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217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讲义增分练:第11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分期20世纪以来至二战前二战后至今政治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二战后,形成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国家的联合、日本经济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展开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

2、出现。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经济(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苏俄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发展经济和巩固工农联盟,1921年,苏俄(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五年计划”,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于1936年形成。(2)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重创了资本主义经济。为了迅速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实施“新政”,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1)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

3、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相继进行了改革,但均未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2)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的建立、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等。(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呈现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文化科技20世纪初,相对论与量子论的提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都涌现出了大量优秀作品;苏联文学高度繁荣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并得到发展艺术20世纪初,印象派进一

4、步发展,现代主义美术出现现代主义美术发展;影视艺术得到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第11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试说明命题角度备考指导1.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2017江苏单科,17)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及影响1.梳理重大历史事件,从时空观念角度把握十月革命的历程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重点掌握其内容、特点和影响3.注重将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比较,概括归纳20世纪世界现代化道路上的三种模式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1.(2016江苏单科

5、,19)斯大林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2015江苏单科,19)斯大林模式下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2018江苏单科,18)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及意义考点一十月革命1.原因(1)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2)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3)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2.一大文件:四月提纲。3.两阶段、四事件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4.三变化: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1)政权:(2)革命性质:(3)革命策略:考点二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核心词: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

6、直接与间接过渡;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普遍义务劳动制。(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4)评价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固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

7、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3.斯大林模式(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两个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体制。(2)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3)评价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片面

8、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考点三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农业:以农业为突破口,取消义务交售制,开荒种玉米;工业: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实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农场的经营自主权;以工业改革为重点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评价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苏联军事实力增强,但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未冲破斯大林体制政治改革措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济下滑,国内局势失控,最终

9、导致苏联解体考向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和意义视角1以四月提纲为切入点,考查俄国革命的任务和特点【考题1】 (2017江苏单科,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关联主干四月提纲寻找题眼“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的是当时的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

10、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指明了革命的斗争方式错点诊断“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应发生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了答案C视角2从概念内涵角度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题2】 (2013江苏单科,19)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

11、共产主义政策关联主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寻找题眼从题干材料“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可知应是指俄国十月革命,即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错点诊断二月革命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政权落入了资产阶级手中;“四月提纲”发表时,掌握政权的仍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均与题目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不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执行于1918年,此时的苏维埃政权早已建立,与题目信息“苏维埃组织将建立”不符答案C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对十月革命考查较多,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过程、领导者及斗争对象、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和巩固等。从能力考查角度看,从俄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考查十月革命过程中

12、的重大事件对俄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等,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也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把握十月革命的进程,从新史观角度认识十月革命的意义,理解十月革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凸显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发展。除此之外,尤其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特点:(1)理论角度: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在资本主义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革命胜利,这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革命道路:革命由中心城市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3)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夺取政权,这印证

13、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 考向二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视角1以苏联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切入点,考查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影响【考题1】 (2016江苏单科,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关联主干“斯大林模式”寻找题眼苏联“一五”计划期间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农业的发展错点诊断材料“农业机械化水

14、平大大提高”表明农村并不缺少机械操作员;农业集体化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机械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农业没有明显增产的原因;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农庄拥有土地所有权答案C视角2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及特点【考题2】 (2018江苏单科,18)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

15、地位关联主干赫鲁晓夫改革寻找题眼苏联“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这就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方的经济自主权错点诊断此时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根本上突破”不符合史实;材料没有“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的信息;“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不符合史实答案C视角3综合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考题3】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史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史料二193

16、01940年,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家、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摘编自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有何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二中“苏联模式”的名称,并从该模式的弊端角度分析其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第一步审设问目标途径1.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及其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据史料2.“苏联模式”的名称及其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从弊端角度)第二步析史料判出处史料一是1921年列宁说的话。史料二:据“192

