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二节 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 高频考点突破 实验专题探究 即时达标训练 第一、二节 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基础自主梳理 命题视角剖析 基础自主梳理 一、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发展过程科学家 时间 贡献 备注 英国科学家胡克 1665年 用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并命名_ 实际看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 1838年 发现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 细胞科学家 时间 贡献 备注 德国科学家施万 1839年 发现所有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德国科学家菲尔肖 1858年 所有的_都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 细胞2.细胞学说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_细胞组成;细胞是所有生物
2、的_的单位;所有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活_产生的。一个或多个结构和功能细胞二、细胞的种类 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分类依据:细胞结构中是否具有_包被的细胞核。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结构 较小、简单 较大、复杂 细胞器 核糖体 除核糖体外,无其它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等各种细胞器 核被膜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器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_,无核被膜,无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被膜,有核仁。DNA与蛋白质形成_ 细胞壁 有,主要是_ 植物细胞(主要成分是_)、真菌(主要成分是壳多糖)有,动物细胞无 代表生物 各种细
3、菌、蓝藻、放线菌、衣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拟核区染色体 肽聚糖纤维素三、细胞膜(质膜)1主要成分:蛋白质分子和_分子。2结构模型:_。3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且流动性受温度影响,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流动性增强,但过高温度会导致膜结构破坏。流动镶嵌模型磷脂4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区分开。(2)细胞通讯,如细胞识别、免疫等,结构基础是膜上某些膜蛋白(如糖萼)。(3)控制细胞内外_,确保细胞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细胞膜。5功能特性:_。物质交换选择透性思考感悟如何识别细胞膜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糖蛋白有何功能?【提示】有
4、糖蛋白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表面。糖蛋白是细胞膜上有识别作用的重要物质。四、细胞壁 各种生物细胞壁的比较:植物、藻类 真菌等 细菌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纤维素 壳多糖(几丁质)_细胞壁的特点 与选择透性无关,全透性,一切物质都可通过 青霉素能抑制_合成,从而影响细菌生长繁殖 细胞壁的作用 保护、支持植物 支持、保护 保护 肽聚糖 肽聚糖高频考点突破 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细胞 1使用方法 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物像将要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2成像特点(1)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如图所示:(2)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3)放大倍数
5、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3注意事项(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 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2)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3)换用高倍物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焦。(4)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的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4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观察情况比较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物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物镜 小 多 亮 远 大 5.观察结果(1)动植物细胞结构 共性
6、: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差异的原因:细胞分化的结果。(2)动植物细胞与大肠杆菌的区别: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易误警示】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标本的距离越近。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1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下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 B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像的面积是实物的600倍 C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 D换用高倍物镜后需调节粗准焦螺旋提升镜
7、筒才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答案:C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的成分及其作用成分 含量 分布位置 作用 蛋白质 约40%镶嵌、插入、贯穿脂双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主要功能由其上的蛋白质来行使 脂质 约50%脂双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含量最高 糖类 约2%10%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与膜蛋白或膜脂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3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包括细胞膜控制作用的普遍性和控制作用相对性两个方面。(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细胞膜的组成、结
8、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易误警示】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性的关系 区别:流动性是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性是膜的功能特性。联系:流动性是选择透性的基础,只有膜具有流动性,才能表现出选择透性。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2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是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 Bc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 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解析:选C。磷脂是由甘油、油脂酸和磷酸组成的,磷酸“头”部(c)是亲水端,油脂酸“尾”部(a)是疏水端。细胞膜为细胞的边界,在细胞膜的外侧分布着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而在细胞膜的内侧没
9、有糖蛋白的分布。实验专题探究 实验的对照原则概述(一)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亦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二者的差异,则可认定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四种对照类型。实战演练(专项提能,小
10、试牛刀)原核生物细菌具有细胞壁,为探究其化学成分,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本尼迪特试剂,加热有红黄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1)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2)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3)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本尼迪特试剂并加热;取B加双缩脲试剂,摇匀。(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现象及结果分析:现象:A出现红黄色沉淀,B出现紫色;结论:_。现象:A_,B_;结论: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而不含蛋白质。现象:A不出现红黄色沉淀,B_;结论:_。现象:A不出现红黄色
11、沉淀,B_;结论:_。答案: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 出现红黄色沉淀 不出现紫色 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含蛋白质,不含糖类 不出现紫色 细菌细胞壁中不含糖类和蛋白质命题视角剖析 视角1 紧扣教材重点显微镜的使用 如图所示:甲图中表示目镜,表示物镜,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例1A比的放大倍数大,比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调节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以下几点:依据物镜和
12、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 确定 物像放大时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明确丙与乙的关系确定实验操作过程物像的放大倍数根据显微镜成像特点确定 装片移动方向。【尝试解答】D【解析】目镜放大倍数与镜筒长度成反比,物镜放大倍数与镜筒长度成正比,故比的放大倍数小,比的放大倍数大;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时,应先移动标本,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正确顺序为: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探规寻律】(1)高倍镜的使用“四字诀”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调节至清晰。移:将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调”节细准焦螺旋及光圈,使物像清晰。(2)移装
13、片的方向:物像偏离哪个方向,装片应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原因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3)目镜与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如H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互动探究(1)上题中,若用组合能看清细胞中的核糖体等结构吗?(2)若在视野中有污点,如何判断污点的位置?【提示】(1)不能,电镜下才能看到。(2)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目镜,最后判断是否在物镜上。视角2洞察高考热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009年高考北京卷改编题)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糖萼
14、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例2【尝试解答】D【解析】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外侧由蛋白质和多糖构成糖萼,糖萼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细胞膜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对膜两侧的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载体蛋白是多回旋折叠的跨膜蛋白质,它与被传递的分子结合使其越过细胞膜,因此D项错误。【探规寻律】(1)用脂溶性的溶剂能溶解细胞膜验证 细
15、胞膜中含有脂质成分。(2)用蛋白酶能分解细胞膜验证 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3)只有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结合验证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糖蛋白)。变式训练(2011年杭州高三模拟)如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能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图中的种类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C图中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吞噬细胞吞噬抗原仅需要参与解析:选D。图中是糖蛋白,具有细胞间的识别等功能;图中是蛋白质分子,蛋白质的合成由基因控制;图中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吞噬细胞吞噬抗原属于胞吞作用,该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不能说仅需要蛋白质参与。视角3突破易错疑点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数
16、目的有关计算原理 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2圆形视野范围内紧密相连的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自我挑战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A2个 B4个 C8个D16个【尝试解答】B【解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知识,以及理解应用能力。显微镜放大倍数为直径(线性)放大倍数而非面积放大倍数。若放大 100 倍时(目镜 10、物镜10)视野直径为 d,则视野面积为(d2)2。当物镜由 10换为 40时,直径缩为 d 的14,视野面积缩小为(d8)2,即视野为放大 100时的 116。放大 100倍时,视野中有 64 个细胞,则放大至 400时,视野中的细胞为 64 1164 个。互动探究 若将上题中“充满”改为“排成一行”,则换成40的物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为多少?【提示】16个。即时达标训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