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1.本试卷共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1卷、第1I卷的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紙交回。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2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愿,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态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文化载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化必将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生态
2、文化通过人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维护和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四项服务功能,实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说,中华民族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加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朴素生态文化哲学智慧,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伴随和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成为凝聚人民追求梦想、鼓舞斗志的力量源泉。绿色发展理念是对奢侈消费、资源低效高耗、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否定,是科学发展的思想精髓,也是生态文化的时代内容与创新。绿色发展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马克思主义自
3、然辩证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由于绿色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文化内涵,显示了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形成节约资源、恢复生态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生态良好,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状态和高尚的心灵境界,是构成美丽中国的基本要素,人们都向往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气清地净,老百姓渴望着能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新空气吃上安全食品、住上敞亮房子、有个舒适的宜居环境,这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诉求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森林文化、湿地文化、荒漠绿洲
4、文化和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园林文化等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和生态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出版科普读物及影像制品,开展生态文化公益活动,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和文化服务,提高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的公信度和参与度,增强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自我的束力和社会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已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不尽如人意。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却不是文化强国。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为支撑,生态文化的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成缺的重要内容。必须继承、
5、发展和弘扬生态文化,以文化育人,提升公民综合素质,增强核心凝聚力、竞争力,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让中华民族的生态文化走出国门,以其巨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摘编自江泽慧业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文化是重要的文化,在传承中国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面功不可没。B. 中华民族的生态文化博大精深,它通过人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生态意识维护和增强生态系统的供给等多项服务功能,实现质的飞跃。C. 中华民族只有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更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
6、天人合一”等哲学智慧才会始终伴随和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D. 绿色发展的理念是科学发展的思想精髓,绿色发展的思想主要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自然辩证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主要阐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的作用和意义。B. 文章第三段主要从绿色发展理念、思想等角度论证生态文化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原动力。C. 文章第四段论述构成美丽中国的基本要素,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措施及目标。D. 文章第五段主要论证了我国生态文化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驱动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
7、. 绿色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文化内涵,彰显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民为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等。B. 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诉求,就是向往美好的自然环境和高质量生活,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希望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住敞亮房子等。C.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森林文化、湿地文化、荒漠绿洲文化和竹文化、花文化、园林文化等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和生态制度建设。D. 中国在文化资源上是大国,但就文化而言却不是强国。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的支搏,而生态文化兴盛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答案】1. D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8、能力。A项,“在传承中国文化与生态智慧”表述错误。根据文本“生态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可知,题干扩大范围,曲解文意,表述错误。B项,“实现质的飞跃”表述错误。根据文本“生态文化通过人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维护和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四项服务功能,实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可知,题干无中生有,表述错误。C项,“中华民族只有才会始终伴随和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可以说,中华民族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加懂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朴素生态文化哲