17、9”“危机经济学”可知本史料阐述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现象读信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意味着作者认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衔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违背了当时苏俄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导致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符合当时苏俄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斯大林模式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违背了当时苏联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第三步定答案(1)措施:新经济政策(或答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意义: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18、重大发展。(2)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原因: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忽视人民生活的改善,损害农民的利益;国民经济难以持续发展等。对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可采用阶段特征法来概括:(1)19171927年主题: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措施:19181921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7年实行新经济政策。特点:前者采取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后者遵循市场价值规律间接过渡。结果:前者适应了战时的需要,但引发了政治和经济危机;后者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找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随着形势发展被

19、逐步放弃。(2)19281953年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措施:确立了斯大林模式。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后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3)1956年至苏联解体主题: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措施: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前两者尽管取得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仅是对其进行一些修补;后者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1.(2017江苏单科,

20、17四月提纲)列宁主张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自下而上的,由全国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但由于苏维埃支持临时政府,而群众又信任苏维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号召立即推翻临时政府,那是错误的。基于这种分析,列宁提出()A.以暴力方式夺取政权 B.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C.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D.立即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解析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与材料中“苏维埃支持临时政府”的背景相符,故C项正确。答案C2.(2013江苏单科,19俄国十月革命)关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联官方的说法是: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

21、,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表明:当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据此推测()A.两者描述存在矛盾,无法得知真相B.前者记录为官方资料,可信度更高C.后者研究更加客观,可信度更高D.多方史料互证才会更接近历史本真解析无法得知真相的说法绝对化,材料中的后者是“研究资料表明”,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更加接近真相,故A项错误;B项片面,故B项错误;是否更加客观,还需进一步研究,故C项错误;全面客观是正确的历史研究方法,故D项正确。答案D3.(2016江苏单科,19斯大林模式)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

22、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国家和人民因此常常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联()A.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B.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C.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解析材料中“1938年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反映了积极性不高的弊端,故D项正确。答案D4.(2014江苏单科,15新经济政策)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

23、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该政策()A.保证了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B.利用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C.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解析据材料“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5.(2018江苏单科,18赫鲁晓夫改革)1958年赫鲁晓夫将机器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这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正确措施,可是赫鲁晓夫把这一改革解释为“有助于把集体农庄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并且强调指出这一措施不是“

24、所有制的倒退”。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破除了经济发展的桎梏B.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C.平衡了农轻重发展比例D.强化了国家对农业管理解析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仍然强调强化公有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平衡农轻重发展比例,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强化国家对农业管理,故D项错误。答案B6.(2018江苏单科,18概念类)1925年苏联“私人资本在其作用相对降低的情况下有了绝对增长农村富农经济随着农村分化的加剧而日益增长;城市新资产阶级也在日益增长”。这一系列增长的政策因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是19

25、181921年,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19211928年实施,它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1929年开始实施的,故D项错误。答案B7.(2017江苏单科,17推理类)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由此可见()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国内战争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D.农

26、业集体化推动苏联农业持续发展解析1921年3月,新经济政策实施,材料中“十月革命四周年”是1921年,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十月革命四周年”是1921年,斯大林模式尚未产生,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尚未开始,与材料中“十月革命四周年”不符,更没有推动苏联农业持续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8.(2016江苏单科,19因果类)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始于1926年,到1940年,也就是14年中,苏联完成了两个半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19.2%,第二个五

27、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17%,到1940年,苏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其国民生产总量仅次于美国,经济产值在世界总量中的比例从4%跃升到19%。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A.新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B.资本主义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创建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惊人解析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是在1921年,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基本停止,故A项错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利于苏联缩小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但是这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正是伴随五年计划的实施到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形成,跟题干中时间相吻合,故C项正确;发展速度惊人

28、是成就的一个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9.(2014江苏单科,15数据计量类)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钢(万吨)4301 830326煤炭(万吨)3 55016 600368棉织物(亿米)26.7839.5448谷物(万吨)7 3009 55031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解析从材料工业与农业的增幅,可知苏联从1928年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使俄国

