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中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9年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嫦娥五号于2019年年底前后发射,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嫦娥五号”是我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拟于从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带上约2 kg的月壤返回地球。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是天体B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C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D由探
2、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2“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河外星系央视节目北纬30中国行,向我们展示了北纬30沿线神奇的自然环境,下图是某校地理考查小组收集整理的北纬30附近地区五个城市(拉萨重庆恩施武汉杭州)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3图中年太阳辐射量最高的城市位于()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 D横断山区4到达重庆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拉萨市少的主要原因是重庆市()A海拔高 B多阴雨天气C距海远 D植被丰富5长期生活在拉萨市的人比生活在重庆市、武汉市的人肤色要黑的主要原因是拉萨市()A海拔高,气温低 B纬度较低,降水较多C地势
3、高,紫外线照射强 D地势较高,白昼时间长2018年7月,专家在一块琥珀中首次发现了距今约0.99亿年,生活在森林环境的爬行动物缅甸晓蛇。如图为琥珀及缅甸晓蛇骨骼复原图。据此完成67题。6缅甸晓蛇繁盛于()A新生代 B中生代C古生代 D元古代7该时段森林大部分是()A海生藻类 B孢子植物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的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典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是投射来的电磁波被一精确镜面反射后,同时到达公共焦点。)在我国贵州省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顺利“睁眼”。该望远镜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河外星系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
4、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信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下图为建设中和建成后照片,据此完成89题。8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A太阳辐射非常强 B太阳活动干扰小C天气变化影响小 D电磁环境比较好9下面四幅地貌图中与该天文台所在地貌的成因一致的是()河流阶地是指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河流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读我国长江某河段河流阶地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10图中阶地最后形成的是()AT1 BT2CT3 DT411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间歇性抬升
5、流水侵蚀C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2019年4月16日晚,日本熊本县阿苏山发生了火山喷发,形成壮观的火山烟柱。图甲为“阿苏山火山喷发景观”,图乙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12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来自()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戊13火山喷发期间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当地地理环境的显著影响是()A气温日较差变大 B大气能见度降低C物种大量减少 D地形发生明显变化14岩石圈是指()A地壳 B地壳和地幔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D地壳和地核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1516题。15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C海陆
6、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16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据此完成1718题。17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C地壳下沉 D地壳上升18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有关。当大气湿度增加时,霾可以转化为雾,因而霾与雾常常相伴而生,统称雾霾。在我国雾霾天气分布一般规律是:中西部地区少东部地区多,乡村少城市多,春夏季节少秋冬季节多。据此回答1920题。19下图所示天气状况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是()A BC D20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
7、接影响最大的是()A果林园艺及乳畜业B旅游业及交通运输业C钢铁及汽车制造业D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122题。21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2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奥地利探险家鲍母加特纳在美国新墨西哥韦尔乘氦气球到达距地面39 044米后,从太空舱里跳下,并成功落地。阅读材料,完成2324题。 23鲍姆加特纳跳出时的高度处在()A对流层 B平流层C高层大气 D大气上
8、界24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25沙丘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化作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4分)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和“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以下问题。图1图2(1)若让你在图1中画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三个圈层的界线,你认为容易画吗?为什么?(3分)(2)水圈是由各种水体构成的,其空间分布特点是_。(2分)(3)有人说“生物圈只包括各种不同的生物”。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3分)(4)图2中A为_层,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4分
9、)(5)从飞机起飞到平稳飞行,舱外气温变化的特点是_。(2分)27(14分)下图为某地的气压状况图,该地位于北半球,、位于等压面上,、位于等高面上,回答下列问题。(1)该层大气最直接的能量来源是_,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升高或降低)。(2分)(2)图中、表示气压最高的数字是_。(1分)(3)A、B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处,气压较高的是_处。若B点在东,则A、B处风向为_。(3分)(4)若该图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地为_(城市或郊区)。若该图表示的是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A地为_(海洋或陆地)。(2分)(5)A地的天气状况是多_(阴雨天气或晴朗天气)。(1分)(6)比较图