9、学智慧,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伴随和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成为凝聚人民追求梦想、鼓舞斗志的力量源泉”可知,题干表述过于绝对,且曲解文意。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D项,“论证了我国生态文化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驱动力”表述错误。根据文本“生态文化的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成缺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让中华民族的生态文化走出国门,以其巨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可知,文本并没提到“驱动力”而只是强调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B项
10、,“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诉求,就是向往美好的自然环境和高质量生活,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希望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住敞亮房子等”表述错误。根据文本“人们都向往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气清地净,老百姓渴望着能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新空气吃上安全食品、住上敞亮房子、有个舒适的宜居环境,这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诉求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可知,“人们都向往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气清地净”是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但等于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就是“人们都向往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气清地净”,选项缩小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诉求”的范围。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11、面小题。材料一据媒体报道,近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关于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按照新规,在校学生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外活动时均不得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各种有上网功能的通信设备,除非是出于教学需要,或是在条例中明文规定可以使用的地点。法案适用于所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覆盖3岁至15岁的学生,并将于今年9月开学时正式生效。法国通过禁止学生在校园里使用手机的法案这一模式,是我国在治理学生使用手机问题时可以借鉴的。对家长和公众关注的教育议题,需要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论证,而不能拍脑袋决策。而在立法之外,也还需要重视相应制度建设以及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当然,禁止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也会
12、存在执行难的问题。诸如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学校怎么处理?学生在课堂上违规使用手机,教师能让学生交出手机吗?如果教师收缴学生手机产生冲突怎么办?这就意味着,推行禁令,如果做不到执法必严,就难以产生实际效果。对于中小学管理者来说,依法治教,才能维护学校办学秩序。与此同时,还必须意识到,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还来自于社会和家庭,这不是靠学校禁令就能解决的,需要进行综合治理。校园内治理、校园外放纵,就会造成治理无效且加剧师生冲突。因此,陪伴孩子,特别是对孩子控制上网时间的引导,对识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培养,是家长必须履行的监护、引导义务。(摘编自熊丙奇的“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值得借鉴,光明日报2018年8
13、月6日)材料二据报道,武汉市太平洋高级中学推行手机不进校举措,帮助学生戒“手机依赖症”。每天早上7时,太平洋高中4名值班教师都会守在校门口,对到校学生进行检查。学生们在校门口自觉排成队,值班教师手握金属探测器,对书包、全身上下依次进行扫描,场景类似于地铁安检。由于师生配合默契,5秒内就能检查完一名学生。这做法也得到了不少学生和家长的拥护。(2018年5月2日长江日报)应对学校禁带手机入校的管理难题,帮助学生摆脱“手机依赖症”,通过常态化的手机正当使用教育,以及过度沉速手机游戏危害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固然是治本之道,但鉴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抵制、克服不良诱感的自控能力较弱的
14、现实情况,在密切家校联系,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行为引导的同时,还必须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譬如设置安检门,让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的校规能够每天都落到实处。(摘编自刘义富设安检门禁学生带手机入校并非一无是处,(中国教育报,2018年5月7日)材料三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股飞说,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终端,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大家很清楚,家庭和学校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让孩子把手机从打发时间的“玩具”变成学习和成长的“工具”,“一方面要控制好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和空间,绝不能让手机一直长伴在孩子手边,随时随地使用。另一方面,家庭和学校有义务也有责任让孩子正确认识手机,提升自控能力,让手机在孩
15、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信息化社会,中小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判断与选择能力是核心素养之一,一味地禁止并不是上上之策。”省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长倪娟说,作为学校要积极研究对策,引导孩子如何用好手机,更好地促进学习。“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当在教与学层面研究手机等终端如何用于学习。而非简单禁止。”(摘编自善用手机,为孩子成长添伙伴,新华日报2018年8月6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了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该法案适用于幼儿园到初中的所有孩子,覆盖3到15岁的学生。B. 法国通过的校园禁带手机法案,对我国治理学生使用手机
