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16单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270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16单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16单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16单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省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16单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省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16单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十六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1978年-) 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了1976年以来的历史。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即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包含以下6点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是 建设的前提;改革开放是建设的实践和途径;在建设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第二次结合即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一国两制是解决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民族工作坚持三大原则和一项根本制度;建国以来的外交工作历经曲折。(1)经济上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实践-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并向三化方向发展;城市从所有制和管理体

2、制上加以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点线面体的全方位开放格局。理论形成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此理论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建设结合的结晶,历经一个曲折的形成发展过程(参考重难解析部分);成就辉煌:农业全面振兴,工业世界级项目,科教文卫生活全面提高。(131页。)(2)政治上特征是拨乱反正到四项原则:伟大的历史转折:真理标准讨论是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标志,平反冤假错案和十一届六中全会是深入;提出四项基本原则:针对错误言论小平提出必须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江*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完善了小平理论。(3)外交上全面发展和战略和成就

3、:外交政策有了变化:参考教材151页(必备);外交局面全面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和多极化。(4)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经济上:社会主义主义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并逐渐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套路;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结束了文革,实现了拨乱反正,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并指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和民主制度。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工作重心的几次转移。思路: 弄清几次转移,叙述时候要有转移的背景,转移的对策,转移的结果.第一次:1927年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党人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

4、1949年,解放战争和民主革命胜利在即,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为工作的中心. 解决了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建国后顺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 1957年后党的左倾错误发展,阶级斗争扩大化,发展到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偏离了经济建设中心,造成建国和建党以来最严重的挫折.第四次: 1978年,结束文革,经过真理标准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阶级斗争为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时期.三、建国以来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步调整。思路: 要弄清四步调整是什么,叙述的时候要包含调整

5、时间和背景,调整内容实质,调整的结果影响.第一步: 1950-52年的土地改革,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满足农民对土地要求;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变为农民土地制度,;这次改革采取保存富农的做法;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第二步: 53-56年合作化,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工业化对粮食需要;将小农土地所有转化为公有制;结果引导农民走向上社会主义道路,促进农村发展,但过快过粗.第三步: 58年的人民公社化,左倾发展,片面认为提高公有化规模和程度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实质是提高公有化规模和程度,特点是一大二公和一平二调;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经济

6、发展.第四步: 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是拨乱反正,决定施行改革开放,内容是统分结合改变经营方式;结果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使了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四、建国以来对城市生产关系的调整。思路: 只要触动了生产关系(包含所有制和管理体制的)都是,要 弄清调整的原因,调整内容和后果.要分清时期.(1).建国初: 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工矿企业的民主和生产改革.(原因是为了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意义略.)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三大改造.(原因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意义略) (3).改革开放以来: 改变所有制和管理体制.(原因是拨乱反正,实施改革开放,意义是促进了

7、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 五、革命和建设要防止右,但主要是警惕左。对左右错误的纠正。右: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大革命失败;1957年整风中一些资产阶级右派向党进攻;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导致政治风波.左:土地革命时期,王明左倾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1957年反右扩大化;随后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庐山会议反右倾阶级斗争引入党内;十年文革,左倾泛滥,拉大和发达国家差距,造成全局性的挫折.总结: 左的次数多,时间长,危害大.纠正: 八七会议纠右;遵义会议纠左;七千人大会纠左;真理标准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现拨乱反正;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防资产阶级自由化.

8、六、台湾问题的由来.(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台湾);隋炀帝多次派人到流求;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荷兰殖民者窃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降郑后在台湾设府,1885年设省.(2)近代以来台湾屡遭列强侵略:荷兰,英法,美国,台湾都曾侵略台湾,尤其是甲午战争日本割占台湾达半个世纪之久.(3)二战后的历次国际会议,特别是开罗会议均承台湾包括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一部分.(4)解放战争后,国民党集团退居台湾顽抗,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解放台湾.台海分裂至今.(5)中共主张用一国两制方法解决台湾问题,受到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欢迎,海峡交流日益密切.(6)由于大国阻挠和岛内台独势力发展,台湾问题迟迟难以解决.我们主张和平解决,但绝不承诺放弃武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