,你的看法呢?答:_答案诗的开头诗人就点明了自己的忧愁,但最终以周公吐哺作结,可谓哀而不伤,读后并不觉得悲观消沉,这是因抱负不得施展而发出的政治感慨。他发愁并不是因为流年易逝而产生的贪生怕死之念,而是因为

10、结束战乱、统一中原的大业未能实现。可见,曹操在这里抒发的忧思,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忧世”情怀。(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是说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住在陈设简陋的屋子里觉得清闲。B.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C.这首诗表现了

11、诗人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D.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答案A解析“户庭无尘杂”指的是门庭没有世俗琐事。17.归园田居(其一)和桃花源记都写了农村的生活场景,试比较二者的异同。答:_答案不同点:桃花源记中的生活场景是诗人虚拟出来的,他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愿望,它是诗人理想中的农村生活;归园田居(其一)是诗人弃官归田摆脱尘网仕途之后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解脱、解放、轻松、愉快、怡然自得的闲适的心态,是对劳动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相同点:所写的农村生

12、活场景都具有朴素、淡雅、宁静、闲适的特点。解析二者的相同点比较明显,所写的农村生活场景的特点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写作的目的,需要调动积累的知识进行分析整合。三、课外阅读拓展(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繁盛。荣:花。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开头两句是以树起兴。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受

13、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最后两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已流露出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答案D解析并无“责备”之意,应是“自我安慰”。19.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答:_答案(1)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的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

14、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 “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前四句用“神龟”“螣蛇”从正面设喻,说明不管寿命多长,总有终结的一天,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B.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含着一股自强不

15、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C.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容并无关系,而是在配乐时加上去的。D.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曹操对人生的看法,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答案A解析“从正面设喻”错,应是“从反面设喻”。2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人生有限,要不停地奋斗拼搏,即使到了晚年,胸中也要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保持永不消沉的勃勃雄心。寿命长短不能被动地让天决定;事在人为,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

16、(2)这样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奋斗不息、乐观豁达的精神。(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将:岂。纪:经营。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C.“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答案A解析通过“农务”“力耕”等词,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表达生活感

17、受的诗歌。2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哪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答:_答案(1)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2)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桐庐李明府官舍唐崔峒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聚晓鸦。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观风竞美新为政,计日还知旧触邪。可惜陶潜无限酒,不逢篱菊正开花。注此句暗用宓子贱“弹鸣琴,不下堂而单父(地名)治”的典故。计日:典出后汉书羊陟传,意为计日受俸,指为官清廉。触邪:弹击奸邪。2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三句中“流水声”语意丰富,既指水声,也指鸣琴声。B.第四句“见”字显示出悠然的心境,“影”字尤具缥缈的韵致。C.尾联写诗人感慨自己没有陶潜的好酒量,遗憾篱菊未开,无法畅饮。D.在李明府治下,桐庐境内政清讼简,安宁和谐,众人竞相赞美。答案C解析“诗人感慨自己没有陶潜的好酒量”错,这里承接首联,以“陶潜”比李明府。25.首联是怎样刻画李明府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侧面烘托。“讼堂寂寂”“门前聚晓鸦”,写出讼堂空闲寂静的环境,从侧面烘托出李明府是一位治理有方的县令。(2)用典。“五柳”即五柳先生,诗人以陶潜比李明府,表现李明府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高洁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