16、有借鉴意义,但并不是说只要法律出台,学生校园内使用手机的问题就能解决。C. 要解决学生过度沉迷于机的问题,还要从学校的宣传教育入手,最根本的是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学校设置安检门也只是辅助措施。D. 要想解决学生沉迷手机的问题,可以去掉手机中的“玩具”功能,家庭和学校齐心协力,让手机成为孩子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工具”。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禁止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普遍存在执行难的问题,学生在课堂违规使用手机,如果老师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冲突,增加管理难度。B. 治理手机仅靠学校治理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这就需要社会和学校联合
17、起来,辅以家庭力量,形成合力。C.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青少年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因此说,抵制、克服不良诱感的自控能力还比较弱,想单纯依靠学生自控很困难。D. 材料三与前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两则材料主要从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园的角度阐述,而材料三则从如何引导孩子更好使用手机入手。6. 如何更好地解决禁止学生带手机的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D 5. B 6. (1)学校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运用现代化手段对到校学生在校门口进行是否带手机检查,让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的校规能够每天都落到实处。(2)学校家长对学生进行常态化的手机正当使用教育,以及过度沉速手机游戏危害的宣传教育,增强
18、学生的自控能力。(3)结合社会教育,密切家校联系,家长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正确认识手机,提升自控能力。【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可以去掉手机中的玩具功能”理解错误,材料三“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股飞说”“家庭和学校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让孩子把手机从打发时间的玩具变成学习和成长的工具”,材料中没有去掉手机中的“玩具”功能这一内容。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阅读筛选文本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B项,“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理解错误,材料一指出“与此同时,还必须意识到,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还来自于社会和家庭”,选项只提到了社会,
19、没有提到家庭,以偏概全。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审好题干“如何更好地解决禁止学生带手机的问题”,然后从材料中找出解决禁止学生带手机的内容。从材料二第1段的例子及第2段“还必须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譬如设置安检门,让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的校规能够每天都落到实处”可得出学校应当让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的校规能够每天都落到实处。从材料二“通过常态化的手机正当使用教育,以及过度沉速手机游戏危害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可得出学校家长应对学生进行常态化的手机正当使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从材料一“与此同时,还必须意识到,学生沉迷
20、网络的原因还来自于社会和家庭,这不是靠学校禁令就能解决的,需要进行综合治理”和材料二“在密切家校联系,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行为引导的同时”可得出结合社会教育,密切家校联系,家长多陪伴孩子,提升孩子对手机的自控能力。【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文
21、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
22、,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唔!”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
23、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姻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
24、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
25、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离开渡
26、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有删改)7.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B. 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C. 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伕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
27、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D. 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8. 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9.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分别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7. AC 8. 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孩子;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9. 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
28、历,使叙事更加集中;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B项,“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错误,主要是因为渡夫本来就是一位乐于助人的人,再者,他见我较年轻,怕我会有不测,所以留我一宿。D项,“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错误。渡夫并没有忘记昨夜的事情,“我”看他主要是被他洒脱淡定的表情打动。故选AC。【8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
29、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从渡夫对“我”的态度,比如“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可看出,他是个热情坦诚,乐于助人的人,他喜欢那些孝顺父母的孩子;从渡夫的遭遇(儿子被抓去做伕子,儿媳改嫁)可看出,他刚强不屈,不畏身
30、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从“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还可看出他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知道如何回答此类问及“怎样叙述故事”的问题。此类题一般应从叙述角度(即人称)、叙述顺序、叙述线索、表达方式等方面回答。在回答“作用”时,可分别作答,也可总体作答。小说对渡夫故事的叙述主要是从与“我”的对话、“钱”的话题的引入以及他自己的叙述等角度来展开的。“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的介入,使得渡夫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我”与渡夫之间关于“钱”的话题在
31、文章一开始就展现出来了,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全文主要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展开的,渡夫自述的多,“我”说得少,形式自由,同时使叙事更加集中。在渡夫自述过程中,虽然我说的少,但是其间加入的一些情景描写,如“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等,使故事不致于太单调,且又给故事增添了一些哀而不伤的美感。二、古代诗文阅读(
