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散文 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573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散文 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散文 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散文 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散文 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散文 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散文 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散文 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散文 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散文 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散文 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散文 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散文 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散文 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散文 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坐镇撒手锏攻城略地气量褊狭B文身 俩口子 迅若流星 笑容可鞠C蛰伏 后座力 运筹帷幄 掎角之势D九洲 白内瘴 众目睽睽 平心而论【答案】A(B俩两,鞠掬;C座坐;D洲州,瘴障)2下面对汉家寨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了自己身处大西北这种特殊的环境中的特殊的情绪感觉和思想意识。这都是一些负面的感觉:“恐怖”“死寂”“单调”“静默”“阴凉”“空旷宁寂”“茫然”“憔悴衰老”“渺小”“徒劳”这些感觉意识源于大西北荒凉沉寂、少有人烟的环境,也与当时

2、当地的客观环境相互映照,非常融洽。B文中多次出现“坚守”一词,它有两层意义,一是汉家寨在大西北的“那块绝地里”坚守着,一是作者经历这次对汉家寨的造访后心中产生一种坚守的信念和品格。C作者造访汉家寨,被父女俩“坚守”汉家寨的精神所感动,不由得对这父女俩肃然起敬。D作者在汉家寨见到的两个人老汉和小女孩,可以理解为他们分别代表着过往历史的回忆和未来世界的预言,某种传统势必仍将被“坚守”下去。【答案】C3下面对特利尔的幽灵结构层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13自然段是第一层,开篇点题,解释幽灵,点明马克思的故居是在特利尔。B第1自然段是第一层,第2、3自然段是第二层,第三层介绍“特利尔的幽灵”的历史

3、和影响,是顺承第一层思路的自然发展。C第四层写“特利尔的幽灵”在中国的命运,又是顺承第三层思路的自然联想。D第五层写特利尔小镇,好像应该移到文首,其实暗含文心机巧。【答案】A(第1自然段是第一层,开篇点题,解释幽灵,第23自然段是第二层,介绍故居,BCD的层次依次为三、四、五层)4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语堂,现代散文家、学者、诗人。曾创办过论语宇宙风杂志,“论语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京华烟云等。B张承志,当代作家,作品有散文集绿风土、荒芜英雄路、大地散步等。C梁衡,山西人,当代作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D梁衡的散文有四类:

4、自然山川类、历史文化类、生活理性类和语言文采类。【答案】A(林语堂不是诗人)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马与龙的文化缘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经过不断的创造、演进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在龙的诸多“模特”中,有马的身影。从形象上看,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头。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如录异记王宗

5、郎:“有群龙出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在古人心目中,马具有龙性,龙和马可以相互变化。反映在古籍中,如周礼夏官司马:“马八尺以上为龙。”山海经图赞:“马实龙精,爰出水类。”全唐文上龙马奏:“有马生龙驹身有鳞而不生毛。”柳宗元龙马图赞:“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看来,形象上,马是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等贡献给了龙;内涵上,马是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上世纪七十年代,内蒙赤峰市翁牛特旗赛沁塔拉村一农夫将自己发现的一件“宝物”送到翁牛特旗文化馆,后经中科院考古

6、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和鉴定,确认该“宝物”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和初步生成的见证物,这件玉龙的重要性非同小可。那么,此玉龙造型以何物为取材对象呢?有专家根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的特征,判断其取材于猪。另有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理由是:该龙头不是近似于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于马头的长方形;该龙头上没有猪那样的大耳朵;该龙脖后颈与脊梁上有几占全身三分之一的飞掠而起的饰物,这饰物近似于马鬃而不是猪鬃。我国先民饲养马是较晚的事,中国北方新石器遗址中普遍不见家马骨骼出土。红山文化遗址中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

7、兽骨,但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的塔里他里哈遗址内发现畜圈,圈内有马的粪便,断代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即距今约4400年。这是目前在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先民养马的证据。看来,说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赛沁塔拉玉龙的取材对象是马,缺乏考古发现的支持。马与龙的文化缘,还体现在语言文字中。古代常用“龙驹”、“龙骧”称骏马。成语中有“车水马龙”、“龙神马壮”、“龙马精神”等。“龙马精神”这个成语,无论其表层意思还是其深层,都带着文化意味。对这一成语,一般辞典把“龙马”解释为“骏马”,说“龙马精神”就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喻指人体质强,魂魄健。我觉得,“龙马”应解释为

