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化学:2011高考一轮复习《钠的其他化合物》(大纲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430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2011高考一轮复习《钠的其他化合物》(大纲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化学:2011高考一轮复习《钠的其他化合物》(大纲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化学:2011高考一轮复习《钠的其他化合物》(大纲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化学:2011高考一轮复习《钠的其他化合物》(大纲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化学:2011高考一轮复习《钠的其他化合物》(大纲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化学:2011高考一轮复习《钠的其他化合物》(大纲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化学:2011高考一轮复习《钠的其他化合物》(大纲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化学:2011高考一轮复习《钠的其他化合物》(大纲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化学:2011高考一轮复习《钠的其他化合物》(大纲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化学:2011高考一轮复习《钠的其他化合物》(大纲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化学:2011高考一轮复习《钠的其他化合物》(大纲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钠的其他化合物1(2010模拟题)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下列分析与推理错误的是()50 mL盐酸50 mL盐酸50 mL盐酸m(混合物)9.2 g15.7 g27.6 gV(CO2)(标况)2.24 L3.36 L3.36 LA.加入混合物9.2 g时盐酸过量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ol/LC15.7 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D根据表中数据不能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解析:根据9.2 g混合物产生0.1 mol CO2,推测若产生0.15 mol CO2时仅需13.8 g混合物,可见15.7

2、 g混合物中加入50 mL盐酸时,混合物过量,盐酸完全反应,那么9.2 g混合物中加入50 mL盐酸时,盐酸过量,混合物完全反应,利用这一组数据可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45.65%。同样根据第2组数据或第3组数据可确定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0.15 mol CO20.15 mol HCl50 mL3 mol/L)。015 mol HCl3 mol/L)0.15 mol HCl3 mol/L)。答案:CD2(2010改编题)把一瓶不饱和的烧碱溶液分成4等份。保持温度不变,向4份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Na2O2、Na2O和Na,使溶液均恰好饱和,下列说法

3、中正确的是()A加入的NaOH质量不一定最小B加入的Na2O2和Na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制成饱和溶液后,4份溶液中所含NaOH的质量相同D加入的Na2O2、Na2O的质量之比为11解析:由于固体NaOH不与水反应,溶液恰好饱和时,加入的NaOH的物质的量最大,其次是金属钠。再根据反应式:2Na2O22H2O=4NaOHO2,2Na2O2H2O=4NaOH,可知,二者消耗水的量相同,所以加入的物质的量也一定相同。因为原溶液相同,但4种物质消耗水的量不同,故制成饱和溶液后,4份溶液中所含m(NaOH)肯定不相同。答案:B3(2010南京师大附中期中考题)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

4、不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B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Na2CO3溶液(NaHCO3),选用适量的NaOH溶液解析:A项中CO32、SO42均与Ba2反应生成沉淀,最后得到的溶液为NaOH溶液。答案:A4(2010改编题)用铝箔包裹0.1 mol金属钠,用针在包好的铝箔上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AO2和H2的混合气体 B1.12 L H2C大于1.12 L H2 D小于1.12 L H2解

5、析:发生的反应有2Na2H2O2NaOH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见生成H2的物质的量大于0.05 mol即大于1.12 L。答案:C5将0.100 L 1.00 molL1的纯碱溶液逐滴滴入0.100 L 1.25 molL1的盐酸中将0.100 L 1.25 molL1的盐酸逐滴滴入0.100 L 1.00 molL1的纯碱溶液中两种操作产生CO2的体积比为()A52 B25 C21 D11解析:纯碱与盐酸反应时,操作顺序不同反应进程也不同。操作:纯碱滴入盐酸中,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生成的CO2与盐酸用量有关:n(CO2)n(H

6、Cl)0.100 L1.25 molL10.062 5 mol操作:盐酸滴入纯碱中,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1)NaHCO3HCl=NaClCO2H2O(2)则反应(1)消耗盐酸:0.100 L1.00 molL10.100 mol生成0.100 mol NaHCO3,过量盐酸(0.025 0 mol)与NaHCO3反应生成0.025 0 mol CO2,所以:n(CO2)n(CO2)0.062 50.025 052。答案:A6.(2010模拟题)将CO2分别通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溶液会变浑浊的是()饱和Na2CO3Na2SiO3NaAlO2CH3COONaCa(C

7、lO)2CaCl2CaCO3C6H5ONaA B C D解析:CO2与CH3COONa、CaCl2均不发生反应,CO2与CaCO3和H2O发生反应,使CaCO3溶解,生成Ca(HCO3)2不会产生沉淀。答案:C7(2010山师附中期中考题)将足量CO2通入NaOH和Ba(OH)2的混合 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如右 图所示,图中AB段表示的先后离子方程式是()CO2OH=HCO3CO22OH=CO32H2OCO32Ba2=BaCO3BaCO3CO2H2O=Ba22HCO3CO32CO2H2O=2HCO3A B C D解析:从0点开始,先发生,再发生,到A点

