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考纲要求1.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6.生物圈()。7.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8.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网络内化体系填充关键点思考连接处(1)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什么?提示叶绿体、线粒体。(2)净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有什么区别?提示前者是第一营养级生长、繁殖量,后者是第二营养级以后的生长、繁殖量。(3)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利用率是一回事吗?提示不是。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如图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关系图,请说
2、出判断技巧答案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2 分析并填充有关食物链与食物网的相关知识(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分解者不构成食物链。(2)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3)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一种群。(4)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
3、,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图中鹰可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营养级,这就是说鹰在该食物网中可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5)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上图中食虫鸟与食虫昆虫,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6)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7)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生物数量。3 汇总能量流动的有关问题(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2)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3)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光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4、(最终散失)。(4)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5)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细胞呼吸。(6)总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4 分析能量流动的去向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的三个去向: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2)写出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关系式。答案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3)写出上图某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的关系式。答案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某营养级的同化量100%。(4)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根据上面的图解,应如何提高?说出思路即可。答案将“遗体、残骸”、“粪便”中的能量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5 观察碳循环过程图解,
5、回答相关问题(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思维辨析】(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010大纲全国,3C)( )提示南方温度高,水分充足,分解者的代谢活动强。(2)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2011海南,21C) ( )提示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整个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越少,但体型不一定越大。(3)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2010江苏,11B) ( )提示根据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的特点,应消耗生态系统能量更少。(4)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6、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2009海南,20B) ( )提示水稻和杂草属于同一级别的营养级。【归纳提炼】1 判定营养级级别的技巧(1)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来判定:总能量较少的营养级级别较高;反之,营养级级别较低。(2)根据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来判定:有害物质浓度越高的生物所处的营养级级别越高;反之,营养级级别越低。2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区别来源太阳能生态系统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周而复始,往复循环,全球性范围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生物圈联系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例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
7、群落,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参与过程的生物种类主要有_,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2)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则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3)若该农田生态系统生产了10 000 kg玉米,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最初人的食物比例为1/2来自鸡,1/2直接来自玉米。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现调整人的食物比例为1/5来自鸡,4/5来自玉米。若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现在养活的人口约是原来的_倍。(4)若上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g/kg鲜重)0.003 70.00
8、3 70.0350.0350.34已知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破题思路(1)由题干图示,确定过程的生物类型及其功能;(2)用递推法计算能量流动传递;(3)同一营养级重金属浓度基本一致,重金属浓度随营养级的升高逐级递增。个性分析(1)图示的过程是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的过程,完成此过程的生物主要是腐生细菌和真菌。(2)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3)此题难度较大,可假设一个具体的数值来计算。假如人增重10 kg,则有5 kg是由玉米直接提供的,有5 kg是通过
9、鸡提供的,按能量传递效率10%来考虑,需消耗玉米总量为51010510550(kg)。食物来源比例变化后,人同样增重10 kg,则有8 kg是由玉米直接提供的,有2 kg是通过鸡提供的,按能量传递效率10%来考虑,需消耗玉米总量为21010810280(kg),因此,现在养活的人口是原来的550/2801.96倍。(4)所给出的5个种群构成了食物网,说明这5个种群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又因为营养级越低,重金属含量越低,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高,再结合能量传递效率加以综合考虑,所以甲和乙属于第一营养级,丙和丁属于第二营养级,戊属于第三营养级。答案(1)腐生细菌和真菌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
10、碳(2)次生演替(3)1.96(4)思维延伸(1)该题第(3)问中,人能从该生态系统中最多增重多少千克?提示2 000 kg(2)假设最初人的食物比例来自鸡为m,调整为食物比例来自鸡为n,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养活的人口约是原来的多少倍?提示解题模板如何准确计算能量的传递效率问题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与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或20%来解题。(1)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10%)3
11、。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N(20%)3;最少能量N(10%)3。(2)如果是在食物网中,同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中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能量不等,则按照各条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考点2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环境保护1 构建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图解2 分析下列实例,确定反馈调节类型实例1如图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实例2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1)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如实例1。(2)正
12、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如实例2。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1)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2)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4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思维辨析】(1)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自我调节能力丧失了(2013海南,29改编) ( )提示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范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受到损害、往往不会在短时间内恢复原状。(2)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201