10、中A地与B地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并分析原因。(5分)28(12分)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读图回答问题。(1)左图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中的_景观,群峰竞秀。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右图中地貌类型界线以_(填方位)区域。除上图呈现以外,地表喀斯特地貌还有:_等。(写出一个)(3分)(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请从岩石和水文两方面分析此地貌的发育条件:_。(4分)(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方面带来的影响:_。(5分)29(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19年8月13日6时31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6度,东经104.87度)发生4.1级地震
11、,震源深度12千米。下图为“四川长宁6.0级地震烈度图”。(1)此次地震,理论上长宁居民感觉到(1分)()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只左右摇晃D只上下颠簸(2)此次长宁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古登堡面时(1分)()A横波速度突然增加 B纵波速度突然增加C横波突然消失 D纵波突然消失(3)此次长宁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哪个圈层?该圈层主要特点有哪些?(3分)(4)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四川地区地球内部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请你说出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及其原理。(5分)期中测试卷(二)1答案:B解析: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未脱离地球,不是独立天体,A错误;奔月
12、过程中的“嫦娥五号”脱离地球大气层,有自己的运行轨道,是天体,B正确;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依附于月球表面,没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不是天体,C错误;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在地球大气层之内,没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不是天体,D错误。2答案:D解析:“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在地月系之内,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范围之内;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属于同等级的天体系统,并列同属于总星系,因此,“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位于银河系,一定不属于河外星系,故选D。点睛:天体的判断依据一般有:是否脱离地球大气层;是否有自己的运行轨道。3答案:A解析:从图中年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分析,辐射量最高的城市
13、是拉萨,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故选A。4答案:B解析:到达重庆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拉萨市少的主要原因是:重庆市海拔低,大气层厚;位于东部季风区,距海近,多阴雨天气,B正确、AC错误;植被丰富程度对年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D错误。5答案:C解析: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含量高,所以长期生活在拉萨市的人皮肤黑色素分泌多,比生活在重庆市、武汉市的人肤色要黑。与气温高低、降水多少、白昼长短关系不大,故选C。6答案:B解析: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非常繁盛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蛇属于爬行动物,故缅甸晓蛇繁盛于中生代,故选B。7答案:C解析:结合上题可知,缅甸晓蛇生存
14、于中生代,中生代是裸子植物非常繁盛的地质年代,故该时段森林大部分是裸子植物,故选C。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射电望远镜的原理可知,其安装位置的选择对电磁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注意题干中关键词“贵州边远闭塞山区”,说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电磁环境比较好,从而能收到来自宇宙微弱的无线信号,D正确;该地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弱,天气变化影响大,AC错误;太阳活动的干扰并没有减少,B错。9答案:D解析:A为海蚀地貌,受海浪侵蚀形成;B为风蚀地貌;C为冰川侵蚀形成的角峰;D为天坑,主要受流水溶蚀形成,该天文台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受流水溶蚀形成,故选D。10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指呈阶梯状分布在
15、河谷谷坡的地形。河流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因此河流的下切是沿谷坡从上到下依次进行的,故靠近河床的阶地形成的时间最晚。据图可知,T1最靠近河床,形成的时间最晚,故选A。11答案:B解析:图中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形成,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地壳运动。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因此,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流水侵
16、蚀,故选B。12答案:C解析:读图,图中甲表示大气圈,乙表示水圈,丙表示地壳,丁表示地幔,戊表示地核,火山喷发的岩浆的发源地是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喷发过程经过地壳喷出地表,携带了大量的地壳物质,故选C。13答案:B解析:火山灰弥漫在大气中,会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B正确;白天会削弱太阳辐射,夜晚会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使气温日较差变小,A错误;火山灰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弥漫在大气中,不会造成物种大量减少,C错误;在大气中的火山灰不会造成地形的明显变化,D错误。14答案:C解析:岩石圈是地球上由岩石构成的固体表面,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故选C。15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
17、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故选C。16答案:C解析: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故选C。17答案:A解析:三峡为长江河谷,长江在该河段流量大,流速快,具有强大的侵蚀力,因此三峡由流水侵蚀而形成,A正确;流水沉积不会形成峡谷地形,B错误;地壳下沉和地壳上升不属于外力作用,C、D错误。18答案:D解析:三峡库区为峡谷地形,谷地中白天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空气应收缩下沉,而A图中谷地中气流上升,A错误;由于水库水体与两岸的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时,水库水体升温慢,两岸升温快,库区空气下沉,不易形成云海,且B
18、图中环流方向错误,B错误;谷地中夜晚散热不畅,气温较高,空气应膨胀上升,而C图中谷地中气流下沉,C错误;由于水库水体与两岸的热力性质差异,夜晚时,水库水体降温慢,两岸降温快,库区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容易形成云海,因此云海形成原理与D图热力环流模式相符,D正确。19答案:A解析:注意材料中介绍“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有关”。图在垂直方向约1千米以下出现逆温现象,空气稳定,容易形成雾霾天气,故选A。20答案:B解析:出现雾霾天气时,大气透明度差,空气质量不好,直接影响的是交通运输和旅游业,故选B。21答案:D解析:由图读出该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下