8、“龙”和“马”。按我的考察,龙的精神是融合(兼容、包容、综合、化合之概称)、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而其中的“奋进”和“福生”,就很适合马,尤其是骏马、千里马。这样,“龙马精神”就可以理解为龙的精神与马的精神的结合,就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5关于“马与龙的文化缘”,以下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龙的形象得之于诸多动物,其中就有马的身影。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头,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龙头的造型参照了马头。B龙在其不断创造、演进和升华的过程中,既融入了马的头颅高扬、身姿飘逸的形象,也融入了马的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C马与龙的文

9、化缘虽然悠久深厚,但若认为这种文化缘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时代就已开始,则属无稽之谈,因为这样的见解缺乏考古发现的支持。D古代常用“龙驹”、“龙骧”称骏马,成语中有“车水马龙”、“龙神马壮”、“龙马精神”等,这些现象说明马与龙的文化缘已凝聚在中国语言文字中。【答案】C(“若认为这种文化缘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时代就已开始,则属无稽之谈”误。据原文第5段意,一些专家将赛沁塔拉玉龙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是有一定依据的,并非“无稽之谈”。)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录异记王宗郎关于龙的描述“有群龙出水上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有人

10、认为龙与马形态相似。B柳宗元龙马图赞一文对马的生动描述,证明了马都具有龙性,龙和马都可以相互变化,而这正是我国古代人对马和龙的认知。C红山文化赛沁塔拉玉龙的造形特征是: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方头,耳不大,后颈与脊梁似有飞掠鬃毛。D在青海的塔里他里哈遗址内发现的古代马粪遗迹,距今约4400年,是目前在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先民养马的证据。【答案】B(说“柳宗元龙马图赞一文证明了马都具有龙性,龙和马都可以相互变化”以偏概全。柳宗元龙马图赞里描述的是“异马”,而非所有的或一般的马。且第3段段首句也没有说“马都具有龙性,龙和马都可以相互变化”)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

11、确的一项是()A无论形象还是品格,龙都具有马的特征,但又不惟马的特征。或许正是这种兼容并蓄,才使得它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B赛沁塔拉玉龙的重要性之所以非同小可,并不是因为它的造型,而是因为它存在于红山文化时代,可作为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的见证物。C红山文化遗址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正是由于当时的先民对马或野马的骨骼的特点很不了解,他们也就不太可能在造型艺术创作中取材于马。D与一般辞典的解释相比,把“龙马精神”理解为龙的精神与马的精神的结合,理解为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显得更全面,内涵更丰富。【答案】C(说先民“不太可能

12、在造型艺术创作中取材于马”的原因是他们“对马或野马的骨骼的特点很不了解”,误解了原文的因果逻辑。原文逻辑是:红山文化遗址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说明当时先民还未能猎取野马或饲养家马;正因为这样,他们对马的形态性状就不会很熟悉,也就不太可能在造型艺术创作中取材于马。)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县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到官阅四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官累,不得归。十九年,教匪起,寿张令以文耕娴武事,招助城守,训练、防御皆有法,贼不敢窥境。大吏闻其干略,起复补原官。在邹平五年,治尚教化。民

13、妇陈诉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释,卒改行。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善捕盗。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穷诘窝顿。尝曰:“治盗必真心卫民,身虽不能及者,精神及之,声名及之。”终任,盗风屏息。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民呼李教官,又呼为李青天。调冠县,迁胶州,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巡抚琦善特荐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调沂州,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然后可以教百姓。”属吏皆化之。沂郡产檞树,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捕盗如为令时。寻擢兖沂曹道。司河事,修防必躬亲。属厅请浚淤沙,需银五万,往视之,曰:“无庸

14、!春涨,即刷去矣。”果如其言。五年,迁浙江盐运使。时盐业疲累,充商者多无藉游民。文耕知其弊,请分别征缓,以纾商力。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课渐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复调山东。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谓:“山东民气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居三岁,调贵州。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黔产,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在山东久,民感之尤深,殁祀名宦。(节选自清史稿循吏三)注:教匪:因信某种宗教而作乱者。窝顿:窝藏。为己之学:即儒学。8对下列

15、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夙:早B调沂州,立属吏程课 程课:考核检查C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 平:公平D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浇风:良好的社会风气【答案】D(浇风:浮薄的社会风气。应据语境推断其正误。“挽”的意思是“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如“挽救”、“力挽狂澜”)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李文耕“治尚教化”的一组是()训练、防御皆有法,贼不敢窥境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穷诘窝顿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然后可以教百姓。”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黔产,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

