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市2021届高三期初摸底测试卷历 史2020.09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第卷(选择题 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三门峡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帝舜之后于
2、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材料主要体现了周王A.重视王畿之地的经营 B.酬报开国辅臣的功绩C.欲行德政的贤明形象 D.开疆拓土的集权统治2.汉初,盐铁任私人经营,国家仅设官收税,不问其余。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提出“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这一提议是为了A.发展商品经济 B.抑制豪强兼并 C.应对财政困境 D.满足帝王嗜好3.右图是魏晋时期墓葬中的“牛耕”壁画。这反映了当时A.耕犁技术相当完善 B.耦犁农具已经改进C.犁评调节上下自如 D.曲辕犁耕作受欢迎4.朱熹在编著资治通鉴纲目时,改变了资治通鉴中魏国正统
3、的形象,进而将蜀汉政权改为正统。这表明朱熹A.认为道义才是政权存在价值 B.鼓励世人批判怀疑精神C.宣扬理学倡导儒家思想复兴 D.注重对历史问题的考证5.中华民国建立后,国人逐渐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 社会舆论也空前活跃,报纸刊物上对国事纷纷发表种种议论,各种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推动并组织起许多群众性的活动。材料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 B.推动了革命政党的不断涌现C.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体 D.开始了思想观念的剧烈转变6.1928年,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向中华、荧昌几家火柴厂提出建议进行合并。他在私信中说:“我这种努力并非出于自私,因为我想,只有用这样的组织手段,我们
4、才能真正地发展和保护我们的民族工业。”他的建议A.利于走出经济大萧条困境 B.推动民族产业集团化到来 C.导致政府的经济职权削弱 D.直面外资企业的严峻挑战7.从1935年到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派遣张治中在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带主持修筑了吴江到福山、无锡到江阴、乍浦到嘉兴三道坚固的国防工事。其主要目的是A.积极防御日军的紧逼 B.谋划徐州会战的推进C.全力阻止红军的北上 D.扩大淞沪会战的战果8.“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以及国家的军事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材料中的“它”A.体现了人
5、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B.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C.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繁荣团结D.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9.中央曾在一份文件中指出: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该文件从侧面反映出A.包产到户改变了所有制的结构 B.包产到户是人民公社体制的继续 C.民众对实行包产到户存在顾虑 D.包产到户已在中国农村广泛推行10.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从1519年起,颁布一系列重要法案,将当时英国主教立为英国国教会大主教,自己成为
6、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并解散修道院。这一改革A.打破了宗教的思想禁锢 B.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C.瓦解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D.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发展11.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列举了政府的主要类型,他反对君主的暴政,同时对共和制虽有偏好但承认已成为过眼云烟。而君主制则被认为是现代世界可行的一种形式,使各个阶层明确社会地位,而且赋予每个社会成员一种与其社会地位相符的“荣誉”意识。这表明孟德斯鸠A.挑战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 B.对传统体制进行批判继承C.代表封建贵族阶层的利益 D.质疑契约国家的社会构想12.在现代英国宪政体制中,理论上议会下院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详细审议一切立法,但事实上它却不能违背内阁
7、意愿修改立法。在这方面,它完全不能与美国国会的权力和独立性相媲美。材料说明英国A.国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者 B.行政权一定程度上控制立法权C.首相是国家大权的掌握者 D.上院制约了下院行使某些权力13.从1920年到1926年,苏俄(联)与外国资本家签订135个合同,并和美、英、日等国签订过为期20年或30年的金矿、锰矿、石油开发协定。这些外资项目都是有选择、有条件、受限制和受法律监督的,到一定年限,苏联可以无偿地把租让企业收归国有。这表明当时苏俄(苏联)实行的经济政策A.体现国家资本主义的色彩 B.尝试向共产主义社会平稳过渡C.适应国内战争的军事需要 D.借助西方力量迅速实现工业化14.194
8、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了一封8000字“长电报”,提出了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要引起全面军事冲突。同年9月,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长篇报告”,断定美国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由此可见,美苏两国A.出现了严重战略误判 B.争霸形势的骤然紧张C.加速了对抗全面升级 D.缺乏合作的基本诚意15.下图是19291979年美国总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1929年以来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呈持续下降趋势B.美国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关税税率第一波峰期的形成C.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构成了第二波峰期的重要因素D.关税税率变化