29、迅速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化国家,故C项正确。答案C课时冲关练1.(2019江苏无锡高三期中)“新政府赢得了公认的大力支持,因为它解散了沙皇的警察,撤销了所有对言论、出版和集会自由的限制,废除了歧视种族或宗教团体的法律,但是在结束战争和土地改革方面,新政府却无法满足民众的要求。”这个“新政府”是()A.沙皇政府 B.彼得堡苏维埃C.临时政府 D.苏维埃政府解析“它解散了沙皇的警察”“在结束战争和土地改革方面,新政府却无法满足民众的要求”表明是推翻沙皇后的临时政府,故选C项。答案C2.(2019江苏南京师大附中考前模拟)罗宾W温克在牛津欧洲史中记载了1917年4月列宁在彼得格勒的芬兰

30、火车站的演讲,“亲爱的同志们、战士们、海员们、工人们!我很高兴为俄国革命的胜利向你们致意由你们完成的俄国革命已为此铺平了道路,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万岁!”该演讲认为俄国()A.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成功B.现在的革命任务需要发生重要转变C.革命胜利主要归功于农民斗争D.革命胜利开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答案B3.(2019江苏宿迁期末)1917年11月,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条约,并号召各国工人把和平事业以及使劳动群众摆脱奴役和剥削的事业进行到底。这表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A.代表了人民大众利益 B.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

31、C.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 D.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和平法令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战争的强烈愿望,符合人民的利益,故选A项;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是十月革命的意义,排除B项;十月革命没有实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排除C项;退出一战是和平法令的内容,不是该法令表明的意义,排除D项。答案A4.(2019江苏泰州高三期末)有学者说:“没有布尔什维克在俄国革命中的活动,就没有十月革命。没有十月革命,我们中国会不会有共产党呢?当然中国大批的无产阶级产生了以后,总会产生党的,所以不能说不会产生共产党,但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产生,就不知道了。”材料的观点是()A.布尔什维克党必然带来十月革命B.十月革命是中共诞生的首要

32、前提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纯属偶然事件D.十月革命加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案D5.(2019江苏连云港模拟)列宁曾指出:“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只去完成一些比较轻易的任务,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这一认识是因为()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采取计划经济模式C.收取固定粮食税 D.推行集体农庄制度答案A6.(2019江苏徐州高三期中)列宁在回忆录中说:“当我们渡过了,而且是胜利地渡过了国内战争的最重要的阶段后,我们就遇到了苏维埃俄国内部最大的危机。这个危机不仅暴露了相当一大部分农民的不满,而且也暴露了工人的不满。”为解决农

33、民不满,布尔什维克()A.推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固定粮食税C.实行农业集体化 D.提高农产品价格解析题干反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引起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故A项错误;在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后苏俄实行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在粮食税实施以后的斯大林时期,故C项错误;粮食税不是提高农产品价格,故D项错误。答案B7.(2019江苏宿迁高三期末)某一时期,苏联的股份制公司从2个逐年增加至191个。其中64个为合营股份公司,34个是私营公司,61个国营股份公司,2个是合作社股份公司。这些公司的总股金为343亿卢布,其中国有股为145亿卢布。据此推断,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34、A.19171918 B.19221925C.19351937 D.19541960解析“其中64个为合营股份公司,34个是私营公司,61个国营股份公司,2个是合作社股份公司”出现于新经济政策时期,故选B项;19171918是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以后的一年,资本家的私营企业被没收,排除A项;19351937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除C项;19541960是赫鲁晓夫执政,没有发展私营经济,排除D项。答案B8.(2019江苏南京三模)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扩大和巩固我们城乡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命脉,采取消灭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方针。”为此苏联实行()A.

