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单元 酸和碱一、单选题 1.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BCD2.如图所示,向试管中加入哪种物质后,气球有可能鼓起来()A 冰块B 硝酸铵C 食盐D 氢氧化钠3.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A 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B 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C 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D 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4.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B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C 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D 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5.肥皂水呈弱碱性,则肥皂水的p
2、H可能是()A 9.5B 7.0C 5.6D 1.26.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食盐可用作调味品B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 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7.向某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图合理的是()ABCD8.下列制备CuCl2溶液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 Cu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B CuO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C Cu放入稀硫酸中搅拌后再加稀盐酸D Cu(OH)2放入MgCl2溶液中充分搅拌9.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
3、应B 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C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D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都是碱10.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蛰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抹()A 食醋(pH2)B 牛奶(pH6.5)C 矿泉水(pH7)D 肥皂水(pH10)11.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A 橘子 B 葡萄 C 牛奶 D 玉米粥12.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 服用某种胃药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胃酸过多B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4、直至过量C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D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13.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酸性溶液对橡胶制品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而碱性溶液对玻璃制品也有一定的腐蚀性。据此你觉得下列试剂的存放方法正确的是()ABCD14.如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稀,烧碱潮解B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C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D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15.根据学科实验现象,可以判断
5、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A 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B 滴加石蕊溶液显蓝色的溶液C 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D 常温下,pH7,呈碱性,符合题意。11.【答案】D【解析】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应降低其酸性,可食用碱性食物以中和多余的酸。A项,橘子的pH小于7,显酸性,错误;B项,葡萄的pH小于7,显酸性,错误;C项,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错误;D项,玉米粥的pH大于7,显弱碱性,正确。12.【答案】B【解析】A项,稀盐酸显酸性,服用某种胃药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胃酸过多时,酸性变弱,pH变大,错误;B项,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先与
6、稀硫酸反应,不生成沉淀,然后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正确;C项,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锌的反应速率快,铁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大,错误;D项,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达到饱和之前,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达到饱和之后,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错误。13.【答案】C【解析】A项,硫酸显酸性,会腐蚀橡皮塞,使橡皮塞和玻璃瓶粘在一起不易打开,错误;B项,碳酸钠显碱性,会腐蚀玻璃瓶塞,使两者粘在一起不易打开,错误;C项,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会腐蚀玻璃瓶塞,但是瓶塞是橡胶的,正确;D项,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会腐蚀玻璃瓶塞,使两者粘在一起不
7、易打开,错误。14.【答案】D【解析】由于烧碱具有吸水性,导致天平右边质量增加;左边不饱和食盐水溶剂水减少,溶液变浓,质量减少;所以天平指针一段时间后偏右,故选D。15.【答案】D【解析】A项,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是碱性溶液,错误;B项,滴加石蕊溶液显蓝色的溶液是碱性溶液,错误;C项,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除了酸之外还可以是某些盐、某些酸性氧化物等,错误;D项,常温下,pH7的溶液中H浓度大于OH浓度,溶液显酸性,正确。16.【答案】(1)红(2)CO22NaOH=Na2CO3H2O(或CO2Ca(OH)2=CaCO3H2O)(3)碱溶液中都含有OH(4)NaOH或NaOH和Ca(OH)2
8、【解析】(1)NaOH溶液、Ca(OH)2溶液均显碱性,可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2)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分别是:CO22NaOH=Na2CO3H2O;CO2Ca(OH)2=CaCO3H2O;(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碱类物质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类物质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4)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盐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气体,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原滤液中溶质一定不含有碳酸钠,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恰好反应
9、,则溶质是氢氧化钠,若反应物过量,还可能含有氢氧化钙。17.【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2)盐(3)Ca(OH)22HCl=CaCl22H2O【解析】(1)氧化铁是红色(或红棕色)的金属氧化物,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即Fe2O36HCl=2FeCl33H2O,现象是:红色(或红棕色)固体不断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C既可以和盐酸反应又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应该是一种(可溶性)盐;(3)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之间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氢氧化钙是强碱,盐酸是强酸,二者之间可以发生中和反应。18.【答案】4NaCO
10、22Na2OC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Na2CO3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C(碳)有白色沉淀生成酚酞Na2O完全除去碳酸钠,以免碳酸钠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CuSO4溶液【解析】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根据Mg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判断,钠和二氧化碳中反应生成氧化钠和碳,配平即可;做出猜想后,通过理论分析,猜想肯定是错误的,因为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一定有碳;取(1)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肯定有Na2CO3;取(2)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11、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O;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完全除去碳酸钠,以免碳酸钠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在步骤( 3 )中也可以通过加入CuSO4溶液、CuCl2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等,进行检验;通过探究可知,猜想是正确的。19.【答案】(1)Ca(OH)22HCl=CaCl22H2O(2)放热温度计AC(3)提出问题氯化钙实验探究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者不共存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现不变红,故溶质不可能含氢氧化钙碳酸钠气泡产生反思拓展HOH=H2O【解析】(1)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书写方程式,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