16、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ABCD【答案】B(是对学子的教化,是对属吏的教化,是对百姓的教化。是有干略,是有干略,勤政,是勤政爱民,均不属“治尚教化”,排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文耕有才能谋略。嘉庆十九年时,因教匪作乱,寿张县令请李文耕帮助守城。李文耕在训练、防御方面都颇有办法,使得贼寇不敢侵犯寿张县境。B李文耕勤于政务。在胶州任职时,他领导民众对云、墨二河进行了疏浚;在沂郡任职时,他领导民众建造义仓防备荒年,鼓励民众利用檞树资源兴办养蚕业。C李文耕重视对属吏的管理和教育。在沂州,他曾对属吏训话:“官员不勤奋,政事就会荒废,百姓就会

17、受伤害;教化应从自身做起,自身经教化,才能教化百姓。”D李文耕讲求效率,讨厌积滞拖沓之弊。道光七年在山东任职位时,他责令属吏清理积滞案件,属吏们用了几个月时间,把堆积如山的各种卷宗全都清理掉。【答案】D(“属吏把卷宗全都清理掉”误解文意。在原文“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一句中,“清滞狱”是指将拖延的案件办理完,“积牍一空”是指原先累积的各种案件全都被处理完结。)第卷(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释,卒改行。译文:_(2)往视之,曰:“无庸!春涨,即刷去矣。”果如其言。译文:_【答案】(1)李文耕把这当

18、成自身过失而责备自己,那妇女的儿子叩头认错直至流血,他母亲受感动,请求释放儿子,那孩子最终也改正了品行。(“引咎”、“其子”、“请释”、“卒”、“改行”须准确译出)(2)李文耕前往视察,说:“不必了!春水涨起时,就会把淤沙冲刷掉的。”后来的情况果然像他所说的那样。(“无庸”、“春涨”、“刷去”“果”、“其言”须准确译出)参考译文: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庭贫困,对父母有孝心,衷心信奉程朱理学。嘉庆七年考中进士,凭借知县的身份被派遣到山东,请假回家奉养母亲。母亲去世后,守孝期满,补任邹平知县。到官任过了四个月,由于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称病离任。但因官事牵累,没能回家。嘉庆十九年,教匪作乱,

19、寿张县令因听闻李文耕对军事很娴熟,就请他帮助守城事务,李文耕在训练、防御方面都颇有办法,使得贼寇不敢侵犯寿张县境。上级官员听说他的才干和谋略,起用他补任原职。李文耕在邹平五年,治理注重教育感化。有位妇女控告儿子忤逆不孝,李文耕把这当成自身过失而责备自己,那妇女的儿子叩头认错直至流血,他母亲受感动,请求释放儿子,那孩子最终也改正了品行。李文耕审案不搞株连,时间长了,打官司的人日渐减少。李文耕善于搜捕盗贼,他供养逮治盗贼的差役,让他们生活自足,不必豢养盗贼谋利;他多次亲自巡查,彻查窝藏坏人的行为。他曾经说:“治理盗贼,一定要有保护百姓的真心,即使不能亲自做到,精神状态方面要达到,声望影响方面也要达

20、到。”在他的整个任职期间,邹平的盗贼敛迹消失。李文耕还教儒生们上课,亲自给他们指导讲授,勉励他们努力钻研儒学,百姓都尊称他为“李教官”,又称他为“李青天”。调任冠县知县,不久升迁到胶州。他领导疏浚了云河和墨河。道光二年,李文耕又升任济宁直隶州,还没有到任,巡抚琦善就专门向朝廷推荐他,宣宗早就听说他的名声,就提拔他出任泰安知府。李文耕调任沂州。他让属吏站立着,对他们进行考核检查,并训导他们说:“官员不勤奋,政事就会荒废,百姓就会受伤害;教化应从自身做起,自身经教化,才能教化百姓。”属吏们都得到他的教化。沂郡产檞树,李文耕鼓励百姓兴办养蚕业,他还领导修建义仓以防备荒年,在搜捕盗贼方面跟他做县令时一

21、样出色。不久他被提拔为兖沂曹道,掌管治河的事情,修建堤防工程时一定亲力亲为。属官请求疏浚淤积泥沙,预计需要五万两银子,李文耕亲自去视察,说:“不必了!待春水涨起的时候,就会把淤沙冲刷掉的。”后来果然跟他说的一样。道光五年,李文耕调升浙江盐运使。当时盐业不振,充任盐商的多半是无业游民。李文耕明知其中的弊端,请朝廷对盐商区别对待,并缓征盐税,以此来缓解盐商的压力。他责令富商总领盐运,不准借口积压而贱价私卖,于是盐税渐渐充裕。道光七年,他升任湖北按察使,不久又调回山东。他严肃整治官吏差役,对讹诈贪赃的官员用严厉的法典进行处置。李文耕断案宽厚平和,他责令属官清理积压案件,几个月下来,积压的案件就被处理