32、共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通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
33、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候。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
34、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 下列对文中
35、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 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
36、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D. 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
37、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贾谊)【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尊重爱护兄弟姐妹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负东西了。(3)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关键点: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语气
38、词、动宾搭配、句式整齐等。要根据语意做题,可用排除法。本句句意: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根据前后文语意,贾谊十八岁时,凭借着能赋诗作文而在郡中有名,因此,“于郡中”做“闻”的状语,中间不能分开,排除D。根据后文“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这一句,可知是“吴廷尉为河南守”,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补充说明吴廷尉对贾谊的安置情况,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召置”是延揽来给予安置的意思;“门下”是“置”的补语,动补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
39、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A项,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因而,“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说法错误;并且,应以儒、道、法三家影响最深远。故选A。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说“后岁余,贾生征见”。另外,“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
40、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故选C。4.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依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短,诋毁;擅权,专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第二句得分点: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申,反复陈述;颁,通“斑”;注意“申之以孝悌之义”和“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均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第三句得分点:恐
41、惧,恐慌害怕;盟,名词用作动词,结盟;致,招纳;一,一体。【点睛】参考译文: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
42、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
43、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做了三年长沙王太傅,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
44、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谊屡次上书,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文帝不听。几年以后,粱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哭泣了一年多,也去世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月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末缺:指月圆。列宿:众星。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描
45、写月亮,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停转换。B. 第三、四句,诗人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华丽的绮席在月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柔美。C. 第五、六句中“空山静”写得妙,“空山”谓幽深人少的山林。D. 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热烈喧嚣。15.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答案】14. D 15.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D项“意境开阔,热烈喧嚣”表述错误;本
46、诗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如“孤月”“寒江”等词,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和对诗歌所抒发的感情的把握能力。“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故园:故乡。松桂发:松树在长,桂树开花。万里:形容非常远的地方。共:与亲人一起。清辉:月亮的光辉。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实是眼前月景,虚是联想家乡亲人,
47、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1小题,11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给听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的两句是:“_,_。”(3)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4)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_,_”两句在时序推移中写秋声,天气萧瑟寒冷,砧声急促惊心,抒发了客子强烈的羁旅之情。(5)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诗中叙写昭君悲剧根源和她魂魄空归的两句是:“_,_。”(6)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五个比喻
48、,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_,_”的观点,也说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7)贾谊在过秦论中,用“_,_,_”三句照应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文章最后得出“_”的结论。(8)寡人之于国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对比鲜明的画面“_,_”可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9)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_,_。”(10)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_,_。”(1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 ,_。”【答案】 (1). 地崩山摧壮士死 (2). 然后天梯