12、;(2)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确定反应是否放热,根据加入试剂法确定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解答。(3)提出问题根据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解答;实验探究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解答即可;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或是酸性溶液不变色,可以据此解答;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以据此解答,注意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必须是足量的。20.【答案】(1)红(2)NaCl或NaCl与HCl(3)11.7%【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其溶液的酸碱度大于7;(2)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则可知其溶质为
13、NaCl;又因为溶液无色,则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可能稀盐酸过量,此时溶质为NaCl和HCl两种;(3)设生成NaCl的质量为x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NaCl%。21.【答案】探究1:Na2CO3(或CaCO3)有气泡产生探究2: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探究3:(1)B向上排空气法(2)O2排水法探究4:2.12%【解析】探究1:因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气泡的明显现象,可以用来检验盐酸。探究2:酸的共同特征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决定了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探究3:(1)制取二氧化氮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属于固液、常温型。因为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
14、法比较:4629可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反应物为氧气;因为浓硝酸和铜反应先生成二氧化氮,再由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同时说明一氧化氮难溶于水,故采用排水法收集。探究4: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可知,生成CaCO3沉淀的质量为1 000 g10 g1 009.8 g0.2 g设:反应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2.【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2)盐(3)Ca(OH)2H2SO4=CaSO42H2O【解析】由题中所提供的信息知(1)反应的化学方
15、程式及反应的现象为Fe2O36HCl=2FeCl33H2O;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2)因为物质C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应是酸、碱、盐中的盐类;(3)图中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23.【答案】(1)红(2)Fe2O36HCl=2FeCl33H2O(3)中和(或复分解)(4)浓盐酸【解析】根据酸的通性分析。(1)硫酸和盐酸都属于酸,它们的阳离子都是H,故都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2)由于酸液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盐酸与铁锈(氧化铁)反应会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其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
16、Cl=2FeCl33H2O;(3)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4)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并且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在瓶口会与水蒸气形成白雾,而浓硫酸没有此性质,所以打开两瓶浓酸,瓶口出现白雾的是浓盐酸。24.【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红色,又逐渐变成无色A(2)a、c、ba、b、c先将试管倾斜,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将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注水,当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后,长颈漏斗内的水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入酚酞溶液后可使其变为红色。随着滴加盐酸,氢氧化钠与
17、盐酸反应,溶液碱性逐渐减弱直至变为中性,酚酞在中性中呈无色;所以可以观察到氢氧化钠溶液变为红色,又逐渐变成无色。实验开始时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pH逐渐减小。当加入盐酸的量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等于7;再加入盐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所以应选A项。(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时应从c管通入。因此仪器连接顺序为a、c、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时应从b 管通入。因此仪器连接顺序为a、b、c 。块状固体加入试管中的方法是先将试管倾斜,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使块状固
18、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注水,当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后长颈漏斗内的水面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5.【答案】AH3Cl22NaClO2=2ClO22NaCl【解析】(1)元素的化学性质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B处是盐酸电离出来的氢离子;(3)在NaClO2中,钠元素是1价,氧元素是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有(1)x(2)20,x3;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 Cl2和NaClO2反应生成了ClO2和NaCl,故填3,Cl22NaClO2=2Cl
19、O22NaCl。26.【答案】(1)H2SO42NaOH=Na2SO42H2O(2)Na2SO4Na2SO4与H2SO4(3)升高【解析】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C为无色,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为无色,若恰好反应则溶液中只含有硫酸钠,若硫酸过量则还含有硫酸钠;中和反应是释放能量的过程。27.【答案】实验一:(2)溶液不变色(3)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实验二:CO2和NaOH溶液(合理均可)盐酸Na2CO32HCl=2NaClCO2H2O不能,因上述实验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解析】实验一:(1)蒸
20、馏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用试管取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会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钠离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3)用试管取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会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实验二: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
21、2H2O;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塑料瓶重新鼓起来。上述实验完成后,由于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故不能验证猜想说法正确。28.【答案】气泡MgH2SO4=MgSO4H2得出结论镁条长度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实验验证2没有气泡产生消失不消失Ag【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条长度有关。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
22、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实验验证2A项,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B项,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C项,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次沉淀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Ag。29.【答案】设与生成2.14 g1.07 g氢氧化铁所消耗的20 g溶液中NaOH溶质的质量为x。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解析】从表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可以看出40 g以前没有生成沉淀,是在中和盐酸,140 g和160 g氢氧化钠都是生成沉淀5.35 g,由于无法判断是否是60 g才开始沉淀,和140才完全沉淀,所以不能利用以上数值。但是从60到80,可以判定20 g氢氧化钠一定对应2.14 g1.07 g沉淀氢氧化铁沉淀。所以以此为计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