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1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183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1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1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1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1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1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1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1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公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该变化说明()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解析:选B据所学可知,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井田制则以村社为单位实行集体经营。据材料“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并结合所学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发展得出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故选B项;“村社”强调宗法血缘,以家庭为单位体现了宗法血缘的

2、削弱,排除A项;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专制皇权”不符合战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国家的户籍制度不是土地制度,排除D项。2(2019山东济南一模)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立了军功的贵族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主要说明()A土地私有制逐步得到认可B争霸战争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C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D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解析:选A材料“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士兵作私田”和“向私田征税”说明逐步承认土地的私有性质,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是巩固统治,排除B项;据

3、所学可知,晋鲁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不是封建化改革,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明经济改革对土地的作用不是对王权的作用,排除D项。3(2019内蒙古包头二模)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由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B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解析:选C由图可知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是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体现,故选C项;人地矛盾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田庄采用集体耕作的方式,排除B项;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具有雇佣关系,排除D项。4(2019安徽黄山二模)汉赋蓝赋记载:“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蓝田

4、弥望,黍稷不植。”据此可推断汉代()A农业地位的下降B民间纺织业渐成规模C商品经济的发达D农业专业化现象开始出现解析:选B材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说明汉代民间纺织业有一定规模,故选B项;中国古代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这一地区手工业有一定发展,不种植粮食,但不能据此说明农业地位下降,排除A项;“发达”说法不准确,可以说商品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排除C项;“开始”说法错误,由一个材料我们不能得出这个结论,排除D项。5(2019广东佛山二模)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据此可知()A缓

5、和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精耕细作进一步走向成熟D对外开放加速明清经济发展解析:选A据“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可知增加了粮食收入,可以养活更多人口,故选A项;“16世纪中叶”是明代中后期,排除B项;“玉米、番薯、马铃薯”是农作物,不属于农业技术层面,排除C项;“从16世纪中叶开始”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对外政策逐渐走向封闭,不再开放,排除D项。6宋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这些现象()A源于宋代租佃关系的

6、普遍化B体现了对社会管理的无序化C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D表明了“抑商”政策的松弛解析:选C“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可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故选C项;“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根源在于土地控制松弛,排除A项;“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排除B项;“抑商”政策是国家政策,“宋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不能体现相关的内容,排除D项。7(2019河南郑州二模)宋代的盐、茶、酒等是政府专卖的禁榷商

7、品。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材料表明宋代()A放松对民间商业的限制B政府的专卖政策受到了冲击C商业管理政策更加实际D民营手工业者经营能力提高解析:选C材料“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反映的是宋代根据实际情况对专卖制度中的弊端进行的调整,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盐茶酒等禁榷商品生产、运输、销售经营政策的调整,放松对民间商业的限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专卖政策根据实际情况的主动调整,体现不出专卖政策受到冲击,排除B项;材料中政府对专卖政策的调整与

8、民营手工业者的经营能力提高无关,排除D项。8(2019湖南株洲二模)下表是元代各地的粮食岁收情况表(单位:石),据此可知元代()地区中书省辽阳河南陕西甘肃岁收2 271 44972 0662 591 269229 02360 586地区湖广江西江浙四川云南岁收843 7871 157 448 4 494 783 116 574 277 719 A继续维持重农抑商政策B政治经济核心优势明显C苏湖地区已成农业中心D边远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解析:选C由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湖广、江西、江浙的粮食总量在全国粮食总量中占多数,说明元朝时农业中心在苏湖地区,也符合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史实,故选C项;材料展现了元代

9、各地的粮食岁收情况,与政府是否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A项;由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元代农业中心在南方,而政治中心在北方,因而不构成政治经济核心优势,排除B项;材料中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属于边远地区,但其地粮食岁收要低于其他地区,因而未能体现其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排除D项。9(2019四川南充二模)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记载:“今之搅车(棉花去籽工具),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材料说明明朝( )A私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B纺织原料呈现出多样化C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解析:选C据材料“今之搅车(棉花去籽工具),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

10、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得出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故选C项;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工具的改进,而不是纺织原料,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材料中没有雇佣关系的信息,排除D项。10(2019广东广州二模)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解析:选C据材料“

11、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古代西方的人只有通过丝绸之路才能到达韩国庆州地区,故选C项;“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无法体现风俗文化,排除A项;“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表明这些地方的交流可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来进行,排除B项;“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不能说明中国与东罗马的外交关系,排除D项。11(2019江西上饶二模)明初洪武年间规定:庶民庐舍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不许涂饰彩色。正统十二年(144