22、完毕。他说:“山东百姓脾气粗犷,性情刚直,既容易犯法,也容易向善,所以教育感化的工作不可不先行。”过了三年,李文耕调任贵州长官。他领导开凿了桐梓的葫芦口,以此来平息水患。贵州的物产,没有棉布,他就开设织机局来教当地百姓纺织。贫苦百姓因生计艰难,看重利益,轻视伦理纲常,他就写文章对他们加以劝导,其书取名为家喻户晓篇。道光十三年,李文耕退休回到故乡。李文耕平生把推崇正学和扭转不良风气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在山东做官时间长,山东百姓对他的感激最深厚,他死后,人们在名宦祠祭祀他。1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飐荷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

23、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_(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4分)_【答案】(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腼腆羞涩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勇敢的采莲姑娘。(2)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写“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白诗后两句采用描写(或“神态描写”)勾画人物形象。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或“动作描写”)勾画人物形象。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青泥何盘

24、盘,_。_,_。(李白蜀道难)_,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_。(苏轼赤壁赋)(2)风急天高猿啸哀,_。(杜甫登高)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金风玉露一相逢,_。(秦观鹊桥仙)相当年,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1)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挟飞仙以遨游托遗响于悲风(2)渚清沙白鸟飞回楼船夜雪瓜洲渡便胜却人间无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五、(22分)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寒色龙应台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他问的是,“家,是什么?”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

25、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也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作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

26、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踏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和人

27、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

28、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

29、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注:引自李煜被俘入宋后所做望江南一词: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14作者从哪几个人生阶段写出自己对“家”怎样的感悟与理解?(5分)_【答案】三个阶段:为人儿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或者:为人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与人做伴侣时,两个人在哪,哪就是家;为人父母时,儿女在的地方就是家。)家

30、即意味着亲人、爱人之间温暖、安心、真挚的情感交融和相互需要;但没有一个家是永恒不变的。15作者反复追问的“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_【答案】一是结构全文(答线索亦可),三次追问,三次打破人生不同阶段对家的温暖想象;二是步步递进,引发深思,让读者沿作者思路探讨文意,追问家之于人生的最终意义;三是暗示文意;答案即在问句中,这个家会怎样呢,这个家终难免失去,每个个体只能独自面对人生;四是用反复手法,强调家的不永久性。16文章以“寒色”为题,有何深意?(6分)_【答案】作者从引用的诗句“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中选取“寒色”两字为题,意即“寒”(孤寒、凄冷)是人生

31、的底“色”。“家”是人追求温暖、安心、永恒的爱的物质寄托,对永恒的追求可以有,但以有限的生命而言,永恒是不存在的,无论怎样的“家”终将失去,且成为个体的回忆,个体只能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这就是人生的终极“寒色”。17“家,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和阅读的感悟,说说你的理解。(6分)_【答案】开放式答案:人生如果难免孤凄,我们要坚强面对;家的温暖、安心与爱极其珍贵,我们要知道珍惜拥有且切实感受,对于家所寓含的爱、美、温暖的永恒追求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尽管终将“变色”,但追求永恒。六、(15分)18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作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重

32、要标志之一,旨在奖励我国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基础研究方面阐明了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或在信息、材料和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的科研人员,但已连续3年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日前由李克强总理颁发给了“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项目的科学家团队。_【答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重要标志之一,旨在奖励我国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基础研究方面阐明了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或在信息、材料和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的科研人员,但该奖已连续3年空缺。日前,该奖终于由李克强总理颁发给了“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

33、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项目的科学家团队。19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6个字)(5分)新华网华盛顿3月6日电,美国航天局6日说,一颗直径8米的小行星当天以非常近但比较安全的距离从地球近旁掠过,这也是两天来第3颗小行星与地球“擦身而过”。这颗编号为2014EC的小行星一天前才被发现,美国东部时间6日16时21分飞抵近地点,与地球的距离不到6.2万公里,只有地球与月球距离的大约六分之一。由于体积太小,不借助观测设备人们无法看到这颗小行星。此前,一颗直径30米的小行星于美国东部时间5日下午从地球与月球之间穿过,与地球相距35万公里,约为地月距离的十分之九。美国东部时间5日晚,类似的一颗小行