13、2江苏,24B) ( )提示小种群没有形成物种。(3)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2010北京,5A) ( )提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2010北京,5D) ( )提示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5)某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招引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2011海南,22改编) ( )提示该项措施会使灰椋鸟种群数量增加,大量捕食害虫将导致农林害虫大量减少。(6)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态起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2009福建,2C改编) ( )提示
1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指的是生态学价值。【归纳提炼】多样性成因的分析(1)从分子水平看(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例2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_。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_。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多了_。(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
15、制,其生态学依据是生态系统的_是有限的。(4)如图是该人工湿地碳循环未完成图解(部分),请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图解。CO2植物动物微生物破题思路阅读情景材料理解材料筛选思维整合确定概念原理联系材料组织答案。个性分析(1)自养型生物(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芦苇、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点。(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包括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外,还有生活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中的能量。(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
16、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同化CO2,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释放CO2,消费者通过捕食作用使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中的碳元素流向消费者,生产者的枯枝落叶,消费者的遗体、排泄物等有机物中的碳元素流向分解者。因此,其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答案(1)生产者垂直(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3)自我调节能力(4)如图所示解题模板如何解答原理分析类题目阅读题干,获取信息联想搜索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与需解决的问题搭桥运用学科语言组织表达。1 (2013广东卷,5)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
17、、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A解析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正确;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由于鲈鱼无天敌,处于优势,B错误;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上升,D错误,因此答案为A。2 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
18、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圆褐固氮菌可以参与丁过程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值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答案C解析B的摄入量为其同化量和粪便量之和,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圆褐固氮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分解者,D表示分解者,丁过程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圆褐固氮菌可参与此过程;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D的能量可来自B的粪便,而此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A的能量。3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
19、,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B、C、DB若C的食物中D占1/4,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10 kg,至少需要A为325 kgC该生态系统被火山爆发毁灭后,可能发生群落的次生演替D图中过程会增加生物圈的温室效应答案D解析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D为消费者,E为非生物物质,其中A、B、C、D属于群落;使C体重增加10 kg至少需要A的量为1/41010%10%3/41010%325 kg;若火山爆发后的土壤保留种子或繁殖体等,则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光合作用)减弱生物圈的温室效应。4 (2013大纲全国卷,33)某一池塘中有
20、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答案(1)浮游植
21、物B食物氧气(或溶解氧)(2)浮游植物B(3)浮游动物A和鳙鱼氧气(或溶解氧)分解者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清楚三个优势种群的营养关系,并写出食物链,即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1)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利用肥料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因此施肥会使浮游植物B种群数量增加。野杂鱼中有许多是次级消费者,与鳙鱼属于同一营养级,在食物、溶解氧、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关系。(2)从营养关系上看,大量捕捞鳙鱼会使浮游动物A的天敌减少,浮游动物A种群数量增加,捕食大量的浮游植物B,导致短时间内浮游植物B种群数量下降。(3)施肥过量,肥料中的有机物会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O2,造成水体中溶解氧量下降,浮游动物
22、A和鳙鱼因缺氧而死亡,它们的尸体又会造成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变黑发臭。1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态答案C解析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第二、三、四营养级;戊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外来物种引入新的环境中,若当地环境条件适宜且无天敌存
23、在,外来物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可能会导致当地的物种大量死亡,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稳态降低。2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D图中箭头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C解析X1过程为光合作用,多数生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完成,少数生物如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也可完成光合作用,A错误;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B错误;能量在食
24、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C正确;也可表示物质循环,D错误。3 如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答案D解析A正确,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生物种群的集合,池塘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者4捕食两种生物(消费者2和消费者3),有可能使消费者2和消费
25、者3在短时间内减少,进而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C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D错误,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除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外,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和化学燃料的燃烧返回无机环境中去。4 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的示意图,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促胰液素胰岛B胚芽鞘尖端生长素胚芽鞘尖端下部C雌蛾性外激素雄蛾D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小体神经递质肌肉或腺体答案A解析促胰液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胰腺外分泌细胞,使胰腺分泌胰液,与胰岛无关,A错误;生长素由胚芽鞘尖端产生,作用于尖端下部的伸长区,B正确;性外激素由动物体表腺体分泌,作用于同种异性个体,雌蛾释放性外激素作用于雄蛾,属于
26、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正确;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肌肉或腺体),D正确。5 榕树只能依靠体型很小的榕小蜂进入花序为之传粉;而榕小蜂也只能在其花序中产卵,并以榕树花序为其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B两者之间的适应特征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榕树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可被榕小蜂幼虫利用D两者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循环的答案D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故D错误。6 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的能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体内C把两个无人