35、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农场租赁制答案C9.(2019江苏南京学情测试)布哈林说:“托洛茨基主义的思想家天真地认为,每年最大限度地把资金从农业抽调到工业能保证整个工业的最大发展速度。但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增长的基础上达到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速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发展打破纪录。”这表明他主张()A.协调工农业发展 B.优先发展重工业C.推行农业集体化 D.加快农业的发展解析“每年最大限度地把资金从农业抽调到工业能保证整个工业的最大发展速度。但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表明他主张协调工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答案A10.(2019江苏苏

36、州高三期初调研)“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工程浩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主要设备购自美国2家公司。斯大林承认,苏联约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成的。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严重依赖外资推动工业化进程B.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实行全面的经济对外开放政策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解析材料提及苏联“一五”计划得到外来援助,但未提及外来援助的数额,故A项错误;苏联工业化借助外来资本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新经济政策局部恢复外国资本主义的做法,故B项正确;苏联“一五”计划体现了工业化的局部开放的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做法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

37、错误。答案B11.(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1930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的亚历山大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候。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经济()A.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B.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C.取消自由贸易导致生活水平的骤降D.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弊端显现解析1930年斯大林模式正在形成,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导致民生萧条,故选D项;苏联的计划经济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联系很少,受到危机影响不大,排除A项;“模式僵化与衰退”

38、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排除B项;“取消自由贸易”是1918年到1921年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C项。答案D12.(2019江苏海门一模)赫鲁晓夫继承了一份可怕的遗产。“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为此,他的农业改革措施是()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B.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C.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D.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解析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A项错误;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做法,故B项错误;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是赫鲁

39、晓夫农业改革措施,故C项正确;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13.(2019江苏无锡高三期中)“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A.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B.深刻改变了经济体制的缺陷C.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D.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解析D项与“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相符,故选D项;A项不是系统纠正,未能突破斯大林体制,排除;B项未能突破斯大林体制,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D14.(

40、2019江苏南通一模)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下半期降为1.0%,而19811984年已经降为0.6%。同时,苏联国内的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这些现象表明()A.斯大林模式弊端初步显现B.赫鲁晓夫改革陷入困境C.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D.戈尔巴乔夫改革已经失败解析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故选C项;斯大林模式弊端初步显现在斯大林执政后期,排除A项;赫鲁晓夫改革陷入困境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排除B项;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在1985年之后,排除D项。答案C15.(2018江苏盐城质检)1993年苏联前领导人戈尔巴乔

41、夫谈道:“经济方面的改革,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改革,应该就是最有效、最快速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途径,那就要好得多。”这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冲破了斯大林体制B.选择的突破口不够恰当C.轻视政治结构改革D.注重经济比例的协调发展解析材料“经济方面的改革,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改革,应该就是最有效、最快速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途径,那就要好得多”说明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把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作为突破口,即他选择的突破口不够恰当,故B项正确。答案B16.(2019江苏海门一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1年底,苏俄使者马林在张太雷的陪同下会见了孙中山。马林介绍了新经济政

42、策的情况。孙中山评价道:“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相对于中国国民党而言,消除了对苏俄的恐惧感,从而在寻求西方资本主义支持失败后,转而投入了苏俄的怀抱,走上了联俄的道路。摘编自再论第一次国共合作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角度材料二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念念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摘编自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材

43、料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为后人的探索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尽管它实施后也收到了相当显著的经济实绩,当时终未能在苏俄社会成规模地引入市场因素。二战后的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改革一度为高度僵化体制下的苏联注入了活力,但是这一代人对改革缺理解,并由于战略、政策乃至作风上的失当所带来的动荡,使改革不可能继续下去。马绍雷二十世纪的俄罗斯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革命形势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分析俄共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3)据材料三,概括苏俄(联)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影响。综合材料二、三,谈谈苏俄(联)经济政策调整给你带来的启示。答案(1)认识:新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原则一致。影响:推动了三大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国共合作的实现。(2)原因:没有形成完整和系统性的政策;对恢复商品市场关系结果的不同认识。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恢复和稳定政治形势的需要。(3)影响: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未能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没有改变长期僵化的经济模式。启示:经济模式的探索要形成科学理论;经济政策的调整需要结合国情和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