9、折射出美国坚定不移推动贸易自由化第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第16题13分、17题12分,第18、19、20题各10分,共计55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 在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势力被摧折,察举和学校入仕之途又开始恢复。而察举的方式也逐渐由举荐向通过考试转变,士人得官主要依据于策试和“明经”考试。察举的标准也逐渐由孝悌、吏能、经术并重,转向以考察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的文化考试为主。由此察举制和学校制度的关联也更为密切,更为重要的是成为后来科举的根本性特征的自由投考制度在北朝开始萌芽。干春松知识
10、与权力的互动:科举制度与儒家的制度化建构材料二 儒家文化能够在几千年间不曾中断地沿袭下来,与科举考试以其作为主要内容是密不可分的。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把儒家经典作为考试主要内容,孔颖达五经正义的颁行,是儒学定于一尊的标志,而其具体内容又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和考试。明清的科举考试主要以理学为主要内容,这为有效地抵御佛、道,巩固儒学在封建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自从唐朝以后,儒学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演变,唐代的注疏经学,宋代的理学,明清之际的实学,以及清代乾嘉时期的汉学,等等,这些学术思想的兴起使中国文化呈现出绚烂的色彩。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科举考试促进了这些演变结果的传播。另外,参加科举考试的士
11、子们在承担起儒家文化传承重任的同时,也是儒家文化的创造者。朱效梅、郑国民科举考试与独尊儒术封建文化的互动关系完成下列任务:(1)据材料一,概括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4分)(2)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以“科举考试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60字左右)17.棉纺织业是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产业。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17世纪,由印度进口的棉布色彩艳丽、价格便宜,制成的衣服更轻便、更易清洗、也更容易干,因此很受欢迎。棉布的流行使得毛纺织工业受到威胁。17201721年颁布的印花布法案禁止印度棉布进口
12、。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正是这种需求导致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1764年,J哈格里夫斯夫妇制成以女儿珍妮的名字命名的手摇纺纱机。这种纺纱机尽管仍然采用人力,但却是最早的多锭手工纺纱机,装有八个锭子,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珍妮机”纺出的纱质量也较好,因此,“珍妮机”渐渐流传开来了。“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和创新技术的革新。1774年,英国已经具备打破世界纺织品格局能力,毫不犹豫地废除那些禁止从印度进口棉布的法案。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完成下列任务:(1)据材料一,指出印度棉布在英国市场畅
13、销的原因,并分析其对英国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珍妮纺纱机如何推动英国棉纺织业发展?(3分)(3)相比材料一,材料二中英国对待印度棉布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简析其经济要素。(5分)18.中国人对待科学技术的看法折射了时代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洋务运动期间的保守派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中国数千年来,未尝用轮船、机器,而一朝恢一朝之土宇,一代拓一代之版章” 。采用西方的机器还会导致风俗人心大变,如果“事事师法西人,以逐彼奇技淫巧之小慧,而失我尊君亲上之民心也”。摘编自尹晶晶洋务运动时期两种科技观的解读材料二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
14、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公然对它表示轻视和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便是“科学”。这样几乎全国一致的崇信,究竟有无价值,那是另一问题。我们至少可以说,自从中国讲变法维新以来,没有一个自命为新人物的人敢公然毁谤“科学”的。胡适序(1923年)完成下列任务:(1)据材料一,归纳保守派对西方科技的认识。结合所学,概述这些认识折射的时代特征。(5分)(2)相比材料一,材料二中中国人对科学技术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产生的思想因素。(5分)1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长期以来对戊戌政变的史料研究存在诸多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15、:材料一 袁之为人机诈反复,深知皇上无权,且大变将兴,皇上将不能自保。故虽受皇上不次拔擢之大恩,终不肯为皇上之用。且与贼臣之逆谋,卖主以自保,而大变遂成于其手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 我对戊戌政变此一事件有惑,且对当时的研究各说也不敢贸然认同,由此重新阅读有关档案(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并以此检视先前各说,得出自己的结论。戊戌政变是一个过程,是由相关的诸多事件组成,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政治权力关系经历了紧张、对立、决裂,最后发展到慈禧太后企图废帝。开懋勤殿,设议政官,即光绪帝企图重用康有为及其党人,引起了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政治对立。八月初四日慈