8、时,Ba2恰好沉淀完全,此时OH并未反应完全;从A到B,仍是先发生,再发生,B点时恰好反应完;从B到C,发生。答案:A8(2010苏州中学期中考题)下表中,对陈述、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选项陈述陈述判断A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Na2CO3可与盐酸反应对,对,有B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色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对,错,无C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对,对,有D过氧化钠可为航天员供氧Na2O2能与CO2和H2O反应生成O2对,对,有解析:A项中陈述错误,治疗胃酸过多要用NaHCO3而不是Na2CO3;B项中陈述错误,溶液可能为无色

9、;C项中陈述和之间无因果关系。答案:D9(2010改编题)某碳酸钾样品中的杂质含有纯碱、硝酸钾、硝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取7.8 g该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得到沉淀5.0 g。下列对原样品中所含杂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没有Na2CO3和Ba(NO3)2B一定有Na2CO3而没有Ba(NO3)2C没有Ba(NO3)2但有KNO3可能还有Na2CO3D没有Na2CO3但有Ba(NO3)2和KNO3解析:样品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所以一定无Ba(NO3)2。若是7.8 g纯净的K2CO3,可生成5.65 g沉淀,所以必须含有KNO3,虽然同质的Na2CO3会产生更多的

10、CaCO3,但是如果KNO3的量足够多也是可以的。若本题中得到沉淀是5.8 g,那么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KNO3。答案:C10(2010天津八校联考一)泡沫灭火器中使用NaHCO3而不使用Na2CO3,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与酸反应时,NaHCO3产生CO2的速率快BNaHCO3在加热时分解产生CO2,而Na2CO3在加热时不能分解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前者与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的量多DNaHCO3比Na2CO3的价格便宜解析:在泡沫灭火器的铁桶中装有浓NaHCO3溶液,在玻璃桶中装有另一种酸性溶液(如硫酸铝),不用时两溶液相互隔离不反应。在使用灭火器时,将其倒

11、置,使两种溶液混合反应产生沉淀和大量气体。用NaHCO3的原因是:(1)NaHCO3与酸性物质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快。(2)产生等量的CO2气体,消耗酸的量和NaHCO3的质量都较少。答案:AC11(2009山东临沂质检)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甲、乙两次实验: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干燥的试管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在试管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实验乙:潮湿的二

12、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试管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_。(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_;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_。(3)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4)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_(填编号)。A大理石 B小苏打 C烧碱D盐酸E稀硫酸F稀硝酸解析:(1)因实验目的是探究Na2O2与CO2的反应是否需要水的存在,故反应时可先让Na2O2与干燥的CO2反应,然后再与潮湿的CO2反应。所以实验前要注意药品Na2O2的防潮,故关闭K1、K2的

13、目的是防止Na2O2受潮。(2)实验甲中,液态试剂X是为了干燥CO2,故X为浓硫酸。实验乙中,液态试剂Y是为了使CO2潮湿且不和CO2作用,故可选用NaHCO3饱和溶液或水。(3)略。(4)因盐酸、硝酸具有挥发性,反应产生的CO2气体中混有HCl等干扰实验,又因硫酸钙微溶,故CO2的制取不能选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因此只能选用稀硫酸和小苏打制取CO2。答案:(1)防止Na2O2受潮(2)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或水(3)二氧化碳只有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C的转化有多种途径,试写出其中两种属于不同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E12(2010模拟题)某学校化学科研小组从文献资料上获得如下信息:

14、NaHCO3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分解成Na2CO3、H2O和CO2。 为了验证这一信息,该科研小组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 NaHCO3样品混合均匀后,进行如下实验:(1)在一个质量为a g的坩埚中加入一些样品,称得总质量为b g。用酒精灯对其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其总质量为c g。残留在坩埚中的固体是(填化学式)_。(2)另称取相同质量的样品放入瓶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推动针筒逐滴加入稀硫酸,至没有气泡产生为止,共消耗10 mL稀硫酸。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所选用的用于测量气体体积的针筒的最大刻度值应大于或等于_mL(设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实验中,针筒中收集到的气体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

15、mL(针筒活塞的内壁的摩擦力忽略不计)。该科研小组设称取的每份样品中的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且没有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就列出了如下算式:xy(V10)/22 400,他们依据的原理是_。根据相似原理,请完成下列算式:2xy_。由上述两算式,该科研小组通过计算,得出了样品中的Na2CO3、NaHCO3的质量分数。解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NaHCO3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其实验原理是根据差量法判断,即取84 g样品完全加热后,若剩余固体质量为53 g,说明样品未发生分解,若剩余固体质量大于53 g,说明样品已发生分解反应。(1)样品质量为(ba)g,剩余固体质量为(ca)