12、7年)稍有变通:“庶民房屋架多而间少者,不在禁限。”这表明()A明中期以后废除了等级制度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削弱C资本主义萌芽改变阶级秩序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解析:选D通过题干中“明初洪武年间”与“正统十二年”对“庶民庐舍”的不同规定,联系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可知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明朝时期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等级秩序的变化”这一史实,故选D项;在古代中国,等级制度一直存在,不会被废除,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强化,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纺织行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这种现象既稀疏又微弱,不会改变社会的阶级秩序

13、,排除C项。12(2019广西桂林一模)1566年后,明穆宗、明神宗及其辅政大臣都主张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先后开放海禁。有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这表明()A明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C海禁是倭寇猖獗的原因之一D“倭患”解除促使海禁政策瓦解解析:选C材料中“有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说明海禁政策是导致倭患的原因之一,故选C项;材料仅说明明穆宗、明神宗时曾开放海禁,并非整个明朝时期,排除A项;海禁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表现,明朝大体上实行海禁政策,排除B项;材料

14、中学者观点说明海禁政策的松弛有助于解除“倭患”,D项因果关系倒置,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安徽黄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6世纪,英格兰拥有373个市镇,根据规模和功能分为三种类型:一种300400人口的小城镇,市场的影响所及为周围几英里的农村;第二种是6001 000人口的市镇,几乎所有的郡都有6个这样的市镇;最大的市镇在郡府所在地,英国东南部五大郡中各有两个彼此竞争的郡城,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在经济和思维方式上影响着广大农村。徐浩中世纪西欧市场和市集制度探析材料二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15、,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第七章(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英两国市镇发展的异同,分析促进英国市镇发展的因素。(13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市镇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并简析其原因。(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异同,相同点:据材料一“一种300400人

16、口的小城镇,市场的影响所及为周围几英里的农村;第二种是6001 000人口的市镇,几乎所有的郡都有6个这样的市镇”“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并结合所学得出规模大小与人口有关;据材料一“最大的市镇在郡府所在地,英国东南部五大郡中各有两个彼此竞争的郡城”、材料二“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得出小规模市镇环绕大规模市镇。不同点:据材料二“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并结合所学可知市镇间交通方式不同;据材料一“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在经济和思维方式上影响着广大农村”并结合所学得出市镇管理方式不同。第二小问原因:根

17、据时间“16世纪”并联系时代背景结合材料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回答。经济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殖民扩张刺激商业发展;政治上,据材料一“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并结合所学得出自治体制保证城市发展自主权。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结果,结合中英两国的时代背景思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步履蹒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走上强国道路。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入手即可,中国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经济上“重农抑商”及“闭关锁国”;思想上传统观念限制;英国政治上自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形成;经济上殖民扩张扩大市场;圈地运动增加城市人口。答案:(1)同:规模大小与人口有关

18、;小规模市镇环绕大规模市镇。异:市镇间交通方式不同;市镇管理方式不同。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殖民扩张刺激商业发展;自治体制保证城市发展自主权。(2)不同结果:中国市镇经济孕育出的资本主义萌芽夭折,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最终没有孕育出资本主义经济;英国市镇经济发展促进资本主义长足发展,英国最终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不同结果的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重农抑商”及“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抑制商业;古代商业的自身缺陷;传统观念限制商业发展。(答到两点即可)英国:殖民扩张扩大市场;城市自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圈地运动增加城市人口。(答到两点即可)14(2019贵州适应性考试)阅读材

19、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曹雪芹(17151763年)作品红楼梦,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小说情节摘编如下:第十六回,凤姐和赵嬷嬷谈话时说:“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第八十八回,贾芸求情凤姐时说:“听见老爷总办陵工,侄儿有几个朋友办过好些工程,极妥当的。”贾府建造偌大一座“省亲别院”只花了一年工夫,主要就是依靠专业工匠和“人丁”来完成的。第九十三回,叙述衙门差役打击客商的情景:“更可怜的是那买卖车,客商的东西全不顾,掀下来,赶着就走。那些赶车的但说句话,打得头破血流的。”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

20、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要从材料中提取情节,如由材料“贾府建造偌大一座省亲别院只花了一年工夫,主要就是依靠专业工匠和人丁来完成的”得出贾府依靠专业工匠和“人丁”短期内就完成了“省亲别院”。其次,根据情节并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得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再次,结合中国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史实进行评价,一方面尽管在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下,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侵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中

21、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中国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最后,多角度全面阐述分析,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从史出。答案:(示例)情节:贾府依靠专业工匠和“人丁”短期内就完成了“省亲别院”。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概述和评价:中国18世纪上半期,在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下,市民阶层依然受到打压,但新的市民阶层在反对封建势力中开始发展壮大,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受到挑战;工场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分工的扩大和大批雇佣劳动力的出现,标志着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侵入,对中国有所影响,促进了这一发展;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进行官府控制下的朝贡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