16、禧太后突然回西苑,事起于御史杨崇伊的密折,而密折中最能打动慈禧太后之心的,是伊藤博文次日的觐见。戊戌政变虽未因袁世凯告密而发生,但袁世凯告密的消息到北京,大大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完成下列任务:(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3分)(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戊戌政变的主要观点。(3分)(3)从史料实证的视角,简评上述材料的价值。(4分) 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与其人生成长经历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爱因斯坦出生在一个思想开明的重视教育的犹太家庭,这是他的幸
17、运。他从一开始就愿意远离那些同龄的孩子,整天沉浸在奇思异想当中。有一天爸爸给了他一个罗盘,那种神秘的力量使他激动得浑身颤抖,终生都被这种惊奇感激励着。9岁那年,爱因斯坦在德国一所中学读书,受当时德国军国主义的影响,学校教育墨守成规,死气沉沉。这一切都使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渴望自由发展的爱因斯坦感到厌恶。后来,他朋友塔尔梅给他带来了一些科学书籍,其中一套配有插图的自然科学大众丛书中伯恩斯坦讨论了光速。从爱因斯坦后来的思想实验来看,伯恩斯坦的书似乎对他产生过影响。1895年他进入瑞士阿劳州立中学读书,这个学校的自由精神和那些毫不仰赖外界权威的教师们的纯朴热情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这所中学仅一年的
18、时间爱因斯坦便开始思索空间时间问题,并写出论文关于磁场的以太状态的研究,为他后来的伟大的理论研究迈出了第一步。摘编自沃尔特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完成下列任务:(1)据以上材料,分析爱因斯坦成长的重要因素。(5分)(2)爱因斯坦思考时空有关的“伟大的理论”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理论对后世有哪些深远的影响?(5分)南京市2021届高三年级期初模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0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题号12345678答案CCBAADAB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CDBBAD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3分、17题12分,第18、1
19、9、20题各10分,共计55分。16.(1)特点:方式多样;继承传统并有所发展。(任答1点,给1分)影响:进一步打击士族势力;儒家经典受到重视;为科举制度的创立提供了借鉴。(3分)(2)论点方面(2分)论据方面(7分)科举考试与儒家文化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科举考试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巩固了儒学在封建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不断传播。(2分)儒家思想的传播有赖于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这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从而推动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2分)由于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的确立,这也导致科举考试内容的单一化和伦理政治化,尤其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在抑制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儒家思想日益僵化,
20、忽视实际问题的解决。(2分)两者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1分)17.(1)原因:印度棉布物美价廉;英国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2分)影响:打击了英国毛纺织业;强化了政府贸易保护主义;客观上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发展。(任答1点给1分,共2分)(2) 推动:提高生产效率和棉纱质量;引发技术革新和机器发明;提高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3分)(3)变化:从禁止进口到允许进口。(2分)背景: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英国棉纺织业的强盛;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世界市场的拓展。(任答1点给1分,共3分)18.(1)认识:断定中国完全没有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学习西方科学
21、技术会加重社会动荡,危及统治。(2分) 特征: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受到巨大冲击,新的经济结构逐步形成;新旧思想并存。(3分) (2)变化:从忽视到重视(从“奇技淫巧”到“无上尊严”)。(1分)因素:维新变法,思想启蒙;各阶层向西方学习深入和救亡图存运动推广;西方思想的进一步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民主与科学口号的倡导。(4分)19.(1)因素:袁世凯告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2分)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1分)(2)观点:戊戌政变是一个过程,导致其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袁世凯告密加剧政变的演变过程,而不是引发政变的主要原因;杨崇伊的密折和伊藤博文的觐见
22、引发了慈禧太后的行动。(3分)(3)价值: 材料一是当事人梁启超的描述,属于一手材料。材料二是历史学者通过综合档案材料的研究,属于二手材料;材料一因为是由当事人的参与,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又因为受当事人立场、观点影响,其观点可能有失偏颇;材料二是历史学者综合各种档案等原始材料,观点相对客观,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研究历史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进行多重史料的相互印证,才能接近客观的历史。(3分)20.(1)因素:思想开明的家庭教育;独立、自由的个人意识;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学校教育崇尚自由、反对权威;对前人的理论继承与发展,良好的自然科学氛围。(5分)(2)理论:相对论。(1分)影响: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发展经典力学,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