34、星在距离地球约12万公里处掠过。_【答案】两天3颗小行星与地球“擦身而过”。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似。(5分)假如望春花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少女,春天就是她追寻的理想王国。纵然萧杀的严冬使她发愁,料峭的风寒使她颤栗,她仍毅然决定出发。_【答案】假如古树是一位阅尽沧桑的老者,大地就是他脚下的厚实根基。纵然凛冽的风雪把他摇撼,无情的时光把他杀伤,他仍旧傲然挺身而立。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我们生活在广阔的大自然中。雄伟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

35、遐想。走进大自然,面对大自然,我们会有所思有所想,请以“走进大自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写作指向】有的话题是有双关意义的,或者是多层面的,因此,在审题时,注意从某一个角度,某个层面出发去立意。立意不可面面俱到。对“走进自然”的理解,有三个层面:一是走进大自然,即走进阳光,走进风雨,看山川河流,赏花鸟虫鱼。二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崇尚自然的生活状态,即如老庄哲学所崇尚的自由、无为的生活。第三个层面是从“自然”的比喻意义立意,把“自然”融解为“自由发展”“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等含义。从第一个层面立意并不错

36、,但立意不高,就要从写作技法上争取优秀;从第二个层面写,在立意上比第一层面高,可以从环保的角度入手来写作,论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主题,但还是显得大众化了;如果从第三个层面来写,单立意来看,会高人一筹,如从个人的成长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去勉强自己;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角度来说,人际关系要顺其自然,不能掺杂更多的其他因素等等。这样来构思作文,就显得较有新意。【佳作赏读】人与自然永兴龙山人富了,家家盖上了楼房,村中又弯又长的泥土路上,汽车、摩托车比比皆是,过去讨不着老婆的老单身汉脸上也都堆满了笑,因为媒人接二连三地领着女人走进门来,虽都是些离了婚或丧夫的“二锅头”,

37、但有老婆总比没有好,最起码回家不用再吃剩饭,衣服脏了不再要自己洗,冬天再也不会钻冷被窝,何况手中有钱,还可以“择优录取”,真是扬眉吐气闹翻身,男人也有挺胸瞧女人的这一天。其实,龙山人能致富,靠的不是环境,地处山沟,没有优势可言;也不是靠农业,山多地少,根本解决不了温饱;更不是靠办企业,山中没有矿产资源。而是在这四周的山岭上,生长着一种叫不出名,本地人称为“丑驼”的树,它不仅矮,而且长得歪歪斜斜,叶子少而小,山里人做饭都不用它,因为材质硬烧不着。三年前,一名外出打工的小青年回来,在山上转悠了几天,连根刨了两棵“丑驼”树,将其种在木板做成的盒子里,挑着进了城,当晚,他兴奋地跑回村,请了两个强壮汉子

38、专门上山挖“丑驼”,并规定必须连根刨出,不许有任何损伤,叶子也不能掉一片,否则不付每棵树一元的工钱。同时,又请一个木匠,在家里负责做盒子。别看“丑驼”长得矮,根却非常发达,不深但广,要想连根不损地刨出来,强汉子一天最多也只能挖两棵,而且得把它周围的树通通毁掉。小青年每天清晨挑着两至四棵“丑驼”出门,中午总是笑着归来。时间一长,山里人开始产生好奇,便有几个小伙子悄悄地盯着他进了城,只见他将“丑驼”摆在大街旁,并高声吆喝:“卖盆景罗,好看又便宜,一百块钱一盆。”没多长时间,便有人买走了“丑驼”。消息传开,山里人疯了,满山遍野都是刨“丑驼”的人,草毁了,树砍了,山荒了,人却一天比一天富了,昔日的穷山

39、沟终于实现了路通、电通的梦想,并架起了卫星电视接收器,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今年夏天,雨下得并没有往年的大,下的时间也没有往年的长,但山中的小溪一个劲地暴涨,农田有史以来第一次被淹,庄稼没有了,山上的泥土随着雨水往下淌,接着山体崩溃,泥石流冲毁了一座座崭新的楼房富有的龙山人惊呆了,跪倒在地上放声悲哭。【名师点评】有句俗语说,靠山吃山。这篇小小说里的龙山人靠着挖家乡的山上长出的“丑驼”到城里当盆景卖,一时富足了。可没想到,挖“丑驼”导致山体土石松动,夏天的暴雨造成了大量的泥石流,富起来的山民们的庄稼、家园全被泥石流带走了。故事的用意是很明显的:致富不能急功近利,不能鼠目寸光,更不能以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代价,否则必将受到自然的报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