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6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139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6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6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6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6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6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6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6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6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6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6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6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6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6讲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6讲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纲清单 (1)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2)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3)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

2、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影响: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内容经济体制: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1984年改革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革统购统销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3)意义:克服

3、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图解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改革(1)开展: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2)内容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2)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要

4、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过程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完善理论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初步建立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建设成就(1)经济增长:年均9%的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人民生活: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归纳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经济特区的创办(1)设立:1980年,设立深圳

5、、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2)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3)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易错辨析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1)经济特区的“特”是指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2)特别行政区的“特”是指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和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国家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沿海

6、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3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中共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新区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4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初步形成: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开放体系。(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1“文化大革命”结束也就结束了“左”倾错误。_答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左”倾错误并没有完全结束,“两个凡是”的实质仍是坚持“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彻底纠正“左”倾错误。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

7、了土地所有权。_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业现代化的需要。_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一样的。_答案两者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5经济特区之“特”是在这些地区实行资本主义。_答案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

8、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6中国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本质相同。_答案经济特区的“特”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的“特”是港澳台地区保留资本主义制度。考点一经济体制改革 概念解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概念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

9、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我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运用材料说明问题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材料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要求:根据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经济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试答:_答案僵

10、化的模式造成政企不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提炼材料观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评价材料1979年12月1日,万里说:“包产到户不同于分田单干。包产到户仍然是一种责任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是搞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根据万里的指示,一篇名为联产计酬好处多的文章在1980年4月9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上全文刊登。文章登出之后,反响十分强烈,大部分是赞成的,但是,很多人仍对包产到户怀有疑虑。1980年春天,内部刊物农村工作通讯第2期上发表的分田单干必须纠正一文,指责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违背了党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摘编自葛福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11、历史轨迹与未来走向观点: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包产到户的性质角度2包产到户的弊端答案角度1:万里明确肯定包产到户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生产责任制,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的性质。角度2: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带来社会问题。认知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发展及其实质(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

12、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发展: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4)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考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概念解读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概念1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13、,都由政府计划决定。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它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环节中去,并使企业实行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应对各种经济。 获取材料信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工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

14、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摘编自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要求:据材料,概括四十多年来中共中央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答:_答案(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2)20世纪80年代,在强调计划的同时又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3)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认识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认知深化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从原因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

15、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所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其弊端越来越明显,日益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2)从特点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合。具体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分配制度上坚

16、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宏观调控上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3)从实践意义上看: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运用材料说明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材料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17、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不矛盾。试答:_答案(1)邓小平认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如二战后的法国是计划指导型经济,中国改革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发展。(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改革就是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综合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18、济体制的比较项目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特点单一公有制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近代对外开放现代对外开放背

19、景在英国的“坚船利炮”下被迫开放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内容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影响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大大加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性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

20、2017江苏高考,13)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答案B解析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为解决扩大出口创汇问题,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是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B项正确。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80年开始设立经济特区主要是为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

21、、技术和管理经验,与题目中“出口外汇存在的三大问题”不符,故D项错误。误区警示本题的题干信息可能对考生解题构成了干扰:一是1981年这个时间节点有点靠前;二是题干讲的是扩大出口的事,考生容易往对外开放方面联想。改革和开放进程各有特点,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改革与开放的事业又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时间是历史的第一属性,在特定的时空识记、理解历史事物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2(2014江苏高考,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

22、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安徽、四川农民于1978年底至1979年初率先实行的,在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支持下,这一制度迅速扩展到全国农村,使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符合材料“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政府行为,不符合题意。3(2018课标全国,3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

23、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A解析A对: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领域多元化,农业类企业减少,而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商、饮、服务业类增长很快,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条件。B错:材料中未体现城市与乡镇的联系。C错: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初步确立,与题目时间不符。D错:材料中反映的是乡镇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没有反映工业结构的变化。解题技巧:准确概括

24、数字图表信息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表格中数字的变化作出解释。经过数字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乡镇企业在新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进而推断出乡镇企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4(2017课标全国,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1990年”“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可知,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25、济转型的过程中,据此判断C项正确。材料强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而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全球化问题,故B项错误;该报告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D项不是报告的主旨,故排除。5(2018海南高考)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答案C解析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

26、制,故C项正确。核心价值:道路自信40余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我们建立道路自信的坚实基础。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断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才能创新和调整,只有不断地因势改革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在于它是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在于它是民族性的。1(2019南通模考)1957年到1978年间,我国农业劳动者从19 316万人增加到29 426万人,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95.8倍,而同期农业总产值仅增长84%。这一现象说明()A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 B城乡人口比例变化明

27、显C社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D国民经济发展增速缓慢答案A解析由材料,农业劳动者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迅速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较慢,这说明这一时期在人民公社化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低,农村经济体制需要改革,故选A项。2(2020常州模拟,28)1980年,中共中央印发75号文件指出:适当地放宽对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的限制。特别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改进劳动计酬办法。这反映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B当时仍然深受“左”倾思想的影响C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D中央逐渐放弃集体所有制经济答案C解析材料中中央文件放宽对农村

28、地区生产经营的限制及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等,体现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故C正确。3(2020苏州质检,31)1987年同1978年相比,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的比重由22.4%上升到60%,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称)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这表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遭到削弱D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答案B解析材料“全民所有制”“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说明多

29、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故选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1984年,排除A项;据材料“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说明公有制仍占主体地位,排除C项;材料说明的是各种所有制所占比重不单指城市经济,排除D项。4(2019南京模考)“民工潮”在城市就业体制改革难有突破之时,促成了一个“体制外”的劳动力市场。它使资源配置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国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这反映了“民工潮”的出现()A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B引发了制度变革和社会变迁C为体制创新提供了动力D推动了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答案C解析由材料“在城市就业体制改革难有突破之时”“它使资源配置转向

30、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国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可知自己解放自己的民工潮为中国体制创新提供了持续推动力,故选C项。51978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答案A解析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说明国家对电视媒体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变革,故A项正确;题干只是涉及中国电视媒体一个行业,并不能证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束,况且到目前为止,国家对经济的运行仍实行宏观调控,故B项错误;中国电视媒体不是现代企业制度,故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