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课时分层作业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460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课时分层作业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课时分层作业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课时分层作业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课时分层作业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建议用时:40分钟)知识点一思维的含义1第十一届全运会吉祥物“泰山童子”,创作灵感来源于充满文化、自然内涵和动人传说的“五岳之首”泰山,以拟人化的泰山石赋予吉祥的寓意。这说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艺术作品是对原型审美的虚假反映意识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ABCDD明显错误,排除。2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科学思维角度看,这是因为()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概括的前者是直接反

2、映,后者是间接能动的反映前者是局限性,后者是无限性 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AB CDD“眼中之竹”是对事物的直观反映,是表面的、肤浅的,“胸中之竹”是在对事物经过艺术加工的基础上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抓住了事物的基本特征,是深刻的,因此,正确;画竹看竹是以美学知识去欣赏、感知它,获取美的感觉,这种美的感觉就是“画意”,也就是郑板桥的“胸中之竹”,属于形象思维,故不准确;错误,任何认识都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反映,都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知识点二思维的特征3判断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要综合各方面考虑,抓住主要的、能够说明问题的方面,而对有些个别现象如学习成绩偶有下降或上升,要舍弃,不予考虑。

3、这是()A思维具有概括性的具体表现B由此及彼C由表及里D科学理论能够指导实践的具体表现A本题主要考查思维的特征。判断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综合各方面的材料,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本质的属性,把握这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是思维具有概括性的表现。4在一列火车的一个车厢里有3个人,他们分别是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里端着的鱼缸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种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的类别及有哪些特征?”日本人接着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中国人来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

4、”这表明()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B不同的思维主体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别C思维方式有优劣之分D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思维风格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B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由材料可知,对于同一种鱼,中国人、德国人和日本人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反映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故答案为B项。A、C两项与题目无关;材料中没有体现共同特征,而是体现的差异,故D项错误。5“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而思维却可以帮助人们突破这一天然的界限。这种观点表明思维具有()A间接性 B概括性C目的性 D预见性A题干中的观点表明人的思维能够突破感官的局限。而人们之所以能够突破这一局限,理解那些不能亲自感知的东西

5、,就在于思维具有间接性,即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6北京市社科院通过对比北京和纽约等世界城市的四方面数据:经济、社会、文化、设施和环境,得出结论: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差距在30年左右。 这体现的思维特征是()A概括性B间接性 C群体性D科学性A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通过多个指标得出综合结论,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特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意没有直接关系。7有人认为,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获得科学思维,尽量避免任何错

6、误。下列属于思维特点的有()间接性能动性准确性概括性ABC DB本题考查思维的特点,准确性不属于思维的特点,排除,符合题意。8下列反映思维间接性和概括性特征的是()太阳东升西落昼夜循环某某同学长得很帅某某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王明的“教条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BC DB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内涵。是凭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到的,不符合思维的特征,故排除。故选B项。9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D经过理性认识达到思维C本题主要考查感性

7、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离不开现象,认识事物必须从认识现象开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只有通过实践,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并对之加工制作,才能上升为关于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这也体现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的唯物主义的观点。10“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一定就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本质和规律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D思维的间接性会导致认识失真B该题是一道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只凭人的感觉器官,认识的是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东西,认识了现象不一定就认识了本质,同时现象又有真象和假象之分,故选B项。A

8、、C、D三项本身不能成为原因。11有人认为,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获得科学思维,尽量避免任何错误。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析本题对思维的认识,只要回答条理清晰即可。答案“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这句话正确揭示了实践与思维的辩证关系以及思维反作用的二重性,是正确的。因此,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获得正确的认识是必要的。思维具有间接性。这种间接性也可能为感性材料的虚假或片面,或加工

9、制作的失误,导致认识失真。因此,人们在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只有经过不断纠正错误,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思维,必须深入实践,切实把握基本事实,把握正确的思维形式,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勇于并善于创新,自觉纠正错误,才能获得科学思维。12东汉时期,王戎和几个小朋友到野外玩耍。看到路边有棵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们纷纷跑上前去摘李子,王戎却站在一边一动也不动。小朋友就问他为什么不摘李子吃,王戎说:“李子树长在路边,结满了李子,却没人吃,说明李子是苦的。”小朋友们一尝,果然是苦的。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这一特征是

10、如何体现的?解析本题以“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为背景,考查对思维特征的理解。第(1)问,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第(2)问,首先回答思维间接性的含义,然后结合材料用思维间接性的原理分析,注意材料与原理的结合。答案(1)上述材料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2)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王戎根据经验知道李子有甜和苦之分,路边的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掉吃了,现在却没人摘,说明这李子一定是苦的。王戎没有直接品尝却对事物的属性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