16、g,坩埚中固体是Na2CO3。(2)假设样品未分解,放出的气体最多且为:22.4103 mL;碳原子守恒(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中碳原子数之和等于CO2中的碳原子数);“2xy”是“Na”的物质的量且等于2n(H2SO4),等于坩埚中Na2CO3物质的量的2倍。答案:(1)Na2CO3(2)(ba)10碳原子守恒2(或)13(2010杭州二中期中考题)联碱法(侯氏制碱法)和氨碱法的生产流程简要表示如下图:(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X是_,Y是_(填化学式)。(3)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_;排出液W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_。(4)从理论上分析,在氨碱法生产过

17、程中_(填“需要”、“不需要”)补充氨气,从原料到产品,氨碱法总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写为_。(5)根据联碱法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_(填序号)。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b通入氨气目的是使氯化铵更多析出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Na的浓度,促进碳酸氢钠结晶析出(6)联碱法中,每当通入NH3 44.8 L(已析合成标准状况下)时可以得到纯碱100.0 g,则NH3的利用率为_。相比于氨碱法,指出联碱法的一项优点_。解析:(1)两种方法中沉淀池内产生的物质均为NaHCO3和NH4Cl且析出的均是NaHCO3,发生的反应是NH3H2ONaClCO2=NaHCO3

18、NH4Cl。(2)两种方法中煅烧炉内发生的反应均是:2NaHCO3Na2CO3CO2H2O,可见循环的是CO2。氨碱法中:向母液加入CaO后,生成NH3循环利用,排出液W中含有CaCl2及未反应的NaCl、Ca(OH)2等。(3)联碱法中,母液中含有NaCl、NH3、NH4Cl(少量)、NaHCO3(少量)。(4)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中的母液主要含有NH4Cl、NaHCO3,加入过量CaO后,NH4Cl与Ca(OH)2反应生成NH3,显然不用补充氨气;氨碱法发生的反应有CaCO3CaOCO2,2CO22NaCl2H2O2NH3=2NaHCO32NH4Cl,CaO2NH4Cl=2NH3CaC

19、l2H2O,2NaHCO3Na2CO3H2OCO2,可得:CaCO32NaCl=Na2CO3CaCl2。(5)增大母液中C(NH4)和C(Cl)均可以使NH4Cl析出。(6)2 mol NH3理论上生成106 g Na2CO3,NH3的利用率为94.3%;从不同点找优点,联碱法不产生无用的CaCl2或提高食盐的利用率。答案:(1)NaClNH3H2OCO2=NaHCO3NH4Cl(2)CO2,NH3(3)NaHCO3、NH4ClCaCl2、NaCl(4)不需要CaCO32NaCl=CaCl2Na2CO3(5)b(6)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2(或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等)。14(2010模拟

20、题)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1)A、B、C、D代表的物质分别为_、_、_、_(填化学式)。(2)反应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反应中,若B与F物质的量之比为43,G、H分别是_、_(填化学式)。(4)反应产物中K的化学式为_。(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的能力。由C、D的状态可初步推知分别为H2O、Na2O2;H2O、Na2O2二者混合

21、产生氧气、NaOH,结合A、C、D转化为溶液甲、E、F关系可知A为金属Al,则溶液甲为NaAlO2溶液、E、F分别为H2、O2;B为碳单质,与O2反应由O2的量可知会生成CO2和CO,结合反应、等转化关系,可知G为CO2,则K为Na2CO3,L是Al(OH)3。这样将上述物质代入图示转化关系完全正确,则说明物质的推断合理。答案:(1)AlCH2ONa2O2(2)2Na2O22H2O=4NaOHO2,2Al2NaOH2H2O=2NaAlO23H2(3)CO2CO(4)Na2CO3(5)CO2AlO2OHH2O=CO32Al(OH)315(2009锦州一中高三期中考试11月)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

22、合物27.4 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的质量为21.2 g。再另取试样27.4 g,加入某浓度盐酸100 mL恰好完全反应。(1)求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2)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3)标准状况下,一份试样与盐酸反应,共产生CO2多少毫升?解析:发生的反应有2NaHCO3Na2CO3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1)设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物质的量分别为x、y可列方程组解得m(Na2CO3)10.6 g,m(NaHCO3)16.8 g(2)反应和反应共消耗HCl为n(HCl)0.2 mol0.1 mol20.4 mol所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0.1 L4 mol/L(3)由反应和反应可知,产生CO2为n(CO2)0.2 mol0.1 mol0.3 mol。即在标准状况下V(CO2)0.3 mol22.4 L/mol1 000 mL/L6 720 mL。答案:(1)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分别为10.6 g,16.8 g(2)c(HCl)4 mol/L(3)6 720 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