27、为干扰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做比较: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越大,分解者的数量就越少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中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传递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为10%20%,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体内,如蚯蚓是分解者,它可能又被鸟类等消费者所食,B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简单,分解者的数量就越少,C正确。由于消费者的存在,植物间竞争激烈程度较小,故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中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D正确。7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
28、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答案A解析丁为无机环境,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过程代表光合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8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
2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C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c个体的小D若M2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M1减少M4增加答案C解析食物链的起点必定是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其余用于自身生长繁殖,这部分能量才是可测量的有机物总量;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前一营养级能量(物质)至少要等于后一营养级能量的5倍,才能满足后一营养级的能量需要;两营养级之间,高营养级所含能量一定少于低营养级所含能量,但两营养级间生物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量大小没有必然规律;一定时间内,M2增加会导致M1减少,M4增加。9 (20
30、13四川卷,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为捕食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可调整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态,A正确;防治稻田害虫,有利于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从而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故B错误;精耕稻田的群落演替受人为因素制约,弃耕稻田的群落演替是自然演
31、替,二者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不同,C选项正确;性外激素诱捕卷叶螟可增加褐飞虱被拟水狼蛛捕食的概率,故短期内褐飞虱密度会下降,D项正确。10人工湿地是为了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如图)。对该人工湿地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下表。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的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调查结果显示此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项目COD(mg/L)BOD(mg/L)总氮量(mg/L)进水750360700出水1505025A.COD、BOD值越高,说明污染程度越低B植物的吸收作用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
32、程度C群落结构多种多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D物质的分解只依靠厌氧呼吸的微生物完成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COD、BOD值越高,表明污染程度越高;植物可吸收水中的NO、PO等,可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由调查结果不能得出群落结构多种多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结论;物质的分解主要依靠的是需氧呼吸的微生物。11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丁为微生物B若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丙处于最高营养级C若丁为沼气池,沼渣、沼液作为甲的肥料,使能量循环利用D若乙为初级消费者,则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比甲的小答案D解析若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甲为生产
33、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无机环境,A、B错误;若丁为沼气池,沼渣、沼液作为甲的肥料,使无机物循环利用,C错误;若乙为初级消费者,则甲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的有机物总量比生产者的小,D正确。12媒体报道,绵阳市将在512地震重灾区平武县摩天岭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国际级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平台。这里有228种动物和301种植物,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是野生动植物生存栖息的乐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建立自然保护区,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有助于增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C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该区域加以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34、最有效措施D大熊猫同化的一部分能量可随粪便中未消化的牛羚肉等最后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大熊猫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13草原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请回答:(1)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一个由草、田鼠和黄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单位为:calhm2a1)。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食物链环节GP5.561031.761055.93107NP1.310261034.95107NP/GP0.020.030.85R5.431031
35、.71059.8106未利用62.8%99.7%由上表可知第_环节代表田鼠,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该数据不在正常能量传递效率范围内,主要原因是_。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看,草地对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碳在草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的形式进行,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形式存在。与能量流动相比,碳循环的特点是_。(3)在草原管理上,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量,这主要是提高草原的_。答案(1)0.3%未被利用的能量多间接(2)CO2有机物碳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3)自我
36、调节能力解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效率是指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的比例,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76105)/(5.93107)100%0.3%。14(2013安徽卷,30)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_。(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
37、)并密封。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 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 mgL1,白瓶溶氧量为B mgL1,黑瓶溶氧量为C 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_mgL1d1。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 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中C3含量_。(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_。答案(1)如图(2)竞争(3)BC增加(4)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解析根据(1)的给定条件,池塘中
38、生物的水草、绿藻为生产者,草鱼、水溞、轮虫为初级消费者,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为次级消费者,形成食物网如答案图所示。其中轮虫与水溞的种间关系是竞争。(3)实验中封闭的黑瓶中绿藻和浮游生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测得黑瓶溶氧量C mgL1是黑瓶内24 h后的溶氧剩余量,其耗氧量为(AC),白瓶中绿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藻和浮游生物能进行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产氧量为(BA), 耗氧量也为(AC),因而该水层24 h的总光合作用产氧量为“净光合作用产氧量耗氧量”,即(BA)(AC)(BC),故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BC)mgL1d1。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 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有光照充足到光照不足,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中C3含量增加。(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各种群各自占据各自的生态位,可以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