49、石栈相钩连 (3). 东船西舫悄无言 (4). 唯见江心秋月白 (5). 风急天高猿啸哀 (6). 渚清沙白鸟飞回 (7). 寒衣处处催刀尺 (8). 白帝城高急暮砧 (9). 画图省识春风面 (10). 环珮空归夜月魂 (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4). 身死人手 (15). 为天下笑者 (16).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7).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8).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9). 闻道有先后 (20). 术业有专攻 (21). 空闻虎旅传宵柝 (22). 无复鸡人报晓筹 (23). 此情可待成追忆 (24)
50、. 只是当时已惘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重点字:摧,栈,妒,渚,砧,珮,隳,彘,莩,宵,柝,筹,惘。第卷表达题(共78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_、刀耕火种的年代,野生动物的确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但自从进入农耕文明,尤其是现代,人类已经不吃野味。我们的先祖把能够驯化的物种进行培育、筛选,一定是依照口味进行的淘汰和选择,没道理把好吃的放生、难吃的养起来。至于营养价值,更是没有数据支撑,尤其是野生动物身上有多种寄生虫,用它养生肯定是_。但为什么还有人要吃呢?基本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缺,二是玄。吃野味,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它少
51、、稀缺。如果穿山甲、猕猴窜得满街都是,在很多小区泛滥成灾,那今天“食野”的人们高价请回去繁“五脏庙”的还不知道是谁。另一种原因就更显得_,纯粹是因为“玄”。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过于强调看重“天然”,在传播的过程中甚至异化为种“玄学”。典型代表就是“药引子”。童子尿是最简单易得的,难度大者如红楼梦中薛宝钗服用的冷香丸。_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更像一种仪式感,味好补身不敢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最后,我们还要再引用梁从诚先生的告诚:“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犹如一张大网,每个物种都是网上的一道经纬,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
52、恰当的一项是 ( )A. 筚路蓝缕 不经之谈 荒唐 基于B. 茹毛饮血 无稽之谈 荒谬 基于C. 筚路蓝缕 不经之谈 荒谬 由于D. 茹毛饮血 无稽之谈 荒唐 由于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先祖把可以驯化的物种进行筛选、培育,必定是依照口味进行的淘汰和选择,没道理把难吃的养起来、好吃的放生。B. 我们的先祖把能够驯化的物种进行培育、筛选,必定是依照口味进行的淘汰和选择,没道理把难吃的养起来、好吃的放生。C. 我们的先祖把能够驯化的物种进行筛选、培育,势必是依照口味进行的选择和淘汰,没道理把难吃的养起来、好吃的放生。D. 我们的先祖把可以驯化的物种进
53、行培育、筛选,势必是依照口味进行的选择和淘汰,没道理把难吃的养起来、好吃的放生。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对任何一个孔洞来说都是相当危险的。B. 对人类来说,任何一个孔洞都是绝对危险的。C. 任何一个孔洞对人类来说都是绝对危险的。D. 任何一个孔洞对人类来说都是相当危险的。【答案】17. B 18. C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茹毛饮血:现形容事物或人处于野蛮状态。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结合“刀耕火种的时代”,可知前文应指远古时期的生活状态,故此处选“茹毛饮血”。不经之谈:荒唐、没有根据的话。无稽之谈:没有根
54、据的说法。本语境强调野生动物身上有多种寄生虫,用它养生肯定是没有根据的说法,故选“无稽之谈”更合适;荒唐:广大而不着边际;引申为夸大不实或荒谬无理。荒谬:极端荒唐,非常不合情理。言语或行为怪诞、离奇。本语境强调另一种原因就更显得极端荒唐。故选“荒谬”更合适;基于:意思是由于、根据。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本语境强调根据这两种心态,故选“基于”更合适。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进行培育、筛选”语序不当,应改为“进行筛选、培育”,排除BD;一是“进行的淘汰和选择”,语序不当,应改为“进行的选择和淘汰”,故排除A项。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得
55、体的能力。根据前文“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可知此处应承接前文谈孔洞,并且陈述对象应该是孔洞,由此排除A。再者出现孔洞之后对人类有什么影响,B项语序不当,“对人类来说”应在“都是”前,故排除。D项“相当危险”不合适,这个危险应是绝对的。因为生物链上所有物种间都是相互制衡的关系,任何一种物种灭绝都会造成生态失衡,生态失衡对人类来说都是绝对的危险。故排除D。故选C。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当前正值流感高发季,而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洗手。但是,你真的会洗手吗? _?很多人都知道,饭前便
56、后要洗手,可事实上,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也应该注意洗手:去医院或者看护病人后;外出或购物回家后;处理宠物粪便后;给孩子换尿布后;擤鼻涕、揉眼睛后;做饭前、冲奶粉前;摘戴隐形眼镜前。简单来说,_ ,接触食物或者鼻黏膜、眼结膜等黏膜之前要洗手。还有一些人,_,只是用水随便冲冲,这样也是不行的。 即使用香皂,也应按一定的步骤来洗,才能保证把手洗干净。【答案】 (1). (示例)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洗手吗 (2). 就是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 (3). 洗手的时候不愿意用香皂【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本文段主要论述了怎
57、么样洗手才能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第一处空格依据后面“饭前便后要洗手”可知前面是要问“什么时候洗手好”,所以内容可填为“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洗手吗”。第二处空格据前文的“购物回家后;处理宠物粪便后;给孩子换尿布后;擤鼻涕、揉眼睛后;做饭前、冲奶粉前;摘戴隐形眼镜前”的一系列例举的行为,可判断,内容应为“就是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目”。第三处空格根据后文的“即使用香皂,也应按一定的步骤来洗”可知前文的情况是“洗手的时候不愿意用香皂”。【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
58、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
59、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21. 下面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简要说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90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答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文化基础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表现为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是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重组句子,明确句子主干应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核心”。另外,对示意