19、,40N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与其比较吻合。而40N附近大陆西岸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回归线附近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冬季均温大于0 ,因此排除A、B、C选项,故选D。22答案:A解析: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形成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市中心气流上升的典型城市热岛效应,因此导致市中心降水的可能性比郊区大,而郊区温度更低则更易形成降雪,A正确,B错误;高空气流由市中心吹向郊区,因此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至郊区,C错误;近地面气流由郊区吹向市中心,因此市中心容易受郊区燃烧秸秆所产生烟雾的影响,D错误,故选A。23答案:B解析:平流层的高度大约为自对流层顶(平均约12千
20、米)到5055千米;鲍姆加特纳跳出时的高度为距地面39 044米,故在平流层内,故选B。24答案:D解析:对流层的温度由地面向高空温度降低,平流层温度向高空温度升高;所以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先在平流层是逐渐降低,后在对流层是逐渐升高,故选D。点睛:记住两个数值12千米和50千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千米和50千米把地球大气分为3层,12千米以下为对流层,12千米到50千米为平流层,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2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沙丘主要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故选B。26答案:(1)不容易(1分)在地球表面附近,这几个圈层是互相渗透、相互重叠的。(2分)(2)
21、连续不规则(2分)(3)不同意(1分)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属于生物圈的范畴。(2分)(4)对流(2分)地面(地面辐射)(2分)(5)先降低后升高(2分)解析:第(1)题,在图1中很难画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三个圈层的界线,主要是因为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形成自然环境,三个圈层的界线并不明确。第(2)题,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地循环运动之中。第(3)题,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属于生物圈的范畴,因此该说法错误。第(4)题,大气层由下向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A为对流层,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22、第(5)题,从飞机起飞到平稳飞行,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因此舱外气温先降低后升高。27答案:(1)地面辐射(1分)降低(1分)(2)(1分)(3)B(1分)A(1分)西北风(1分)(4)城市(1分)海洋(1分)(5)晴朗天气(1分)(6)A地日较差大,B地日较差小。(1分)A地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故A地日较差大;(2分)B地多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故B地日较差小。(2分)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热力环流和等压面的判
23、读。第(1)题,该层是对流层,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对流层离地面较近,直接能量来源是地面辐射,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第(2)题,等压面上气压相同,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图中、表示气压最高的数字是。第(3)题,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近地面B处气压低,气温高。A、B两处气温较高的是B处,气压较高的是A处。若B点在东,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则A、B处风向为西北风。第(4)题,若该图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地气温较高,为城市。若该图表示的是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A地气压较高,气温较低,为海洋。第(5)题,A地气压较高,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状况是多晴朗天气。第(6)
24、题,A地气压较高,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状况是多晴朗天气,导致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故A地日较差大;而B地气压较低,盛行上升气流,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故B地日较差小。28答案:(1)峰林东石芽、峰丛、孤峰、溶沟、溶蚀洼地等任写一个(2)岩石可溶性、岩石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四方面回答(3)有利:旅游资源丰富,风景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仓储;疗养;生物培育。不利: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地形崎岖不平,交
25、通不便;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表缺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及其特征,难度较低,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1)题,左图中群峰竞秀,因此为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峰林景观。山峰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等高线闭合,中心海拔高于周围,因此为界线以东区域,喀斯特地貌还有石芽、峰丛、孤峰、溶沟、溶蚀洼地等。第(2)题,喀斯特地貌发育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因此气温高,降水总量大,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我国西南地区分布大量的石灰岩,并且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
26、的岩石和气候条件。气候又影响了水文条件和生物条件,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溶蚀力、流动性强,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所以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第(3)题,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方面带来的影响包括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喀斯特地貌地表及地下形态丰富多样,旅游资源丰富,风景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并能带动仓储、疗养、生物培育等相关产业发展。但喀斯特地貌区为水溶性地貌,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肥力易流失,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地形崎岖不平,地表起伏大,交通不便;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下水丰富,但地表缺水。29答案:(1)B(2)C(3)地壳呈固态,由
27、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4)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以及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第(1)题,纵波传播速度快,会使人们感觉到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会使人们感觉左右摇晃。故地震发生后长宁居民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故选B。第(2)题,古登堡面之下为地核,横波不能通过,故当地震波传到古登堡面时,横波会消失。故选C。第(3)题,此次长宁地震的震源深度约12 km,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 km,故震源应位于地壳。地壳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大致是陆地厚,海洋薄。第(4)题,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地震波;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