60、图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先说大的层次方面的内容,即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然后再对每一处小层次内容分述:文化基础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表现为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再注意字数要求得出答案。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寒假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改变人们生活状态的同时,也让处于居的家防疫中的我们通过各类资讯和自我审视多角度地观察着世界、思考着人生。请大家从下面三个写作任务当中任选一个任务。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任务一:请从一百天的超长假期当中任选三天,分别
61、写一段假期日记,表达你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任务二:高三和初三的考生们除了要战胜疫情,还要奋战高考和中考。今年二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招生办官微纷纷发布给高三学子的一封信,在疫情防控期间,这些文采与思想齐飞、鼓励与期望并举的书信,带给高三学子们巨大的精神鼓舞。请你作为学长代表,在“回报母校”活动中给母校初三的学子写封信,要求联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至少在两个方面对他们提出希望,还要适当展现我校的校园文化和校训精神。任务三:当春天又一次到来,当校园生活又按下重启键,一切要重新适应,也要尽快适应。对重启校园生活你有哪些感悟,你又觉察到自己哪些方面的
62、成长,你对未来又有了哪些新的规划,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想法。【答案】任务一例文:抗议日记1月18日 星期六 晴早上打开电视新闻:“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疫情蔓延时,钟南山向公众发出紧急呼吁。但是就在今天傍晚,83岁的他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这不禁让我想起:2003年,钟南山因抗击非典表现突出而为国人熟知。17年后的今天,新型病毒再次来袭,当年的“抗非英雄”已经年逾八旬,但他依旧义不容辞,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老院士靠在高铁餐车座椅上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刷屏”,让太多网友“泪目”。如果说消防员是火灾现场的“逆行者”,那么医务工作者就是重大疫情爆发时的“逆
63、行者”。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我们的安宁都来自于钟南山们的负重前行。1月28日 星期二 晴今天下午,有一群最美逆行者,踏上了支援武汉路途,他们是我们县中医院的医护人员,我们可敬的“白衣天使”。面对疫情,他们不顾个人的安危,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就这样战斗在一线,他们是人民群众健康和平安的忠实守护者,也是我们心目中的坚强不屈的勇士。他们奉献的每一丝温情,每一份关爱,每一滴汗水,每一份真情,都不求任何回报。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一直都在无私的付出,是我们大家最好的榜样!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正因有他们这样无私奉献付出,我们才会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在此我要向每一位“白衣天使
64、”致敬!3月25日 星期三 晴今天是线上上课的第35天,班主任多次强调迟到问题,但总有那么几个同学置若罔闻。理由很多,不是网速慢,就是手机卡,还有的同学拿睡过头搪塞过去,究其根本是缺乏时间观念。鲁迅先生曾言:“浪费他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正是因为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我以最快的速度摸清各科老师上课规律,来安排余下的时间,从不迟到和早退,所以未曾落下知识点。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连自己有限的生命都肆意挥霍,那么终将一事无成。在家里学习,对一个人的自制力是巨大的考验。游戏、网剧、网络小说等等能干扰我们的因素有很多。但是,能够方便我们查找资料,协助我们学习的资源也很多。学与不学,在于我们的选择
65、:是否正确利用这些资源,关键看我们的自制力。学会自制,另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就是树立理想,激发学习动力。在国难之时,疫情面前,我们不能像白衣天使那样冲锋陷阵,也不能像其他行业工作者能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能做的是用自己心中的理想支撑自己,不忘初心。在重重信念、层层信仰支撑下,我们方能克服懒惰,奋起直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社会热点应用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主体是当今社会的新冠疫情。任务是寒假日记,“表达你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学生只要结合新冠疫情,可以记叙疫情期间全国人民的所作所为,记叙“逆行者”们的英雄事迹,抒发
66、自己对英雄的赞美,表达自己对疫情的反思。任务是以学长代表的身份,写给初三学生的一封信,根据“在疫情防控期间,这些文采与思想齐飞、鼓励与期望并举的书信,带给高三学子们巨大的精神鼓舞。”的提示,在给初三学生的信中需要注意内容以鼓励和期望为主,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中任选两项展开,并提出希望。同时注意联系校训和校园文化。可以结合责任担当、科学精神从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方面入手谈,也可以结合人文底蕴、实践创新从人文情怀和任务解决方面谈。总之,在谈的时候注意具体要求即可。任务要求谈一谈开学后的感悟和自己的成长以及未来的规划,面对疫
67、情的爆发,小初高学生都开展了线上课程,几个月的线上课,让学生、家长、老师都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网课期间,课堂乱象百出,有的在凛冽寒风中找寻手机信号,有的坐在暖气屋里玩游戏,经过疫情的考验,有的学业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而有的同学浪费的大好的春光。对于自律性好的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制定好开学后的学习计划,更上一层楼;对于自律性差的同学,需要奋起直追,努力弥补落下的知识。参考立意:任务:致敬英雄;礼赞“逆行者”;防控疫情,人人有责;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隔离就隔离,但不要让武汉人寒心;病毒必须隔离,人心不能疏离。任务:继往开来,用知识改变命运;勇于担当,贡献力量;相信
68、科学,共克时艰;任务:疫情让我成长;自律,我学习的法宝;参考素材:1.一次猝不及防的病毒来袭,让今年春节的我过得很不安生。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新闻。在一条条新闻中,我慢慢懂得了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的原因,因为我们有中国的脊梁和中国精神。2. 钟南山院士今年已经84岁的高龄了。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却选择了临危受命。没有丝毫犹豫,就像当年面对肆虐的非典。匆匆出发,奔赴战场,那一张在地铁的照片,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全国人民。今天,看到一个采访,钟南山院士眼含热泪,激动地说:“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度过难关的。”下方的评论更是让我不禁泪目:“我不知道院士您为什么会眼含热泪,我只知道这眼泪重若千
69、金,它是老爷子一个人的,也是十四亿人民的。”是的,您不是孤军奋战,您的背后站着的是十四亿的中华儿女!3.习近平总书记在1月28日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时说:“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我们一定会战胜这次的疫情。”这一句不仅传达出政府高度自信重视,更传递出了中国精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结构:本文摘选自学生超长假期中的三天的日记,分别摘选自以疫情初期,钟南山临危受命,给学生带来的感动;爆发中期的全国抗疫,八方支援,学生所在地的医院向武汉的驰援,展现出了身边“逆行者”的感人举动;还有疫情期间学生上网课时的一些问题,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选取的三篇日记非常具有代表性,既展现了祖国的伟大,也看到了“逆行者”们的一往无前,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作为学生的努力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